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_第1页
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_第2页
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_第3页
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_第4页
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6卷第3期2007年6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I nstitute of Aer onautical I ndustry Manage 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 26No . 32007. 6收稿日期:2007-04-12作者简介:段真,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广告英语、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段真(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摘要:不同语言反映不同文化, 不同文化对相关语言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 中英文广告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镜子。文章通过对中英文广告实例的

2、比较分析, 讨论了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的关系。关键词:文化; 语言; 中英文广告; 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F713. 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7 03-0099-03一、引言关于文化这一术语, 早已有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先后提出不同的解释和定义, 诸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是包括音乐、艺术、文学、建筑、技术、科学和哲学在内的一个民族所取得成就的总和, 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等等。, 同文化的各个侧面, 号子系统。, 文化是语言创造的动力和表达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 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广告的目的是为了通告信息, 更主要的是吸

3、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和劝说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 是一种商业行为。一名消费者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W ells et al 指出, 这些因素包括价值观、民族和地理背景在内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包括年龄、收入和教育的个人因素, 以及包括个性、态度和动机的心理因素。广告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广告语言必然会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反之, 特定的社会文化也会对广告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将从文化这一视角对比分析中英文广告语言, 通过大量的广告实例对广告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的关系作一定的论证。二、文化差异与中英文广告虽然广告的功能和目的在全球都是

4、相同的,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广告中蕴含的销售信息的表达却不同。中英文广告都力求采用简洁、朗朗上口和令人愉快的语言, 旨在清楚准确地把销售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 并影响他们采取购买行动。但是广告馔写人运用这些语言技巧和策略的方式却不同, 因为一门语言和一个特定的民族文化相联系, 广告撰写人、目标读者或消费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东西方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哲学观、价值观、心理模式、社会习俗和传统、信仰, 等等, 都会在中英文两种不同的广告语言中体现出来。每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 中国文化与中文广告自古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一个基本观念是天人

5、合一, 这种文化对广告语言的影响可以从以下的广告实例中得到很好的表现。(1 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牌彩电该则广告采用不是很严格的对仗结构, 不过已将“天上”和“人间”、“彩虹”和“长虹”做了很好的对比, 将天上和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 从而目标受众脑海里会产生联想, 将“彩虹”与“长虹”电视机联系起来, 体验到一种视觉上的愉悦, 该广告也取得了人与自然的统一的效果。(2 天有不测风云但是如果您参加保险那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这一则广告有意省略了谚语“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的后半部分, 因为它几乎耳熟能详, 这样的目的其一是为了达到简洁的效果, 其二是隐含“天有不测风云, 我有人生

6、保险”这一假设。该广告同样地借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观念, 隐喻了人就是自然, 自然就是人, 它还同目标消费者玩了个小小的游戏:先激起他们的担心, 但很快又用“人身保险”解除了他们的担忧, 成功地刺激了消费者的安全诉求。(3 银河在天上温情洒人间(上海银河广告装潢公司该则广告同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带给读者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感觉。中国人有种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刻意压抑个性的倾向, 多数人都有种随大流、不能太突出自我的从众传统观念。99第3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一些广告撰写人也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撰写广告词时, 缺乏创新意识、独特的个性和写作风格, 纷纷效仿同行

7、的语言风格, 这样的广告语言泛滥后当然会缺乏新意, 令目标消费者或读者生厌。有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宣传推销产品或服务的需要, 有的广告人率先借用语音的相似性将一些汉语习语中的字词替换成相关产品或服务, 结果众多广告人竞相效仿。其中, 有些被改动的习语能较好地体现产品的功能或特色, 目标消费者可以知晓或记住该产品, 因而能够达到广告人所期望的目的, 这样的广告语言可以说比较成功。例如:(4 “换”然一新(蒙妮坦换肤霜该广告词将原习语中的“焕”字替换成了同音字“换”, 这种改动与所广告的产品“换肤霜”相匹配, 而且突出和强调了该产品的功能:给消费者一副新面容。此处改动可以说比较巧妙, 借用的习语短小

8、精悍, 家喻户晓, 该产品很容易被目标消费者记住。(5 小不饮则乱大谋(北京新大地生命源该广告可以说很有趣味和表现力, 它模仿了一句古老的习语“小不忍则乱大谋”。该产品是一种保健饮料, 根据常识, 保健产品一般都是小瓶包装, 所以“小不饮”, :, 和安全的诉求, , 读来很顺口幽默。(6 食全食美(7 “咳”不容缓(6 是一家餐馆的广告语, 一看就只是将习语“十全十美”做了改动, 改动后意思也一目了然, 达到了宣传推广该餐馆的目的。(7 是一种止咳药的广告语, 是将习语“刻不容缓”做了改动。消费者都知道咳嗽的难受滋味, 该广告突出了该产品的重要性, 从而刺激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需要。这

9、两条广告语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有些广告语言显得牵强附会, 广告词和产品或服务没有逻辑的或必然的联系, 这样的语言生硬做作, 甚至晦涩难懂, 根本不能达到传达销售信息的目的。例如:(8 终身无汗这是一则空调产品的广告语, 它将原习语中的“憾”字作了改变, 但是这个新用法给人感觉过分夸张, 甚至有点滑稽荒谬。还有一些广告语, 像“九酒归一”、“天尝地酒”(两则白酒产品的广告 , “蔚然晨风”、“穿流不息”(两则服装产品的广告 以及“有杯无患”、“有口皆杯”(两则磁化杯的广告 , 这些广告语言都没有体现各自产品的特色或功能, 广告撰写人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 缺乏作为广告人应有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馔写风

10、格,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从众心理, 甚至广告人有时候也难以摆脱这种心理。关于这种随意篡改习语的语言游戏现象, 有些学者已经指出了它的危害性, 诸如会损害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权威地位, 会误导中小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些习语。对于这些观点, 笔者在此就不多费笔墨讨论了。中文广告中, 广告撰写人还充分利用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 在广告语言中唤起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 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好感。(9 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人的美菱(美菱集团该则广告自豪地宣称美菱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产品专为中国人设计, 广告语言带给目标消费者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深深地激发了

11、消费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消费者容易被该广告词打动从而采取购买行动。(10 远大, 为了中国的现代化(远大中央空调同样, 这则广告业也是以目标消费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所承担的责任为诉求, 借此打动消费者。(11 谁说外国月亮比较圆?好啤酒, 不分国界(珠江啤酒厂这则广告言外之意暗示中国的月亮和外国的月亮一样圆, 中国(珠江啤酒厂 。2. , 个性、自我、成功、自由等观念经常被提及和强调, 绝大多数西方人都有种对自己身份和个性特征的认同的强烈需要, 因此, 广告撰写人在广告语中不厌其烦地迎合消费者追求个性、成功和自由的心理, 利用这种文化意识来影响目标消费者的感情, 刺激他们对产品

12、或服务的兴趣, 而很少高调地借用广告语言呼唤消费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就与中文广告很不同。笔者观察到, 在针对中产阶级的英语广告中, 个人主义的强调特别显著,这些广告语中经常使用人称代词“I ”(我 、“He /She”(他/她 、“You ”(你 , 把每一个消费者都当成独特的个体, 唤起消费者对个性的诉求。举例如下:(12 W hat distinguishes the leaders fr om the f oll owers?I ndependent thinking . (The 960Luxury Volvo (13 Volvo is never meant t o b

13、e a car f or any but the discri m inat 2ing few .以上两则都是沃尔沃小汽车的广告, 诸如“distingui 2shes ”、“leaders ”、“foll owers ”、“independent ”、“any ”、“dis 2cri m inating ”和“fe w ”的措辞, 准确地唤起了目标消费者追求独特的个性、希望与众不同、渴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和共鸣, 从而打动他们, 促使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购买行动。(14 It makes you feel like the man you are .这是别克小汽车的广告语, 它给消费者一种强烈暗

14、示:别克小汽车会带给消费者全新的感觉, 让消费者的独特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空间。这样的广告语言自然令消费者身心愉悦, 很容易被广告打动。(15 Our “B ritish Clubs . ”They don t run with the rest of thecr owd .(Neckties by Rooster 这是一则领带的广告, 广告语透露出强烈的信息: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后会变得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这样消费者追求独特个性的诉求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001段真: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16 I n college, he decided t o ta

15、ke A r my ROTC .Today, he s deciding the future of a company .这则广告中, “He ”(他 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A r myROT C ”是一门大学课程, 它教会一个人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做决定和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人。该广告语中隐含一种价值的转化, “他”为目标消费者树立了如何成功的榜样, 暗示了消费者通过学习该门课程, 同样可以和“他”一样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广告语言充分迎合了目标消费者渴望成功和权力的心理。(17 Only the truly excep ti onal can afford t o be truly mode

16、st .这是一则手表的广告, 它告诉消费者佩戴该品牌的手表才会让消费者真正的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从而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的心理。“自由”这一观念在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 而广告起着一种重要的社会作用:它在社会中象征着“自由的选择、自由的事业以及最终的自由世界”。(Vestergaard &Schod 2er 1985:148 广告的这种社会功能在英文广告中尤其突出, 英文广告经常强调揭示“自由”这一观念, 广告撰写人借此来影响消费者。(18 I f you could, you could .(Audi 这是奥迪小汽车的广告语, 体的消费者“you ”(你 , “假如你能, ,

17、 一成功的自由世界。、成功和自由的追求, 因此容易打动消费者。(19 You drea m.You save . You p lan .You compete against companies ten ti m es your size .(The Document Company Xer ox 该则广告和上一则很相似, 也同样地表达了消费者对梦想、自由、成功的追求, 只要有自由的梦想和实际的努力, “你”就会获得成功。(20 Moffat gas kitchens give you comp lete freedom and flexibilityin p lanning your kit

18、chen .这是一则厨房设施广告, 广告正文中还提到甚至烤箱衬垫都叫“Freedom ”, 还有“You choose where you want it,they give you a tre mendous choice . ”这样迎合消费者心理的广告语言, 充分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计划的自由, 并进而进入“自由的世界”。三、结语中西文化差异在中英文广告语言中还体现在英语广告中夸张和幽默的语言, 西方广告人很少掩饰他们对自己产品优势的骄傲, 他们会竭尽所能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最好或独一无二, 广告撰写人不遗余力地使用夸张的语言, 可以说他们是使用诸如“attractive ”, “beau

19、tiful ”, “delightful ”, “gorgeous ”, “superb ”, “luxuri ous ”等刺激情感的词汇的高手。英语广告中的幽默也能很好地被目标消费者接受, 这些手段都给消费者该来愉快和满足的感觉。而中文广告多采用朴实直白的语言, 因为多数中国人都比较含蓄, 也不像多数西方人一样有较强的幽默感; 所以, 中文广告较少使用幽默的语言。当然, 在全球化的今天, 由于传媒的快速影响, 中文广告语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广告撰写人也在广告中尽力赞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宣称产品或服务质量一流。, , , ,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参考文献:1Lado,Robert

20、. L inguistics Acr oss Cultures (3rd ed M.Ann A r 2bor:M 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1960.2Vestergaard,Torben &Ki m Schoder .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M.Oxf ord:Basil B lackwekk Publisher L td . , 1985.3W ells, W illiam, John Burnett &Sandra Moriarty . Advertising:Princi p les and Practice M .Engle 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I nc . , 1989.4曹志云. 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J .国际广告, 1992, (4 :12-16.5戴凡. 学习广告语言了解英国文化J .现代外语, 1994, (2 :71-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