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瓶系数及CO2气瓶冲装知识_第1页
装瓶系数及CO2气瓶冲装知识_第2页
装瓶系数及CO2气瓶冲装知识_第3页
装瓶系数及CO2气瓶冲装知识_第4页
装瓶系数及CO2气瓶冲装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充装系数所谓“充装系数”是指气瓶每升容许充装液化气的质量(kg)。这是液化气体在充装过程中应了解的很重要的数据。因为每个气瓶都有一定的承受压力。液化气体在常温下充装一般以液态进入瓶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部分液体转化为气体使瓶内的压力增大。所以为确保安全,充装时不能装得过多,一定要参照充装系数进行充装。在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设计中,充装系数一般取0.9,对容器容积经实际测定者,可取大于0.9,但不得大于0.95。所谓充装系数,是指每升气瓶容积充装液化气体的重量(kg),且按下式进行计算。F=W/V (61)式中:F充装系数,kg/L;V气瓶容积,L;W液化气体的充装重量,kg。常见的液化气体充装

2、系数,应符合表65和表66的规定。 表65 高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表66 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注:表中没列液化石油气的充装系数,是因为液化石油气钢瓶在设计时,就已按充装系数计算,将三种不同规格钢瓶的充装量作了规定,故此表不予再列。1低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量的计算因为低压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tc)高于气瓶最高工作温度(t=60),所以,低压液化气瓶在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发生相变。只要充装适量,不发生满瓶,瓶内始终是气液二相共存,两者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面,液相是饱和液体,气相是饱和蒸气。若充液过量,气相容积不够,甚至消失,气瓶达到“满液”,这时如果温度升高,致使液体无法膨胀,则瓶内

3、压力就会骤然增高,直至气瓶爆破。为了防止瓶内液化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导致发生事故,应使气瓶在最高工作温度下,液相不要“充满”气瓶全部容积,要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这一空间就是瓶容与液容之差。即:VG=V-VL (62)式中:VG瓶内气相空间,L;V瓶内有效容积,L;VL瓶内液相容积,L。而VL与液化气体在充装时的定压比容p的比值就是气瓶的充装重量。即:式中:W气瓶的充装重量,kg;p液化气体的定压比容,Lkg;VL同62式,L。对于低压液化气瓶,液化气体虽然在加压状态充装,但进入瓶内就是处于饱和状态,所以,我们可用饱和状态下的比容来代替液化气体的定压比容,即:式中:W同63式,kg;VL同62式,L

4、;饱和状态下的液体比容,Lkg。又因饱和液体密度与饱和状态下的液体比容互为倒数所以W=VLd (65)式中:d饱和液体密度,kgL;W、VL同前。如果我们把62式代入65式,则;W=(V-VG)d (66)因以上所述均属理想状态,即VG=0是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可是,理想状态在生产实践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把生产中某些可以预计到的误差叠加起来,称为安全余量,其值与瓶内有效容积之比即为安全系数,并赋予符号n,并使其最终在气相容积VG上得到反映的话,那么,n=VGV,但我们在气体充装工作中常常使用的是充装系数F,因此66式中可变为:式中:F充装系数,kgL。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对n

5、的选取,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1)物性数据误差(n1)。主要指液化气体饱和度d值的误差。我们无论采用推算数据,还是采用实测数据,数据误差总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情况下,密度数据误差约在±051左右,为安全起见取n1=1。(2)衡器称重误差(n2)。气瓶容积大都采用同体积水重法,气瓶在充液时也需称重控制,因此,称重误差也需考虑。称重误差一般均不超过±01。假定在称重过程中,累积误差约为正误差的6倍,亦即n2=06,由此得出n1和n2之和为16。为安全起见,取n=2。所以,低压液化气体的充液量在60时所占体积,必须小于气瓶有效容积的98,即还有2以上气相容积作为安全系数。例:确定液

6、氯的充装系数是多少?解:查60时液氯的饱和液体密度为12789kgL,其气相空间应为2,所以F=(1-2)×12789kgL=125kgL。2高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量的计算因为多数高压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tc)低于气瓶的最高工作温度(t=60),所以,高压液化气体在充装时为液态,此时瓶内的压力就是液体界面上的饱和蒸气压,这与低压液化气体没有什么差别。但在高压液化气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影响,当液体温度到达tc时,则发生液体向气体的相变。其结果气瓶内压由于大量气体产生而骤然上升,此时表征气瓶的压力状况,实质上就和永久气体一样。因此对于高压液化气体气瓶,一方面和永久气体

7、气瓶一样,在20时内压不应超过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在60时的压力不应超过其水压试验压力的08倍(液化二氧化碳和液化氧化氮除外),另一方面又和低压液化气瓶一样,按表选择充装系数。高压液化气体的PVT关系,服从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见公式220。表65所列充装系数是采用偏心因子法计算出来的,其中对于临界温度(tc)小于气瓶最高工作温度(t=60)的高压液化气体,在充液量计算时,安全系数(n)可以不予考虑(很小);对于临界温度(tc)介于气瓶最高工作温度t和70(高压液化气体的定义上限温度)之间的高压液化气体(例如tc=67的三氧溴甲烷),因其相态与低压液化气体完全一样,即在气瓶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瓶

8、内介质始终为液相,故应考虑安全系数,而且其液态密度的计算误差要比低压液化气体略高,所以在充液量计算时,n取25%,即在60时,此类高压液化气体的充液量,必须小于气瓶有效容积的975%,留有25的气相空间。3过量充装的危险性液化气体过量充液后,爆炸危险性极大,其中低压液化气瓶尤为严重。当前气瓶爆炸事故中,由于过量充装导致气瓶物理性爆炸的比例很大,这些气瓶在爆炸前大都处于静止状态,未受撞击或震动,而且处于常温,甚至是在雪天,爆炸后的瓶体均存在明显的变形,破口很大,有的几乎碾成平板。这些迹象充分说明,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气瓶本身存在严重缺陷,而是由于瓶内超压,即瓶内的压力已远远超过液化气体正

9、常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气瓶承受不了这样高的压力因而发生了爆炸。表67以液氯钢瓶为例,说明0满量充装以后,随温度上升的增压情况(假定瓶容不变),以此告诫人们过量充装的危险。表67 液氯钢瓶在0满液充装后随温升增压数据表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压力,这是因为气瓶的容积是一定的,而且又是封闭的,瓶内的液化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体积必然膨胀,但它又必须受气瓶容积的限制,一旦液体胀满了气瓶内全部空间以后,膨胀即转为压缩。由于液体的压缩性很少,以致反作用于瓶壁的压力剧烈增高。也就是说,液化气瓶“满瓶”后,随温度变化的压力值与盛装介质的膨胀系数成正比,与压缩系数成反比。正因为液体的压缩系数很少,而膨胀系数相对比较

10、大(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瓶内压力的升高是很惊人的。如上所述,液化气瓶过量充液是极其危险的,它是导致气瓶爆炸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严禁超装。CO2气瓶冲装知识ZT一直以来,对co2气瓶冲装存在疑问,有说不能灌入液态co2,有说冲装系数是0.6kg/L,有说co2临界温度是31度的,小弟一直对此不解,如果灌入都是气态co2,那在31度以下时,一升的空间内能存在0.6kg的气态co2吗? 问:二氧化碳气瓶公称工作压力为15Mpa,充装结束时的压力也不过是78 Mpa,远低于公称工作压力,为什么强调“严禁超装”,必须按0.6kg/L标准充装?答:在瓶装气体中属于高压液化气体,其临界温度为

11、31,当温度低于31时加压即可液化,当温度等于或高于31,瓶内液态二氧化碳就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按0.6kg/L标准充装二氧化碳时,在温度接近31时,瓶内呈现的压力是气液共存状态下, 液体界面上的饱和蒸汽压力为7.39Mpa。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1时,则发生液体向气体的相变,瓶内压力不再是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的延伸,而是液态二氧化碳大量汽化而骤然上升的压力。此时表征瓶内的压力状况,实质上和永久气体一样。当温度继续升到54时,瓶内压力约增至15Mpa,与气瓶公称工作压力相当。由于瓶内二氧化碳具有这些特点,为保证气瓶在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时的安全,应严格按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充装。气瓶是一个独立的无绝

12、热层的薄壁密闭容器,瓶内二氧化碳的压力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充装量有关。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对于永久气体气瓶是指20时所充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充装量是以压力计量;对于盛装二氧化碳等高压液化气体的气瓶是指温度为60时瓶内气体压力的限定值,充装量是以重量计量。若不按0.6kg/L标准充装,而采取超量充装,瓶内的气相空间相应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应膨胀,气相空间继续减小,最终造成瓶内“满液”和气相空间消失。瓶内出现满液现象,其压力不再是饱和蒸汽压,而是液态二氧化碳体积膨胀的胀力。此胀力远大于饱和蒸汽压。液态二氧化碳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在-53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瓶内压力相应

13、升高0.3140.834Mpa,所以超装很容易使气瓶超压爆炸。P.S:根据我的理解,正常充co2(室温低于31度),只能在每升气瓶中充入低于0.6公斤液态co2。这样以保证在室温逐步升高,乃至高于31度时,瓶内有足够的空间让液态co2体积膨胀,乃至气化。而不是禁止灌入液态co2。下面这个图称为二氧化碳实验等温线图。其中横坐标是密度的倒数,纵坐标是压强。线条表示不同温度下,压强和密度的关系。不同的颜色表示co2的状态,包括液态、气态、蒸汽状态和液汽共存状态。C点为临界状态,表示超过31时不管压强多大co2都不可能被液化。图片附件: co2实验等温线.JPG (2006-12-8 09:16, 3

14、5.98 K)左边有几条接近垂直状态的线,这个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表示随着密度的增加,压强迅速增大。实际使用中如果进入超临界状态意味着爆炸!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主要的安全考虑就是避免进入超临界状态。与温度的关系31是co2的临界温度,超过31时原先为液态的co2会全部气化。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超过31是不是很危险。翠湖水草网的文章CO2的钢压与钢瓶的安全性也提到“.不得超过31,以免液化CO2液体将随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而形成高压气体,对钢瓶产生更大的压力,而有爆炸危险之虞。”我认为这个提法不是很准确,co2的压强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上升,但与它是气态还是液态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必担心温度超过31压强会大幅提高。也就是说温度从30升到31以下,或者从31以下升到32,压强变化没有太大的差别。实际我国夏天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会超过这个温度,也不见因此产生什么麻烦。当然,实际发生爆炸时,直接诱因都是温度的升高。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密度下,温度越高越容易进入超临界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密度过高,接近超临界状态。与公称压力的关系实际上,充装量和公称压力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可理解。假设我有一个质量很好的钢瓶,公称压力达到100MPA,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