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总结_第1页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总结_第2页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总结_第3页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总结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资料第一章:绪论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侧重于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人群和无症患者研究重点是人群与环境的关系,将环境与人作为一体研究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具有先行性,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和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发展侧重于宏观领域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三个方面健康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也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针对健康个绝密资料体和整个公众的措施。在疾病因子没有进入环境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称为根本性预防。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

2、用于病因明确疾病的预防。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 是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其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是防伤残, 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第二章人与环境环境是指特定时刻由物理的、 生物的、化学的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物质上的统一性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之间时时发生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也不断自我调节以保持

3、着生态平衡。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无论环境发生有利还是不利的变化,人类将应用绝密资料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去适应外在的环境状态(如高原反应的逐渐适应、热适应等)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一方面主观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主动地依赖于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美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造福,并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来预防疾病。但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质量下降或恶化,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疾病发生以及资源的短缺与匮乏。如过度伐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许多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有利和有害双重影响。如:紫

4、外线的使用。环境污染:是指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现时的或远期的有害作用环境污染结健康危害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绝密资料环境污染危害的表现形式:1. 急性危害 :指机体受到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作用在短期内便出现的中毒反应或死亡(1) 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2) 事故性排放的环境污染事件(3) 核泄漏事故(4) 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 慢性危害 :指环境中有害污染物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1) 非特异性影响(2) 引起慢性疾患(3) 持续性蓄积危害3. 致癌作用 :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

5、用4. 致畸作用 :指胎儿的外观或体内器官的结构异常5.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6.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绝密资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EDS) :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碘缺乏病: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地方性氟中毒: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建立健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加强建筑施

6、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加强能源利用的管理合理使用空调设备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绝密资料大气卫生防护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1) 科学地利用汗水灌溉农田(2) 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3)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虫害(4) 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2.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1)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2) 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绝密资料(3) 增施有机肥料(4) 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5) 改变耕作制度(6) 换土和翻土(

7、7) 实施针对性措施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健康有害的因素称为性有害因素。1. 生产工艺 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 化学性有害因素(2) 物理性有害因素(3) 生物性有害因素2. 劳动过程 中的有害因素(1) 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绝密资料(5)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3. 生产环境 中的有害因素(1)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2)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3) 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

8、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 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统称职业病。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颧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 效应(反应)关系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 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绝密资料除职业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职业中毒的预防:根除毒物降低毒物浓度人体防护工艺、

9、建筑布局安全卫生管理职业卫生服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劳动者在生产进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铅的毒作用表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其他汞的毒作用表现:急性中毒 :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头晕、发热等绝密资料慢性中毒 :三大典型症状:易兴奋、口腔炎、震颤刺激性气体: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各大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氰化氢的解毒剂: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苯胺的解毒剂: 美蓝特效解毒药物: 迅速给予解毒药物,轻度中毒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中度毒者,需要阿托口及胆碱酯酶复能剂两者并用。急性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短

10、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所致,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度:兴奋、面部潮红、眩晕等醉酒样症状; 发展到有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意识丧失,血压下降等;严重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损伤造血系统。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类神经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早期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减少,尤其是中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性颗粒、空泡及破碎细胞等。随之可见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及紫癜。晚期可见全血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障” 。简述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绝密资料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溶血作用肝脏损害泌尿系统损害

11、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晶体损害致癌作用简述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毒蕈碱样症状: 早期可出现,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等,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大小便失禁等烟碱样症状: 患者出现全身紧束感、动作不灵活、发音含糊、胸部压迫感等,进而可有肌肉震颤、痉挛,多见于胸部、上肢和面部,严重时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有头痛、头晕、倦怠、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简述生产性粉尘特征及卫生学意义绝密资料一、化学组成、浓度和接触时间对人体健康直接影响。SiO2>70%结节性为主的弥漫性纤维

12、化;SiO2<10%间质纤维化,不易融合;二、三、四、五、六、浓度越高发病越快越重。接触时间每日接触时间、工龄长短。分散度、粉尘粉碎程度 直径表示;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慢存留时间长进入机体多,反之则少;在呼吸道的储留分散度大的时间长,比表面积大。比重:分散度相同,比重小沉降速度慢进入机体多;溶解度: 在呼吸道溶解、吸收;毒性粉尘:铅,汞溶解中毒;矿物粉尘: SiO2 不溶解尘肺;有机粉尘:面粉,糖吸收。形状与硬度球形阻力小易沉降;比较坚硬上呼吸道刺激,机械损伤。荷电性绝密资料温度荷电性湿度荷电性同性电荷相斥,稳定性增强,增加了被吸收的机会,异性电荷相吸,粉尘聚集沉降,减少进入机体机会。七、

13、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等粉尘。温度:(火焰、火花和放电)明火;浓度:煤尘 30 40mg m3 ;淀粉 7g m3 ;糖 10g m31.尘肺病: 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呼吸系统的其他疾患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患呼吸系统炎症反应绝密资料3. 全身中毒作用 :吸入售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呼吸道吸收致全身中毒4. 其他:某些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粉尘预防措施:法律措施:主要包括制定控制粉尘危害的各项卫生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法工作的关键技术措施: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

14、本途径湿式作业密闭、吸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产尘岗位,应采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高温作业 :指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 度或以上的作业。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绝密资料经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热射病:由于机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热衰竭:是高热引起外外周围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液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热致疾病的预防:卫生标

15、准制定技术措施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采取隔热措施通风降温措施预防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绝密资料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供给防暑清凉饮料、降温品并补充营养组织措施噪声危害的预防措施:1. 做好前期预防2.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3. 阻断噪声传播途径4. 加强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5.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局部振动:手传动或手臂振动,系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全身振动: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到全身。运动病: 前庭内脏反射作用。手臂振动病 :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

16、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绝密资料经 功能 障碍 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关节肌肉的损伤。其典型的表现为振动性白指。简述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及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作用因素: 振动本身的特性温接触振动时间与强度其他方面环境气温与气1. 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 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业,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采用有效减振措施,改革工具排气口的位置;采用自动、半自动操纵装置,以减少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2. 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3. 改善作业环境,个人防护: 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留意保热防冷;4. 加强健康

17、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对接触振动的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 间隔时间应为 23 年;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绝密资料放射病: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非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为: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措施屏蔽辐射源,增大与辐射源距离使用防护及个人防护用品制定合理卫生学标准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循放射卫生防护 :1. 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 :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辐射防护实现最优化;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2.

18、外照射防护 :辐射作业场所必须具备屏蔽防护投放,与辐射源保持安全距离,合理安排作业时间。3. 内照射防护 :主要是防止放射性物质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体内的相应措施;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 放射性物质向空气、水体及土壤的环境介质的逸散。第四章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绝密资料营养:是指人体摄取 ,消化 ,吸收 ,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平衡膳食(合理膳食):通过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营养素充足 ,比例适当 ,能使人体达到合理营养的膳食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 :

19、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摄入量的参考值.蛋白质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构成体内许多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参与遗传信息传递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运转; 提供热能 1g=16.7kJ (4kcal )绝密资料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1 )提供热能 1g=16.7kJ (4kcal );(2 )构成机体组织成分的重要物质;(3 )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作用;(4 )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有利于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肥;降低餐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预防结肠癌、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生。脂类: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肪生理功能:供给必需脂肪酸;提供脂溶性维生素A、D 、 E、 K 等,并促进其吸收和利用;

20、供能和储能 1g=37.7kJ ( 9kcal );隔热,缓冲;食物中脂肪;绝密资料内分泌作用;我国膳食: 蛋白质 10%15% ,脂肪 20%25% ,碳水化合物 60%70%成人热能消耗: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食物特殊动力: 也称食物热效应, 是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因素包括: 营养成分进食数量、进食频率消耗蛋白质 30%40% ,碳水化合物 5%6% ,脂肪 4%5%缺钙:婴儿拘偻病、成人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来源:奶和奶制品铁:动物肝脏、全血、肉类、鱼类合理膳食基本要求:(1 )能保证供给摄入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2 )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

21、3 )合理加工烹调;(4 )食物新鲜卫生,对人体无害;(5 )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进餐环境蛋白质互补作用 :绝密资料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相互搭混合食用 ,使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适宜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或本地区实际情况,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薯类及杂豆、水;第二层:蔬菜类和水果类;第三层:畜群类、鱼虾类和蛋类; 第四层:奶类及奶制品、 大豆类及坚果; 第五层:油、盐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并在规定的使用方法和用量条件下长期食用,

22、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生物、化学、物理性不安全因素以及新型食物的安全问题(1 )病原微生物污染食物;(2 )农药、兽药、化肥及饲料添加剂残留;(3 )环境污染物质进入食物链;绝密资料(4 )食品添加剂滥用;(5 )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产生有毒物质;(6 )假冒伪劣产品;(7 )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安全的策略:(1)精简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明确责任、转变工作模式;(2)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3)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建立预警系统;(4 )创新食品安全监测检查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食品检检验监测信息

23、发布制度;(5)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6)加强食品安全宣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者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基本要素:传播媒体是食物;绝密资料致病因子是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或者病原体;临床表现是急性中毒或感染性症状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后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患流行病学特征:( 1)爆发性,潜伏期短;( 2)临床表现相似;( 3)易集体发病,但一般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4)发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联系;( 5)有明显的季节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1 )在

24、集体用膳单位常呈爆发起病,发病者与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显关系;(2)潜伏期短,突然发病;(3)病程较短,一般25 日,愈后良好,无后遗症;(4)多发生于夏秋季绝密资料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1)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2)潜伏时间短,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3)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N- 亚硝基化合物预防措施:(1 )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2 )给农作物施钼肥,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3 )生产啤酒用的麦芽在烘烤时提倡用间接加热法;(4 )提高维生素 C、E 及胡萝卜素的摄入量,以阻断体内亚

25、硝酸基化合物的形成;尽量少用腌制和酸渍食品;(5 )在日光下暴晒;(6 )阻止食物霉变或被其他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少量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第七章疾病预防与控制绝密资料初级卫生保健:实现全球卫生策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是推行初级卫生保健(PHC),它是应用切实可靠、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普及, 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上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四个方面: 健康促进 预防保健 基本治疗 社区康复2. 八项工作内容:

26、 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准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绝密资料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传染病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慢性非传染病 (NCD):是指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一组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对策加强领导加强病因学研究加强健康教育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强化综合卫生强调社区预防落实健康管理绝密资料建立预防保健网疾病监测:指长期的、连续地和系统地收集疾病

27、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疾病监测的目的:评价公共卫生状况采取干预措施预测卫生服务需求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第九章社区预防医学社区预防基本内容: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疫情防控、免疫接种、环境消杀慢性非传染病防治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绝密资料营养与食品安全:合理的营养指导、食品安全管理环境与职业卫生:社区环境卫生、社区职业卫生社区预防基本原则: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以综合性为特点社区诊断:指借用临床诊断这个名词,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社区主要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以及社区综合资源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确定和评价。慢性病的社区预防高血压的预防:1. 控制钠盐的摄入2. 控制体重3. 不吸烟绝密资料4. 限制饮酒5. 体育运动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糖尿病的预防:1. 合理营养与饮食2. 控制体重3. 体育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