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训练2一、单项选择题1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Z(g)W(s)H>0,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通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CO和N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它们在催化转换器中能反应生成氮气和C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改变压强不可以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能同时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C增加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2、D升高温度能增大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3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D其他条件不变,5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4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正向吸热)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减少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
3、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A B C 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S2O32HCl2NaClSSO2H2O在加热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若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NH3,由于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在合成氨反应中,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有催化剂时(a)和无催化剂时(b)的速率时间图像可用图一表示D若在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2SO2O2,达到平衡后再充入适量He,其速率时间图像可用图二表示6、一定条件下,向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H2和NH3三种气体,发生
4、反应:2NH3(g)N2(g)3H2(g)(H>0),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内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若t120 s,则从t0t1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0.01 mol·L1·s1C图2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t3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D若t2时,再向容器中加入1.4 mol NH3、0.8 mol H2,则平衡将正向移动二、双项选择题7在容积为2 L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A(s)3B(g)2C(g)D(g),起始时
5、充入3 mol A和2.5 mol B混合气体;经过5 min生成0.5 mol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单位时间内生成的B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体系处于平衡状态BC的平衡浓度为2 mol·L1CB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15 mol·L1·min1D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s)B(g)C(g)D(g),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对于反应C(s)CO2(g)2CO(g)H>0,改变某一条件,若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C向0.1 mol&
6、#183;L1的NH3·H2O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D常温下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MgCl2浓溶液后,溶液中不变三、非选择题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Ha kJ·mol1,Sb J·mol1·K1(a、b均为正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 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用nB、tB表示)。(2) 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填字母)。av生成(CH3OH)v消耗(CO)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
7、再改变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3) 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填字母)。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c(H2)/c(CH3OH)减小10在100 时,将0.40 mol的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 L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数据如表所示:时间(s)020406080n(NO2)/mol0.40n10.26n3n4n(N2O4)/mol0.000.05n20.080.08(1) 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20 s时,二
8、氧化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_ mol·L1·s1。(2) n3_n4(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 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 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中充入的是四氧化二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四氧化二氮的起始浓度是_ _ mol·L1,假设在80 s时达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并标明该条件下此反应中N2O4和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4) 达到平衡后,如升高温度,气体颜色会变深,则升高温度后,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将_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 达到平衡后,如向该密闭容器中
9、再充入0.32 mol氦气,并把容器体积扩大为4 L,则平衡将_ 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其理由是_ _。11、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以通过CH3OH分子间脱水制得:2CH3OH(g) CH3OCH3(g)+H2O(g)H=-23.5 kJ·mol-1。T1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建立上述平 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1) 该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 。在T1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 相同条件下,若改变起始浓度,某时刻各组分浓度依次为c(CH3OH)=0.4 mol·L-1、c(H2O)=0.6 mol·
10、L-1、c(CH3OCH3)=1.2 mol·L-1,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V逆(填“>”、“<”或“=”)。12、现往1 L的容器中通入CO2、H2各2 mol。在一定条件下让其发生反应:CO2H2 COH2O,回答下列问题:(1) 在830 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1 mol·L1。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1_。(2) 在(1)基础上,把体系的温度降至800 。已知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20.81,可以推知平衡时c(H2O)_(保留2位有效数字)。(3)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4) 在(1)基础上,压缩容器体积至0.5 L。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K3。则K3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1,理由是_ _ _。答案1、D2A3A4D5D6B7AC8BC9、(1) mol·L1·min1(2)cd(3)cd10、3(1)0.002 5(2)2.8(3)0.10如图(4)减小(5)向左移动氦气是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扩大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煤粉锅炉技术创新探讨
- 河北省清河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危废运输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
- 2025版委托挂靠合同范本:城市综合体项目合作
- 2025年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服务合同
- 2025版新兴产业项目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景区灯光秀工程安装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办公设备租赁与维护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中子女医疗费用承担补充协议样本
- 中级职称评审述职报告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全套 朱德全 第1-15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育测评结果的统计处理
- 2025年中海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学校学生评教表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1999年版干部履历表
-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苏少版)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六级 The Clever Beaver 课件
- 1-AMS2628A-2013-中文版
- 食品安全“五常法”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