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宛麦969选育_第1页
小麦新品种宛麦969选育_第2页
小麦新品种宛麦969选育_第3页
小麦新品种宛麦969选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麦新品种“宛麦969”选育 杨辉1 李中恒1 宋君锋2 (1、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0 2、新野县农业局473500)摘要: 从宛麦969育种目标的确立、亲本来源和育种技术路线论述了宛麦969的选育过程。宛麦969在河南省水地南部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了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2015年12 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关键词:宛麦969;品种;选育 宛麦96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030176为母本、以宛98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该品种 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21。1

2、 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1.1 育种目标 河南省南阳盆地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交汇处,各类小麦病害多发、重发。根据南阳盆地麦区小麦生产、生态和市场对小麦新品种的要求,确立选育适宜南阳盆地麦区及邻近省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目标。具体目标:弱春性,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38 万左右,穗粒数35 粒,千粒重45 g 以上;育成品种具有亩产650公斤以上产量潜力,生产应用亩产500 kg以上。蛋白质含量达13%以上,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麦标准。早熟、落黄好、灌浆快、抗干热风,株型紧凑,茎秆有弹性,抗倒伏;对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抗

3、耐性。1.2 技术路线 依据育种目标,选择双亲遗传背景优良、遗传基础丰富、优缺点互补性强的本院改良材料宛030176和宛麦981配置杂交组合。杂交所用母本宛030176是本院培育的小麦种质材料,组合为新麦9号×内乡184,属半冬性中熟种,优点是结实性好,分蘖力强,亩成穗多,成熟落黄好;缺点是在南阳盆地麦区利用熟期偏晚,籽粒品质一般,千粒重偏低。父本宛麦981, 是本院自育的小麦新品系,组合为陕优225×南阳75-6,属春性早熟品种,优点是高抗条锈病,叶锈、白粉病,千粒重高,株型紧凑,茎杆弹性好,抗倒伏;缺点是植株偏高、成穗数少。这两个亲本材料在产量、品质、抗性、株叶型、成熟

4、期等方面性状互补性较好,可望实现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聚合改良效果。 在选育过程中采用早代株系测产与高代产量比较试验测产相结合,抗病性田间鉴定与接种鉴定相结合,决选田间株系观察以及室内考种结果相结合等技术手段,以期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种。 2 宛麦969的选育过程 2.1宛麦969的系谱和选育过程图新麦9号 × 内乡184 陕优225×南阳75-6 2003年 宛030176 × 宛麦981 2003-2004 年 2008-2009年 株系鉴定试验 2009-2010年 宛麦969 2010-2011年 品系比试验2012-2014年 2年河南省小麦水地

5、南部组区试2014-2015年 河南省小麦南部组生产试验2.2宛麦969的选育过程2003年,选择宛030176做母本,宛麦981做父本杂交,获得杂交种子约120粒。组合编号0309。2003-2004年,该组合F1代种植4行,收获15个单株,编号:0309-19802-15。2004-2005年,F2代每个单株种3行,单株间经济性状和抗性分离明显,田间淘汰不良株行,从优良株行种选择优株,经脱粒考种入选25株。2005-2006年,F3代每个单株按优劣种植4-2行。从优良株行中选择优株,经室内考种入选18个单株。2006-2007年,F4代田间按株系记载生育时期,长势,抗病性及株叶型,室内考察

6、千粒重、粒色、粒质、饱满度,入选26个单株。2007-2008年,F5代田间记载生育时期,幼苗习性,各生育时期长势长相,抗病性,分蘖成穗率,抗倒伏,一致性等,室内考种项目有:千粒重、粒质、饱满度、穗粒数等。选育出7个性状优良且相对稳定的优良株系。2008-2009年,对入选的优良株系进行鉴定试验,试验设计用间比法顺序排列,一次重复,行长6m,9行区,有3个株系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且比对照增产的品系。组合编号分别是:0309-6-13-7-4-9,0309-6-11-5-2-11,0309-12-4-6-11-2。2009-2010年对表现优良的品系,进行小麦新品系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7、三次重复,行长7m,9行区,7寸行距,偃展4110为对照, 0309-6-13-7-4-9表现最好,性状稳定,综合抗性好,亩产529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4,定名为宛麦969。3 特征特性3.1 生物学特性 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2天,成熟期与对照品种堰展4110相同。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深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一般;春季起身快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宽,轻,薄。株高76左右,抗倒伏能力中等。纺锤型穗,结实性好,长茎、白粒、白壳、半角质。两年区试,产量结构三要素:亩穗数34.9-36.1万,穗粒数33.4-34.2粒,千粒重43.3-45.7克。田间自然发病,轻感白粉、赤霉病

8、。综合抗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3.2 籽粒品质2013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4%,水分10.9%,湿面筋33.5%,容重785.0g/L,白度72.9%,沉淀指数70.0mL,硬度66.0HI,降落数值301.0s,吸水量65.7mL/100g,形成时间3.1min,稳定时间2.9min,弱化度154.0F.U,出粉率72.1%。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3.3 抗性鉴定结果20122013 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小麦品种宛麦969成株期综合抗病性鉴定和接种鉴定试验中,表现对白粉病中抗、对条锈病中抗,对叶锈病中感,对纹枯病中感。4 产量表

9、现20122013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5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380.2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52%,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南部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446.6公斤,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9.30%,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两年汇总均增产,平均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4%,平均增产点率91.7%。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416.6公斤,比对照增产4.8%。5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15-30日均可播种,最佳播期10月20日左右。亩播量7.5-10,10月30日后播种,每推迟3天,亩增加播量0.5为宜。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增加播量。(2)田间管理:精细耕地、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配比,并增施硼肥和锌肥,一般中等以上肥力田,亩施纯N 10-12,P2O5 5-7,K2O 5,硫酸锌、硼酸各0.5-1,根据小麦长势注意适量追肥。适时中耕、除草,在小麦越冬、拔节、灌浆期如遇干旱及时浇水。重视小麦病虫害防治,抽穗前后喷施粉绣宁氧化乐果,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及粘虫。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