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二次断奶_第1页
孩子的第二次断奶_第2页
孩子的第二次断奶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孩子的第二次断奶小班“安安的变化”个案分析与策略一、案例描述个案主要特征:安安,女, 2006年 8月出生, 2010年 2月插入小班入学, 在家情况比较稳定。 未读幼儿园之前一直由妈妈带领, 本学期刚入园时则表现出 极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性格孤独、内向,不愿与同伴交往,总是一个人无助地哭 泣。个案总教育目标:能够适应集体生活,喜欢班集体,喜欢教师和小朋友们; 能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感受到乐趣; 愿意与人主动交往, 使自己性格开朗、 活 泼;学习一定的自我服务的技能,提高自理能力。3月 1日3 月 5 日安安刚来园时总是哭泣, 不肯让妈妈离去。 老师劝走了妈妈, 带着哭腔的安 安在幼儿园里散步并

2、经常抱抱她, 希望能够让她感觉到老师象妈妈一样, 让她逐 渐从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 游戏时, 其他孩子兴致很高, 安安却只是一 个人呆坐着,周围的一切似乎“干挠”不到她。有时她还会突然哭起来。过了一 段时间,通过教师和她的交流, 早晨她已不再哭泣, 还能平静地和妈妈走进教室。 但是依然要妈妈陪她玩,当妈妈要离去时,她就又哭起来,嘴里大声说: “早点 来接我”,针对安安这种状况,老师建议安安妈妈缩短孩子在园时间,减轻入园 焦虑心理,这周安安每天中午吃完饭就由妈妈接回。3月 8日3 月 12 日安安因为生病, 已有三天未来幼儿园了。 今天妈妈带安安走进教室时, 安安 看见老师却没有和老师打

3、招呼,只是往妈妈身上挤,妈妈要走时她忍不住想哭, 老师抱起她转身对窗外说: “安安,你看外面有没有小鸟?”她抬头看看,摇了 摇头。“对了,小鸟都到学校去了,所以安安也到幼儿园来了,对吗?”安安点 点头,再看看门口,妈妈己走了,于是她就跟着老师走进了活动室。这一天,她 的情绪比以前有了好转,一整天都没有哭,只是表情还很忧郁、无助,不肯和其 他小朋友玩。这周安安也延长了在园时间,午睡起床后才由妈妈接回。 3月 22日3月 26日早上入园时安安又边哭边嚷: “我要妈妈,晚上早点来接我。 ”老师走过去, 蹲下身对安安说:“哟,安安今天穿新衣服了嘛! ”她抽噎着看着老师,忽然抬起 脚对老师说:“我穿的鞋

4、子也是新的。 ”老师忙说:“对,这双新皮鞋真漂亮。 ”安 安听了,忘记了哭泣。和老师一起打理身上的新衣服和新鞋子。老师又乘机说: “我们让小朋友也看看你的新鞋好吗?”她听了跟老师回到教室。4月 5日4 月 9 日安安妈妈送安安来园,老师蹲下身对她说: “安安你今天来得可真早。我们 一起放杯子好吗?”妈妈在一边也说: “对,去放杯子,小朋友等一下可以喝豆 浆。”听了妈妈的话,安安松开手,老师趁势牵着安安的手来到杯架前,和她一 起放杯子,这时她原本紧张的脸放松了, 情绪好了很多, 也忘记说每天早上的那 句话。安安摆放得很认真,老师和她一起放并玩起了游戏。说“小兔想用杯子喝 水。”安安就把杯子送到小

5、兔标记的标架上。真没想到她会坚持和老师一起把所 有的杯子放完, 老师热情地给了她一个拥抱夸她真能干, 并在她额头上贴了个五 角星。下午离园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 就这样, 老师抓住了安安喜欢做事的 特点,每天早上都请她帮老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如帮老师拿一支笔, 帮老师搬 一把小椅子等,每次老师都表现出特别希望得到她的帮助, 而且都会赞扬她一番, 这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 她也能主动和小朋友交往了, 由此可见安 安已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并能在集体当中生活一天, 妈妈已经不用提前来接安 安了。现在安安有了惊人的变化, 早上妈妈离开时安安不再流露出伤心的情绪, 并能够立刻投入到同伴

6、的游戏, 而且她的话也多了, 常常主动找人说话, 还会自 己跑到安安面前甜甜的笑。二、案例分析每年新学期都会有一批小宝贝走向社会, 开始自己的幼儿园生涯。 这对宝宝 来说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往往会掺杂着宝宝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家长们于心不 忍的无奈, 这期间必将伴随着老师的辛苦和汗水。 那么如何帮助宝宝轻松地度过 这个“第二次断奶期”,是教师和家长一起应对宝宝“成长烦恼”的必修课。1. 孩子的发展特征鲍比尔指出,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 这就是依恋, 它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是绝对有必要的。 依恋关系形成以后, 一旦儿童感到依恋 对象将从自己身边消失, 就会长时间激烈地表示出他的

7、反对意见, 并拒绝任何人 的劝告。从整个个案的过程看, 安安对妈妈有着明显的依恋关系, 不愿和其分离, 并用“大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表明自己的反抗意识。依恋行为是人的一 种本能,这种本能必然表现为对熟悉事物的依恋和对陌生事物的排斥。 安安正是 对幼儿园的环境、安安、小朋友都有陌生感,因此产生了抗拒心理,陷入了焦虑 与不安之中。2. 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就安安的家庭教养 方式则属于娇惯溺爱型, 母亲对孩子过分照顾、 保护,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 强,已经超过一般的限度,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过分强烈的依恋关系, 孩 子很容易表现出依赖性强

8、、 娇纵,缺乏独立性, 不适应集体生活等行为习惯和性 格特征。安安的妈妈虽能认识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但由于她这种教养方式 已经使孩子形成了过分强烈的依恋关系,从而导致安安出现了入园困难。三、教育策略1. 教师运用了系统脱敏法, 让安安在和谐的交往中, 培养对教师的信任。 在 教育过程当中明确告诉安安早上来幼儿园, 下午妈妈会来接你的, 并把安安和妈 妈的分离时间上慢慢拉长, 从中午吃完饭接安安、 午睡后接安安、 放学时来接安 安。同时教师一直保持与孩子平等的地位。 安安经常轻轻搂抱抚摩安安, 逐渐给 孩子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安安对安安产生依恋, 从而消除安安对幼儿园的恐惧 和敌意。经过

9、近两个月的幼儿园生活, 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安安的行为 已经发生变化, 从拒绝教师的拥抱和触摸, 并嚎啕大哭不肯进幼儿园能走进 幼儿园,看到安安后才哭能走进班级,直到妈妈走是才哭能放开妈妈, 愿意与安安对话见到安安能微笑,不再哭闹或躲避安安喜欢上幼儿园。2. 教师利用团体疗法,让安安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 岁以后 的儿童,其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正是迈进喜欢与同伴游戏的阶段。 这些团体 环境也正好是对一些在家庭中“过保护”的儿童施以“隔离教育”的一种治疗方 法。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环境, 具有普通教育与治疗教育的双重意义, 对儿童的人 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10、注重给安安提供创造表现的机会, 让安 安为全班的小朋友服务如放杯子、 分碗、分勺子等等, 让她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成 功和被同伴认可的快乐,帮她树立自信心培养对班集体的情感。3. 加强家园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把自己当作促进儿 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 家庭的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教师根据安安的情况和家长在教育上 达成共识, 为了使安安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及时找到了安安的父母, 跟他 们进行了多次的交谈, 并推荐给他们一些育儿的书籍, 提高他们家庭教育的水平 与质量。如建议他们经常带领安安走出家门, 创造各种机会鼓

11、励安安与他人交往, 让她感到与人交往是很有趣的, 特别要与同龄的儿童交往。 另一方面对安安的行 动权,家长不要过于约束。当孩子与小朋友玩得正高兴时,不去管束,让孩子学 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交往等等。以此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人格等各方面良好、 健康的发展。四、启示1. 满足合理的身心需求,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对幼儿来说,从一个相对自由、 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 集体环境中, 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 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 自然 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感,除了哭闹、拒绝、发脾气,食欲变化和睡眠结构 紊乱、排便习惯改变等都是非常突出的表现。 因此,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

12、应 幼儿园生活, 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 而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是很主 要的一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安安关照, 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 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 多与幼儿肌肤相亲, 如拉拉 幼儿的小手、 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 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 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 悦色地加以劝导, 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 另外,教师应 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 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喜欢玩什么玩具, 喜 欢和谁做朋友, 能让他们做的事情, 尽量让他们去做, 并在

13、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 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安安的教 育,服从安安提出的要求,逐渐对安安产生依恋感。2. 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 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 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 但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 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 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 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荡荡椅、唱歌,跳舞、 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荡荡椅,教一些孩子喜 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 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