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钦州市第四中学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一、 选择题1.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自身的有利条件是 。 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平安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  有公转和自转的特殊行星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身条件;其他行星也有公转和自转。 2. 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层次是 A最高一级   B最低一级 C次于银河系    D同于河外星系 解析:总星系是最高一级天体系统,它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 答案:

2、C 3. 以下属于天体的是 地球  河外星系  天空中飘动的云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陨星  流星体 ABCD 解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地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流星体,都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属于天体。陨星与白云是在地球空间里的物质,就不属于天体。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河外星系不属于天体。 答案:D 4. 以下关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太阳活动和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亲密相关 B.太阳活动对部分地区的短波通信会造成严重干扰 C.太阳活动的顶峰期会引起地球上的“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会

3、使得地球上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频发 解析:此题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太阳活动对气候、地球磁场,及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所以选项A、B、C均是正确的,地球上火山、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剧烈表现形式,而非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答案:D 5. 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如今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挪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的狂轰滥炸并失去了西奈半岛。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 A.雷达本身的故障 B.以色列的机密武器 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D.太阳活动 解析:仔细阅读资料不难看出,这种干扰与太阳挪动方向一致,所以可以排除错误选项A

4、、B,雷达的根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波来侦测挪动物体的速度。太阳辐射对其影响与干扰很小,但太阳活动那么不同,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它会发出大量的电磁辐射,从而干扰雷达的探测。 答案:D 6. 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解析:太阳光球层的活动标志是黑子的出现,而色球层出现的是耀斑。 答案:A 7.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A.6年   B.11年   C.10年 D.22年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几种太阳活动根本类型、根本概况太阳活动周期性的理解程度。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

5、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小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的增多而增多。 答案:B 8.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消费所用的能源 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   B.    C. D. 解析:促进地壳活动的主要动力为地球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所以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9. 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南极

6、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一样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解析: 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一样,均为15°/小时,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那么因纬度而不同,随纬度的增高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纬度逐渐增高,线速度应依次减小;在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 答案: A 10. 当伦敦为中午12时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

7、三国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一样 解析: 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1小时×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当甲地所在时区对应的整数小于乙地所在时区对应的整数时,用“+号;反之,用“-号当伦敦为中午12时,美国时间西五区=12-1小时×0-5=12-5=7时。 中国时间东八区=12+1小时×8-0=20时。 印度时间东五区=12+1小时×5-0=17时。 日本时间东九区=12+1小时×9-0=21时。 答案: D 11

8、.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如今同一天的地方是 A.23°26N   B.66°34N    C.10°S   D.30°S 解析: 北半球白昼最长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这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之中的最大值,但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值。同样的道理,南半球白昼最长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这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之中的最大值,但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没有到达最大值。所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如今同一天的地方范围是南北

9、回归线之间。题中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12. 关于晨昏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限 B.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间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终年与经线圈重合 解析: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限,它可分为晨线和昏线,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是大圆,它所在的平面一定过地心,因此它必和赤道平分。除了二分日外,晨昏线与经线不可能重合。 答案:D 13. 以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示意图A.23°N    B.63°N C.43

10、76;26N    D.27°N 解析:由图可知,c为当地夏至和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故其数值为23°26。由题干知,a与c的差值为20°,故a为3°26,即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26。再根据求太阳高度角公式可得该地纬度为63°N。 答案:B 14.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地幔的厚度最大 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快 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厚度为2 800多千米;地核从古登堡界面

11、到地心地球半径约为6 370千米,厚度为3 400多千米,故地核最厚。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在莫霍界面以下即地幔部分,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岩石圈,故软流层并不紧贴于地壳。 答案:D 15. 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解析: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答案:C 16.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

12、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解析:此题考察了软流层的位置。一般认为岩浆的喷发地为软流层,而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顶部,所以排除错误答案A、B。但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部分,而非整个上地幔全部为软流层,所以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 答案:C 17. 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摆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摆,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摆 解析:人感觉到地震发生实际是感知到了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1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湖中小船里的人只会感到上下颠簸。 答案:B 18.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以下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B. C. D. 解析:由于原油主要为液态物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在其中传播时波速变慢。 答案:A 19. 有关生物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B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空间 C生物圈是指生物存在的地壳表层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解析:生物圈不仅指地球上生命物质而且还包括其生存环境。 答案:D 20.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它本身需要 A.增加

14、一些质量   B.损耗一些质量 C.增加一些动力   D.进步一些能量 解析: 太阳是靠损耗本身的质量来释放能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为E=mc 2 。 答案: B 21. 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出的电磁波会直接 A.影响地球上的中波通讯   B.扰动地球磁场 C.导致地球上天气的异常   D.扰动地球电离层 解析: 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出的电磁波会直接扰动地球电离层 答案: D 22. 莫霍面使纵波P波和横波S波传播速度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都明显降低 B都明显进步 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降低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降低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察地

15、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通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进步;经过古登堡界面,纵波速度减弱,横波消失。 23. 以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A、B两点间的直线间隔 等于地球半径,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那么北京时间为 A.7日9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8日8时 答案: C 解析:日界限包括0点所在经线和180度经线,新的一天范围从0点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度经线,图中NA为0点所在经线,NB为180度经线,该图为北半球,所以NA经度为西经120度,地方时为8日0点,东经60度为8日12点,

16、东经120度为8日16时。 24. 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以下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晚的是 A国际劳动节 B儿童节 C老师节 D圣诞节 答案: D  解析:变相考察同一地点昼长的时间变化。北京在北半球, 6月22日昼最长,离6月22日最近的日期,昼最长,升旗仪式最早;12月22日昼最短,离12月22日最近的日期,昼最短,升旗仪式最晚。12月25日是圣诞节。 25. 当你站在天安门广场116°E听到播送报时为北京时间12点整,此时太阳位于在   A正南方 B南偏东 C正头顶 D南偏西 答案: B   解析:区别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

17、。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北京地方时早,当北京时间12点整时,北京地方时为11点44分,太阳还未上中天,即南偏东。 二、 非选择题26.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地震波A是_,B是_。由图可知:A、B地震波在_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 900千米处A、B的变化是A_,B_。 2两处不连续界面:C_,D_,在C界面上部为地球内部圈层_,C、D之间是_,D以内的圈层是_。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

18、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性状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间隔 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明显增大,可确定C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D面为古登堡界面。 答案:1横  纵  33  消失  波速变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27. 读“

19、太阳直射点周年挪动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到_。 2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到_。 3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是从_到_。 4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 5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北极圈的昼长比赤道上_长或短_小时。 解析: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北,那么该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另一半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运动,那么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反之另一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太阳直射点向某一地点运动,那么该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晨昏线过两极点

20、与经线重合,与纬线垂直,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上出现极昼,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答案:1bd 2cd 3db 4赤道等长 5长12 28. 读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图甲图和地球光照示意图乙图,阴影部分为黑夜,答复以下问题。10分 1乙图所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为甲图中数字_所代表的位置。 2地球由到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半球,并向_运动。 3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2分 4乙图中A、B、C、D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依次是_。 5当地球公转由到的过程中,A地昼长变化规律为_,当地球公转由到的过程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_。 6乙图所示日期,B点的昼长为_

21、小时.答案: 1夏至, 2北,南 323.5°N,90°W 4ACDB 5变长,变大 68解析: 1乙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甲图地轴倾斜方向可知,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同理可知,、位置依次为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2从到即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挪动。 3乙图所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即乙图中最右侧经线,为90°W。 4乙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C、D、B。 5从到即从冬至日到夏至

22、日期间,A地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从到即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挪动,南半球B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6B地位于晨线上,此时地方时为8点,因此该地8点日出,昼长为8小时。 考点:光照图综合判读 29. 读“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图1-12,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以下问题。 图1-12 太阳日照图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2弧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_段。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A_时,B_时,D_时,E_时。 4此时A、E两地昼夜长短是:A昼长_小时,E昼长_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_季节。 解析:

23、 这是一道以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的判读题,考察的内容较多,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等。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应特别注意判断准确时间和节气,这是全题解答的关键和前提,假如一旦判断失误,全题皆错。另外,解答这样的题目还要注意建立空间概念,用运动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第1题,此图所画半球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北极圈里是极昼,此日是夏至 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45°W。 第2题,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此图逆时针旋转,地球上各地在a b弧处由昼进入夜,在b c弧处在由夜进入昼,b c为晨线。 第3题,图中有四个点的时间是固定的,可以作为我们进展时间计算的量,它们分别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图中c点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图中a点地方时是18时,昼半球的平分线图中E点所在经线上时间是12时,夜半球的平分线上图中b点所在经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