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配电工工艺流程培训_第1页
电石炉配电工工艺流程培训_第2页
电石炉配电工工艺流程培训_第3页
电石炉配电工工艺流程培训_第4页
电石炉配电工工艺流程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活动参与人员7号炉丁班全体人员活动的目的新冶能化股份有限公司活动的地点电石四车问车间会议室活动的时间2013年7月23日键入文档标题工艺指标工艺流程工艺参数2013/7/2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一根据公司要求在7月开展工艺培训,向工艺要效益,向员工要安全,向生产要奖金。第二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并兼顾美观的精心设计原则。第三确保电石炉安全生产第四精心操作,精益求精,保证每位员工的生命安全,时刻记着安全是第一位的。第五人人参与,人人了解掌握,让每个人都能了解电石炉配电的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第

2、六做到知识共享,人人学知识,人人都是多能的人。第七为以后电石炉能够更好地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活动的内容1、配电人员工作时必须认真负责、精心操作。2、调节电流,按规定及满负荷值±3A之间,进行调整,不得随意超负荷或降低负荷。3、配电工应配合炉内操作人员掌握好炉况变化,有问题应及时向班长反映,配合好操作人员,做好停、送电和下放电极工作,并作好记录。4、正常操作下停电,应降低操作负荷50%以下,方可停电。不得满负荷停电,紧急情况下方可满负荷停电(如电极软、硬断,突然断水,严重漏油、漏水,设备严重刺大)。5、送电前应将三相电极提起,然后送电。送电后根据操作班长的提示,并观察电极情况,逐步增加

3、电流。6、下班电极时听从班长指示,按下放电极操作顺序,打开各项操作浊压按纽下放电极,下班电极应停电进行。7、下班电极操作顺序:先将电极落入料层,估计无有吊空现象即可,先抱紧电极摩擦环,再打开锥套加油缸,再提升电极至下放长度即可。操作复原:先抱紧锥套油缸,再抱紧摩擦环油缸后,提升电极即可送电。8、电石炉停电停炉后,电极每间隔1小时升降活动1次,以防电极与炉底相粘结,造成电极硬断及无法提起现象出现。五、电极管理1、下班电极操作每班8小时下放电极3-4次,每次下次50-100mm下放前必须掌握好电极软断变化程序,根据电极长度及软硬,下放至长度要求,放软必须进行烙烧,过长应采用少或不放。2、电极糊须经

4、检验、符合规定指标要求,方可加入电极筒内。糊粒度100-150mm糊高度正常保持在电极锥套以上4.0-4.5处。加糊必须由专人负责,每天加糊1次,数量可根据某项电极糊高度来定。每天加糊前,必须探查电极筒内糊高度及电极软硬程度。电极软应减少糊高吸关小鄂板进水量,过硬则相反,以确保电极成熟与消耗达到正常。3、下放电极须停电操作,操作班长及炉面操作人员与配电工、液压工密切配合,观察下放电极变化情况,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4、如遇电极工作长度不够使用长度,电极成熟跟不上使用,必须采用焙烧方法及分多次、每次少放的下放办法,来达到正常使用的工作长度,不得因过软,下班的电极长度太长或太短,造成电极流糊、下脱、

5、抽芯或烧坏炉内设备的事故发生。5、下放电极送电石,电流负荷应慢慢升加,认真观察下放电极后变化,不得急速升加负荷,造成电极事故的发生。6、应保持正常的电极入炉深度900-1100mm不得将电极放放过深,导致电极鄂板烧坏或损坏料层。六、电极焙烧1、焙烧某一相电极时,应根据电极软硬程度,来确定焙烧下放长长,过软及不够长度应分2次下放焙烧。焙烧时,电极电流应逐步增加,不可急速增大电流,以防被焙烧电极电流过大、过快及焙烧的某一项电极与料层墩死,导致电极刺火流糊。2、焙烧某一项电极的电流值,是其它两项电极电流的和,由其它两相电极的电流来调整。焙烧项电极电流,以达到目的满负荷致使电极焙烧成熟,焙烧时间应根据

6、电极焙烧时间、电极焙烧长度及软硬程度增加电流来均衡焙烧时间。3、电极焙烧好后,应根据使用长度,鄂板落回报紧到已烧结位置。4、焙烧此项电极时,电极必须与溶池墩死,用煤记料或白灰将此项电极围死,以防电极刺火漏糊。七、新开炉及停炉操作1、新开炉操作方案:(1)烘炉(2)铺炉底(3)送电烘炉方法:下放电极2-2。5m电极筒内装破碎电极糊,高度5M以上;待筒内电极糊溶化,用红砖封堵炉内,在电极底部垫两层砖,以防电极同炉底粘结。检查炉内设备水系统是否通水畅通。用木柴点燃,待着火后加入大块焦炭,逐步使焦炭燃烧。不断添加焦炭,烧至锥套下,焙烧48小时。待三相成熟后,清除炉内杂物,约24小时。铺炉底操作:炉内焦

7、炭消除干净后,下放电极1.5m,调整好三相电极间距,砌砖炉内,中心放木棒一眼,用旧耐火砖、耐火土砌筑。焦炭厚度为20mm电极下端分别用于大于电极直径的圆筒各一个,装满焦炭,筒高1000mm三相筒主底用圆钢或碳精棒连接,确保三相电极导电相通。筒外区100%炉料,内区80%铺混合料,加料高度与铁筒平行。送电操作:首先对电气导电设备、机械设备、油压系统、水系统进行最后全面检查,是否具备运行要求。正式送电前做1、2次电气冲压试验,检查是否有连电、刺大异常现象。送电后增加负荷速度,每小时按10A增加,开至负荷满,满负荷后2小时出第一炉。此阶段多注意电极升负荷情况,掌握好增加负荷速度。待负荷加至40A时,

8、开始加混合料,确保炉料料层良好,加料速度不易过快,料面增加至炉深2-3时,出第一炉,每8小时出1炉,确保高炉温,送电48小时后每小时1炉。2、正常停、开炉操作: 停炉:停炉前应尽可能产将炉内电石排出,停炉后将导电鄂板下部祼露部分、出料面的电极用炉料埋处。停电时间过长,加部分焦炭以防氧化及减少炉温损失。 开炉:送电前,首先把电极附近的炉料扒掉,适当去除部分红料,使电极周围呈凹形。电极适当提高,使送电负荷不超过30%,送电开炉。送电后适当干烧,使电极插队炉内,提高炉温,为正常运行创造有利条件。八、停电范围1、30000KVAt石炉放电极;2、电极硬断;3、电极软断、流糊、抽芯;4、电石炉导电部分及

9、绝缘刺火;5、严重漏水、漏油;6、冷却系统断水;7、液压系统故障或失灵;8、炉眼封堵不上;9、变压器油温过高。九、主要故障处理1、电极硬断:若发现电极有明显裂纹,班长应做好思想准备,通知配电工及炉面操作工加强观察,注意变化,适当降负荷,不至使电极断头落入溶池及刺环鄂板,应尽快通知出炉及停电。2、断头处理:应将扒除头电极的各种工具提前准备完成,立即停电,将电极断头扒出,然后把新电极压放下来进行焙烧,若有断头电极进入溶池内无法扒出,可将断头压入溶池部送电消耗掉。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电极软断:发现电极软断流糊,应立即停电,迅速将电极下降深入炉内,并设法不使

10、电极糊继续外溢,以确保与断头相连接。把四周的电极糊扒除,补充一定数量的新电极送电焙烧。如流糊无法与断头连接时,可将断头扒掉,电极筒底部重新焊接下来封底,装入粒度40mm以下的电极糊,送电焙烧。4、电极筒漏糊:应及时停电,将鄂板及用铁皮加轧紧漏糊部位,使其不再漏糊。5、电极脱节抽芯:应及时停电将下脱部位夹住,进行焙烧,使其脱节位置连接。6、漏水:电石炉设备严重涌水,应立即停电,关闭此项漏水设备阀门,以防护内大量进水,引起爆炸事故发生及造成炉料进水粉化、停电维修。7、导电设备刺火发红:停电,查清刺火部位,做好记录,通知维修人员处理。电极鄂板刺火需停电,将鄂板打开,用碎电极糊灌住刺火的鄂板与电极问隙

11、。若锥套拉杆过松,鄂板抱不紧,可进行锥套拉杆调整。8、电石炉所属冷却水管断水:如主要部位不通水或出现水蒸汽时,应迅速焦炉,并检查不通水的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送电运转。9、炉眼堵不住:应适当降低一些负荷,必要时应采取停炉处理,堵住后即可送电继续生产。10、液压系统故障:如油压系统及各油缸及油管部件有严重渗、漏油,或电极把持器压紧失灵时,必须立即停电处理,待故障处理完毕后方可送电生产。十工艺控制指标1炭材入炉水分三2 CO165% O?当H?刍6% 炉压010Pa3电极工作长度19002200mm4电极埋入量9001300mm5糊住高度4.04.5mm6电极压放量:20mm/次(呈35分钟根据电极电流的大小)7炉气温度8循环水进水温度9循环水出水温度10循环水水压11接触元件12角区与外围接触元件温度13电石发气量V 750 ° C"C学3 ° C10.4MPa<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