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指导_第1页
小学语文写作指导_第2页
小学语文写作指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写作指导 所周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仍然是许多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们毫无写作情趣,对作文望而生畏,哪怕绞尽脑汁写出了文章也干燥无味,空洞无物。这令许多语文教师束手无策,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积累过少,观察力度不够,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习作的绊脚石。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从下面几点着手。一、注重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习作中,积累是重要的基础。特别是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尤为关键。没有语言的积淀,则言不达意,甚至无法表达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从而造成习作的障碍;没有情感积累,就无法对大千世界或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人、事或物分辨出

2、其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因此,教师应指导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品读某些名言佳句,品味句子中的好的词语或标点符号。让学生在欣赏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体验作者的表达情感,进而晓理、动情,潜移默化,最终形成语言和情感融为一体,做到言为心声,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的笔触写出了排比句,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教师可抓住这段写法,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悟到语言表达之美和漓江水之美,并产生对祖国的壮美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3、从而体会到语言和情感交融的写作境界。二、细心观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米”就是写作的素材或内容。捕抓文章素材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细心观察。那么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呢?所谓:“生活处处皆文章。”“作文源于生活。”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在习作方面着重也强调: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可见,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来源。只有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物、每一人学生才有话可写,写出的内容才能真实化、具体化。这就像是石头、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缺乏这些东西,工程师就无法建造起高楼大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入微细致地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一事一物,注意捕抓事物发生的瞬间。引导学生观察要注意做

4、到三点: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态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进行观察,不能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二是要指导观察方法,明确观察方向,如人物应从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方面,动物则应注意样子、体重、生活习性等方面,事情应关注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三是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观察到的情况要及时记录下来,防止遗忘。做到这几点,学生的观察到位了,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认知就更加深刻,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三、创设情境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兴趣得到激发,思想得到启迪,思维得到启发,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渲染,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当一个人情感被激活

5、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欲望和动力,其最佳状态才能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情趣,从而产生习作的欲望和冲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接近或类似学生生活经历的教学情景,激活其习作情感,诱发其写作灵感,让学生愿写、乐写。如为了指导学生写敢于关于“环保”话题的文章,我首先向提问:“我们的校园环境怎样?”有的同学说:“很美,看了很舒服。”有的说:“校园环境很幽雅!我很想住在校园里。”也有的说:“还很干净,我喜欢到这里散步。”学生们面对自己熟悉的问题很乐意地回答。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问:“你觉得这样的好环境是怎样得来的?你身边还有哪些人很爱护环境?”学生们开始搜索并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的所见

6、所闻。接着我又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生活或学校周边环境中,还出现哪些不保护环境的行为或现象?”这一提问触到了学生的情感,有的学生埋怨:“桥头到处是垃圾,没人清理,很臭,污染空气。”有的说:“附近的码头的环境更差,有许多脏物和腐烂的东西。我们路过时都要屏住呼吸。”也有的说:“我家旁边的那片树林现在成了荒地,每次刮风都黄沙漫天;鸟儿的影子都不见了。”最后我顺势要求:“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经过这一连串地提问,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感知,引发了学生的喜怒哀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动他们的灵感,学生的真情实感开始油然而生,并洋溢在笔尖,跃然于纸上。四、换位评改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善做不

7、如善改。”自古以来,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或一部优秀的著作无不是经过多次酝酿,反复推敲琢磨,改之又改才能形成,况且我们教师面对的是阅历尚浅,文学功底薄的小学生,又岂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名篇佳作?故而更需要反复修改。不过,修改的主人并非教师,而是学生。以往的作文指导都是一个模式学生写,老师改。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让学生的文章更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因素,也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换句话说,那样的做法的最终结果是教师的修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变好了,而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修改却一窍不通。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宗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析能力和修改能力。当然,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析能力和修改能力并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有系统地、长期地进行训练。首先,要培养赏识评判能力。让学生多读一些具有“鉴赏评语”的作文选,在读中感知、理解,并从中学会欣赏、学会评判。其次,要教给学生修改要领,比如,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词语句子是否合理,主要的内容是否具体详细等,让学生明确评判的基准和方向。再次,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进行先评后改,避免“当局者迷”,这样学生可以清醒地发现对方的优缺点,并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最后,分阶段、分类地进行训练。写人、记事、写物等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