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降试验_第1页
絮凝沉降试验_第2页
絮凝沉降试验_第3页
絮凝沉降试验_第4页
絮凝沉降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煤泥水沉降实验煤泥水的沉降试验参照MT190-88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进行。煤泥水的采制方法参照设计用煤泥水原始试样的采取方法,取设计用原始煤样(按各粒级所占比例的不同配比)150kg,缩分至25kg于转筒中,加水75kg,转动30min后,过0.5mm筛子。筛下水为试验用煤泥水。6.1自然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1。根据表6.1绘制了沉降速度分布曲线,见图6-1。表6.1 煤泥水自然沉降特性试验结果分析煤泥水来源:按MT190-88制取 溶解性固体含量:0.57g/L水温:18 煤泥水初始浓度:54.43g/L顺序号 取样时间 /s液面至取样口高度/mm总固体含量/g/l悬浮物浓度/

2、g/l残余悬浮物百分率pi/%颗粒沉降速度/cm/min0070054.9954.4312168352.0451.4794.57195.1423066951.1750.6092.98133.8034265950.0049.4390.8394.1447065046.8946.3285.1255.71510564042.8842.3177.7336.57621063038.8338.2670.3018.00742061933.3832.8160.298.84852560832.8632.2959.326.95970059730.7830.2155.515.1210105059028.1127.54

3、50.603.3711140058127.4326.8649.352.4912210056723.6823.1142.451.621342005560.990.420.770.791484005450.590.020.030.39图6-1 煤泥水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6.2絮凝沉降试验试验过程参照MT/T190-1988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在500mL带塞量筒中进行。将盛有500mL试验用样的量筒静置,用移液管抽出与所加药剂体积相同的上澄清液。然后按照所需量加入药剂,将量筒作5个循环上下的自然翻转,使药剂分散均匀。在每次沉降试验开始10min后,用移液管于量筒液面下100mm刻度处吸取50

4、mL上澄清液,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以此来表示该次试验的澄清效果。试验中所使用的药剂:明矾(现场用药);聚合氯化铝(巩义市清源化材厂);聚丙烯酰胺(天津福晨化学药剂厂)。探索性试验1. PAM絮凝效果试验 使用聚丙烯酰胺对循环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2。絮凝剂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见图6-2。表6.2 絮凝剂沉降结果表PMA/mg/L124681012上清液浓度/g/L1.470.930.660.560.520.710.81图6-2 絮凝剂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由表6.2和图6-2可以看出在絮凝剂用量在8mg/L时,上清液浓度最低,但从上清液浓度和药耗(假设选煤厂煤泥水循环量为100

5、0m3/h,絮凝剂用量在1mg/L时,药耗为1kg/h,每班用量为8kg)综合考虑,絮凝剂用量为4mg/L比较合适,从而选择4mg/L为絮凝剂的最佳用量。2. 明矾凝聚效果试验 使用明矾对循环水进行凝聚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3。凝聚剂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见图6-3。表6.3 明矾沉降结果表明矾/mg/L204080120160上清液浓度/g/L11.7311.5712.9811.2412.81图6-3 明矾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由表6.3和图6-3可以看出随着明矾用量的加大,100mm处上清液浓度变化不大,基本在12g/L左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发现明矾用量在大于80mg/L时,上清液

6、开始变清。从药耗(假设选煤厂煤泥水循环量为1000m3/h,絮凝剂用量在1mg/L时,药耗为1kg/h,每班用量为8kg)和与絮凝剂用量的比例综合考虑,选取与絮凝剂比为15:1比较合适,从而选择60mg/L为絮凝剂的最佳用量。3. 聚合氯化铝凝聚效果试验 使用聚合氯化铝对循环水进行凝聚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4。凝聚剂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见图6-4。表6.4 聚合氯化铝沉降结果表聚合氯化铝/mg/L204080120160上清液浓度/g/L1.891.421.130.860.79图6-4 聚合氯化铝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由表6.4和图6-4可以看出随着聚合氯化铝用量的加大上清液浓度逐渐降低

7、,到达120mg/L后,下降趋势逐渐消失,从药耗(假设选煤厂煤泥水循环量为1000m3/h,絮凝剂用量在1mg/L时,药耗为1kg/h,每班用量为8kg)和与现场用药明矾做对比试验综合考虑,选择与絮凝剂用量比为15:1比较合适,从而选择4mg/L为絮凝剂的最佳用量。絮凝沉降对比试验根据探索性试验选择的最佳絮凝剂用量4mg/L为基点,选取2mg/L、4mg/L、和6mg/L为实验点,相应明矾和聚合氯化铝用量为30mg/L、60mg/L和90mg/L进行絮凝沉降对比试验。1. PMA和明矾联合使用絮凝沉降效果试验 使用明矾和聚丙烯酰胺对循环水进行凝聚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5。表6.5 聚丙烯酰

8、胺和明矾沉降结果表药剂量/mg/L上清液浓度/g/L沉降时间/sPMA明矾2300.941252600.801152900.981204300.80754600.64804900.48756300.40506600.48406900.4145注:沉降时间为澄清界面下降到180mm处的时间。有表6.5可以看出:1)在聚丙烯酰胺用量一定时,沉降时间基本一样,即沉降速度基本相同。2) 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增加,上清液浓度逐渐下降。 3)当聚丙烯酰胺用量为6mg/L,明矾用量为30mg/L时,上清液浓度最低,为0.41g/L。2. PMA和聚合氯化铝联合使用絮凝沉降效果试验使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对

9、循环水进行凝聚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6。表6.6 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沉降结果表药剂量/mg/L上清液浓度/g/L沉降时间/sPMA聚合氯化铝2300.461352600.161302900.291304300.43804600.12854900.20856300.29406600.03506900.0945注:沉降时间为澄清界面下降到180mm处的时间。有表6.6可以看出:1) 在聚丙烯酰胺用量一定时,沉降时间基本一样,即沉降速度基本相同。2)在聚丙烯酰胺用量一定时,随着聚合氯化铝用量的增加,上清液浓度先下降后上升。 3)当聚丙烯酰胺用量为6mg/L,聚合氯化铝用量为60mg/L时,上清液浓度最低,为0.03g/L。3. 结论通过明矾和聚合氯化铝对比试验的结果表6.5和表6.6可以看出:1) 在聚丙烯酰胺用量一定时,两组实验的沉降时间基本一样,即沉降速度基本相同。2)在聚丙烯酰胺用量一定时,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结果明显比明矾的好。3)当聚丙烯酰胺用量为6mg/L,聚合氯化铝用量为60mg/L时,上清液浓度最低,为0.03g/L,此为絮凝沉降的最佳药剂用量。最佳条件下絮凝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7。根据表6.7绘制了澄清界面沉降曲线,见图6-5。6.7絮凝沉降试验数据表序号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