鲁教版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二节_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_第1页
鲁教版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二节_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_第2页
鲁教版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二节_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_第3页
鲁教版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二节_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_第4页
鲁教版_必修一_第二单元_第二节_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UN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SUN 云层SUN台风SUN闪电SUN流星SUN学习目标 一.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和各层的特征 二.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 三.运用所学原理解释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 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的组成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3535页一、二段,思考下列问题。)页一、二段,思考下列问题。)(1 1)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分布有大气圈?)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分布有大气圈?(2 2)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

2、作用?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目标:记住大气垂直分层目标:记住大气垂直分层 及对流层的及对流层的特点。特点。 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说一说一说说: 1.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依据层依据2.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名称名称. 3.读读图,图,观察对流层、平观察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高度。流层、高层大气的高度。4.各层大气气温的变化特点各层大气气温的变化特点ABCD各层大气

3、的特征降低增加降低增加对流水平天气现象复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关系最密切臭氧吸收紫外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线,使地球上人和生物免受人和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的伤害有若干电离层,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信有重要作用探究讨论探究讨论1.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解释一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会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

4、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样的现象? 王老师在机场时处于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样;王老师在机场时处于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样;起飞后不久进入平流层,无天气现象。起飞后不久进入平流层,无天气现象。 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山上气温低于山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山上气温低于山下气温,故花开的晚。下气温,故花开的晚。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_和和_主要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_;_和和_主要吸收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_。(2 2)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的尘埃能

5、反射太阳辐射。)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的尘埃能反射太阳辐射。(3 3)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能散射太阳辐射。)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能散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思考:白天,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思考:白天,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下气温高,为什么?下气温高,为什么?1.1.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1 1)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_ ;反之反之_ 。因此,太阳辐射是。因此,太阳辐射是_辐射,地面辐射是辐射,地面辐射是_辐射,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辐射,地面辐射

6、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 波段。波段。(2 2)地面辐射绝多大部分()地面辐射绝多大部分(75759595)被对流层大气中)被对流层大气中的的_ 和和_ 吸收,使大气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主吸收,使大气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要的直接热源。2.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思考:夜间,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思考:夜间,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下气温高,为什么?下气温高,为什么?3.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 1)大气是如何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大气是如何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大气在增温的同

7、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思考:比较下图中甲乙两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说思考:比较下图中甲乙两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说明原因?明原因?甲甲乙乙 甲地昼夜温差大。因为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甲地昼夜温差大。因为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作用弱,

8、气温较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乙地昼夜温差小。因为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乙地昼夜温差小。因为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还大地”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当堂检测:当堂检测:1 1、2 2、5 5题题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2.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层底部

9、C层中部 D层32012年6月16日我国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正确,但曲线在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正确。第2题,高层大气(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第3题“神舟”九号飞船位于高层大气中。答案:1.B2.D3.C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

10、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45题。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环流大气的热力环流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此实验很容易被误判为是为了验证温室效应,注意题干信息,两只玻璃箱的唯一解析:此实验很容易被误判为是为了验证温室效应,注意题干信息,两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

11、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也强。答案:答案:4.D5.B上节知识回顾1.1.低层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的组成:_、_和固体杂质。和固体杂质。2.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1 1)氮:含量)氮:含量_,是地球生命体内,是地球生命体内_的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2 2)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必必需的物质。需的物质。(3 3)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_,绿色植物,绿色植物_的原料,调的原料

12、,调节节_。(4 4)臭氧:含量)臭氧:含量_,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3.3.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划分)的差异划分)(1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 空气空气_运动显著;运动显著;(2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 大气以大气以_运动为主;运动为主;(3 3)高层大气:气压低,密度低;

13、)高层大气:气压低,密度低; _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1.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作用。作用。2.2.大气对地面具有大气对地面具有_作用。作用。(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38P38页,完成下列问题。)页,完成下列问题。)1.1.大气运动的形式有哪些?大气运动的形式有哪些?2.2.热力环流的成因是什么?热力环流的成因是什么?3.3.试画出下图中的热力环流?试画出下图中的热力环流?三、大气的运动三、大气的运动1.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特别提示 气压高低气压高低 (1)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质量。同一垂直

14、方向上,气压)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质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海拔、气温、气流的升降运动。)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海拔、气温、气流的升降运动。 垂直方向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近地面: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流下沉: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气流上升,气压较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较高;气流上升,气压较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高低气压高低气压“高高”“”“低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

15、同一水平面而言。上的同一水平面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相反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相反。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2)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

16、,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3)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沙漠地区增温强烈,气温高,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林区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于是在近地面风由林区吹向沙漠地区,在高空风由沙漠地区吹向林区(如图a);夜间正好相反(如图b)。 (4)其他:如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青藏高原与其东部平原之间的热力环流等 思考:城市中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绿化带应该思考:城市中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绿化带应该怎么布局?(提示怎么布局?(提示: :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的内侧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的内侧还是外侧。)

17、还是外侧。)2.2.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 _ _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_,方向,方向_等压线,由等压线,由_压区指向压区指向_压区。压区。(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39P39页,完成下列问题。)页,完成下列问题。)理想状态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理想状态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垂直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风向风向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近地

18、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风(北半球)风向风向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摩擦力“高空风向与近地风向高空风向与近地风向”演示演示规律总结: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规律总结: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低压中心) ),

19、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向右( (北半球北半球) )或向左或向左( (南半球南半球) )偏转偏转30304545角,画出实线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北半球北半球)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4 4题题活页练习:活页练习:1010、1111、1212、1414题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风向和风速都是不同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

20、大,原因是() A海上的温度差别大于陆地 B海上的气压梯度力大于陆地 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陆地 D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7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速及风向的变化情况为()A风速减小,风向及等压线的交角增大B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C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D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8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 解析:第6题,海上由于是水面,摩擦力比陆地小很多,风速就较大。第7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则空气运动的原动力相等,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摩擦力越来

21、越小,风速则会加大;随着摩擦力的越来越小,到高空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转变过程中,两者的夹角越来越小。第8题,近地面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答案:6.C7.D8.B9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的气温曲线的是。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_ (3)夜晚多云,气温比晴天时,这是由于 _。(4)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解析: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而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补充地面所损失的热量就少,所以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大,反映在图中即气温日变化曲线较剧烈,不如阴天

22、时和缓。答案:(1)A(2)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3)高大气逆辐射强(4)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地面降温幅度大。10下图中a、b表示等压面,读图,回答问题。(26分)(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方向。(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运动,再形成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的形式。(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DABC BCBADCBCDA DBDCA 解析:根据等压面的弯曲方向,先判断气压的高低,再画大气运动的方向。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先有垂直

23、运动,产生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而产生水平运动。 答案: (1)如右图。(2)垂直水平(3)地区间的冷热不均最简单(4)水平气压梯度力(5)C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理想状态(不受地转偏向力)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图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A B C D解析:第1

24、题,读图可知P是极地高气压带,N是副极地低气压带,M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中心点为南极点,故D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北风如所示。答案:1.B2.B 3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释放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副热带地区 C副极地地区 D极地地区 解析:赤道地区对流强烈,空气上升运动速度比副极地地区大,气球释放后升空速度快;而副热带和极地地区为下沉气流。 答案:A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C是冷性气流 D盛行西南风解析:由图示环流方向及60判断气流是中纬西风,气流是极地东风,乙点

25、位于90N附近。答案:A5可以用来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风形成的图示是()解析: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答案:C读图,完成68题。6冬季最有可能形成强大气压中心的是()A B C D7图中和位于副热带,夏季形成和两地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B风带、气压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海水有规律的运动8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季风时期,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C低温少雨 D河流进入枯水期答案:6.A7.C8.C9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与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两图的季节

26、相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b表示的气压带是_,bc之间的风向是_,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2)此季节,好望角的气候特征是_;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_(选择填空)。Aab Bbc Cef Dfe(3)当b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_(高空、近地面)凸出。(4)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其成因。 解析:由于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而在亚欧大陆,不同季节形成的季节性气压场不同,将原来的带状气压场切断,从而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冬季风和夏季风。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西南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27、 (2)温和多雨B、D(3)高空(4)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成因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e处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高,空气做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A、B两处比较,_处气温较低,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填“A”或“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用数字代号表示),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

28、侧视图,则A、B中_处是城区,判断理由是_。(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_气压带,B处为_气压带,处为_风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记住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然后再根据冷热的不同进行判断。 答案:(1)AB近地面大气冷热不均(2)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BB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4)副热带高副极地低西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1 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7 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月7月季风环流季风环流

29、锋面示意图锋面示意图冷气团冷气团暖气团暖气团一、锋面系统一、锋面系统冷锋冷锋冷锋冷锋ABC暖锋暖锋ABC暖锋暖锋准静止锋准静止锋1 1看符号看符号2 2看冷、暖气团运动方向看冷、暖气团运动方向3 3看锋面坡度看锋面坡度【冷锋与暖锋的对比分析冷锋与暖锋的对比分析】4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看雨区范围及位置5 5根据气象资料图判断根据气象资料图判断二、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二、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分析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分析】1.1.水平气流水平气流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方法技巧方法技巧】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北半球-右手,南半

30、球右手,南半球-左手左手) )北半球气旋: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右手大拇指朝上( (表示垂直上升气流表示垂直上升气流) ),四手指半握,四手指半握( (则为逆时针方则为逆时针方向向) )。北半球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右手大拇指朝下( (表示垂直下沉气流表示垂直下沉气流) ),四手指半握,四手指半握( (则为顺时针则为顺时针方向方向) )。南半球气旋: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左手大拇指朝上( (表示垂直上升气流表示垂直上升气流) ),四手指半握,四手指半握( (则为顺时针方则为顺时针方向向) )。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左手大拇指朝下( (表示垂直下沉气流表

31、示垂直下沉气流) ),四手指半握,四手指半握( (则为逆时针则为逆时针方向方向) )。低压低压(气旋气旋)高压高压(反气旋反气旋)2.2.垂直气流垂直气流3.3.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多云雨天气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SUNSUN齐民要术中写道:“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回答12题。1下图中造成“天雨初晴,北风寒彻”的天气系统是()A B C D2“天雨初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很低,必定有霜冻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弱,保温作用减弱D雨过天晴,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第1题,“天雨初晴,北风寒彻”一般是指冷锋过境后所形成的天气,如图所示,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第2题,晴朗的夜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较弱,因此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也弱,地面降温较快,且此时受冷气团控制,故易出现霜。答案:1.C2.BSUN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35题。3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 B C D4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A B C D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系统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