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妙趣横生_第1页
异彩纷呈妙趣横生_第2页
异彩纷呈妙趣横生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异彩纷呈妙趣横生歇后语是汉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 式,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歇后语结构形式灵活,取 材广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并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 出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恰当使用歇后 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而且可以取得言简意赅, 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一、歇后语的起源歇后语和隐语、藏语、射覆语等有着渊源关系,但总的说来, 从名称上看隐、藏、歇、覆等都有“遮掩”的意思,而且远在唐 代,就已经把藏语叫做歇后语了。在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早 有“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尚书)、“铤而走险,急何能 择”(左传)之类的语句,极像歇后语

2、,但为数极少,而且 还没形成固定的格式。一般认为,唐宋只有歇后语的萌芽,元代歇后语已经流行, 并记载在书面语中。从明代元曲选中就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 如“古墓里摇铃,和哄那死尸”、“病羊逢着大虫,少主吉,多 主凶”、“哈巴狗吃跳蚤,有咬着时,也有咬不着时”、“没梁 提儿,休提”等等都是。元代以后的文献典籍,特别是小说戏剧 等,都记载了大量的歇后语,其中有许多现在仍在流行。二、歇后语的形式构成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 式。前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 后部分用判断、 评议、 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 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 前后部分互相配合使语言即形象生动

3、, 又说明道理, 构成一种优 美的艺术语言。歇后语的基本形式,看似简单,如过细的加以分 析,则可以发现它有许多特点。有的歇后语 ,前一部分是两个以上的引子组成的 , 如“出膛 的炮弹落地的水 , 想收也收不回来” ,这是为了强调解释部分; “洪炉的料食堂的钟 , 不是打就是敲”这样的解释部分都是并列 结构。有的歇后语,前后部分都是成语,合在一起巧妙而自然,如 “飞饿扑火,自投死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等等。有的歇后语, 是由成语演化而来的, 对成语作了通俗生动的 说明。如“老鼠的眼睛, 一寸光” (鼠目寸光) 、“泼出去的水, 收不回来了”(覆水难收)等。有的歇后语,其中一个部分是成语,

4、把通俗和典雅融成一体, 十分别致。如“笑里藏刀,偷着戳人”、“水缸里摸鱼,十拿九 稳”等。有的成语、 谚语、格言等,同时也是歇后语, 如“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司马昭之心 ,人人皆知”、“塞翁失马 , 安知非 福”等。有的对联、骈文、韵语等,自成歇后语,如“近水楼台/ 先得月,向阳花木 /早逢春”、“口吃甘蔗 / 节节甜,脚踏楼梯 /步 步高”。有的歇后语,套用一种格式, 把词语嵌在中间构成前一部分, 而后一部分很有风趣。如:“纸糊的XXX(纸糊的驴儿,大嗓 儿)、XX的儿子(铁匠的儿子,就知道打)”。还有一些歇后语, 可以把解释的部分放在前边, 引子部分放 在后边, 别具一格。 如“说的

5、轻巧, 吃根稻草”、 “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等等。三、歇后语的语言和运用 歇后语的语言简洁明快,幽默生动,富有风趣,它一般是口 语化的“散文”, 不讲究对仗, 押韵,不拘字数。 语句有长有短, 错落不齐,显得明快、自然,但也有一些歇后语运用对仗形式, 或押韵或前后两部分字数相等, 如“老鼠拉木钎, 大头在后边”、 “腌菜缸上加了盖,不知腌的是瓜还是菜”之类,节奏感强。一般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用字避免重复,如“门缝里 瞧人,看扁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之类,表现了语言的 丰富多采,极具匠心。但有的歇后语,也不勉强换字,而是听其 自然,如“苦水泡苦瓜,苦透了”、“八只瓶子七个盖,盖来

6、盖 去盖不遍”之类, 其中连用某个相同的字, 强调了要说明的意思。歇后语的运用也和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歇后语本身来 看,往往运用如下的修辞方法。例如:1.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如“水里按葫芦,你起我落”,把葫芦比做人,称“你”“我”来比喻人的不听指挥之类的情 况,以增强表达的效果。2. 夸张。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如“螺壳里作道场, 打不了转身”。道士作法事需要大场地,螺壳里是很小的,竟用 作道场, 那怎么能转身呢?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小,以启发人的想象力。3. 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件事。如“一根筷子吃藕,净挑 眼儿”。 “净挑眼儿”的表面意思是用筷子挑藕的眼儿,实际意思是挑刺, 借助相

7、同词汇的不同而又不相关的含义, 含蓄曲折地 表达意思。4. 谐音。这是用一句话关涉两件事,如“挑水的回头,过 井(景)了”。“过井”是表面意思,实际上是借助“井”和 “景”的同音,表示“过景(过时)”的意思。又如“黑地里吹 萧,摸(莫)管”,这里借助“摸”和“莫”音近,收到一语双 关的效果。5. 摹声。摹写事物的声音, 如“洞庭湖里吹喇叭, 哪里哪” 借助喇叭声来表达意思。6. 化形。将字形加以变化,如“两个山字一摞,请出”, “出”字由两个“山”字摞成, 这是把两个字合拢, 曲折地表达 意思。又如“仓官不识串字,中中”这是把一个字拆开,类似字 谜、灯谜。7. 讽喻。用说故事等方式讲道理 ,

8、如“乌鸦落在猪身上 , 只 瞧见别个黑”虚拟情景 ,寄托讽劝应有自知之明的意思 , 类似寓 言。8. 映衬。把相反的事物加以对照,如“一个萝卜切两节, 一头苦一头甜”、“炉子靠水缸,你热我凉”,一反一正,相得 益彰,给人以强烈的印象。9. 反复。用同一词语反复申说,“二十七钱摆三注,九文 (久闻)九文又九文”、 “铁匠当军师, 打打打”有助加强语气。10. 比喻。用喻体陈述,“二十一天孵不出小鸡 坏蛋” 、“午睡梦游阎王殿白日见鬼”。无论用哪种方法, 都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鲜明性, 不少优秀 的小说戏剧曲艺作品,都运用了歇后语。四、歇后语的规范化和创新 语言中的词汇跟社会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

9、时间的迁 移,社会的发展,作为汉语词汇的特殊成分的歇后语,也不断地 演化和创新。 淘汰陈旧的不好的歇后语, 如嘲笑劳动者和穷人的“乡下人进城,东张西望”,挖苦别人生理缺陷的“麻子搽粉, 蚀了老本” ,表现低级趣味的“鸭子头上一个包, 鹅(我)的儿”, 诸如此类,都是对我们汉民族共同语言的污染,为了净化语言, 作到“语言美”理应将它们淘汰。改造不合适的有欠缺的歇后 语,如“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之类,过去极为流行,现在仍用 得上,只是涉及的事物不再见到,或是嘲笑人的内容不尽合适, 必须在说法上加以修改,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改为“新兵打靶,头一遭”,对原有的歇后语进行适当的改造, 就容易为人们接受。 创造新颖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歇后语,如“一零五九泡大椒,又毒又辣”、“骑自行车下坡,踩(睬)都不踩(睬)”“轮船按喇 叭,响(想)得远”之类,都是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创 造出来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以上论述,从总的方面来说,歇后语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