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_第1页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_第2页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_第3页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_第4页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人物评价的几点基本原则历史人物评价的几点基本原则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史论结合);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4、将历史人物同他们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评价,看其活动代表所属阶级的何种倾向。5,根据题意,分析材料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 评价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如何评价秦始皇如何评价秦始皇

2、 要知道秦始皇的主要作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根据题意,分析材料 功评价: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1

3、)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2)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二轮通史复习二轮通史复习前前20702070前前16001600前前10461046前前771771前前476476前前221221夏夏商商西周西周春秋春秋战国战国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依据考纲和教材,以表格形式,将各时期依据考纲和教材,以表格形式,将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具体表现加以整合三方面的具体表现加以整合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远古(原始社会后期)政治经济1.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2.2.农业:农业:

4、 3.3.手工业:手工业:4.4.商业:商业:文化禅让制: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公有(氏族公社所有)公有(氏族公社所有)神农传说(制耒耜,教民劳作)神农传说(制耒耜,教民劳作)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青铜制造技术青铜制造技术陶瓷业(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陶瓷业(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以物易物以物易物文字:文字: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起源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起源表一表一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下下中华文明的起中华文明的起源源夏、商、西周(前2070前

5、771)政治经济文化1.1.王位继承:王位继承:世袭、世袭、“家天下家天下”表二表二材料一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左传材料二材料二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礼记王制篇王制篇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6、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孟子告子告子请回答:请回答:1.指出材料中所述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指出材料中所述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2.据材料说明以上制度的实施目的。据材料说明以上制度的实施目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何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材料四材料四大宗、小宗示意图大宗、小宗示意图制度: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目的: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稳定统治秩序政权,稳定统治秩序关系: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7、、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印象西周印象西周特点:特点:分封制: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封,等级森严;宗法制:宗法制:血缘纽带和政治关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系相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分封制使周王成为分封制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有利于加强,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家国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家国同构,稳定了统治秩序。同构,稳定了统治秩序。夏、商、西周(前2070前77

8、1)政治经济文化1.1.王位继承:王位继承:世袭、世袭、“家天下家天下”2.2.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3.3.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国有(井田制)国有(井田制)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工商食官工商食官”、青铜业、冶铁业(块炼、青铜业、冶铁业(块炼铁)、铁)、原始瓷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斜纹提花原始瓷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斜纹提花织物)织物)职业商人、贝(商朝)职业商人、贝(商朝); ; “工商食官工商食官”(西周)(西周)文字:文字:商朝甲骨文,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甲骨文,比较成熟的文字科技:科技: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夏小正,殷历。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夏小正,殷历。表二表二

9、目的、内容、作用目的、内容、作用目的、内容、核心、作用目的、内容、核心、作用1.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2.2.农业:农业: 3.3.手工业:手工业:4.4.商业:商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产生和完善国家产生和完善材料一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左传材料二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

10、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史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实质:实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破坏。破坏。印象东周印象东周材料三材料三 代表各阶级(层)的学者或思想家,企图按照本阶级(层)的利益和要求,代表各阶级(层)的学者或思想家,企图按照本阶级(层)的利益

11、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有儒、法、道、墨等家。互相辩难,有儒、法、道、墨等家。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与材料一、二有何联系?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与材料一、二有何联系?现象:现象: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联系:联系: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材料四材料四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国语晋语晋语战国时期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

12、所匿其力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审分审分3.从材料四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从材料四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信息: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封建生产关系(地租剥削)出现,商鞅变法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生产关系(地租剥削)出现,商鞅变法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公元前(公元前483年)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年)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丘不识也。”

13、 左传左传哀公十一年哀公十一年印象东周印象东周(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孥:官奴)。以为收孥(孥:官奴)。 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材料五材料五印象东周印象东周4.4.材料五体现了何种经济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举措的目的,材料五体现了何种经济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举措的目的,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古先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

14、则边境安,主古先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上农上农政策:政策: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目的: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君主地位。安定人心,巩固君主地位。作用: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走向富强。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走向富强。材料六材料六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

15、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 墨子墨子5.5.(1 1)材料六描述的是何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材料六描述的是何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印象东周印象东周(2 2)这种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特点: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给自足。原因:原因:小农经济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小农

16、经济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具有生产积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保护小农经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济的政策。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政治经济 文化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诸侯争霸,各国变法诸侯争霸,各国变法, ,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选官制度,军功授爵制选官制度,军功授爵制私有制逐步确立私有

17、制逐步确立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水利技术(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利技术(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冶铁业(生铁、块炼钢)冶铁业(生铁、块炼钢)私商崛起,金银为货币,商业都会出现私商崛起,金银为货币,商业都会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诗经、楚辞诗经、楚辞哈雷彗星的记录、石氏星表、司南(战国)哈雷彗星的记录、石氏星表、司南(战国)算筹计数法算筹计数法表三表三【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从奴隶制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民族大融合,济大发展,民族大融

18、合,政局大动荡的时期政局大动荡的时期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土地制度:土地制度:2.2.农业:农业: 3.3.手工业:手工业:4.4.商业:商业:5.5.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特点、评价特点、评价6.6.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目的、作用目的、作用1.1.思想:思想:2.2.文学:文学:3.3.科技:科技: 远古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政治禅让制禅让制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西周宗法制西周宗法制王室衰微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诸侯争霸诸侯争霸 各国变法各国变法经济1.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2.2.农业农业3.3.手工业手工业4.4.商业商业1.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2.2.农

19、业农业3.3.手工业手工业4.4.商业商业1.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5. 5.小农经济小农经济2.2.农业农业 6. 6.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3.3.手工业手工业4.4.商业商业文化文字:刻画文字:刻画符号符号文字:甲骨文文字:甲骨文1.1.思想:百家争鸣思想:百家争鸣2.2.文学:诗经、楚辞文学:诗经、楚辞3.3.科技:司南科技:司南总表总表阶段特征:阶段特征:1.政治:政治:夏朝建立奴隶制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时期奴隶夏朝建立奴隶制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时期奴隶制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制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2.经济: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后,农业在各部

20、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手工业、原始农业出现后,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经济逐渐形成。商业发展,封建经济逐渐形成。3.文化:文化:以儒家思想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以儒家思想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夏朝夏朝(公元前(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今河南登封东。 商朝商朝(公元前(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世纪,商

21、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西周(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陕西西安西。 东周东周(公元前(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秦朝(公元前(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西汉(公元前(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年至公元23年)都城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东汉(公元(公元25年

22、至年至220年)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三国(公元(公元220年至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西晋(公元(公元265年至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东晋(公元(公元317年至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北朝南北朝(公元(公元420年至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

23、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安西北隋朝隋朝(公元(公元581年至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唐朝(公元(公元618年至年至907

24、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五代(公元(公元907年至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北宋(公元(公元960年至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 南宋南宋(公元(公元1127年至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江杭州。 元朝元朝(公元(公元1271年至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明朝(公元(公元1368年至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年)都城在应天,今

25、江苏南京。后迁都京师,今北京京师,今北京。 清朝清朝(公元(公元1644年至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重点与热点重点与热点重点重点1 1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原理认识先秦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原理认识先秦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井 田 制宗法分封制学在官府土地私有制形 成中央集权制百家争鸣文化专制决决 定定反作用反作用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宗法分封制 崩 溃西周西周春秋春秋战国战国秦秦热点链接

26、热点链接1 1 宗法观念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例例 1 1 (2013海南单科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皇位继承“立嫡不以立嫡不以长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婚姻中的“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热点链接热点链接1 1 宗法观念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例例 2 2 (2009山东文综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

27、,贾母说: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这反映出贾母A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链接:农村祠堂、家谱族谱、台胞到大陆寻根问祖链接:农村祠堂、家谱族谱、台胞到大陆寻根问祖重点重点2 2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全面认识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全面认识 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决 定定反作用反作用

28、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生产力发展注: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以是否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评价的根本标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评价的根本标准。热点链接热点链接2 2 “三农三农”问题问题例例 1 1 (2012海南单科卷海南单科卷1)礼记)礼记月令载,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亲蚕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促进农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热点链接热点链接2 2 “三农三农”问题问题例例 2 2 (2014天津文综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殷周之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