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气压带风带课件正式1_第1页
高一必修一气压带风带课件正式1_第2页
高一必修一气压带风带课件正式1_第3页
高一必修一气压带风带课件正式1_第4页
高一必修一气压带风带课件正式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00.01002.51005.51000.01002.51005.5低高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画出实际风向。气旋反气旋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或气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描述(一)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一)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提示提示:低气压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高气压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旋气旋象江河中的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象江河中的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反气旋反气旋

2、与气旋相反,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与气旋相反,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请问请问:低气压、高气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 ?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高1000.01002.51005.51000.01002.51005.5气旋反气旋由于气流从四面八方在气旋中心相汇,必然产生上升运动,气流升至高空又向四周流出,这样才能保证低层大气不断地从四周向中心流入,气旋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气旋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由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所组成的环流系统。因为在气旋中心是垂直上升气流气旋中心是垂直上升气流,如果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就容易产生阴雨天气阴雨

3、天气。所以每当低气压(或气旋)移到本区时,云量就会增多,甚至出现阴天降雨的天气。 在低层大气里,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气旋气旋在北半球北半球是一个按逆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汇集的气流系统; 在南半南半球球是按顺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汇集的气流系统。在低压层大气里,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因为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是由中心旋转向外旋转向外流动。所以,在反气旋中心必然有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以补充向四周外流的空气。否则,反气旋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所以反气旋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一个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紧密结合的完整的环流系统 由于在反气旋中心是下沉气流,不利于云雨的形成下沉气流,不利于云雨

4、的形成。所以,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无云晴朗无云。若是在夏季,则天气炎热而干燥。如果反气旋长期稳定少动,则常出现旱灾。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反气旋长期控制下造成的。冬季,反气旋来自高纬大陆,往往带来干冷的气流,严重者可成为寒 流。规律总结规律总结记忆方法指导:左右手法则。记忆方法指导:左右手法则。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气旋东部吹偏南风,升,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气旋东部吹偏南风,

5、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用左手)左手) F F 气压气压中心中心气流运动方向气流运动方向天气天气状况状况水 平 方水 平 方向向垂 直 方垂 直 方向向气旋气旋 反气旋反气旋 小结:北半球(南半球水平气流方向相反)北半球(南半球水平气流方向相反)低低高高逆时针向逆时针向中心幅合中心幅合顺时针向顺时针向四周幅散四周幅散上升上升下沉下沉阴雨

6、阴雨天气天气晴朗晴朗无云无云大气运大气运动动形式形式练习:练习:1000.01002.51005.51000.01002.51005.5AB(1)从气流状况看,)从气流状况看,A是是 。 A过境时,常出现过境时,常出现 的天气是的天气是 。(2)按天气系统分,在)按天气系统分,在A、B两类中,夏季造成我国长江中两类中,夏季造成我国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的是下游伏旱天气的是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沿海的热,夏秋季节影响我国沿海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属于带风暴和台风属于 类天气系统。使我国冬季大部分类天气系统。使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受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受 类天气系统的影响。秋季,造成我类天气系统的影响。

7、秋季,造成我国秋高气爽的天气的是国秋高气爽的天气的是B类天气系统的影响类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旋气旋阴雨阴雨BAB( 1942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风战”。 日本日本“动员动员”学生制作学生制作“气球风船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从高空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带燃烧弹从高空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为捉拿纵火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为捉拿纵火“怪客怪客”,曾派大批妇女去森林里昼夜监护。,曾派大批妇女去森林里昼夜监护。 (日本领土大部分在(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30 45 45N N、13

8、0130145145E E)思考:思考: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新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状况。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状况。 3.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4.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一、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地面地面B BA AC 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冷却冷却高高低低高高高高低低低低大气水

9、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产生气压差异总结:总结: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探究一、探究一、 假设:假设:1.地表性质均一地表性质均一 2.地球不自转地球不自转 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不移动) 思考思考: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少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少?探究问题:全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有规律的运动的?探究问题:全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有规律的运动的?赤道地区赤道地

10、区两极地区两极地区北北极极南南极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返回返回赤赤道道低低压压极地高压极地高压极地高压极地高压 总结:总结:单圈环流的成因单圈环流的成因: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分布不均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分布不均.探究二、探究二、 假设:假设:1.地表性质均一地表性质均一 2.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不移动) 考虑:考虑:地球自转因素地球自转因素(地转偏向力)和高低纬之间(地转偏向力)和高低纬之间 的冷热不均的冷热不均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用我们集体的智慧,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用我们集体的智慧,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

11、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0603060东北信风东北信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030S60S90S30N60N90N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低纬环流低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12、副热带高气压带 借助中纬西风带借助中纬西风带50N60N返回返回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有何差异? 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属于热力原因。由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属于动力原因。规律总结规律总结地面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差异地面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差异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湿热湿热干热干热暖湿暖湿干冷干冷干热干热暖

13、湿暖湿干冷干冷低压低压-气流上升气流上升-阴雨阴雨高压高压-气流下沉气流下沉-晴朗晴朗对气候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气流运动气流运动 气压带气压带分布分布00附近附近300附近附近600附近附近900附近附近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上升上升下沉下沉上升上升下沉下沉湿热湿热干热干热温湿温湿干冷干冷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风带分布分布风向风向属性(影属性(影响气候响气候)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低纬信风带带赤道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高气压带之

14、间间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带带高纬东风高纬东风带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风带分布分布风向风向属性(影属性(影响气候响气候)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低纬信风带带赤道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高气压带之间间东北(东北(副副热带高压指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向赤道低压)东南东南干热干热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带带副热带高气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地低气压带之间之间西南西南(副副热带高压指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向副极地低压压)西北西北温湿温湿高纬东风高纬东风带带副极地低气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高气压带之间间东北东北(极极地高压指向地高压指向副极地

15、低压副极地低压)东南东南干冷干冷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c c巩固练习4 4、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 A.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B.地球自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偏向力 C.C.海

16、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AB B3、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B、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C、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A6 6、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选项是(正确选项是( ) A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17、、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下雨下雨 D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下雨容易成云下雨 D探究三、探究三、 假设:假设:1.地表性质均一地表性质均一 考虑:地球自转因素(地转偏向力)、高低纬之间考虑:地球自转因素(地转偏向力)、高低纬之间 的的 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 思考:气压带的思考:气压带的移动情况?有何规律?移动情况?有何规律? 返回返回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往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往返运动返运动半球而言半

18、球而言北半球北半球: :夏季北移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南半球: :夏季南移夏季南移, ,冬季北移冬季北移2326 N2326 S6634 S6634 N0-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2009年年10月月16日至日至28日,第十一届全运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隆重举行。据此回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隆重举行。据此回答答1、2题。题。 1.全运会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全运会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向是( ) A.向北移动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向南移动 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D.先向南后向先向南后向北移动北移动B读图并思考回答:读图并

19、思考回答:AB30N030S60N90N60S90S冬冬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气压带风带向南移A来自副热带高压,来自副热带高压,A A来自低纬度,来自低纬度,温度高密度小向上爬升温度高密度小向上爬升。自学检测自学检测2:实例分析: 分析赤道地区、北纬分析赤道地区、北纬10102020之之间以及北纬间以及北纬30304040大陆西部的气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候类型及特征。 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南北半球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南北半球信风在此辐合上升,所以该区全年高温多信风在此辐合上升,所以该区全年高温多雨。雨。60600 0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热带

20、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6060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赤道60600 0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606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受赤道低压控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制,高温多雨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60600 0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6060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受东北信风的受东北信风的控制,炎热干控制,炎热干燥

21、燥 北纬北纬10102020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接地带。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风带交接地带。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也北移,使该区域受赤道低赤道低气压带也北移,使该区域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则受东北信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则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带的控制,炎热干燥。 南半球冬夏情况与之相反。南半球冬夏情况与之相反。总结:总结:60600 0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6060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赤道60600 0副极地低气

22、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606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气候炎热干燥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60600 0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606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受西风带控制,盛行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海洋气团,温和湿润海洋气团,温和湿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总结:总结: 北纬北纬30304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受副之间的大陆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

23、制,夏季受副热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降水较多,温和湿润。气团,降水较多,温和湿润。2、据报道,在挪威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是( ) A、东北信风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极地东风 D、台风台风B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

24、影响的理想模式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还是成带状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还是成带状分布的吗?分布的吗?探究四探究四阅读教材第阅读教材第5353页页( (一一) )(一)大气活动中心(一)大气活动中心找找有什么?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想想为什么?为什么?形成原因形成原因项目项目7 7月月(夏季代表)(夏季代表)1 1月月(冬季代表)(冬季代表)陆地陆地(热容量小)(热容量小)气温气温气压气压海洋海洋(热容量大)(热容量大)气温气温气压气压高高(升温快)(升温快)低低(升温慢)(升

25、温慢)高高低低高高(降温慢)(降温慢)低低(降温快)(降温快)低低高高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陆地陆地海洋海洋7月月海洋海洋1月月陆地陆地陆地陆地海洋海洋7月月海洋海洋1月月陆地陆地西南季风的形成西南季风的形成一月一月七月七月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60 N30N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洋洋大大西西洋洋太太平平副副 极极 地地 低低 气气 压压 带带蒙古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阿留申低压低压冰岛冰岛低压低压副副 热热 带带 高高 气气 压压

26、 带带亚洲(印度)低压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亚速尔高压高压夏威夷夏威夷高压高压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地区度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3.结果:结果: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1)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占优势(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季风环流的形成季风环流的形

27、成思考 1 什么是季风? 2 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3 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因素因素: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质差异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2 2、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著改变的现象概念概念: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最为典型:最为典型:亚洲东部亚洲东部 区域区域 风

28、向风向 成因成因西南季风的形成西南季风的形成亚洲东部季风亚洲东部季风(东亚)(东亚)亚洲南部季风亚洲南部季风(南亚、东南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风风向向夏季夏季冬季冬季成因成因特点特点东南东南西南西南西北西北东北东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温和少雨)(温和少雨)全年高温,有明显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交替的旱雨季交替 1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亚洲东部的季

29、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 A洲的山区最高大洲的山区最高大 B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 C亚洲的气压带、风带最完整亚洲的气压带、风带最完整 D东亚的海洋最深东亚的海洋最深 2形成东亚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东亚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 B亚洲地形状况亚洲地形状况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D地面反射率不同地面反射率不同 BAC 自学检测3: 3、读、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图218),回答下列问),回答下列问题。题。 (1)气位中心)气位中心 A是是, B是是。 (2

30、)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 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 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地区,A气压中心气压中心 应该叫做应该叫做 压,压, B气压心该做气压心该做 压。压。 (3)如果该地区(包括陆地和海洋)为均一地面的话,从气)如果该地区(包括陆地和海洋)为均一地面的话,从气压带、风带的角度看,应为压带、风带的角度看,应为气压带分布的地区。气压带分布的地区。 (4)图中)图中C地风向为地风向为风(在图中用箭头表风(在图中用箭头表示)。示)。 此时南亚盛行此时南亚盛行风。风。高压高压低压低压 亚洲高亚洲高阿留申低(副极地低气压带)阿留申低(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

31、副极地低 西北(偏北)西北(偏北) 东北东北 4、读、读“亚洲季风示意图亚洲季风示意图”(图(图219),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A为为 压,压, 又称又称 压。压。(2)B为为 季风,季风, C为为季风。季风。(3)比较澳大利亚西北部和)比较澳大利亚西北部和 C处两地风的异同点:处两地风的异同点: 相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不同点:亚洲低亚洲低 印度低印度低 西南西南 东南东南 都是东南都是东南 季风季风 C处为夏季风,性质热处为夏季风,性质热湿;而澳大利亚西北部湿;而澳大利亚西北部是冬季风,性质冷干是冬季风,性质冷干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大气活大气活动中心动中心季风季风环流环流

32、分布分布成因:成因:冬季,副极地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低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的冷高压切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阿留申低压海洋上: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冰岛低压陆地上:亚洲高压陆地上:亚洲高压夏季,副热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的热低压切断陆地上:印度低压陆地上:印度低压海洋上:夏威夷高压海洋上: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概念概念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风向向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西北季风 夏季夏季东南季风东南季风南亚地区:冬季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东北季风 夏季夏季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分布纬度分布纬度大气运动特征大气运动特征水热一般属性水热一般属性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附近极地附近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0507050附附近近 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6060附近附近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60306030附附近近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3030附近附近信风带信风带30103010附附近近赤道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