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向量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 1摘要 1Vector Used In Elementary Geometry 2Abstract 21 绪论 32 向量的运算规律与定理和推论 32.1 向量加法运算规律 42.2 向量乘法运算规律 42.3 向量数性积 42.4 向量矢性积 43 向量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实例 53.1 向量在处理平行问题时的应用 53.2 向量在求点的坐标的问题时的应用 63.3 向量在处理线面垂直问题时的应用 63.4 向量在处理等距问题时的应用 73.5 向量在求解和证明与角度有关问题时的应用 93.6 向量在证明正弦定理时的应用 9例 6. 证明正弦定理 103.7 向量在
2、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104 向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中的作用 11参考文献 12向量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摘要向量是现代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量既具有代数形式又具有几何形式,在中 学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我们通过几何知识很难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运用向量的知识 将其转化为数的形式,把抽象的几何问题代数化,利用代数的计算更简单,更直观的解 决问题。向量的知识不但在某些解题过程中可以加以运用,而且在初等几何中,只需要 利用向量最基本的一些原理, 我们就可以证明一些复杂的平面几何甚至立体几何问题以 及一些公式定理。本文对这些内容展开讨论。该论文有图 6 幅,参考文献 6 篇。关键词: 向量 代数化 计算 证明
3、 初等几何Vector Used In Elementary GeometryAbstractThe vect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mathematics in secondary schools.Vector is both algebraic and geometric forms. In the usual practice exams of secondary schools ,for the proble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olve through geometric knowledge,we often
4、use the knowledge to convert it to the vector making geometry problems algebraic .We find it easier and more intui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 Vector is not only applied in solving problem process , but also in elementary geometry.we can prove some complex geometry,three-dimensionalgeometry problems a
5、nd some formula theorem with som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ector. In this paper,We will discuss these contents.Key words: vector algebraic calculate proof Elementary Geometry1 绪论向量是一种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它是作为一种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的重要 工具,向量不但可以用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还能应用于三维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 我们根据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平面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那么,我们能不能 利
6、用向量的方法来判定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高二必修二的学习中, 我们学习了立体 几何,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向量的代数特征将这些抽象的问题代数化?或者,我们又 能否利用向量的知识来求解三角形中的未知量?我们是不是还能够利用向量最基本的 知识原理来证明一些定理呢?以上种种问题,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2 向量的运算规律与定理和推论2.1向量加法运算规律rrrr(1)abba(2)(a b) C a (b C)rrr(3)a0arrr(4)a (a)02.2向量乘法运算规律(1)1aa(2)( a) ()ar rrr(3)(a b)ab2.3向量数性积r r记做a br r r rr ra b a b c
7、os (a,b)2.4向量矢性积记做a b,它的方向与a和b都垂直n si r b r arb)ra,三向量的混合积(a,b,c) 在右手直角坐标系o,i,j,k下用矢量的分量表示向量数性积、向量失性积及三向量的混 合积:若 a XYj Z1kb X2i Y,j Z2kC X勺Zskr r则 a b X1X2 Y% Z1Z2XiX2Xi YkX2均(a,b,c)X2 丫2Z2X3 丫3Z3定理1:设有向线段RP2的始点为R(Xi, Yi,Z),终点为P2(X2, 丫2, Z2,那么分有向 线段PiP2成定比 (1)的分点P的坐标是XiX2Y丫2乙 Z2 n推论:设R(Xi,Yi,Z), P2(
8、X2, 丫2, Z2,那么线段PR的中点坐标是XiX2Yi 丫2定理定理定理2:两向量a与b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是乙 Z22 r r a b 03:两向量a与b的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 b 04:三向量a、b、c共面的充要条件是(a,b,c)3向量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实例研究初等几何的三种主要方法除了综合法、解析法,还有一种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向 量法。有关几何中位置数量以及等等问题,向量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利用向量的知 识使问题得到简化的例子不胜枚举。3.i向量在处理平行问题时的应用例i.证明: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平分,则为平行四边形Cuuu uuur分析:我们考虑利用向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9、,首先由题意的AB和DC互相平umr umr uuur uuruuu uuur uuu uuu uuir uur分,我们就可以得到DO OB,AO OC,所以得到AB AO OB DO OC DC, uuu uuur所以我们可以得到AB和DC共线,而且由图像就可以看出,两直线不重合,因此就可 以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结论。由因为这两个向量相等,相等向量的模相等,得到这个四边 形的一组对边既平行又相等,所以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I BD 0,且AC, BD互相平分,从上图可以看出:uuuuuuruuuuuiruuuuuuABAOOBDOOCDC因此,uuu uuirA
10、B/DC,uuu 且ABuuirDC即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关于平面中两直线平行的证明,我们在初中就给出了几个定理,但是在这道题目中, 我们发现,如果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解决,似乎很麻烦,也很难想到思路。但是如果我 们利用向量的方法,不但思路变得很好找,而且解题过程也会变得十分简单。3.2向量在求点的坐标的问题时的应用例2.已知三角形三顶点为(xi,yi,zi), (i 1,2,3)求RP2P3的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的坐标。分析:本题是对定理1的实际应用,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重心把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分成1:2的两部分,而根据定理1,就可以快速求出这个三角形重心的坐标。解:设PP2P3的三
11、条中线分别为PM i (i 1,2,3),其中顶点P的对边上的中点为uuruuuurMi(i 1,2,3),他们的公共点为G(x,y,z),因此有RG 2GM1 ,即重心G把中线分为1:2 的两段。由中线可知,M1为的中点,所以根据公式有M(X22X3,y22y3,Z22Z3)再根据定理1可得xX12(X22X3)扣1X2X3)12yy2y3)z扣Z2Z3)所以PP2B之重心为G(% x23X3y1Jy2y33Z1JZ2Z3)3如果直接根据各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来求解重心坐标,就需要先设出该坐标,再通过列出关系式,求解方程才能解决问题,而利用定理1的知识,我们很快就可以通过公式解出重心的坐标,不但
12、思路变得特别简单,在计算方面也简化了许多。3.3向量在处理线面垂直问题时的应用例3.证明:若空间内一直线垂直于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该直线垂直于该平面 内任意一条直线。分析:在同一平面中,任意一个向量c都可以用两个不相交的向量a和b表示出来,即 c a b,根据题意,我们已经有n和a互相垂直,同时n和b也互相垂直,就可以 得到n a 0且n b 0,因此n c n ( a b) (n a) (n b) 0,所以得到n和c也 是互相垂直的,因此结论得证。证:设一条直线n, n与平面 内两相交直线a与b都垂直,接下来,我们求证该直线n与平面 内任意直线c垂直 在直线n a、b、c上分别任取四个
13、非零向量记为n、a、b、c 则由题意得:n a,r cr rr r因此 n a 0, n b 0假设cabr r r rrr rr r故 n c n ( ab)(n a)(n b) 0即n c,表示直线n垂直于直线c命题得证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利用高中所学的立体几何的知识加以解决,但是在解决这道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找出5个条件才能得出直线垂直于平面的结论,然后由得到的这个结论来证明本题,这样一来,这道题解决起来就会变得相当麻烦。但是如果我们 利用向量的方法,用这组相交的向量来表示该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这道题就会变得十 分简单。3.4向量在处理等距问题时的应用例4.证明: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
14、线共点且这点到各顶点等距。AUULT uuuruuuOF BC 0,其中 OE uuu uuuGC和CB的和,最后用 uult uultOG AC,从而先证得uuu uuuuuu uuuuuu uur分析:由中垂线可得OE AB 0、OF BC 0,所以有OE AB uuu uua uuuuuurLUUT可以分解成OG , GA和AE的和,而OF可以分解成OG , uuu uuur三条中垂线共点UULT_再由OG AC,得到OG GA 0, uuu其中OAUlUUULT分别将OA和OC平方,整理后可以得到uuuOAuuu所以有OA同理可证oUULTUULTUUUUULT UUU UULTOG
15、GA, OCUULTOGUULTOGUULT GC。uuurGCUUU2 OAUUT2OC,因此uuuOAUULTOCuuuOBuuuOBuuurOC,从而结论得证F面给出具体证明过程。这六个向量代入原式,计算可以证得 OG AC 0,也就是证:设如图在 ABC中O为AB与BC边垂直平分线交点,E、F、C分别为AB与BC、CA的中点。UUU UUUUULT UUIT则有 OE AB 0、OF BC 0 UULT uuu uuur uuu故 OE AB OF BC 0UTUuuuUULTujurUTU由于OEOAAEOGGAujuruuurUTUUULTuuurOFOCFCOGGC所以UUJr
16、UULT 1 uuuAE OG CB21 UUU uuur 1 UULT-BC OG - AC2 21 uuu-BC2UULTOG1 uuu-AB2UUU UULT UULT OE AB OFuuurUULTBC (OG1 uuu uuu uuur1CB)AB(OG1 uuu uuur1 AB) BCUULT UULT 1 UUU UTUOG AB CB AB2ujur uuu 1 uuu uju OG BC AB BC 2UJIT UUU UULT UTT ULUT OG(AB BC) OG ACUJIT UULTULUT得至U OG AC 0,即卩 OGULUTAC所以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交
17、于同一点uult uiur 因为OG ACUULT UUU得到OG GA 0, UUU ULUT UUU又 OA OG GA,UULT UULTOG GC 0UULT UJIT UULTOC OG GCUUU2 UULT 2 UUJ2 UJIT uuu 所以 OAOG GA 2OG GAUULT 2OGUUU 2 GAULJT2 UULT2 ULTT2 UTLT UULTOCOG GC 2OG GCUULT 2 UUJ2OG GA,UUU2 故OAuuu2 因为OA uuu 得到OAUUU2OC uun OA uuur OC2 uuur2,OCUULT 2OC同理可证Uuu OAuuuOBUU
18、LULUUULT因此得到OAOB|OC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共点,且该公共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对于本题的共点问题,如果运用几何的方法,会变得十分的抽象,解释起来也会相 当困难。而利用向量的知识,我们只要先将其中的向量按照结论所需的条件进行分解, 最后通过具体的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免去了繁杂的几何证明和很多抽象的解释。这 样不但把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了简单的计算题,而且在理解时也变得更加直观。而对 于等距问题,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当然也可以加以证明,但是能够利用向量进行计算 证明也是体现了我们数学中解题思维的多样性。3.5向量在求解和证明与角度有关问题时的应用例5:已知求:A
19、BC三点 A(1,0,0),B(3,1,1),C(2,0,1)C .分析:要求的积,C的度数,我们利用向量的积与向量模的积之间的关系,ULL ULTBC CA再求出它们的模的积,最后根据UUL UUL cos (BC,CA)-UUT-ULT-BCCAuultuuu先求出AC和CB,求得C的余弦值,从而得到解:因为UUTCA所以BCULUBCC的度数。ULUBC 1, 1,0uuu1,0, 1,UULTCA = -1-1uuuIbcI x2CA 2+ -1 0+0-1 =1AB= -1 2+ -1 1+0=-3ULT UTT BC CA ULU ULT BC CAULT UUT因而 cos (B
20、C,CA)12.2 2-ULU UUT所以(BC,CA)-3再利用两向量的积和它们的模本题中,我们先将所要求的角表示成两向量的夹角, 的积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求出两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从而求出所要求的角的度数。利用向量的知识,本题通过三步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完成。3.6向量在证明正弦定理时的应用例6.证明正弦定理 分析:在证明正弦定理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向量的矢量积来求证F面给出具体的证明过程Bcuuu uuumur mur uuu uur显然有 BC AC二(BA+ AC) AC二BAuuu ACsin A同理可得csin Casin Absin B所以得到為仁csin C可得 absi nC c
21、bsi nA所以定理得证正弦定理有很多种证明方法,但无论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还是作外接圆,证明过程 都比较繁杂,但是利用向量的知识,我们只需利用向量积的知识就可以轻松解决,相比 较其他几种证明方法,显得更加简洁直观。3.7向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例 7已知空间三点 A(1,2,3),B(2, 1,5),C(3,2, 5) 试求(1) ABC的面积;(2)三角形的AB边上的高分析:我们可以先利用向量的矢量积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求得umruuuuuu uuiruuu而对于求解三角形的高,因为 CH与AB垂直,所以AB CH = ABABC的面积。 通过计算可以求得解:uuir CH即所要求的高(
22、1 ) S ABCSYABCD2muuuurAB 1,3, 2 , AC1 uuu-AB22,0,UULTAC8所以24i12 j 6kILL CULT ijkAB AC 13 2UUU UULT | ,2 22 J_ 从而 AB AC J242 122 62 6/21 所以 Sabc 3 21。UULTCH因为 ABC的AB边上的高CH即是YABCD的AB边上的高,所以UULT UULTIabcuAc 又因为 AB J12 ( 3)2 22 皿lABl所以CHUUT UUUAB ACtUUAB36对于求解面积的问题,利用向量的矢量积可以直接解决,而对于求解高的问题利用 等式a b a b s
23、in (a,b),在垂直的条件下得到夹角的正弦值为1,从而可以快速求得高的长度。4向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中的作用向量和复数是存在着联系的。平面向量和复数都可以表示一个复平面上的点,但是 不同的是,向量还可以拓展到三维空间,这一点在与几何(尤其是立体几何)的解题过 程中的应用表现得更加突出。向量不仅仅在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物理学中, 我们也早就接触过向量的知识并且我们知道高中物理就对向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向量区别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标量,它既具有大小(代数特点),又具有方向(几何特点),是 代数和几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中通过各种解题方法 的对比可以发现,利用向量,很
24、多难题会迎刃而解。这实际上就是向量对抽象的几何问 题进行了简化的原因。与此同时,我们还知道,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几何一直占据着很 重要的地位,有时候,我们用常规的几何方法去解决一些复杂的题目时往往很难解决, 甚至是找不出一点思路,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利用向量把形与数进行转化, 把一道抽象的几何题用代数的形式加以叙述,那么,思路就会很简单了。甚至,我们可 以利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一些命题或者定理,例如文中 3.6 的定理证明。在我们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时候, 向量有着它独特的优越性,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不等式、三角、复数、物理、测量等某些复杂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很显然,向量在 应用于平面几何时,能够将平面几何许多问题代数化、程序化,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美发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2025年就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停车场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
- 通川区禁毒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婴幼儿配方奶粉买卖合同
- 潍坊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民事代理试题及答案
- 学生易混考试题及答案
- 通信中级职称课件
- GB/T 15166.4-1994交流高压熔断器通用试验方法
- 2023年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急性胃炎诊断证明书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84人(必考题)模拟卷和答案
- 润滑油脂性能指标解读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附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2022学校校服选用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 2019修订《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 星级酒店工程部培训课件精品ppt
- 五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