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病理学资料_第1页
牧草病理学资料_第2页
牧草病理学资料_第3页
牧草病理学资料_第4页
牧草病理学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植物病害:在生病过程中受寄主的侵害或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从而引起严重减产或品质下降的现象。损伤:植物短时间内受到外界因素突然袭击形成的,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未发生病理的过程。传染性病害;由各类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植物病害。按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植原体和线虫病害,寄主性种子植物等。非传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决定于植物和环境因素。由不良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病害三角:环境因素,寄主植物和病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共同制约着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

2、生物的统称,现已知道的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状: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病状类型:1变色,发病部位失去正常的绿色或表现异常的色泽。2坏死,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死亡。3,腐烂,发病部位较大面积的死亡或解体。4.萎蔫,牧草因病表现失水状态.5畸形,由植株或部分细胞组织的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可表现为全株或部分器官的畸形。病征:有些病害在病部可见的一些病原物结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类型:1.霉状物,病部产生各种霉层,主要由真菌的菌丝体,孢子梗和孢子组成.2.粉状物,由某些真菌相当数量的孢子密集在一起形成的。3.锈状物,由病原真菌中的锈菌的孢子在病部密集

3、形成的黄褐色锈状物。4.点状物,5丝状物.病原真菌的菌丝体相互纠结杂一起,或菌丝体和繁殖体的混合物在病部产生的线状结构。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物,具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菌微生物。真菌的主要特征:1真核生物2营养方式异养3.营养体大多数为菌丝体4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5典型的繁殖方式。产生孢子。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形成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菌丝的集合体称为菌丝体。有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个菌丝。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通常认为是一个多核的大细胞,称为无隔菌丝。真菌的菌丝体一般

4、是分散的,但有时可以密集而形成菌组织。菌组织有两种:一种是菌丝体组成比较疏松的疏丝组织;另一种是菌丝体组成比较密集的拟薄壁组织。有些真菌的菌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菌组织结构。菌核的作用: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松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菌核的主要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能力都很强,存活时间比较长,是一些真菌越冬,越夏的休眠体。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从而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作用:对病害流行传播起重要作用。有4种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4后垣孢子。有性繁殖:指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

5、方式。作用:繁衍后代,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有5种类型,1休眠孢子囊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真菌生活史的定义: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的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真菌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形成几种不同类型的孢子的现象,称为真菌的多型性。 有些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称单主寄生。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真菌的各级分类单元是界,门,亚门,纲,亚纲,目,科,属,种。真菌的命名:双命名法,署名+种名+命名人。专化型:一种真菌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属或

6、种的致病性存在差异。生理小种:指病原物不同菌株间在一组鉴别品种上的的致病力有专化型分化的类群,它们在形态。生化形状上都无明显差异。鞭毛菌亚门的主要特征:1营养体分为无隔的菌丝体2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具单游,多游现象。3有性生殖,卵孢子。霜霉属的分属依据:根据孢囊梗形态(特别是分枝)的特征、孢子囊的形态和萌发方式、卵孢子的形态及其与藏卵器的关系等。子囊菌亚门:形态特征:1营养体,大多数是发达的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形成菌核,子座2无性繁殖,发达,分生孢子。3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内生子囊孢子。子囊果定义:子囊被包在有菌丝组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子实体。子囊果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

7、囊盘。白粉菌分属依据: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以及外部的附属丝形态。禾草麦角病:麦角菌属。寄生于禾本科植物子房内,菌核紫色或暗红色。苜蓿?担子菌亚门形态特征:1营养体,很发达的菌丝体,有分、分支和分隔,生活史产生3种菌丝,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2无性繁殖,不发达。3有性生殖,产生单子或担孢子,1个担子产生4个担孢子。锈菌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 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锈菌分类依据:冬孢子形态排列和萌发方式。】黑粉菌分类依据,根据冬孢子的大小。形态,纹饰,萌发方式,孢子堆的形态。半知菌亚门特征:1无性繁殖,从营养菌丝分化出孢子梗,在更上形成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多种形态3载包体类型,分生孢子

8、梗,孢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禾草镰孢枯萎病,镰孢霉属,三叶草白娟病:小核菌属。真菌病害总结:主要病状,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病征,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这是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和田间诊断的依据。鞭毛菌亚门:常引起作物根部或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湿度大时在病部产生白色棉紫状物,霜霉在病部形成霜状层,白绣形成有色斑状突起,大多数锈病在植物地上部。接合菌亚门,引起种子污染。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无性繁殖发达,在生产季节产生一至多次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和传播,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病斑,其上产生锈状物或斑点。原核生物:是一类具有原核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由细胞

9、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的真正细胞核,无核膜包围,分散在细胞质中,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核质区。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少数为阳性。单生鞭毛,在细胞一端仅有一根鞭毛。 丛生鞭毛:在细胞一端或两端着生有多根鞭毛。周生鞭毛:细胞四周都着生有鞭毛。苜蓿细菌性凋萎病:薄壁亚门的棒状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其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坏死,萎蔫,腐烂或畸形,极少褪色或变色,高湿度下发病部位菌脓溢出。在田间的特点:水泽状或油渍状,潮湿条件有菌脓,腐烂型症状有恶臭味。病毒:是包被在蛋白质或脂蛋白保护性一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

10、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病毒粒体:病毒的自身存在方式,有球状,杆状和线状。病毒的结构:核酸+蛋白质衣壳,植物弹状病毒粒体外面有囊膜包被。病毒的核酸类型:正单链RNA病毒,负单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钝化温度的定义:病毒在病株组织液中,经恒温水浴处理10min即丧失侵染的最低温度。复制繁殖:分别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自身相互结合而形成完整病毒。病毒的传播方式: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1介体传播,是虫介体,按照介体和植物的病毒的生物关系分为非持久性,持久性和半持久性三种。2,7种真菌3线虫,一般蜕皮后失

11、去侵染能力。4?,非介体传播,在病毒传播中没有其他有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 汁液传播,就是使病株的汁液通过机械造成的微分浸入植株,使他发病,又称机械传播,分种子传播,嫁接传播和菟丝子传播。病毒的命名,以寄主的英文俗名加上病状来命名。病毒病株特点总结:1观察不到病征2有一些植物在一定条件下隐症带症,即植物受到病毒的侵染但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症状表现受温度的影响,常变温或低温隐症现象。3可引起植物叶片不同程度的黄化,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植株矮化,有持久病征以及产量的降低,有一些可引起卷叶,植株的畸形,少数能造成局部坏死或瘤肿,脉肿等症状。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为害植物的线虫称为植物寄主线虫或植物病原线虫

12、,对高等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低等植物苔藓,蕨类以及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引起线虫病。植物的寄生线虫除自身引起的病害外,还能携带一些其他的病原进行传播和造成复合侵染。1寄生性,a,活体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很好生长发育。 B,具有口针,达到寄主细胞核组织的结构。 C,寄生方式,外寄生(仅头部进入细胞或组织),半内寄生和寄生。2致病性,a ,植物表面自丝孔口进入或在根尖的幼嫩部位。B致病机制,机械损伤,营养不良或缺失, 化学致病,复合侵染,引起次生侵染。 C,病状:地上部。顶芽和花芽坏死,茎叶卷曲或组织坏死,叶瘦或种瘦。根部:生长点破坏停止生长或卷曲,瘤肿或过度分支,坏死或腐烂,地上部生长

13、不良,矮小,色泽早衰枯萎。病原线虫的生态特点:1水生动物,保持水生习性,活动状态的线虫长时间在干燥的空气中很快死亡。2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态环境,耕作层,从地面到15cm深。3,15-30能发育,45-50可死亡,土壤长期淹水或通气不良影响其存活。4,线虫经休眠能在植物外长期存活。线虫防治:1农业防治,轮作,选择非寄主植物,休耕法,原理,让线虫饥饿,土壤干燥及土温过高而使其死亡。2生物防治,3物理防治,热力,覆盖地膜+暴晒,淹水法。4化学防治,有毒的化学药剂。线虫分类依据,依据形态差异,种类数量,仅次于昆虫。寄生性植物:自然界中有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必须从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

14、生活,称之为寄主性植物。全寄生植物: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例如菟丝子,列当和无根藤等。半寄生性植物: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防治菟丝子:1加强检疫,避免其种子随寄主种子的调运传入无病区。2早期多次低位刈割,使菟丝子不能开花和成熟种子,避免翌年的发生3施用鲁保1号进行生物防治4利用除草剂进行生物防治。非侵染性病害的定义: 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及其与传染性病害的关

15、系:1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害的侵入与发病。2,侵染性病害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互相作用。非传染性病害的特点:1无病征,侵染性病害的初级病征也不明显。2田间分布常因为地形,地域的影响,发病比较普遍,面积大。3无侵染性,田间无发病中心,没有逐步侵染扩散的趋势4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非侵染性病害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后引起病害的能力。病原物的致病机制: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

16、和水分。2分泌各种酶类3分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引起褪绿,坏死,萎蔫等不同症状4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正常激素代谢,引起生长畸形5产生多糖类物质,堵塞维管束,导致萎蔫。植物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物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寄主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等方面。抗病程度划分分为免疫,抗病和感病。被动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就已经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主动抗病性:受爱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垂直抗病性又称小种专化抗病性,具有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小种则不能抵抗。水平抗病性又称小种非专业抗病

17、性,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对所有的小种的反应都是近似的,即品种的抗病力与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没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传染性病害的侵害过程:指病原物接触植物体表面后,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寄主组织内部,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到植物发病为止的过程,这个过程又称为病程。侵入的途径:1直接侵入2自然孔口侵入3伤口侵入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出现病害症状所经历的时间。侵染循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初侵染 ,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上开始生长以后引起的第一轮侵染。初侵染的作用是引起第一次发生病害,病原物主要来源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在寄主植物整个生长

18、季节里只有发生一次侵染。如海棠锈病、瓜类枯萎病、梨锈病等。这类病害只要控制初侵染来源,就能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再侵染及,初侵染完后,有的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还可能进行新的侵染活动,把侵染后的各次侵染叫再侵染。再次侵染的作用是引起病害蔓延和流行,病原物主要来自当年寄主产生的繁殖体。多数植物病害都有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发生多次,能引起病害大面积发生流行。如月季黑斑病、各种炭疽病、白粉病等。对于这类病害在减少和控制初侵染来源的基础上,还必须在生长期间采取其他措施防止再侵染,才能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1田间病株2种子及其他繁殖材料3病株残体4土壤和肥料病原物传播形式:1风力传播2水

19、力传播3昆虫,螨,线虫的传播4人为传播。单循环病害:是指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次侵染过程,如禾草黑粉病。防治,集中力量消灭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多循环病害:是指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初次侵染后,还有多次再侵染。多数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的白粉病,锈病等。防治,除了控制初侵染来源外,还应在生长季节内。采取其他措施限制再侵染的过程。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触植物体表面后,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寄主组织内部,与寄主建立起寄主关系,至植物发病的过程。病原物传播总结;1自然传播,包括风,昆虫介体和雨水2包括种苗调用,农业器械和农事操作。牧草病害流行因素包括1可病寄主植物2寄主植物大面积栽培3具有强劲病性的病

20、原物4病原物数量巨大5有利的环境条件。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病情的指数: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计算公式有两种: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病情指数=普遍率严重度。柯赫氏法则:(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2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发病特点:侵染性病害:1寄主植物引起病害,在植物上或植株上可以看到寄生物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土壤,茎,籽粒中可以看见线虫3真菌病害,大多数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从新鲜病斑做镜检或分离,加亲霉素能抑制生长4细菌病毒,初期有水泽状或油渍状边缘,潮湿时候有菌脓溢出,切开镜检看是否有菌喷现象。5病毒病害,症状以花叶,矮缩等全株性病状,6复合侵染诊断,先确认或排除一些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鉴定,可采用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非侵染性病害:1突然大面积发生,时间短,2只限于一个种发生,多生长不良或油系统性的病征,多为遗传障碍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集中在某

22、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引起4明显的病征多见于叶片和顶部新叶。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植物检疫:由国家颁布条例或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的传播蔓延。检疫对象:1国内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2病原物随植物种苗及其产品人为传播3危险性大,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引入后难以拔除。农业防治:就是通过栽培方式或栽培制度的改变,通过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牧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减少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和降低病害的发展速度,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农业防治优点: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不需要特殊设施。缺点:有地域局限性,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