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_第1页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_第2页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_第3页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_第4页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 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 地区性 和 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 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

2、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3作物育

3、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3)广泛

4、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分析方法,以提高选育效率。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 名词解释:1.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2.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3. 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有利于异花授粉。4. 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

5、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6. 自花授粉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自花授粉作物。7.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8. 异花授粉作物: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称为异花授粉作物。9. 常异花授粉作物: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作物。10.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11.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12. 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二、填空题:1. 农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即特

6、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2. 有性繁殖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3. 有性繁殖还包括两种特殊的形式: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4. 无性繁殖又分为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5. 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三、选择题:1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D)。A 0B. 05% C. 4 D. 04% 2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A)。A50以上 B80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3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D)的发生。A.

7、 自交分离 B. 基因杂合性 C. 基因型纯合化 D. 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四、简答题1.一个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包含哪些基因型?1)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合同质基因型2)杂合基因型3)非基本群体的纯合基因型2. 农业生产上作物品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自交系品种2)杂交种品种3)群体品种4)无性系品种3.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1)自交系品种的育种特点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2)杂种品种的育种特点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

8、;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3)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使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4)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第二章 种质资源一、名词解释1. 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种质活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2. 作物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3. 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当地野生类型驯化的区域)4. 基因银行:国际上常将储备的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称之为

9、基因库或基因银行。5. 初级基因库:库内的各资源材料间能相互杂交,正常结实,无生殖隔离,杂种可育,染色体配对良好,基因转移容易。6. 次级基因库:此类资源间的基因转移是可能的,但存在着一定的生殖隔离,杂交不实或杂种不育,必须借助特殊的育种手段才能实现基因转移。7. 三级基因库:亲缘关系更远的类型。彼此间杂交不实,杂种不育现象更明显,基因转移困难。8. 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9. 地方品种:局部地区栽培的未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的品种。10. 原始栽培种:栽培种的原始种,以杂草或伴生形式保留。11. 野生近缘种:现代作物的近缘种、近缘杂草,亲和性差。12. 人工创造种质:杂交、诱变后

10、代、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等。二、填空1. 作物起源中心的两个特点:基因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高频率2. 原生起源中心标志: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有大量的显性基因3. 次生起源中心标志: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4. 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5. 种植保存一般可分为就地种植保存和迁地种植保存6. 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直接考察收集、征集、交换和转引7. 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 多样性 和 显性 基因频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 基因中心 或 变异多样性中心 。8. 按育种实用价值可将种质资源分为 地方品种 、 主栽品种 、 原始

11、栽培类型 、 野生近缘种 和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等5类。9. 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种植保存、贮藏保存、试管保存、基因文库技术。10. 按亲缘关系分类,种质资源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三、简答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作用有哪些(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新的育种目标能佛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4)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2.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如何划分?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成为触及中心,标志;1).有野生祖先。2).有原始特有类型。3).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12、。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是,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区域,即次生中心。标志: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4.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不断地反掌新作物。不少宝贵种质资源大量流失,急待发掘保护。避免新品种遗传基础的贫乏,克服遗传脆弱性。四、综合分析题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包括性状、特性的鉴定与评价,遗传基础分析,优异基因鉴定等。第三章 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

13、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 2.适应性:是指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及程度。3.收获指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4.作物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平衡的增产作用。二、填空题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等。三、选择题1.下列哪个性状适应机械化操作? (A )A. 株型紧凑 B. 生长分期 C. 结实部位适中 D. 落粒四、简答题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足预见性(

14、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2保持和提高推广品种的稳产性主要有那几方面?(1)抗病虫性(2)抗旱耐瘠(3)抗倒伏性(4)适应性五、综合题1.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就特定作物提出合理的育种目标。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农业机械化。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一、名词解释1、 引种:泛指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2、 驯化: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3、 生态型: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

15、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4、 选择育种: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系统育种。二、填空题1、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 低温长日照作物和 高温短日照作物。2、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混合选择 和 单株选择 。3、 混合选择 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 单株选择 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4、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包括 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三、选择题1、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A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B经济条件 D.作物类别 2

16、、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B)。A延长 B. 缩短 C保持不变 D不可预测 3、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A )。A. 延长 B缩短 C保持不变 D不可预测 四、判断题1、根据作物对温度和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高温长日作物和低温短日作物。(×) (低温长日作物和高温短日作物)2、高温短日作物北种南引,生育期一般延长。(×) 缩短3、低温长日作物一般为秋熟作物。(×)(夏熟)4、高温短日作物一般为夏熟作物。(×) (秋熟)五、简答题1、简述影响引种的因素?1)外因(1)温度: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光照: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3)纬度

17、:同纬度光照、温度相似(4)海拔:影响温度、光强(5)栽培和土壤2)内因:作物发育特性根据作物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将作物分成两类:(1)低温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秋冬到春夏,先经过一个低温阶段,然后是长日照阶段(2)高温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春夏到秋冬,先经过一个高温阶段,然后是短日照阶段中间性作物:如番茄对光温要求不严格2、引种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引种原理或理论指导下,为了避免损失,保证成功,仍需按照一定的工作环节进行。(1)明确引种的目标和要求,收集材料,品种来源、生态类型(2)先试验后引种,观察试验、 不同播期的多点

18、试种,区域试验或直接认定(3)引种试验和高产栽培试验结合(4)植物检疫:病、虫、草等、隔离种植第五章 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1、杂交育种:通过两个或更多个亲本品种(系)杂交获得杂种,进一步从杂种后代的自交分离群体内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2、组合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在分离世代随机重组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合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3、超亲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种个体,通过对分离世代的随机重组和选择,育成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新品种。4、复交: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二、

19、填空题1、杂交的方法与技术依作物特点而异,但其共同原则为:调整开花期、控制授粉和授粉后的管理2、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有: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谱法和单籽传法 3、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以分为组合育种和超亲育种三、判断题1、优良品种一定是优良亲本。(×)2、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这里所指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所指的配合力为同一概念。(×)3、衍生系统法的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克服了两种方法的缺点。()四、简答题1、选配亲本的原则有哪些?答: (1)、双亲必须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

20、种;(3)、考虑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2、杂交方式有哪些种?(1)单交或成对杂交 表示方式:A / B 或 A X B (2)复交(复式杂交或多元杂交)1)三交:A / B / / C 或 A / / B / C 2)双交: 三亲本双交 A / B / /C / A (A / B) /(C / A) 四亲本双交 A / B / /C / D (A / B) /(C / D)3)四交: A / B / /C / / / D 4)聚合杂交3、杂交育种程序包括哪几步?(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2)选中圃(3)鉴定圃(

21、4)品种比较试验(5)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六、综合题1、比较系谱法和混合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一致的系统升入产量比较试验。特点:以株建系,可查祖谱。优点:1)较早集中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2)便于查源,便于研究;缺点:1)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2)工作繁重。混合法: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2)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

22、不易丢失;缺点: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秆等类型;2)单株难选:因缺乏历史的观察和亲缘参照,优良类型不易确定;3)延长育种年限。2、杂交育种在不同繁殖方式的作物上如何利用?第六章 回交育种一、名词解释1. 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是育种家改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形式,即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2. 轮回亲本:在回交过程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即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3. 非轮回亲本:在导入杂交或级进杂交中作为基因供体,仅进行一次杂交,以后就不再用来

23、回交的亲本。二、填空题1、将A品种的抗性基因导入B品种进行回交育种,其中轮回亲本是 B ,非轮回亲本是 A (供体亲本是 A ,受体亲本是 B )。2、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必须具有 许多好的农艺 性状,非轮回亲本必须具有 改进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需的 性状。3、在回交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及亲本性状差异的大小,通常进行 45次回交,即可恢复轮回亲本的大部优良性状。4、在回交后代中必须选择具备目标性状的个体再作回交才有意义,这关系到目标性状能否被导入轮回亲本,亦即回交计划的成败问题。三、选择题1、在回交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及亲本性状差异的大小,通常进行 C 次以上回交,才可恢复轮回亲本的大部优良性状。

24、A、2 B、3 C、4 D、52、例如有一回交材料,r=15,q=1/64,p=0.95(Z=1.645),那其BC1F1所需的总体数是 D A 1250 B 1000 C 1650 D 1420四、判断题1、轮回亲本又称供体亲本。(×)2、回交导入数量性状基因时,回交的世代应更长。(×)3、连续回交的结果,使后代群体逐渐趋向为同一纯合基因型。()五、简答题1、 什么是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有哪些用途?答:回交育种是育种家改进品种个别性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形式,即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应用有三方面:1) 改良优良品种的少数

25、性状;2)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近等基因系(near-isolines)是指除个别基因不同外,其它基因相同(或相似)的一系列品系(或品种)的统称3) 利用回交法培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2、用回交导入多个目标性状的方法有哪几种?答:逐步回交法 : 这是在同一育种方案中转移几个目标性状的基因。具体做法是选择几个分别具有不同目标性状的供体亲本,先以一个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回交进行性状的转移,获得一个性状得到改良的材料后,再以该材料作为轮回亲本,进行第二个性状的转移,如此下去,使该轮回亲本的几个性状逐步得到改良。 聚合回交法 : 这是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转移不同的基因,最后将它们组合到

26、一个个体中的方法。当转移多个性状时,在同一时期内鉴定具有多个性状的个体有很大的困难。而如果每一性状分别独立进行回交,每次只对一个性状进行鉴定则比较有把握。在单独回交分别获得一定品系后,再进行各单独回交后代品系间的相互杂交,就可在后代中选择到将不同亲本性状组合在一起的新品系3. 回交育种的优缺点?优点:既可保持轮回亲本的基本性状,又增添了非轮回亲本特定的目标性状。缺点:在改良一个缺点后再改良另一个缺点,逐步使产品臻于完善,但却延长了育种年限。第七章 诱变育种 一、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2.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3.外照射:

27、来自外部的辐射源处理材料。4.内照射:利用同位素(如32P、35S、14C、65Zn)的化合物配成溶液进入植物组织处理。5.物理诱变育种:使用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射线,快中子,激光,微波,离子束),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植物的新品种。6.化学诱变育种:使用化学诱变剂(烷化剂、叠氮化钠、核酸碱基类似物等),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植物的新品种。7.辐射育种: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生物,以诱发突变,从中选出优良变异个体,通过一系列育种程序,培育出新品种。可利用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中子及等。二、选择题 1在诱变后代中,M1代表现出现较多的生理损伤,M2代表现出大量的分离

28、,M3代中多数个体可达遗传稳定,少数仍出现分离,最好是在(C )选择优良单株。AM1代 BM2代 CM3代 DM4代 2诱变育种宜选用作基础材料的有(A )。A综合性状好的品种 B综合性状差的品种C染色体倍数高的材料 D染色体倍数低的材料 E杂交种 三、判断题1.生物体经辐射后死亡率为40%的剂量叫临界剂量。 (× )2.诱变世代划分时,自花授粉作物在雌雄性器官的原始细胞未分裂前进行诱变处理为M 0 植株。 (× )3.诱变育种中可获得自然界所没有的新基因。( )4.碱基类似物诱变机制是引起DNA分子中碱基的断裂而引起基因突变。(× ) 四、问答题1. 诱变育种程

29、序及其工作内容1)处理材料。材料可以是:种子、芽条、块茎、块根、整株植物。2)诱变剂量。确定诱变剂量,比如x、r射线:D3050;中子:D1530;化学诱变剂:D1530。3)诱变处理后的选育M1代处理方法:1)高密度种植:控制分蘖;2. 隔离:因有不育株;3. 一般不选择,收主穗, 因主穗突变频率高。2)M2代及以后:系谱法或混合法选择。2.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有哪些?物理诱变剂: x射线、 射线、 射线 、中子、紫外线等。 化学诱变剂: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等。3 . 辐射育种有哪些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1)变异谱广。2)可有效改良单一性状而保留其他优良性状。3)育种程序

30、简单,变异稳定快,育种年限短。4)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改变植物的授粉、受精习性。5)突变方向无法掌握,有利突变低。4辐射处理中如何选用基础材料?材料:种子、芽条、块茎、块根、整株植物。1). 推广品种:改良12个缺点2). 多倍体:耐辐射,减少突变体的死亡率3). 单倍体:花药等4). 纯系5). 杂种5辐射M1代、M2代、M3代表现有何不同,如何选择?M1代表现出现较多的生理损伤,有不育株。 一般不选择,收主穗, 因主穗突变频率高;M2代表现出大量的分离,无意义突变多,叶绿素突变等,矮秆、早熟较多;多为隐性突变:99% 选有利突变,育种目标性状;M3代中多数个体可达遗传稳定,少数仍出现分离

31、。 选单株、株系。六、论述题1. 比较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不同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远缘杂交(distant hybridization):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杂种夭亡: 指在受精成功后,杂种幼胚、种子、幼苗在发育成成株以前死亡。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雌、雄配子不能正常受精形成合子(生殖隔离)。异附加系:是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1个、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1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的新类型个体。二、填空题:1. 远缘杂交分为:种间杂交、属间杂交2.

32、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特殊的授粉方法:用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射线处理法3.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表现在:杂种的成活性、杂种的结实性三、单项选择题1、远缘杂交不亲合性的关键:A A生殖隔离 B 物理隔离 C 生殖活性 D 物理创造2、种内不同类型或亚种间的杂交为:AA亚远缘杂交 B 种间杂交 C 属间杂交 D 种属间杂交四、判断题1、完全异源双二倍体是由双亲的全部染色体结合而成()2、一般认为植物学上种以上分类单位之间杂交都是远缘杂交()3、远缘杂交后代可再现物种进化中的中间类型、新种类型()五、简答题:1. 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意义:可以把不同种、属的特征、特性结合起来,突破种

33、属界限,扩大遗传变异,从而创造新的变异类型或新物种。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意义主要是:创造新物种、改良旧物种、创造和利用杂种优势。作用:1)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2)创造新作物类型;3)创造异染色质系;4)诱导单倍体;5)利用杂种优势;6)研究生物的进化。2. 远缘杂交的困难远缘杂交,常常遇到三大困难:1. 杂交不易成功(不可交配性、难配性、不亲和性)。2. 杂种生活力弱。杂种不育或育性很低,(难育性)。3. 杂种后代性状分离范围大,时间长,不易稳定。3. 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1)性状分离无规律性(2)分离类型丰富,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4. 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1)

34、F1染色体加倍(2)回交(3)诱导单倍体(4)诱导染色体易位第九章 倍性育种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2、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4、同源多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5、异源多倍体: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的多倍体6、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孢子体(n)二、填空题1、凡体细胞中具2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便称为 同源多倍体 。2、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所形成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3、染色体加倍是获得多倍体的基本环节,目前应用最普通且有效的是用秋水秋水仙素处理。4、花药(花粉)离体培养这是目前人工获得单倍体最简

35、单有效的方法。三、单项选择1、体细胞中含有( B )个或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A. 2 B. 3 C. 4 D. 52、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基本原理是在细胞分裂时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增加细胞中的(A)A. 染色体数 B. 染色质数 C. 纺锤丝 D. 着丝点四、判断题1、多倍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2、育种上应用的主要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3、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1) 缩短育种年限(2) 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3) 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4) 合成育种新材料。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一、名词解释 1.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指杂种在生长势

36、,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与其亲本的现象。2.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一个亲本的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活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3. 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4. 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5. 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杂交,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二、填空题1. 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2. 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配合力高)(差异适当)(性状好)(制种方便)(制种产量高)3. 一般配合力高低是由(有利基因位点)的多少决定的4.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提高双亲的纯合性、采用简易的制种技术5. 杂种优势

37、的度量:中亲优势(理论常用)、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实际常用)、杂种优势指数二、简答题1.杂种亲本的基本要求1) 纯度高 基因型纯合表现型材能一致2) 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品种3)优良的农艺性状 直接影响杂种的相应性状4)亲本自身产量高 开花习性符合制种的要求2.配合力测定的方法?1)顶交法 选用一个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对测交组合进行产量或其他性状的比较从而甲酸各被测定的一般配合力2)双列杂交 也叫轮回交法是用一组待测定自交系互相轮交,配成可能的杂交组合,然后机型后代测定。3)测验系法 可测定待测系,测验系的一般配

38、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包括了多系测交发和共同测交法。3.杂种优势的普遍性:1)生长势和营养体,2)抗逆性和适应性,3)生理功能方面,4)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5)品质方面,6)生化表现方面4. 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1)人工去雄,2)标志性状,3)化学杀雄,4)自交不亲和性,5)F2剩余杂种优势,6)雄性不育性,7)固定杂种优势5杂种品种的类型:1)品种间杂种品种,2)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 ,3)自交系间杂种品种,4)雄性不育杂种品种,5)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品种,6)种间与亚种间杂种品种第十一章 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一、 名词解释雄性不育: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胞质

39、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配子体不育:是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配子体基因不育时花粉表现不育,配子体基因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二、填空题1. 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 质核互作不育 和 核不育 两种类型。2. 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可分为 孢子体不育 和 配子体不育 两种类型。3. 三系法配制杂种品种包括 繁殖 和 制种 两个过程,分别在不同的隔离区进行。三、 选择题1

40、核雄性不育是受( B )控制的A 细胞质不育基因B 细胞核不育基因C 细胞核显性基因D 细胞质隐形基因四、 简答题1. 雄性不育花药形态特性答:不育株花药通常1)色浅瘦小干瘪水渍状2)无花粉或无正常花粉3)花药不开裂4)无花粉散出 2. 雄性不育系的四点基本要求:1) 不育性稳定彻底;2) 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3) 性状整齐一致,与它的保持系相似;4) 雌性器官发育正常。3. 恢复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 纯系;2) 它能使不育系的不育性完全恢复正常;3) 恢复性稳定遗传,恢复性不因世代的增加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4. 有利于制种的特性主要是指:1)母本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有利异交授粉;2)

41、具有好的高产性状及潜力;3)父本花期较长,花粉量大;4)双亲生育期接近并以母本偏早为好;5)父本较母本略高,以便扩大行比增多母本株数。5. 恢复系的优良特性:(1)恢复力强(2)配合力好(3)遗传基础丰富(4)花粉量大(5)品质好(6)抗性好五、综合题1. 用图简述光温敏核不育利用杂种优势的程序2. 请用关系图诉述显性核不育“三系化”繁殖制种模式3试用流程图简述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利用三系法育种,需要配置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选育三系的方法主要有:核代换法,即通过种间或类型间杂交获得不育系,需要用一个具有不育细胞质和可育细胞核基因的类型作母本,与一个具有可育细胞质和不育细胞核基因的类

42、型作父本进行杂交,其杂种后代与原父本进行连续若干代回交,使父本的不育核基因逐步取代原母本的可育核基因,获得细胞质和细胞核都不育的雄性不育系,原父本是它的保持系;回交转育法,利用现有的不育系与欲转育的优良品种或自交系杂交,其后代再与原父本进行多次回交,这样,在保持母本不育细胞质基因的同时,将父本优良农艺性状基因代换了母本的核基因,而转育成新的不育系。有时恢复系也需要转育,用任一不育系S(rr)作母本与任一恢复系N(RR)作父本杂交,使不育细胞质与核恢复基因结合在一个杂种里,选恢复力强的,连续回交45次,再自交2次,纯化、巩固恢复能力,得到恢复系;还有测交筛选法,是选育恢复系的常用方法,选用一批品

43、种分别与雄性不育系测交,观察测交一代的表现,若某一品种后代育性恢复正常且具有强大优势,则这一品种就是此不育系的最好恢复系。杂交选育法是按照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采用恢复系*恢复系,恢复系*品种和不育系*恢复系等组配方式进行杂交。从杂种一代开始,根据恢复力和育种目标,进行多代单株选择,并在适当时代与不育系测交,从中选出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性状优良的恢复系。4.何谓"两系法"育种?以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例,说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制种方法。答:由于一些不育系育性受光照和温度控制,可以一系两用,既是不育系,又是保持系,简化了繁殖、制种程序。第十二章 抗病虫育种一、名词解释定向选择:当

44、垂直抗性品种大面积推广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最终导致该品种丧失抗性,叫做定向选择生理小种(毒性小种):同一病原菌可以分化成许多类型,不同类型之间对某一品种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差别划分出的类型,就是生理小种。垂直抗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水平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二、填空题1. 致病性包括毒性和侵袭力两个方面。2. 致病性的变异主要有突变,有性杂交,体细胞重组,适应性。3. 按寄主-病原菌(害虫)的转化性有无可分为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

45、。三、单项选择植物的抗病机制不包括(B):A抗侵入,B抗衰亡 C抗扩展,D避病四、判断题1有些作物品种受虫害后,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再生或补偿能力,不致大幅度减产的特性是耐害性。()2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叫垂直抗性。(×)五、简答题1.简述植物的抗病机制:抗侵入、抗扩展、避病、耐病。2.抗虫性机制: 不选择性(抗虫性、排趋性、无偏嗜性),抗生性,耐害性。3. 抗病虫育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是建立综合防治的体系的重要基础,它既可抑制菌源数量和虫口密度,降低病虫危害,提高防病效果,

46、又可减少因化学药剂的滥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十三章 抗逆性育种一、名词解释1、抗逆性育种: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2、环境胁迫(逆境):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受到病虫等生物因素侵袭外,也常常受到不良气候和土壤因素的影响,致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这种不良影响称为环境胁迫(逆境)。二、填空题1、 作物对干旱的广义抗性包括:避旱、免旱和耐旱。2、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生化指标、产量指标和综合指标。3、 环境胁迫分为: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矿物质胁迫

47、。三、单项选择题1、 作物逆境时,冻害是指气温而使作物受害的现象。(B) (冷害为0)A、0 B、0 C、5 D、5四、是非判断题1、 作物的避旱性属于抗旱性。(×)2、 不同作物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耐铝性的差异很大。()五、简答题1、 作物逆境的主要种类有哪些?答:(1)温度胁迫:低温危害和高温危害 (2)水分胁迫:干旱和湿、渍害 (3)矿物质胁迫:盐胁迫和酸性土、铝害六、综合题1、 抗逆性育种有什么特点?答:(1)同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一样,有些作物逆境的发生在年度间不一样,有些则在地区间发生的程度不一样,不同逆境有时还会同时发生,增加了育种工作的难度。(2)由于逆境对作物的伤害常常

48、是多方面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伤害也不一样,所以作物抗逆境的鉴定指标也不一样,通常以形态的、生理生化的和最终的产量结合在一起作为抗逆性判断的依据。(3)遗传研究表明:作物对逆境的反应多由多基因控制,抗与不抗品种的杂交后代的分离呈连续性分布,遗传效应包括显性、加性和互作等,应根据不用抗逆性的遗传特点进行选择和杂交配组。(4)作物对不同逆境的抗耐性有一定的相关,可能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方式。如抗盐碱的小麦品种,其抗旱性常常较好,苗期耐寒的玉米品种成株期一般也较耐旱。根据这一特点育种后代的选择时可以进行多抗性育种,如小麦的抗盐碱和抗旱性育种。针对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逆境的差异还可以进行同一组合的异地鉴定

49、,类似于穿梭育种。 第十四章 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 一、名词解释1、植物细胞工程:是以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以细胞为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2、细胞全能性:细胞所具有的形成各种细胞类型的潜在能力,也包括植物细胞经脱分化再形成植株的能力。3、体细胞克隆变异: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4、花粉培养: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二、填空题1、植物材料的快速繁殖主要是通过诱导茎芽形成实现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形成,然后分株培养;另一种方法是

50、诱导茎尖或不定芽萌发或形成丛生芽。2、原生质体分离的最基本原则是保证原生质体不受伤害及不损害它的再生能力,其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渗透压。3、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一般有机械法分离和酶法分离两种。三、是非判断题1、细胞全能性指细胞所具有的形成各种细胞类型的潜在能力,也包括植物细胞经分化形成植株的能力。 (×)2、在接种前,必须使材料完全无菌,这是取得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本保证。要保证这一点,取材时应选取植物组织内部无菌的材料。 ()3、离体培养细胞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突变体,除抗性突变体外,还有形态形状突变体、不育性、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改变等。 ()4、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

51、法,在培养过程中,都应根据细胞生长情况不断升高渗透压。 (×) 五、简答题1、体细胞克隆变异的遗传基础(1)染色体数目变异。最多见的是多倍体,主要是培养基中使用了细胞分裂素。(2)染色体结构变异。大致是体细胞克隆变异的主要来源,最重要的是染色体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3)点突变。这类突变可分为多种类型,自发突变诱发突变基因的表达及基因放大和衰减有丝分裂交换(4)转座因子。转座因子通过插入与解离使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调控。(5)细胞质基因也能发生突变。2.单倍体细胞培养在遗传和育种中的应用价值:(1)后代的快速纯合(2)提高选择效率(3)排除杂种优势对后代选择的干扰。第十五章 分子标记

52、辅助选择育种一、名词解释1. 分子标记 以DNA多态性为基础,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DNA片段2. 连锁累赘 目的基因与非目的基因存在连锁,一起倒入受体二、填空题1常规育种方法是根据 植物表现型 进行选择,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则可以对 基因 进行选择,从而排除环境条件不同对选择的影响。三、选择题1分子标记的基础(A)A. DNA多态性 B. tRNA多态性 C. 蛋白质多态性 D. mRNA多态性2传统的育种主要依赖(B)A. 基因型选择 B. 表现型选择 C. 环境型选择 D. 多样型选择四、判断题

53、:1分子杂交以DNA标记为基础。 ()2 延伸是指DNA聚合酶在4种脱氧核苷酸底物及mg2+存在的条件下,在聚合酶催化下进行引物为起点的3-5的DNA链延伸。 (×)五、问答题:1、用于MAS育种分子标记具备的条件? 1)分子标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2)标记实用性强,重复性好而且经济 3)不同遗传背景选择性好2、分子标记育种的优点1)表现稳定;2)数量多;3)多态性好;4)对目标基因五不良影响;5)可以鉴别纯合体和杂合体;6)成本不高。3、分子育种流程(?)(1)构建群体:亲本选择和杂交(2)QTL定位:连锁图构建,性状的表型评价,QTL分析(3)QTL验证:QTL位置和效益的验证在单

54、个群体中的验证和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的检测,精细定位(4)标记验证:在重要育种材料中检测标记,检查多态标记的鉴定(5)标记辅助选择第十六章 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一、 名词解释1. 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实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二、填空题1.目前所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其中以 转基因大豆 的种质面积最大。2.对于转化体的鉴定,根据检测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DNA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鉴定。三、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种植转基因作物出口的国家是_A_。A. 美国 B. 中国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