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我国合同解除后的期待利益保护陈坚合同解除的责任涉及到合同各方当事人特别是被除主要是非违约方的选择,约责任的前提存在一致性,这就表明合同解除责任与违而且合同解除责任在功能上,解除一方利益的保护。该种利益保护主要涉及到合同已经履行部分的利益要否得到保护, 尚未履行部分的利益是否需要予以弥补的问题。 合同法第97条规定,“ 合同解除后, 尚未履行的, 终止履行; 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 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主要是赔偿非违约方的损失。 所以,将合同解除责任规定为违约责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合同解除责任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违约责任。 因为合同解除的多种多样,一方面,合同解除是一方违约所导致
2、的结果,该种责任与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 这是有违约责任无异,只是通过合同解除制度的外表实现违约关合同解除效力的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同解除责任进行了规范。 该法条确立合同解除的三种效力:一是终止履行的效力, 即指尚未履行的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履行, 解除向将来发生效力; 二是恢复原状的效力, 是指对已经履行的合同内容当事人有恢复原状的请求权; 三是赔偿损失的效力, 即合同被解除后, 一方所受责任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要恢复原状,而且还涉及到期待利益的保护问题。 如果非一方违约而导致的合同解除, 此时应该仅仅涉及到合同的返还责任与信赖责任的承担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
3、对合同履行利益的保护主要涉及到合同的溯及力,而合同尚未履行的利益保护主要涉及到的是合同的信赖利益还是期待利益的保护问题。 因此, 完整的合同解除责任应该包括以下内到的损失可以请求对方予以赔偿。 这些均是在对合同解除的后果进行处理时据以裁判的法律依据。 但容。 一是合同返还责任问题,即恢复原状的问题。合同解该法条对已经履行的合同,只是原则规定当事人根据除具有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效 力,合同解除后,债权债务关系自然消灭,但对于合同解除之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这就涉及到合同的溯及力问题, 恢复原状是合同解除在具有溯及力时的直接效力, 也是双方当事人基于合同发生的债务全部消
4、灭的必然结果。 1二是合同信赖利益保护。 关于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数额如何确定,一般认为,如果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未明确约定具体计算标准的情况下,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致合同解除,违约方所应支付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可以采取包括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并要求赔偿损失等救济措施分别对合同解除后的利益进行保护, 对尚未履行合同的利益如何保护并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对此,我们有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一、我国合同解除的责任分析作为有期限的民事,合同不能存续,当合同债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某些情形出现时,与合同债务将归于消灭,合同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此即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根据
5、我国合同法第91条的规定,出现清偿、解除、抵销、提存、免除、混同等情形之一的,合同权利义务即予终止。 据此,合同解除系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一种情形。 合同法将合同解除作为合同终的损害赔偿数额不应超过守约方因此所的直接损失。三是合同期待利益的保护。守约方因违约方的违约所的一切损害均可以请求对方赔偿,赔偿的范围既包括债务未予履行的损害赔偿,2也包括合同解除后所造成的损害赔偿,既包括直接利益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止的一种,并没有单独规定合同解除的责任,而是将损失。3合同解除的责任规定为违约责任的一种情形。这种二、合同解除后期待利益保护的争议期待利益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期望从此模式具有一定的道理。
6、在合同部分履行的情况下,合同解中1王利明: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大学2001年版,第356页。2高苹:“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浅析”,载法学2006年第1期。3Ohio Savings Bank v. H.L. Vokes Company,560 N.E.2d 1328 (Ohio Ct. App. 1989).62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说法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 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得利益的损失,因为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情况下才能产生,既然当事人选择了合同解除, 就说明当事人不愿继续履行合同,所以就没有必要考虑对可得利益的赔偿。 7因此,损害赔偿范
7、围只包括实际损失、当事人信赖合同成立并得以履行而产生的费用(信赖利益),不应赔偿可得利益损失。 8其四,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有关规定和损失赔偿理论,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就是要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 的状态,合同解除后的损失赔偿首先包括因恢复原状而发生的损害,恢复原状作为合同解除的首要责任, 其目益和因违约而导致的现有的减损灭失和费用的支出。4对此,合同法第97条虽然明确规定,行使合同解除权的当事人在合同解除后,享有损失赔偿请求权,但并没有对具体的赔偿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 因此,对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是否需要赔偿, 实务界和学界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一是不支持说。该种观点认为,合
8、同解除后,可得利益损失不应包括在赔偿的范围之内。因为,其一,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就是恢复到合同缔结前的状态, 体现合同解除的溯及效力,而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由于守约方已经行使了合同解除权,合同无需继续履行,自然也就无所谓可得利益的计算和赔偿问题。 如果再要求可得利益的赔偿,则两者之的就在于通过当事人之间相互返还已履行的,恢复到当事人的原始状态。如果恢复原状不足以弥补受害方损失的,即通过返还的办法仍不能使既有的财产关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如因订立、履行合同或者返间显然存在着。“在合同系由违约而产生的情况下,还等实际的费用无法弥补,则可借助损失赔偿单纯从违约的角度看,
9、确实应存在契约损害赔偿问题。但从法律上看,合同的解除不应超出合同解除效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由于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恢复到订立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时才有可能产生。 既然当事人选择了合同解除,就说明当事人不愿意履行合同,非违约方就不应该得到合同在完全履行的情况下所应当得到的利益,也就是说不应该考虑可得利措施予以补救。 这些费用主要包括:因返还必要费用、为订立合同或履行合同而造成的的实际损失等也即所受损失。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可得利益是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只是在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相对方请求强制违约方履行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可得利益的取
10、得是以合同双方继续履行合同为前提的,在益的赔偿问题。难、计算结果”5其二, 鉴于期待利益存在计算方法确的特点, 由于可得利益的计算是在合同解除的情况下,表明守约当事人不愿继续履行合同,自愿放弃了可得利益,因此,赔偿损失的范围内不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9故而解除合同的损害赔偿一般不包括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10“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合同解除后违约方对非违约方损失的赔偿仅限于信赖利益。”11而且,如果在守约方并没有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已经违约的情况下计算合同在正常履行时的状况,而可得利益的取得常常需要具备各种条件,当事人往往难以将这些条件全部列出并计算出它们对利益取得的影响,故而不能对期待利益进行赔偿。
11、 其三,解除合同本身就是对违约方的一种,非违约方只有在合同继续存在务的情况下,守约方解除合同的同时, 要求违约方对违约方有利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解除合同,在违约方行须向守约方赔偿可得利益的损失,显然有悖于民法的诚信与公平原则。二是支持说。 该说认为,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是使解除权的情况下,解除的后果只能对违约方不利。6因此,有学者认为,对合同解除后的处理首先应包括因恢复原状而发生的损害赔偿。这就是说在通过返还对可得利益的赔偿的表述,是对间接损失赔偿的最准确的办法不足以使关系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才能借助表述。 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的赔偿不但必须而且可行。损害赔偿方法。除此之外,赔偿范围还包括管理、
12、维护标可得利益赔偿的合理标准是:通过赔偿使受害人处于合的物所产生的费用、 因返还本身而的必要费同已被适当履行的状态。 为此,首先必须确定合同如能履行,非违约方所应当获得的利益;其次,则要确定因为违用。 在一般情况下,合同解除时的损害赔偿不应赔偿可4刘丽丽:“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载理工大学学报(科学版)2004年第6期。5Gareth Jones: the Recovery of Benefits Gained From a Breach of Contract, 99 Law Q. Rev, 1983, P.443.6蔡立东:“论合同解除制度的重构”,载7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中国8王
13、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与发展2001年第5期。2002年版,第45页。1996年版,第556页。9John Edward Murray, Jr., Murray on Contracts 119 (3d ed. 1990).10Julian B. McDonnell & Elizabeth J. Coleman, Commercial and Consumer Warranties chi. 8 (1990).11李永军:合同法,法律2005年版,第454页。63JJou rnal of Law Application法律适用 2012 年第8 期说法约而造成违约方所处的现实利益状态。
14、 二者之间的差距债权人已经受领债务人的给付物时, 因归还该物而的必要费用。综上,合同解除后,既需赔偿直接损失,又要赔偿间接损失,弥补了民法通则中对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未即为非违约方所的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而赔偿可得利益的极限就是合同如能履行时非违约方获得的利益。 ”12确定可得利益赔偿的范围,必须根据上述标准,而不能以受害人在订立合同之前的利益状态为标准。如作出明确规定的不足。14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一果仅仅确认后一种状态, 那么尽管受害人在订立合同后为准备履行或作出履行所支付的代价获得了补偿, 但其订约所期待的利益并没有实现。 对于违约方来说,虽然作出了补偿,但并未使其承担不当得利的
15、后果,在违约本身般包括订立合同的必要费用, 因相信合同能够履行而的必要费用,可得利益损失等。15三、合同解除后对期待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对期待利益保护的上述两种不同观点,无论是肯定就是为了获取比合同履行的利益的情况下,此种赔说还是何说,各有其合理之处,但这个问题究竟应当如偿显然对于违约方而言十分有利, 其结果可能会诱发更多的违约行为。 所以,只有按照使受害人处于合同已被适当履行的标准进行赔偿,才能稳定秩序,维护市场诚,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从合同法律制度的历史上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法律并无可得利益损失的明确规定,只是在上将赔偿损失作为承担违约责任信,防止当事人随意违约以牟取利益。 除特定物的式
16、作了较为笼统的规定。 如民法通则第112条以外, 此种赔偿方式能够实现当事人订约时所期待的全规定:“当事人一方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部利益。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非违约方所的实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际损失远远超过了可得利益损失, 则应当按实际损失赔偿。 具体赔偿时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合同法并未规定方合同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方法。 ”已经废止的合同而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合同法第31条曾规定:“当事人违约方赔偿受害人因从事某一项不的所的损失;(二)损害赔偿不包括非违约方所支付的不合理开一方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17、。 如果由于违支。 至于什么是“合理开支”,则应根据行业标准、习约已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的部分。 对方要求继续履行的, 应继续履惯等标准综合评判;(三) 损害赔偿的主旨在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但此处的损失必须是守约方实际的损失,行。 ”显然,的一种补充方式,合同法所规定的赔偿损失只是违约金只有在没有违约金或损失超过违约金如果要赔偿利润损失,则必须要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些利润是现实存在的或将要发生的。尤其是在这些利润的计时,才能发生损失赔偿责任。 而关于具体赔偿损失的范围是否包括可得利益损失却没有任何规定。 虽然在理论上有学者主张应当赔偿可得利益损失, 但在司法实
18、践中却并未得到支持。算中应扣除必要的, 也就是获取这些利润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四)损害赔偿要适用损益相抵规则。 比如因投资中断致使工程停工, 由此减少的材料费、劳务费等开支。 这些由于违约而节省的费用必须从赔偿额中扣除;(五)损害赔偿应扣除本来可以避免的扩大的损失,但对对期待利益损失赔偿与否,在法律上涉及对关系的保护程度和保护范围问题。 在市场条件下,生产的占有,而且于为减少损失而的费用则应予赔偿;(六) 损害赔偿经营者的表现为以利益,不仅表现为对一定不能以违约方因违约而得到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赔偿 额,不能判以惩罚性损害赔偿。 13如上所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对于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范围应当包括:
19、(一)债务 不履行的损害赔偿。 包括可得利益(履行利益)和信赖利益。 (二)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 1.债权人订立合同所 的必要费用;2.债权人因相信合同能够履行而做的所或经营管理权为基础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去创造和实现的增值利益。 期待利益是合同一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能预见的未来的合理收益, 而期待利益损失是由于违约方的过错致使这种期待落空,使得无过错方上的不利益;因此,期待利准备所的必要费用;3.债权人因失去与他人订立合同益损失实际上又是一种实际的损失,是对合同无过错一机造成的损失;4.债权人已经履行合同义务时,债务方的一种消极损害。期待
20、利益的损害赔偿,人因拒不履行返还给付物的义务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5.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12屈茂辉:中13主编:中法,法律民2009年版,第552页。合同法释义,法律1999年版,第162页。14Julian B. McDonnell & Elizabeth J. Coleman, Commercial and Consumer Warranties chi 8 (1990).15杨立新:“合同责任研究(上)”,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64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说法的, 而且从司法实践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看,期待利益的损害赔偿, 有利于
21、维护从宏观上关础。 当事人同意支付的价格作为所货物或者服务的价值的反映, 是根据对事物正常或者可预见的期待来计系和市场秩序;从微观上看, 赔偿期待利益损失的算的,让当事人对不可预见的结果负责是的。18必要性在于,补偿受害人的受害人所造成的不利的损失, 消除违法行为给后果。 同时,建立期待利益国际货物合同公约第74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合同应负的损害赔偿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其合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民事责任机制, 强化同而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 这种损害赔偿当事人的观念和对、对他人的责任心, 杜绝或不得超过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 依照他当时已经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因为, 期待利益
22、的损害赔偿, 作为一种民事责任,就其性质而言, 具有补偿和惩罚两重性质:对受害人来说,它可以填补因对方的违法行为而知道或者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合同预料到的损失或者预料到的可能损失。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4.4条对此也有类似规定。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指出,这种限定与合同的真正性质相关, 并不是受损害的当事人给其所造成的损失,恢复被的民事权利; 对加害人来说,则是对其违法行为的惩戒, 对其危害后果的。 这一责任制度在法律上的普遍意义在于,在损害被的所有利益都包含在合同的范围之内, 不履行方当事人对于合同成立时不能预见到的损害不必承担赔偿 的责任,并且可以不承担不能承保的风险。 19我国合同法
23、第113条规定,违约方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得超过合同的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该条规定了明确而具体的可预见性规则。 但是,由于该条规定高度的概括性,以致在行为发生之前能够有效地进行抑制和预防,在损害行为发生后,能够使受害人的救济。损失得到充分、合理的四、合同解除后对期待利益保护的范围根据合同法 第79条、112条以及113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期待利益的赔偿,应当坚持完全赔偿原则。所谓审判实践中具体适用该规则时弹性极大,只能过多地依完全赔偿原则是指违约方应以的对其违约行为赖于的自由裁量,因此需要对此规则的适用进一步造成的全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16这里的“全部
24、损失”不仅包括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直接损失, 而且包括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期待利益深入分析。其一,关于可预见的主体以及标准。 鉴于可预见性规则的目的是对完全赔偿原则的一种限制,因此预见的主体应从赔偿义务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衡量较为合 理。所以,适用可预见规则的主体只能是违约方,预见对象是违约后的损失,换言之, 可得利益不能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因其违约而导致的损 失。违约人在缔结合同时一般不能预见守约人与第三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也不可能知道违约行为导致的对第三方合同相对人造成的各种损害,更不知道守约人利润盈损失,即守约方对违约方不履行或全履行合同失去的任何利益
25、都得到赔偿,使守约方的利益恢复到合同完全如期履行的状态。 对于合同解除后,期待利益的赔偿,应该遵循以下规则。(一)坚持可预见性规则所谓可预见性原则,又称应当预见规则,是指违约方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其范围不应超过他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的规则。17可预见性规则是余等商业。20如果把守约人本应承担的经营风险全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一个重要规则, 可预见性规则与完全赔偿原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保护当部转嫁给违约人,明显不利于违约人, 也不利于促进市场发展,保障安全。根据可预见规则,只有当违事人合法权益的综合效应。英国著名合同法学家帕特里约所造成的损害是可以预见的情况下才能认为
26、损害结克·阿蒂亚认为,处理反常及不可预见的风险是保险合同的功能,而处理正常的、可预见的风险是其他普通合同的果与违约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违约应承担期待利益的赔偿责任。21功能,让在正常或可预见的基础上,而不是不正常或一般情况下,可预见性之标准通常是以客观标者是不可预见的基础上承担违约责任有着坚实的理性基准进行的,也就是说以一个抽象的“理性人”、“ 常人” 之16刘丽丽:“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载17同注1,第403页。理工大学学报(科学版)2004年第6期。18Richard Craswell, Contract Remedies, Renegotiation, and the Theor
27、y of Efficient Breach, 61 S. Cal. L. Rev. 630, 637 38 (1988).19英P·S·阿蒂亚:合同法导论,赵旭东、何帅领、邓晓霞译,法律2002年版,第467页。20Richard A. Epstein, Beyond Foreseeability: Consequential Damages in the Law of Contract, 18 J. Legal Stud. 105 (1989).21Douglas Laycock, Teacher' s Manual for Modern American Rem
28、edies 147 51 (2d ed. 1994).65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法律适用 2012 年第8 期说法类的标准。 22因为,“对违约责任的承担,既使违约间明确限定为“订立合同时”。对于可预见性规则,者承担不利的后果,又不能使受害人通过赔偿获得本不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裁判应获得的利益,并增强当事人诚信理念。”23如果一之权。 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的相关规定可以值得借鉴。 29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第351条第3款规定:“在特定情况下为避免不成比例之赔偿以符合正义之要求,个通常之人在合同订立时,依当时的情况能够或应当预见,就推定违约人能够或应当预见。司法实践中
29、当“可预见”的损害范围“通常”而有特殊尺度时, 应当根据得通过排除利润损失的赔偿、 仅对信赖利益等违约人的智识、职业、惯例等情况来他是否应当损失获取赔偿的方式,来限制可预见损失的赔偿额。”30预见。 24当然,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经明确在一般情况下,许多本身的风险并没有在合同中得进行了会对该特殊,违约方能够而且当然可以预见到由于违约造成某种特定的损失,则这种损失必须得到谨慎合理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风险进行自由裁量性质的调整,则个别当事人的损失和会显著到赔偿。不成比例而因此获得不当得利。 所以,进行自由裁量25其二,关于预见范围问题。 关于预见范围,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观点
30、以英国法为代表,即认为预见的内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非商事领域的合同情形。 因此,经常通过对可预见性规则加以限制来进行裁判。31容应包括引起损害的种类或类型,而不必要预见到损害作为可预见性规则的例外,当违约是由于违约人故的程度或数额;另一种观点以法国现代规则为代表,即认为 不仅应当预见到损害的类型, 还应预见到损害的程度。 26尽管可预见性规则旨在保护违约方使其免于承担全部损失之责任,但从平衡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出发,意所致时,债务人的责任不以其可预见的损失为限。 对此唯一例外的最通常的解释为, 债务人的行为了其享受责任限制之利益的权利。 同时, 且即使不是基于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包括在故意之中。
31、因而,在故意违约及过失视同故意,而的拒绝履行,也过失违约的情兼顾公平的理念,在确定预见的内容时不能以预见的程度为标准而应以预见的类型为准。因为交往纷繁复况下,债务人须负全部赔偿责任。(二)适用防止损失扩大规则32杂, 难以要求当事人对所有违约损害的具体程度均能予以预见。 “在司法实践中,预见范围应该根据订立合同之前各方当事人的相互关系、各方当事人之间的信赖程度、减损规则是指一方合同后,对方当事人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损失扩大。 合同法第119条规定了守约方的“不真正义务”,即“ 损害减损义务”, 即一方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如果守约方未采取适当措施导致违约
32、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部分的损失要求违约方赔偿。 据此规定,如果违约行为发生在守约方履行合同之前, 则违约赔偿金应扣除守约方因不必继续履行合同而应节省的费用开支。标的物的种类和用途等因素加以确定。应根据知道或者”28”27“在订约时所知道的情况和事实,根据应当知道哪些事实和情况,从而推定是否预见。其三,关于预见时间。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正在协商确定条件,而这无疑受到当事人信息的影响,而违约方所了解的信息是确定其预见能力的基础。订立合同后违约方获取的信息虽然会扩展其预见的范围,但订立合同后获取的信息与磋商时商定的条件没有关系,(三)期待利益的赔偿数额不能限度规则法定赔偿数额的如果违约方的责任按
33、照扩大了的信息来进行确定, 有违公平原则。 所以,我国合同法第113条将违约方预见到在一些特殊合同类型中,其有关赔偿条款有法定标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预见时准可供适用,如航空旅客人身的赔偿条款规定,旅客22Joseph M. Perrillo, Restitution in the Second Restatement of Contracts, 81 Colum. L. Rev. 37, 42, 44 45 (1981).23王卫国:“作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限制方式的可预见规则”,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4Ewan McKendrick: Contract Law: Text
34、, Cases, and Materials,2010 ,P.120.科学版)2003年第1期。25刘云升、刘娟:“合理预见规则理论分析”,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26Lord Goff of Chievely & Gareth Jones, The Law of Restitution 468 (3d ed. 1986).27王斌:“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研究”,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8期。28顾权:“违约损害赔偿中合理预见规则的司法适用探析”,载29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351(c) (1981).司法2007年第11期。3
35、0叶金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英美法的理论与实践”,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春季号。31Lon L. Fuller &Melvin Aron Eisenberg, Basic Contract Law, West Publishing Co. 4thed, 1981, P.244.32Donala Harris and Dennis Tallon, Contract Law, Clarenden Press Oxford, 1991, P.277.66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说法在乘机过程中元,律师服务损害,国内旅客最高赔偿款额度为7万管理暂行办
36、法也规定,标准应以律定的自然周期性,这种自然周期性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因此,对于天然孳息的计算必须有所限制。 实践中一般的师地律师服务标准执行,当委托合同的委限制是,天然孳息的赔偿应当限定在同一或者近似生产托人行使任意解除权时,其赔偿律师的期待利益只能按周期之间,而对于后续循环周期,由于循环范围和循环条法定标准执行。件无法确定,也就不予赔偿。如母畜时所怀的仔畜,33从司法实践来分析, 违约方造成守约方利益损失的情形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上期待果树被损坏时所结的幼果等可以得到赔偿, 而其后的各个生产周期则不再予以考虑。 法定孳息是随着时间推进以原物为基础按一定比率或一定数量增生的,如利息、租1.
37、利润损失。动所得的“利润是经营者通过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它一般以货币计算和衡量。”34在我金等。38法定孳息的数量和范围一般都有法律明确的规国市场领域,利润产生于生产和流通各个定,一般来说争议也较少。环节。 企业或其他各种经营者顺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赚取利润的条件。 而违约行为则中断了这种正常的3.其他损失。此类损失目前主要是指知识产权的损失。 现代是知识,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秩序,导致利润损失。 “无论违约还是行为,都会在一的权益,具体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等。工业定程度或一定范围内造成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或产权给权利人造成的期待利益损失往往超过传统的财物从事该活动的基础(即)和条件的丧失,从而导致利损失。 因此,该类损失必须得到赔偿。但是知识产权润损失。的显著特点是害,而是表现为人并没有给权利人的造成直接损”35利润损失是期待利益损失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36权利人利用了他人的知识没有取得或减,利润损失的当事人可以是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其产权,使得权利人本可以获得相应的他组织、经营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但是对利少取得。 这种损失的计算,法律一般有明确的规定,即按润损失的赔偿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不宜一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如果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来进行赔偿。般性地强调利润损失全部赔偿。 能够得到赔偿的利润损失必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拍卖品鉴赏与评估技巧课件
- 插花技艺与艺术课件
- 自我管理小达人课件
- 幂的运算规则与性质课件
- 2025年发电机组项目合作计划书
- 大学礼仪培训
- 财务管理板块介绍
- 2025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建筑施工工具课件
- 建筑环境概论教学课件
- 自主择业协议书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粮食知识竞赛真题模拟汇编(共683题)
- 施工方案工期安排如何写
- 违法建筑处置法律解读培训PPT
- ABAQUS官方培训资料PPTlecture4-multistep
- 护航高质量发展防范灾害风险课件
- 附件1:中国联通动环监控系统B接口技术规范(V3.0)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单厂结构课程设计宁波大学
- 隧道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