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_第1页
论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_第2页
论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_第3页
论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_第4页
论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与政策选择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分类;定位;政策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大众化阶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如高等学校定位趋同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人才选拔方式呈金字塔形,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以及公共财政投入导向错位,高等教育公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科学分类定位,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和谐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建立漏斗型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保障高等

2、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了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使得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对现行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急需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目前高等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现实之间存在的错位现象,建立我国新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协调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与大众化发展现实间存在的矛盾 1.高等学校定位趋同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的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专门人才。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19502000年美国从业人员的工作技术

3、水平的变化情况看,50年来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20%左右,面向职业性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所占的比例则从20%上升到了65%,而非技能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则从60%下降到了15%1。由此可见,社会对专业人才有着较为稳定的需求,而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则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各种应用型、短期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高等教育多样化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等的影响,各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投入,在考虑自己的定位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趋同倾向,不论

4、什么类型、层次的高校,都盲目攀比,追求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很多高校的水平定位动辄“一流”、“国际化”;类型定位常常表现出重学轻术的倾向;层次定位层层攀高,常常争上硕士点、博士点,力争上一个层次;规模定位越大越好,很多高校通过合并扩大了规模,通过圈地不断扩大地理空间,并不断增加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学科定位不断追求综合化。高校在定位上出现的这种单一化、趋同化倾向,使我国的高等学校因缺乏个性而逐渐失去了办学特色和优势,不仅使我国高等学校面目雷同,因服务职能相互重合而导致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滥用和浪费珍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匹配,人才培养供需失调,使大学毕业

5、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而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使高校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对其自身发展定位提出的要求,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高等学校定位单一化、趋同化倾向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人才选拔方式呈金字塔形,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 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各类民办高校、成人高校、高职高专学校处于这个金字塔的底层,地方所属本科院校和重点高校处于中间,近百所“211”高校及38所“985”高校位于这个金字塔的上层,处于塔尖的则是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因此,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使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大大降低了,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

6、大众化发展是以高职高专和教学型本科院校为主体的,截至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数已经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的53%;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上层的高等学校的扩张速度却远远低于高职高专和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速度,导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仍然非常短缺。大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追求不但没有因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有所缓解,反而有进一步加剧之势,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了。 与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结构相对应,我国的人才选拔方式也是金字塔形的,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向塔尖攀爬,爬上金字塔的哪一级,就决定了今后要在什么样的高校里接受高等教育,爬上塔尖的只是学生中的极少数。然而,只有加入攀登的队伍,才

7、有机会接近塔尖;只有适应现有的人才选拔方式,才有争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希望,因此,众多优秀学子不得不争先恐后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以便获得通往金字塔高处的机会。 3.公共财政投入导向错位,高等教育公平亟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充分,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始终面临较大的财政困难。例如,在2000-2005年间,普通高等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2006年有所回升,但与2000年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表1),

8、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紧缺的矛盾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问题也日益凸现。我国有限的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国家对于“985”以及“211”工程的大学财政补贴比较多,使大学之间难以平等竞争。与中央有关部门所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地方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部分地区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太低,难以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与正常的教学秩序。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这种“倾斜”政策确实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了较

9、大的效益。然而,由于公共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配置过分强调追求效率、扶植重点高校,而忽视其他类型和水平高校的发展,造成了高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也加剧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现象。 自一批重点高校实行“省部共建”以后,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原因,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加剧,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受到了地区的限制,加剧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锦上添花”的方式照顾高等教育已经比较发达的省市,还是以“雪中送炭”的方式眷顾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落后地区?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应该成为社会公平之本,还是成为加剧社会不公之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改革现行高等教育制度的政策选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能否在

10、具体的高等教育实践中解决现有的矛盾,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一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由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现实之间存在较严重的错位现象,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通过科学定位、分类发展、保障公平,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1.高等学校科学分类定位,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和谐发展 社会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需要有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在整体上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为了改变我国高等学校定位的单一化、趋同化倾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

11、自己的办学基础及条件,结合国家和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目标、类型、层次、学科专业和服务面向等方面科学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创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分类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与作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首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通过行政、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各高校安于定位、各司其职、分类发展。例如,有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明确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和体系,使各高等学校能够根据相应的标准在这一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拨款制度,使各类高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功

12、能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而且这种拨款制度应该能够鼓励高校在本层次、本类型中争创一流,而不需要通过升格、转型等方式才能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加强指导,建立相应的评估与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多样化发展。 其次,各类高校要各安其位,合理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目标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制度健全、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协调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多样化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可以从层次和类型等不同维度把我国高等学校大致分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间类型高校、高职高专等三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主,研究高深学问

13、,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间类型的高校主要是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大学或学院,它们的情况最为复杂,应当主要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面向行业而不是具体职业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它们中的大多数应定位于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高校。第三类高职高专学校则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技术型院校,以各行各业实用性职业技术为主,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 第三,在各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互通机制,消除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径限制。目前,我国中学生通过高考进行高校之后,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今后的职业道路和人生方向,可以说“一考定终身”,不同

14、等级、类型高校之间壁垒森严,个体在这中间转换的可能很小。正是这种路径限制,使其适龄学生难以接受更为优质、更符合自己兴趣的高等教育的广阔空间,造成了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因此,我国高等学校在科学定位、分类发展的同时,还要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相互沟通衔接、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立交桥体系,打通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之间的壁垒,为不同资质禀赋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和成功机会。例如,在纵向上,学生可以经过公开、公正的选拔程序,在不同层次高校之间流动;在横向上,同等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在某些学科专业、课程上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主调整自

15、己的受教育途径和发展方向。建立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互通机制,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消除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径限制,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还有利于改变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盲目升格,丧失自身特色的现状,使他们各安其位,大力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走符合自身特点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2.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建立漏斗型人才选拔新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个体及其家庭在做出接受高等教育决定时,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决定者,他们会受到由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所构成的人力资本发展系统的制约。

16、个体在其一生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时机集中在极少数几个关键时点上。教育系统具有明显的年龄限制并以高度竞争和分流为基本特征,学生在教育阶梯的不同时点上进行的一系列结构性竞争中如果不能取得相应的成功,这种劣势会在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进一步积累起来,而且个体很难在今后再通过对教育的投资来从根本上改变或弥补这种劣势。因此,个体承受着“按计划地”完成自己教育的很大压力。为了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大家不得不挤上独木桥,并努力地向金字塔的塔尖攀爬。结果许多人根本无法根据自己兴趣走自己的路,从而使人力资源无法实现最佳配置。 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选拔机制就好像一个漏斗,入口宽阔,可以尽可能多地容纳学生,保障公

17、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出类拔萃者经过筛选,可以直接或通过低一层次的高等教育阶梯进入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学习。例如,美国1200多所社区学院可以为每个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保证。社区学院入学标准低、学费低廉,主要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社区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进入其他层次类型的高校继续学习。在美国,这种漏斗形的选拔机制,为美国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一些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大量优秀生源,对美国高等教育的高度普及和发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必须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形的人才选拔机制,使之向漏斗型人才选拔模式转变,以增强我国人力资

18、本发展系统的灵活性,破除原有的人才选拔模式对个体人力资本发展路径的制约,使之能够在其一生中可以在多个不同时点上,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以发展其人力资本。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学子广开通路,为他们提供 1刘国荣,黄新华.对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几点认识R. 长沙: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交流,2001. 王义遒.我国高校的恰当定位为什么这么难?J.高等教育研究,2005(2):1-5. 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173-191. 教育部教育发展规划司. 2005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钟秉林,赵应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10. 邱珏.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与失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