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x粉碎机下机体铣床毕业设计_第1页
zmx粉碎机下机体铣床毕业设计_第2页
zmx粉碎机下机体铣床毕业设计_第3页
zmx粉碎机下机体铣床毕业设计_第4页
zmx粉碎机下机体铣床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摘要【摘要】:金属切削机床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专用机床是金属切削机床的一种。本次设计的题目:ZMX粉碎机下机体支撑面专用铣床的设计。首先,对专用铣床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列出多种方案,最后确定最佳的机床的整体布局,是加工表面专用铣床的三个铣削头同时对零件进行加工。根据加工时选定的切削用量计算技术参数,而根据参数来选定机床电机的功率和机床生产率的制定。然后,设计主传动系统,主传动系统包括机床转速的设计,确定齿轮的模数、齿数,对齿轮进行校核,轴的结构设计和校核,轴承、键的选用等。【关键字】:专用铣床 设计 校核【Abstract】: Metal cuttin

2、g machine tools in national production has an important,but special machine tools is the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s one kind. The design topic: Under ZMX grinder organism area of bearing special purpose milling machine design.First,The components processes which to the special purpose milling machi

3、ne carry on the carft analysis ,lists many kinds of plans,and the best tools of the entire layout .The body layout is processes the superficial special purpose milling machine at the same time three millings to carry on the processing to the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cutting usage processing when

4、 the technology parameters, and parameters of machine tools according to the motor of pow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tools.Then, design the transmission, the transmission including engine bed rotational speed design definite gear mold .the number mentions ,the counter gear carries on the

5、examination ,the axis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examination,the key selects and so on.【Key words】: Special purpose milling machine Design Examination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论111 本设备的主要作用112本设计的现实意义113本设计的目的1第二章总体方案的设计221下机体零件在锤片式饲料粉碎机中的作用和地位422工艺分析4 2.2.1定位基准的选择4 2.2.2工艺路线的确定423总体布局方案的分析与确定5 2.3.1 方案一5 2.3.2 方案二7 2

6、.3.3 方案三8 2.3.4 方案四8第三章主要参数的确定 1031 尺寸参数 1032 技术参数 10 3.2.1 切削用量的选用10 3.2.2 背吃刀量的选择10 3.2.3 进给量f的选择11 3.2.4 切削速度u的选择1133 参数确定与计算 11 3.3.1 粗铣支承面工步11 3.3.2 精铣支承面工步12 3.3.3 粗铣侧面工步12 3.3.4 粗铣顶面工序1234电机功率的确定 13 3.4.1 电动机类型和结构的选择13 3.4.2 确定电动机的功率13 3.4.3 电动机转速的确定1435主传动系统运动参数的确定 14 3.5.1.主运动参数16 3.5.2 最低(

7、)和最高()转速的确定16第四章加工示意图的绘制 1741机床的工艺方法 1742机床的工作进给长度 1843机床的切削用量 18第五章机床生产率计算卡的编制 1951工作定额计算 19第六章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2061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要求 2262主运动链转速图的拟定 22 6.2.1确定传动组和传动副数 23 6.2.2传动副的极限传动比和传动组的极限变速范围23 6.2.3拟定转速图2463齿轮齿数的确定 2564主传动系统图的确定 2665主轴箱的设计 27 6.5.1 主轴箱的构造确定27第七章主轴零件图设计 2871轴的用途及分类 2872 轴设计的主要内容 2873轴的材料

8、2874轴上零件的定位 29 7.4.1零件的轴向定位29 7.4.2 零件的周向定位2975轴的结构工艺性 2976主轴的设计 3077传动轴的设计 34 7.7.1 传动轴的设计34 7.7.2 轴的设计35 7.7.3 轴的设计36 7.7.4 轴的设计37 7.7.5 传动轴的设计校核37第八章机床总装配图设计 42第九章. 工作台运动设计 4391蜗轮,蜗杆的设计 43 9.1.1选择蜗杆的传动类型43 9.1.2选择材料43 9.1.3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4492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 45 9.2.1蜗杆的尺寸45 9.2.2蜗轮的尺寸4593精度等级公差和表面粗糙

9、度的确定 4594导轨的设计 45 9.4.1导轨的选择45 9.4.2 导轨设计46第十章主轴箱部件装配图设计47第十一章轴承的选用和校核 47111轴承的选用 47112传动轴轴承的校核 47113主轴轴承的校核 48第十二章键的选用和校核 49121键的选用49122键的校核 49参考文献 51致谢 52第一章 绪论1.1 本设备的主要作用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该设备即粉碎机下机体专用铣床,是一台为铣削下机体的支承面和两侧面而专门设计的龙门架构式铣床,其主要作用是进行两支承面和侧面铣削,提高两支承表面的平行度和切削速度。作为专用铣床

10、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其他形式表面的铣削加工,具有一定的通用性。1.2本设计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属于工程设计型的专用机床类的设计课题,是属于教学模拟题目。通过市场调查农用锤片式粉碎机市场需求量大,除内销国内市场外,已外销到亚洲、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该厂为乡镇企业,是小型农业机械厂,设备老化,生产条件差,粉碎机机体、机盖的加工平面仍采用低效的牛头刨床进行平面刨削加工,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工厂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条件,进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改造,以达到年产1000台的生产水平。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的设计就是工厂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用“以铣代刨”的制造工艺,

11、可明显提高粉碎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使产品合格率上升,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必须设计一台专用铣床来适应企业的发展。这样,对企业的生产率、产品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企业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激烈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改进生产技术。所以,企业需要设计一台更高效、高质量的加工本零件的机床。1.3本设计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拿捏现代设计方法,使同学们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另外毕业设计还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

12、内容。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首先需要认真研究被加工零件图,并通过毕业实习和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和用户对该设备的设计要求,以及对新设计设备进行功能分析。图2.1 为粉碎机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的被加工零件图。 图 2.12.1下机体零件在锤片式饲料粉碎机中的作用和地位锤片式饲料粉碎机由上、下机体构成,箱体内有携带多个筛片的主轴和呈半圆形的筛网,下机体在粉碎机中主要起支承作用。支承面A、B分别安装两轴承座,电动机为主轴提供固定转速,使主轴多个可径向摆动的锤片在高旋转中将筛网中的饲料打碎,粉碎后的饲料通过筛网上小空漏到箱底,同时由筛片旋转造成真空,将箱底饲料吸至出料口,即完成粉碎

13、饲料的功能要求。由此可见下机体支承面A、B对底平面的等高性偏差,以及支承面间的位置度偏差,将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还会使粉碎机下体内壁与筛片底部的间隙不均,直接影响粉碎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工艺上如何保证支承面的加工精度和相应技术要求,对提高整机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2工艺分析2.2.1定位基准的选择a粗基准的选择:取下机体的侧面为加工底面时的粗基准。由于考虑到下机体零件的侧面在铸造是放置在同一砂箱内,浇铸过程中,侧面在下箱,表面平整,铸造质量好。以该侧面为粗基准加工底平面,能保证侧面与底面的垂直度,使粉碎机工作时筛片两侧与下机体内侧的间隙较为均匀。b精基准的选择:下机体零件的精基准

14、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原理,以底平面和两个17孔为精加工的定位基准。后述工序均采用统一的精基准,故而可减少因基准变换带来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另外也有利于零件安装,夹紧也较为方便。2.2.2工艺路线的确定根据先粗后精、先基准后其它表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的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设计原则,对下机体的工艺路线作如下设计:工序1 粗铣底面工序2 粗铣顶面工序3 精铣底面工序4 钻217孔,扩、粗铰、精铰217孔工序5 粗铣支承面及两侧表面,精铣支承面工序6 中间检验 工序7 铣出料口底面H工序8 镗56孔工序9 镗筛道尺寸至R214mm工序10 钻H底面66.7孔工序11 钻支承面孔614,钻顶面66.7

15、孔、攻螺纹至M 8工序12 钻侧面孔15,钻孔6.7,攻螺纹至M 8工序13 钻侧面213孔、215孔,钻66.7孔、工螺纹M 8工序14 最终检验。其中工序5,粗铣支承面、两侧面及精铣支承面工序,有本设备“ZMX粉碎机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完成,因此,本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两轴承座支承表面A、B对基准底面要求,其尺寸精度为335±0.07mm,表面粗糙度为Ra6.3um。两侧表面为风口和出料口表面,表面粗糙度为Ra50um,加工精度要求低,因此可在粗铣支承面时同时完成两侧的铣削加工。2.3 总体布局方案的分析与确定为了使新设计的机床设备能达到上述功能目标。可选用下列原理性的总体布局

16、方案来实现功能原理要求。2.3.1 方案一:采用多工位组合机床的结构布局形式(图2.2所示),工件安装在工作台 图2.2 上,通过工作台的移动,由工作台带动工件沿各工位顺序逐一地进行加工,即刀具对工件的加工顺序采用直线通过式的平行顺序加工方式。该方案共有三个工位,六个铣削头。工位1为卧式双面组合铣床,能完成零件两侧表面C、D的铣削加工;工位2、3分别用立式双面组合铣床完成两支承面A、B的粗、精加工。该方案通过铣削头主轴的旋转运动(主切削运动)和工作台的纵向进给运动完成被加工表面的铣削加工。这种方案的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A、B支承面分别由粗铣工位和精铣工位的铣削头完成,有利于提高加

17、工表面的铣削质量。但是该方案需要六个铣削头、六个液压动力滑台、六个侧底面、四个立柱及一个工作台动力滑台。设备制造成本高,与使用单位的现实条件不符。2.3.2 方案二:采用工件固定不变,铣削动力头作纵向进给运动的布局(见图2.3所示) 图 2.3 该方案中,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左右两边的侧底座,分别装有可实现纵向进给运动的液压滑台,滑台上分别安装两个卧式铣削头和两个立柱,立柱装有立铣头,分别对零件两侧表面C、D和两支承表面A、B进行铣削加工。该方案结构紧凑,工序集中,生产效率高。但是A、B支承面的粗、精加没分开,并且A、B支承面分别由左、右两个立铣头加工,调整两铣头铣削面的等高性比较麻烦。又由于

18、立铣头是安装在立柱一的,且随液压滑台一起作进给运动,稳定性差,影响A、B支承表面的加工精度。2.3.3 方案三:采用在龙门式专用铣床上设置四个铣削头的总体布局方案(见图2.4所示)。 图 2.4该方案中,铣削头作作旋转主切削运动,工作台作纵向进给运动,由四个铣削头同时分别对两支承表面和两侧表面进行粗铣工步加工。然后再用安装在横梁上的两立铣头,同时完成两支承面精铣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封闭的龙门式柜架结构,机床结构刚性高,四加工表面同时铣削使机动时间重合,生产效率高。但是在精铣两支承面时,调整两立铣头铣削平面等高度比较困难,不易达到位置度的技术要求,影响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质量2.3.4 方案

19、四:采用在龙门式专用铣床上设置三个铣削头的总体布局方案(见图2.5所示)。 图 2.5该方案中,除了在立柱上安装左、右两侧铣削头外,横梁上只安装一个立铣头。这种方案先用三个铣销头同时分别粗铣C、D两侧表面和A支承面,再由立铣头沿横梁向左快速移动,工作台反向进给粗铣B支承面,在精铣支承座表面时,用调整好的立铣头,精铣B支承面,然后,把立铣头沿横梁向右快速移动到A支承面位置,再反向精铣A 表面,既可完成精铣支承面工步的要求。这种方案具有整机结构刚性高的优点,且由于采用一个立铣头,同时完成A、B支承面的精铣加工,有利于把A、B表面的位置度偏差控制在技术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可提高被加工零件的制造精度,

20、并且比第一方案少一个立铣头,使机床结构简化,但生产率低于第三方案。鉴于本设备的使用和制造单位是小型农机厂,该厂一方面急需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又受到经费不足,技术改造能力的限制,并且通过调研了解到,该制造厂有一批废旧的液压动力滑台和立柱、横梁、底座等基础件,因此,在满足生产率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第四种布局方案,尽量利用已有的基础件,对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被加工零件加工质量较为有利。本设计最后选用第四种设计方案。第三章 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机床设计的第二阶段是技术设计,即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为了进行该项目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机床的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作为设计数

21、据。3.1 尺寸参数机床的尺寸参数主要是与机床加工性能有关的一些尺寸,其中包括机床的主要参数,第二主参数和主要结构等其他一些尺寸参数。专用铣床,基本上根据加工工件直接决定它的主参数,但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已有的机床系列,以便充分利用通用件和标准件。3.2 技术参数3.2.1 切削用量的选用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选择切削用量主要应根据工件的材料精度要求以及刀具的材料机床的功率和刚度等情况,在保证工序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刀具的切削性能和机床的功率转矩等特性,获得高生产率和低加工成本。从刀具耐用度角度出发,首先应选定背吃刀量,其次选定进给量f,最后选定切削速度u。粗加工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

22、高,毛坯余量较大。因此,选择粗加工的切削用量时,要尽量保证较高的金属切除率,以提高生产率;精加工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余量小且均匀。因此,选择切削用量时应着重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生产率。3.2.2 背吃刀量的选择粗加工时,背吃刀量应根据加工余量和工艺系统刚度来确定。由于粗加工时是以提高产率为主要目标,所以在留出半精加工精加工余量后,应尽量将粗加工余量一次切除。一般可达810mm。当遇到断续切削加工余量太大或不均匀时,则应考虑多次走刀,而此时的背吃刀量应依次递减,即。精加工时,应根据粗加工留下的余量确定背吃刀量,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3.2.3 进给量f的选择粗加工

23、时对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在工艺系统刚度和强度好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大一些的进给量;精加工时,应主要考虑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一般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进给量也要相应减小。3.2.4 切削速度u的选择切削速度主要应根据工件和刀具的材料来确定。粗加工时,u主要受刀具寿命和机床功率的限制。如超出了机床许用功率,则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精加工时,和选用得都较小,在保证合理刀具寿命的情况下,切削速度应选取的尽可能高,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满足生产率的要求。3.3 参数确定与计算切削用量选定后,应根据已选定的机床,将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u修定成机床所具有的进给量f和转速n,并计算出实际的切削速度工序卡上填写

24、的切削用量应是修定后的进给量f转速n及实际切削速度转速n(r/min)的计算公式如下:n=u/d×1000式中d刀具(或工件)直径(mm); u切削速度(m/min).因此,被加工零件支承面总余量为3mm,其中粗铣余量取2mm,精铣余量取1mm。3.3.1 粗铣支承面工步机床:ZMX粉碎机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刀具:硬质合金套式端面铣刀,选用YG6端面铣刀,=100mm. z=4;铣削面宽度:=55mm;切削深度:=2mm;主轴转速n:切削速度=1.00m/s2.00m/s,取=1.5m/s,=则n= =286.6r/min,取n=280r/min,实际切削速度=1.47m/s;进给

25、量f:=0.2mm/z0.5mm/z,取=0.4mm/z 则f=0.4 mm/z4=1.6mm/r每分钟进给量:=f·z·n=448mm/min;铣削力:=9.81×54.5××××z×=1114N铣削功率:=1.64kw3.3.2 精铣支承面工步可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计算。得:d=100mm z=4 a=55mm a=1mm n=280r/min,选择可与粗铣支撑面的切削速度相同=1.47m/s,精铣时的进给量应比粗铣时小,=0.2mm/z,f=0.8mm/z每分钟进给量:=f·n=0.8·280

26、=224mm/min铣削力:=9.81×54.5××××z×=357.5N铣削功率:=0.525 kw3.3.3 粗铣侧面工步方法同上,可得d=100mm z=4 a=80mm a=1mm n=280r/min,=1.47m/s f=1.6mm/r =448mm/min P=1.28kw3.3.4 粗铣顶面工序该设备除了加工下机体支承面与两侧表面外,也能对下机体顶面底面等工序进行铣削加工,以便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粗铣顶面的切削用量取为:d=315mm z=16 a=227mm a=3.7mm =1.48m/s,f=0.22mm/r =

27、316.8mm/min n=90r/min P=2.13kw3.4电机功率的确定电动机是常用的原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控制简便和维护容易等优点,电动机的选择主要包括选择其类型和结构型式,容量(功率)和转速,确定具体型号.3.4.1 电动机类型和结构的选择电动机已经系列化,标准化,在设计时应根据工作载荷(大小,特性和变化情况),工作要求(转速高低,调速要求,起动和反转的频繁程度),工作环境(尘土,油,高温及爆炸气体等),安装要求及尺寸重量的特殊限制等条件进行选择。工业上广泛应用三相交流电动机,尤以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应用最多,其中Y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广泛应用于输送

28、机,搅拌机。本设备选择的就是Y112M4型异步电动机为机床主变速箱的驱动电机。3.4.2 确定电动机的功率电动机的功率主要根据工作装置的功率来确定。工作装置的功率根据工作阻力和速度确定,即: P = Fv /1000或 P = T n/9550式中 F工作装置的阻力,N v 工作装置的线速度,m/s 工作装置的效率 T工作装置的转矩,N·m n工作装置的转速,r/min电动机所需的输出功率: P = P/其中为由电动机到工作装置的传动装置总效率,可按下式计算 =1·2·3n式中1.2.3.n为传动装置中各零部件的效率。 计算传动装置的效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轴承效

29、率通常指一对轴承而言; 推荐的效率一般有个范围,当工作条件差,加工精度低,维护不良时应取较低值,反之应取较高值。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略大于电动机所需的输出功率,以使电动机工作时不会过热,通常按来确定。3.4.3 电动机转速的确定额定功率相同的电动机有四种同步转速可供选用。电动机的转速越高,则磁极越少,尺寸及重量越小,价格也越低;但电动机的转速较高,也引起传动装置的尺寸和重量增大,使成本增加。铣床主轴箱电机的功率,可按下式选取P /式中,为机床总机械效率,主运动为旋转运动的机床,=0.750.85,大值用于新机床,小值用于旧机床,本设计取=0.8,P为切削功率。由切削用量计算分析结果可知,铣

30、削功率P在粗精铣支承面。粗铣侧面。粗铣顶面时的最大值为2.13 kw。取P=P,则=2.67kw 因此,本设备选用Y112M-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为机床主变速箱的驱动电机,其额定功率为4kw,电动机转速为1440r/min。3.5主传动系统运动参数的确定 运动参数是指机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的执行件的运动速度。 1、标准公比(1)公比的范围:机床的转速是从小到大依次递增的,因此>1,同时设计机床时的要求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不大于50%,即:则,所以(2)标准公比在上述范围内,并根据下列原则,取标准的值为设计和使用方便,希望转速数列采用十进制,每一个转速都是10的幂数或开方根值,也就是

31、在数列中,如有转速值n,则在此数列中每隔几级也必须有差十倍的数值,则应满足下列关系式: 为任意正整数应便于采用双速或多速电机,我国机床专业标注规定了7个标准公比 即=1.06、1.12、1.26、1.41、1.58、1.78、22、公比的选用当转速范围确定后,就要选用公比,从使用性能上考虑,公比最好选的小一些,以便减少相对转速损失,级数多也变于选择,但公比越小,机床的结构也越复杂。因此对于通用机床,为了使相对转速损失较小,以利于提高生产率,机床的结构又不过于复杂,一般选用1.26、1.41;对于大批、大量生产用的专用机床、自动化机床,为了提高生产率,公比选小些,常用为1.12或1.26,对于大

32、型机床,因此切削加工时间,相对较长,其转速损失的影响就较显著,公比应选的更小些,一般选取=1.26、1.12、1.06。根据上述原则:选用标准公比=1.263.5.1.主运动参数回转主运动的机床,主运动参数是主轴转速。转速(r/min)与切削速度的关系是n=1000u/d (a)式中 n转速(r/min);u切削速度(m/min);d工件(或刀具)直径(mm)。主运动是直线运动的机床,如插床或刨床,主运动参数是每分钟的往复次数。对于不同的机床,主运动参数的不同要求。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是为某一特定工序而设计制造的,每根主轴一般只须有一个转速,根据最有利的切削速度和直径而定,故没有变速要求。通用设

33、计是为适应多种零件加工而设计制造的,主轴需要变速。因此需确定它的变速范围,即最低与最高转速。如果采用分级变速,则还应确定转速级数。3.5.2 最低()和最高()转速的确定根据式(a)可知:=1000u/d; n=1000u/d和的比值是变速范围 R: R= /在确定切削速度时应考虑到多种工艺的需要。切削速度主要与刀具和工件的材料有关。常用的刀具材料有高速钢硬质合金和陶瓷等。工件材料可以是钢铸铁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切削速度可通过切削试验查切削用量手册和通过调查得到。在计算时,不是把一切可能出现的u,d代入公式中(对也同理),而是在实际使用的情况下,采用u (或u)是常用的d (或d)值。这样就可

34、以通过计算得到较为合理的和以及变速范围Rn。对于卧式车床,如用D表示床身上的最大回转直径(即其主参数),通常可取最大和最小加工直径d=(0.50.6)D, d=(0.20.25) d;对于摇臂钻床,如用D表示最大钻孔直径(即其主参数),通常可取d=D, d=(0.20.25) d。在确定了和后,如采用分级变速(大多数普通机床),则应进行转速分级;如采用变速电动机进行无级变速(大多数数控和重型机床),有时也需用分级变速机构来扩大其调速范围。分级变速时的主轴转速数列,如某机床的分级变速机构工有Z级,其中,Z级本设计是专用铣床,专用铣床是为了某一个零件的特定工序设计制造的,当工艺稳定时,只要一种转速

35、就可以满足加工要求,选定最佳转速 n=280r/min,但是为了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可以加工其他表面,如顶面n=90r/min,根据切削用量及上述分析结果,取主轴的变速范围:90r/min280r/min,变速范围第四章 加工示意图的绘制图4.1为ZMX粉碎机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的加工示意图。图中表示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1 机床的工艺方法本机床采用三个铣削头,同时分别对支承面和两侧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其中主轴1用100mmYG6端面铣刀完成对A、B支承面的粗。精铣加工,主轴2、3分别用100mmYG6端铣刀对C、D两侧表面进行粗铣加工。图4.14.2 机床的工作进给长度工作进给长度包括切入

36、长度、加工长度和切出长度。本机床取切入长度为10mm,切出长度为3mm。加工长度取决于被加工表面的长度和铣刀直径尺寸。4.3 机床的切削用量由于粗铣支承面A和粗铣两侧面C、D取工步是在工作台工作进给时同时完成,因此,可采用“试凑法”确定该工步选用的进给速度u。结果取v=448mm/min,切削速度v=88m/min,主轴转速n=280r/min。精铣A、B支承面工步的进给速度v=224mm/min, v=88m/min,n=280m/min。但是该加工示意图的视图数量尚欠不足,除图中所示的侧向视图外,再增加一个主视图就可准确。清楚的表示出工作台的自动工作循环过程。图中还应标出端铣刀的刀盘直径和

37、宽度尺寸。刀夹直径尺寸,及主轴套筒端面至主轴箱端面的距离等联系尺寸。第五章 机床生产率计算卡的编制根据加工示意图选定的工作循环,工作行程长度。切削用量。动力部件的快进及进给速度等,就可以计算机床的生产率。编制生产率计算卡。生产率计算卡能反映机床的加工过程。工作循环中每一动作所需时间。切削用量。以及机床生产率与负荷率等技术指标。5.1工作定额计算粗铣支承面机动工作行程时间:切入行程L1=10mm,切出行程L2=3mm,工作行程:两支承面工作行程L分别为420mm和340mm,故而t=0.97min t=0.79min.精铣支承面机动工作行程时间,可计算得:t=1.58min t=1.93min.

38、粗铣侧面机动工作行程时间t=t=0.73min工步五的总工作行程机动时间由于粗铣侧面的机动工作行程时间重合,因此=t+t+t+t=5.27min机动空行程时间和辅助时间机动空行程时间包括:工作台快进,快退时间,立铣头横向快进,快退时间,辅助时间包括:工件装入时间,工件定位夹紧,对刀,调速,松开工件,卸下工件等时间。和t的具体数值见表6.1中所示。单件生产时间 =( + + t)(1+4.1%)=11.72min式中4.1%为技术服务时间。理想生产率 =A/t=10000/2000=5.1件/h式中t为年生产小时数。实际生产率 =60 / =5.13件/h机床负荷率 =/=86%表5.1 为ZM

39、X下机体支承面专用铣床铣削支承面和两侧面工序的生产率计算卡。 表 5.1 机床生产率计算卡加工零件图号毛坯种类铸件名称粉碎机下机体毛坯重量材料HT200硬度260HB工序名称粗精铣两支承面和侧面工序号序号工步名称被加工零件数加工直径mm加工长度mm工作行程mm切削速度m/min转速r/min每转进给量mm/r每分钟进给量mm/ min工时 min机动时间辅助时间共计1装入工件10.52工件定位夹紧0.53对刀0.154工作台快进2207680.295工进320433882801.64480.976快进2857680.377立铣横向进33425000.138工作台快退3257680.419工退2

40、40353882801.64480.7910快退2607680.3411调速0.112对刀0.413工作台快进2607680.3414工进240353882800.82241.5815快进3257680.4116立铣横向进33425000.1317工作台快退2857680.3718工退320433882241.9319快退2207680.2920松开工件0.221卸下工件0.3备注单件工时11.72min机床实际生产率5.93件/h机床理想生产率5.1件/h负荷率0.86第六章 机床主运动系统设计6.1主传动系统的组成及要求 实现机床主运动的传动系统,称为机床的主传动系统。它和机床的传动方案和

41、总体布局有关,对机床的使用性能、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主传动系统包括下列几个部分:(1)固定传动比部分用齿轮或皮带传动,用以达到升速或降速的目的,或者由于结构面原因,需要在两轴间采用固定传动比结构。(2)变速结构一般采用各种型式的齿轮变速机构,它由两轴间的几对齿轮副组成,或由几根轴之间的若干齿轮副所组成,或者采用挂轮结构,但是挂轮结构一般应用在专用铣床。(3)主轴部件,包括主轴、主轴支撑和安装在主轴上的传动件。在设计机床主传动系统时,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机床的末端的执行件应该有足够的转速范围和变速级数;机床的动力源和传动机构都需要保证足够的功率和扭矩并且要求传动效率高;保证主轴有足够的精度、刚

42、度、抗振性,并且热变形小;机床的结构应尽量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本机床的主传动系统采用集中传动布局形式。本传动系统中为了适当扩大设备的工艺范围,在整机结构不作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增加n=90r/min的主轴速度,可使该设备能完成铣削下机体顶面和底面等工序的加工要求,有利于提高的利用律。6.2主运动链转速图的拟定 在基本确定了主轴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公比之后,开始确定转速图,它能直观的表示出传动系统中各轴转速的变化规律和传动副的速比关系。 根据前面推导的数据,取主轴转速的变速范围:280r/min90r/min; 公比为: 变速级数:z=6 主轴各级转速为按标准转速数列查得主轴转速系列:280

43、r/min 、224r/min、180 r/min 、140r/min 、112r/min 、90r/min;电动机转速:n=1440r/min6.2.1确定传动组和传动副数 传动组和传动副数可能的方案有:6=3×2 6=2×36=6×1×1 6=1×6×16=1×1×6在上列方案中,第一行的方案可以省掉一根轴。缺点是增加了双联滑移齿轮。使操纵机构复杂,加大了设计的困难程度。第二行的三个方案可根据下列原则比较:从电动机到主轴,一般为降速传动。接近电动机处的零件,转速较高,从而转矩较小,尺寸也较小。如使传动副较多的传

44、动组放在接近电动机处,则可使小尺寸的零件多些,大尺寸的零件少些,就省材料了。这就是“前多后少”的原则。从这个角度考虑,以取6=6×1×1的方案为好。6.2.2传动副的极限传动比和传动组的极限变速范围 在降速传动时,为防止被动齿轮的直径过大而使径向尺寸太大,长限制最小传动比。在升速时,为防止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噪声,长限制最大传动比。因此,主传动链任一传动组的最大变速范围一般为。对于进给传动链,由于转速通常较低,零件尺寸也较小,上述限制可放宽些。在检查传动组的变速范围时,只需检查最后一个扩大组。因为其它传动组的变速范围都比较小。其根据式,应为:因为上面选的传动副的级比指数是都是1

45、,所以该方案是可行的。 基本组和扩大组的排列顺序的选用原则是选中间的传动轴变速范围最小的方案。因为如果各方案同号传动轴的最高转速相同,则变速范围小的,最低转速较高,转矩较小,传动的尺寸也可以小些。如果没有别的要求,则应尽量使扩大顺序与传动顺序一致。因此上述的方案是可行的。 6.2.3拟定转速图 电动机和主轴的转速是已定的,当选则了结构网或结构式后,就可以分配各传动组的传动比并确定中间轴的转速。在加上定比传动,就可画出转速图。中间轴的转速如果能够高一些,转动件的尺寸也就可以小一些。但是,中间轴如果转速过高,将会引起振动、发热和噪声。通常,希望齿轮的转速不超过1215m/s。对于中型车、钻、铣床,中间轴的最高转速不宜超过电动机的转速。对于小型机床和精密机床,由于功率较小,传动件不大。这时振动、发热、和噪声是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了。因此,要限制中间轴的转速,不使过高。 我们选定的结构式共有三个传动组,变速机构供需4轴。加上电动机共5轴。故转速图需5条竖线。主轴共6速,电动机转速与主轴的转速相差很大,故需要14根横线。注明主轴的各级转速。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