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件《秋天》_第1页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件《秋天》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件: 秋天一、教学目标 : : 知识与能力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 的感情。2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 语。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 歌的意境。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二、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三、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 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

2、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 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 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 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 ,体味动人的秋魄。2 2、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121977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1936 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 的散文集画梦录于 19371937 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 金奖。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 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 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

3、和忧郁。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 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 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 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注意划分诗歌节奏(1 1)注音肥硕 shushuo栖 q qi息乌柏 jijiU梦寐 m mOi清冽 lili0枯涸 h he镰 liliOn刀蟋蟀 x xishushua廖阔 liliaokuokuo(2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4、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2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把握诗歌节奏,熟悉 读歌内容。提示: 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 按节拍划分和 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 / / 江面的 / / 冷雾/ / 撒下/ / 圆圆/ / 的/ / 网,收起/ / 青鳊鱼似的 / / 乌桕叶的 / / 影子。芦篷上 / / 满载着 / / 白霜,轻轻摇着 / / 归泊的 / / 小桨。秋天 / / 游戏在 / / 渔船上。3 3、全班有感情朗读诗歌4 4、请男 /*/* 朗读(师生互评)5 5、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文中描绘了几幅画, 试

5、着给它们取上整齐、 漂亮的名字(小组讨论合作)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回 答,教师补充)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 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 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明确:由远及近的顺序,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 天的感情。请同学怀着热爱喜悦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争取 背诵。三、作业1 1、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 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或 是把你最喜欢的一

6、幅图画绘画出来,展示给同学。2 2、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第二课时、描绘秋天、感悟秋天 1 1、学生朗读诗歌, 渐入诗歌意2 2、请同学试着背诵诗歌3 3、检查作业请同学出示图画,并结合讲解 请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一幅图画。 师生互评,教师引导总结,初步体味诗歌意境。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 有位农人来到幽谷, 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 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 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 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 人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

7、: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 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 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 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 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 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 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 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二、师生合作,品析语言 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 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师生补充互评)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诗 说说喜欢的理由如:伐木声飘出幽谷 -

8、 从听觉的角度, 写出了幽谷的深、 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 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 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 “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 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 “轻轻”显示出 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 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 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 “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 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

9、比喻用得 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 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 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三、品味诗歌意境1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2 2、请同学(结合美句赏析和图画讲解)说说课文表现了 什么意境?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教师补充总结:表现了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四、仿写歌词,歌唱秋天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这首诗让我想起了童年 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 ,教师把诗歌第一小节改成了歌词, 作为范例: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请同学小组合作就把这首诗的二、三节模仿春

10、天在哪 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秋天在哪里?并在小组内演唱。五、背诵比赛 采用自背、全班齐背、分组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 * *六、作业1 1、朗读诗歌,争取背诵。2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作点评。 板书设计:秋天何其芳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乡村秋景图霜晨归渔图喜爱赞美少女思恋图 一、教学目标1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整体感知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 (重点)2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重点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 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3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二、教学方法1 1、讲读 - -讨论; 2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 体

11、会、领悟 - 能 有感情地表达。三、教具多媒体、 PPTPPT四、教学过程(一) 引秋 : : 导入新课。 ( 由写秋天的古诗引入,学生进行 积累)。出示 PPTPPT (依次由学生朗读,体会关于秋天的古 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1 1、 板书课题 : : 秋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 - 秋天,看看作者何其 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2 2、 师:PPTPPT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3 3、 师:PPTPPT 出示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二)诵秋 : :1 1、老师范读,学生听 ( 听节奏、听感情,并在书上划出 节奏 ); ; (多媒体播放教师范读视频) ,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朗 读热情。2 2、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 学生互评。出示生字 PPTPPT。3 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4 4、由男生、 * * 和全班分别饱含感情地齐朗诵。(三)品秋 : :出示 PPTPPT 学生探究问题:1 1 诗中描绘了几幅图? 2 2、每 一幅图描绘了哪些景物 ? ?师生共同探究、 解析全诗。 引导学生 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体会语言的的凝练、形象和表达的思 想感情,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 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 动又整合的秋的氛围。先

13、请同学们找出每节诗中画龙点睛的 诗句,先概括画面,再品析语言。1 1、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 (板书)这里不是写 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通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 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 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 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最后一句总束, 画龙点睛。 “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2 2、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 ( 或“渔家秋景图” )。 (板书)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 : : 撒网,收渔,摇桨。“冷雾”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

14、的乌桕 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 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3 3、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 (板书)从野草、蟋 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 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 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 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 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 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 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 勾起过少女的情怀 ? ?她的眼里一 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

15、与梦想。4 4、学生完成诵、品秋专项练习。(四)思秋 :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练习。(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在每节诗后都有画龙点睛的总结,突出秋天主题,一唱三 叹。在意象表达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余韵,展现了古典美, 韵味实足。诗人超越了“悲秋”情结,以积极的心态描写秋天的美 景,颂扬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旷 达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更应该奋发拼搏,努力求 知,为迎接自己的收获之秋做好准备!(六)布置作业:写秋练习板书设计农家里的秋天 - 飘、饱食、 肥硕、栖息:清幽、 喜悦-农家丰收图渔船上的秋天 - 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 悠闲霜晨归渔图牧羊女眼里的秋天 - 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香甜 - 少女思恋图赞美、热爱【小组探究答案】1 1、青鳊鱼(bibian n)乌柏叶(jijiU)满载(z zai i )归泊(b b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