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长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甘肃省长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甘肃省长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甘肃省长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甘肃省长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 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答题无效。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32O-16H-1Cu-64第1卷(选择题,共50分)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早在1929年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其产品获美国费城万国C.粗盐精制D.尿素生产B CH3COOC2

2、HCH3D CH3COOHB.酸雨侵蚀建筑物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是A.烧碱生产B.纯碱生产2. 下列物质既属于有机物又属于酸的是AH2SO4CCH3CH2OH3.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荔枝酿酒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4. 下列物质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烧碱B.食盐C.单质镁D.单质澳520*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提出很多议案。下列关于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力推广使用环保袋可有效缓解白色污染B.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C. 多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促进人体健康D.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大气质量A.蚕丝、棉花和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B.农业上采用波尔多液防治病虫害C.医院常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D.生物实验室用福尔马林(40%勺甲醛溶液)保存生物标本7 .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这种方法制取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种方法制取银耳利用的是A.S的杀菌作用B.SO的氧化性C.SO的漂白性D.SO的还原性8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蒸储C.过滤D.稀释浓硫酸9 .天文科学家研究证明,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法正确的是A.20N丽22NeIL为同位素C.20n琲口22Ne的质量数相同20N解口22Ne的中

4、子数相同“嫦娥飞天、玉兔登月”,实现了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伟大梦想。制造登月车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20Ne22Ne,下歹U关于20n用口 22n$勺说是A.铝合金C.硅11.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不正确的是A.氮气的电子式:C. H28子的结构式:H-O-HB.二氧化硅D.铁合金)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CH分子的球棍模型:10.12 .20*年12月我市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工业上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高铁钢轨间的缝隙,反应高温方程式如下:2Al+FezQ2Fe+Al2Q,其中FeQ是B.氧化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稀仔的阖IS娥层百弊为8个D.

5、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A.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3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C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WA14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15 .20*年4月,兰州的水污染事件倍受关注,其污染源为某化工厂含苯废水的渗入导致饮用水被污染。下列关于苯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含有3个CC键和3jC=C键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液体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液澳发生取代反应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故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16 .F、Cl和Br都是VIIA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F&

6、gt;C1>Br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17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来可用乙醇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C.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生活燃料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18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的速率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19 .对下列实

7、验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实验台上的酒精灯碰翻着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发现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时,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2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B.乙烯和苯都能使高镒酸钾酸性溶液褪色C.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D.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21 .下列与实验操作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B.在石油蒸储装置中,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C.用钳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检验K+的存在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

8、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22 .用稀盐酸与铁片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A.给反应体系适当加热B.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C.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浓盐酸D.将铁片换成铁粉23 .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因素考虑,用铜制取硝酸铜,方法最佳的是A.Cu,'Cu(NQ"B.Cu'胃二Cu(NQ)2Cl?空气C.Cu-CuCl2Cu(NQ)2D.Cu.CuOCu(NQ)224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x1023。下列关于1mol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1molH2B,含有6.02X1023个水分子C.质量为18g/molD.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9、积为22.4L25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粉加入稀盐酸中:Al+6H+=Al3+3HdB.氯气通入澳化钠溶液中:Cl2+2Br-=2Cl-+Br2C,钠和水反应:Na+HIO=Na2OH-+2TD.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第一部分必答题(必修模块,共50分)二、填空题:26.(8分)酒后醉驾,危及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对于司机酒后驾车,交警可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2CrO3(红色)+3c2H5OH(乙醇)+3H2SO=Cr2(SO4)3(绿色)+3CRCHO(乙醛)+6H2。,乙醇俗称酒精,在乙醇和乙醛

10、这类有机化合物中,通常认为H为+1价,O为-2价,C的化合价则根据H和O的化合价推导得到。请根据以上反应判断:(1)司机酒后驾车,检测器中颜色变化为。(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3)当反应中有2molCrO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mol。27.(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元素,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IAnAmANAVAVIAVHA2LiBeBCNOF3NaMgAlSiPSCl(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顿论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CO中存在的化学键是。(3)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下同),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4) F、Cl

11、、S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氢化物是(填化学式,下同)。N、P、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5) Na、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推断题:本题2小题,共20分28. (10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为黄绿色气体、E为Fe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1)指出MnG: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中是剂,反应中是剂。0写出叫Mn劭口热获得DW化学方程式。为检验H溶液中的阳离子,常向H§液中加入(填化A学式)溶液,若观察到,则证明该阳离子的存在。j-口殍R©正确教昌园w加.I29. (10分)化合物A是一种酯,它的分子式为CHO,存在下图转A化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1) A勺名称是。(2) B的结构简式是。(3) 。中含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