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维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及赏析桐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泼。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桐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潺泼:水流动的样子。也可以指流水声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1、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3)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4)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比做,又将比做,表达了诗人(5)寒山转苍翠”中的转”字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7)诗的颈联是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首诗各自的妙处.(4分)(8)尾联刻画出了作者与裴秀才迪怎样的形象?(4分)答案:1、首联写山中秋景。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泼,就是日日潺泼,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意对即可)2、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

3、、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人,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对即可)(3)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4)诗人将自己比做接舆,又将裴迪比做五柳,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5)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6)全诗选取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再加上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描述,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之情。(7)

4、陶诗写出了朦胧的村庄和袅袅的轻烟,在这冲淡静谧之中,越发突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王诗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动态感。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8)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并以陶潜自况,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2分)(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比做,

5、又将比做,表达了诗人(3)本诗写景有何特点?(4)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5)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2)自己接舆裴迪五柳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3)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4)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5)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三1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

6、中第三联叫联,整首诗押汉语拼音韵。(2分)2 .结合句意说一说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3 .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 .颈联an(2分,每空1分,汉字、拼音必须正确)2 .第二联写的是诗人拄着拐杖站在柴门外,顺风中听着傍晚时分传来的蝉的鸣叫声,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隐居中超然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安逸闲适的心情。(句意”、感情”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3 .尾联采取化用典故的方法。第一句诗人将裴迪比作楚狂接舆,表达了对他的赞许。第二句诗人自比陶渊明,表现出自身归隐田园、蔑视官场的清高心态。(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能正确分析一个典故即可)四注:新唐书王维

7、传中记载别墅在桐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与裴迪游其中五柳: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诗中王维自称五柳。1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中转”和日”用得巧妙,山本是静止的,着一转”字,借颜色渐变而写出它的变化;水本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指的是田园隐居的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C.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D.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

8、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E.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桐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2 .有人认为此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答案】1 .CD(C.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渲染的手法理解有误,应该是动静结合的手法。D.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用典手法理解有

9、误,这是王维的自喻。)2 .同意。诗中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暮蝉、晚风等山村自然之景,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田园风景画。诗人倚仗临风,听日暮蝉鸣、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陶醉其中,安闲潇洒。全诗写景写人,物我和一,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桐川闲居之乐。赏析: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细致,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的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桐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

10、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桐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寒秋,山间泉水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苍翠。转“和日”巧妙。转苍翠”,示山色愈来愈深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动态。白潺泼”,即日日潺泼,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感觉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自然,人事具存。这一联是王维修辞名句,历来被称道。渡头余落日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