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知 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觉的涵义并能够说明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了解知觉的基本特点掌握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以及运动知觉的几种独特的表现,分析语言、图式等在知觉过程中的作用等。重点难点1.知觉的基本特征2.知觉过程的信息加工 教学时数 6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曲子,这都是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都
2、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成清晰的完整映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有些俾格米
3、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感觉与知觉的不同:其一,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其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其三,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4、协同活动的结果;其四,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二、知觉活动过程知觉作为一种活动,包含了以下三个阶段: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即把信息从感觉存储中抽取出来,把它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将刺激“A”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分辨: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即将抽取出来的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记忆编码相匹配。确认: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最后确定出识别系统的输出即认识了该客体,如认识了刺激“A”读“ay”或知道是英文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一个
5、好分数的等级等等。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第一个环节是外界刺激,它是指环境汇总作为知觉来源的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第二个环节是中介物。外界刺激通过各种中介物传递到人的感觉器官。第三个环节是刺激物与感官知觉的相互作用,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第四个环节是神经冲动通过感觉通路向上传递。第五个环节是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进行整合分析处理。第二节 知觉的种类一、知觉类型学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知觉进行分类。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都可称为物体知觉。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空间
6、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就是我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时间知觉就是我们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运动知觉就是我们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等。二、空间知觉你是否会在下楼梯时走着走着咣当一声,毫无知觉地跨一大步便下到楼底层?或者竟糊涂到想把杯子放到桌上,却反而把它甩到了空中?这样的经历是罕有所闻的。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必须具有了解自己与空间内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能力。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
7、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等等。空间知觉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有重要作用。 (一)形状知觉“大千世界,色形而已”。我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分辨物体的形状。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通过视觉,人们得到了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形状;通过触觉和动觉,探索着物体的外形。他们协同活动,提供了物体形状的信息。对形的识别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再高一级的阶段是图形识别,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二)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就是判断物体距离的知觉。包括判断观察者到物体的距离(绝对距
8、离)和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或同一个物体内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距离(相对距离)。研究表明,判断相对距离的能力比判断绝对距离的能力要精确许多倍。人们怎样判断物体的距离呢?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的线索呢?深度线索有两类:眼球运动线索和视觉线索。眼球运动线索又称肌肉线索,视觉线索又分双眼或单眼的情况。1.肌肉线索(1)调节。它是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如看近处的物体,水晶体曲度变大;远处变小。调节作用对分辨深度的作用较小,它只在几米(1-2米)范围内有效,而且也不很精确。(2)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辐合是双眼的机能,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像。物体近,辐合角大;远
9、小。 2.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主要强调视觉刺激本身的特点。视空间知觉的单眼线索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几种:(1)大小物体的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视像大小也不同。(图黄P315)(2)遮挡如果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遮挡物看起来近些,而被遮挡物则觉得远些。(图黄P315)(3)空气透视由于空气层的蓝灰色彩的影响,当我们观看远处物体时都会感受到:物体离我们越远,能看到的细节就越少;物体越来越模糊;物体的颜色变淡,变得灰蒙蒙。远处物体在细节、形状和色彩上的这些衰变现象,称为空气透视。(4)明亮和阴影我们生活在一个光和阴影的世界上。黑暗、阴影仿佛后退,离我们远些;明亮和高光部分显得突出,离我们近
10、些(图黄P315)。在绘画艺术中,运用明暗色调,把远的部分画得灰暗些,把近的部分画得色调鲜明些,以造成远近和立体感的效应。(5)线条透视同样大小物体,离我们近,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大,视像也大;离我们远,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小,视像也小。(图黄P315)在铁路上你可以看到,近处的两条铁轨间的距离宽些,远处的窄些,更远处则汇合成一点。(6)运动视差头只要稍微一转动,物体与视野的关系就变了。这种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映像上物体关系的变化,称为运动视差。我们在向前运行的火车上,观看窗外景物,近处的电线杆向后飞驰而过,较远的一些田野、房舍向后移动较慢。视野中各物体运动速度的差异,是我们估计它们相
11、对距离的重要标志。 3.双眼线索 双眼的距离线索 主要是双眼视差所提供的距离信息。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线便有点差别:右眼看到右边多些,左眼看到左边多些。这样,两个视线落在两个视网膜的部位上便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重合。这就是双眼视差。这种现象很容易演示,在你的面前正中约30cm处立一铅笔,先闭右眼只用左眼看它,记住其位置;再闭左眼只用右眼看,你会发现铅笔的位置移动了三、时间知觉“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也和空间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时间不像光和声那样有专门的感受器,我们没有专门的时间感受器。(一)什么是时间知觉 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
12、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如,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接着客人来访,能够按时间顺序把这些活动区别开来;2.对时间的确认。如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那日,去年是哪年;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如这节课进行了多长时间,会议开了3天等;4.对时间的预测。如两个月后是寒假,3天后是运动会等。正确地估计时间,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节成功的课,应该对时间做出恰当的安排。准确的时间观念对于军事指挥员与战士来说,其重要性更加明显。(二)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时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从无穷的过去直到无穷的将来。要判断时间,就必须以某种客观现象作为参考系。1宇宙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
13、的盈亏变化,星座的向西移动,季节的变化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感知、判断时间和调节活动的客观依据。目前我们对时间的不严格计量,如上午、下午、一天等,还是以太阳的变化位置为参考体,来计量时间,安排生活的。2计时工具人类发明了钟表和日历等后,就以此来计量时间和调节活动。较长的时间,以年、月、日计量;较短的时间,以小时、分、秒计量。3生理的节律性信息心跳、脉搏、呼吸、消化、排泄等节奏性生理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时间信息。这个生物钟控制着新陈代谢的速度和主观时间的节奏。生理的节律性信息是时间知觉的一个重要线索。(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如当
14、两个声音相隔1/100秒时,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触觉1/40秒,视觉1/101/20秒。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估计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觉得时间越长;经历越简单,觉得时间越短。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在期待某种事物时,时间过得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觉得时间过得快。四、运动知觉(一)什么是运动知觉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如鸟在飞、鱼在游、车马在奔跑、河水在流
15、动等。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称为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动物(青蛙)只能知觉运动的物体,运动知觉为动物提供了猎物和天敌来临的信号。山鹰捕兔,巨蟒吞蛇,不仅对其形状、距离、方向进行感知,对运动速度要正确知觉。人在过马路、运动员传球、接球,离开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正确估计,也是不行的。 (二)真动知觉 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虽然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但并不是任何种类的运动变化都能被我们察觉到。有些运动太慢,如钟的分针移动,花的开放,我们无法看清。有些运动太快,如电影银幕上画幅的移动,白炽灯的闪
16、烁,我们也看不出来。眼睛刚刚可以辨认出的最慢的运动速度,称为运动知觉下阈。运动速度加快超过一定限度,看到的是弥漫性的闪烁。这种刚刚还能看到闪烁时的速度称为运动知觉上阈。运动知觉的阈限用视角秒表示。据荆其诚等(1957)的测定,在两米距离时,下阈为 066毫米秒,上阈为 60522米秒。 (三)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等心理现象。似动知觉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所示,在不同的位置上的A、B两条
17、直线,如果以适当的时间间隔(006秒)依次先后呈现,便会看到A向B移动;当时间间隔过短(低于003秒)看到的是A、B两线同时出现;时间间隔过长(长于1秒)看到的是A、B两线先后出现。这是由于视觉后象的作用。 2.自主运动 在一间黑屋子里,你站在屋子的一头,在另一头安排一个亮点,注视这个光点几分钟,这时光点会古怪地动荡起来。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视天空的某一亮点几分钟,这些亮点也会游动起来。 3.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导运动。我们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彩后面移动,也可以把云彩看成在月亮前面移动。不过,我们习惯于把月亮看着在云彩后面移动,因为一般说来,细小
18、的对象较之大的背景更易看着是运动的。4.瀑布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凝视河水流动,然后再看河岸,仿佛它们朝相反的方向流动。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五、错觉 (一)什么是错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列子一书中就载有小儿辨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研究错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利用错觉,使其在某些实践活动中产生预期的心理效应。如军事上,创造条件
19、,给敌人造成错觉,达到伪装或隐蔽的目的;服装设计上的错觉,美的享受。二是设法纠正错觉,使反映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如飞行员在海上飞行,由于水天一色,失去了视觉线索,容易产生“倒飞”错觉,消除错觉,避免事故。(二)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种类很多。研究得最多的是几何图形错觉。几何图形错觉可分为以下几种(图彭P162)1.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知觉。(1)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2)潘佐错觉。(3)垂直水平错觉。(4)贾斯特罗错觉。(5)多尔波也夫错觉(6)月亮错觉2.形状和方向错觉(1)佐尔拉错觉(2)冯特错觉(3)爱因斯坦错觉(4)波根多夫错觉(三
20、)错觉产生的原因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但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等因素有关。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习惯把小的对象看成在大的静止背景中运动,如人、车辆在静止的大地上运动。情绪状态也会使人产生错觉,如,时间错觉:焦急地期待、通宵地失眠、百无聊赖等都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有所谓“度日如年”“一日三秋”之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或欢乐的活动,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有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战败了的士兵,由于恐惧情绪而产生“风声鹤戾、草木皆兵”的错觉等。总之,产生错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极其复
21、杂的。这里,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虽经过多年研究,仍然难有令人完全满意的解释。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知觉之所以具有整体性,是因为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人发生作用的。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作过许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图形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的,其中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格式
22、塔心理学派总结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主要有:1.接近原则。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2.相似原则。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3.连续原则。以相同方向、具有连续性特点的成分,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4.封闭原则。封闭的图像易于被知觉为一个整体。5.完整倾向原则。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6.好图形因素。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如图彭P129)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彭P129),三张图片,
23、一穿运动服奔跑的男子;二男子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三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有一头刚从动物园出来的狮子。二、知觉的选择性(一)概念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人的知觉具有对外界刺激信息有选择进行加工的能力,称为知觉的选择性。在同一时间里,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通道的限制,人不能对所有刺激进行注意,也不能对所有信息发生反应,而只能选择其中的少数刺激加以反映。这部分刺激物就是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官的其他刺激物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二)对象知觉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刺激物之间有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物才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便成为
24、背景,从而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产生知觉的必要条件。梅茨格和考夫卡(Metzger,& Koffka)曾做过一个实验,(书186页)这说明,当视野中没有界限,形不成轮廓时,知觉倾向于均匀化,没有对象知觉;当视野中刺激有差别时才会产生对象知觉。(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楚,好像突出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则好像退到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例如,当我们注视教师板书时,黑板上的文字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而黑板附近的墙壁、挂图等好像退到它的后面成为模糊的背景。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
25、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游家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二者的互相转换在双关图形中表现得更为清楚。知觉对象受背景的制约,背景也影响着知觉对象。例如用粉笔在黑板上和白色的墙壁上画同样的一个圆,它的物理特性并没有变化,但是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傍晚赏月,月亮实际上是相对静止的。但我们有时把月亮看成在云彩后面移动,有时则把云彩看成在月亮前面飘游。这都说明知觉对象受背景的制约,受背景的影响。(四)影
26、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2)知觉者的目的。(3)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三、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的。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请看图(狗),你一定在想“这是什么?”“到底画着什么东西?”并试图给它命名,并把它归入到你所熟悉的一类事物之中。如果还看不出来,给提示说:“是画着一条狗”,由于唤起了过去经验,你大概就已看出来了。这是过去经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结果。在言语知觉中,知觉的理解性是很明显的。在一个实验(Warren & Warren,1970)中,向被试呈现下列句子: It was found that t
27、he*eel was on the axle (*eel被听成 wheel) It was found that the*eel was on the shoe (*eel被听成 heel) It was found that the*eel was on the orange (*eel被听成 peel) It was found that*eel was on the table (*eel被听成 meal)在每个句子中“*”都表示一个音素被非言语的声音所代替。结果发现,上述四个句子甚至关键词都是相同的,但被试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却报告分别听到了“(Wheel)”(车轮),“(heel)”(脚后跟),“(Peel)”(果皮)和“(meal)”(膳食)。被试对“*”词的识别通常不是立即完成的,而是靠对随后各个词的知觉而实现的。看来,知觉过程是无休止地在我们真正知觉到的与我们想要知觉到的差异之间作修正的过程。同一客观事物,由于知识经验不同,对它的知觉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影响:其一,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其二,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房定金合同的法律要求
- 肉牛饲养与养殖技术培训与实践试题考核试卷
- 拍卖事件安排协议
- 聚戊二酸酯纤维单体制造考核试卷
- 气道异物卡喉护理查房
- 纺织品设计原理考核试卷
- 生态恢复工程项目监测与评价考核试卷
- 纸张加工中的涂布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考核试卷
- 染整工艺在航空航天纺织品中的应用与挑战考核试卷
- 绝缘材料在食品加工设备绝缘处理的考核试卷
- (二模)济宁市2025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抽化粪池合同协议
- 中医养生馆运营方案中医养生馆策划书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初二上
- DB11-T211-2017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 关于完善和落实罪犯互监制度的思考
- GB∕T 40501-2021 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
- 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项反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