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前浙江科技创新的总体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贾玉平一、当前浙江科技创新总体特征(一)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高根据历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自2002年起,浙江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通常用此指标表示科技综合实力)牢牢位居全国第7位,表明浙江的科技综合实力已经稳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科技综合实力处于稳步提高状态。2004-2007年,浙江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46.90提高到55.47,2007年比2005年提高了8个多百分点;科技进步环境指数提高7.65个百分点;科技活动指数提高9.76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上升到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提高15.68个百分点,
2、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5位上升到第13位。表1 部分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广东江苏辽宁浙江全国平均水平200453.7450.1947.1046.9045.61200555.7452.5649.2647.1447.11200658.8154.2452.2452.0650.78200762.9558.4956.1555.4754.40位次4567表2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级指标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位次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位次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位次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次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位次200448.711051.08838.33928.081559.776200552.65
3、756.26627.661628.641461.416200655.69661.68427.961940.631366.426200756.461060.84637.451543.761370.966另一方面,浙江科技综合实力与多年位居第6位的辽宁省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近两年已经超出辽宁;科技促进社会发展指数长期领先;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仍与辽宁有较大差距。表3 浙江与辽宁科技进步一级指标位次比较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浙江辽宁浙江辽宁浙江辽宁浙江辽宁浙江辽宁2004107859
4、715126102005746716514136920066448195131568200710468154131568(二)科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1.企业科技机构迅猛增长2004年以来,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机构发展极为迅速,到2007年底,已达到4881家,比2004年翻了一番。其中2006-2007年净增加1610家。与此相适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由2004年的6.0增长到2007年的9.5,以一家企业一个科技机构来计算,这意味着近1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了科技机构。图1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概况政府部门认定的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省级高新
5、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在2006-2007年间增加2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则增加151家。企业技术中心已经成为集聚全省科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支柱力量。据不完全统计,46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底R&D人员达71381人,占当年全省R&D人员的54.7;2006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02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18.03;技术开发费180.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58,占当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的44.3;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42.37;拥有专利7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700多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据2007年对其中的252家省级高新技术
6、企业研发中心统计结果,研发中心研发投入占依托单位销售额的比重达到6;两年共获国家级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开发出的新产品销售额在企业新产品销售总额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表4 2007年25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调查结果研发投入总额(亿元)占依托单位总销售额比例获国家级二等奖获国家级三等奖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额(亿元)占企业新产品销售总额比重200654.176.6148970192.8642.30200787.656.08711369289.8843.68图2 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情况2.引进共建科技机构不断取得突破自2003年起,浙江省委、省政府针对缺乏大院名校、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现状
7、,决定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引进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2006年以来,引进共建的科研机构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引进总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载体数量自2005以来已经翻了一番多。截至到2005年,全省引进共建创新载体300家,2007年底达530家,2008年底已达到643家。总投资与引进科技人员数量出现更大级别变化。据对2005年的265家创新载体调查,计划总投资35.2亿元,实际总投入20.6亿元;集聚省内外科技人员6790人,完成与在研项目1018项。2007年底530家创新载体的上述指标基本都实现翻番。图3 历年引进共建创新载体累计数表5 引进共建创新载体发展
8、概况载体数量计划总投资实际总投资引进人才完成与在研项目200526535.2亿20.6亿67901018200753061.14亿42.36亿134373706载体以与企业共建居多。到2007年底,全省共引进各类科技创新载体530家。其中与企业共建的436家,占当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科技机构数的8.9,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地方政府共建的55家,与高校院所共建的39家,与国外共建的29家。已引进共建载体在2006年之后逐步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科技投入规模不断加大。据2008年对399个创新载体的统计调查,至2007年底,399个载体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404项,2007年实施中的项
9、目1936项,占载体累计实施项目数的44.0%;载体项目累计投入项目经费(支出)40.43亿元,2007年载体实施项目投入经费17.16亿元,当年项目经费投入占累计项目经费投入总额的42.4%;载体项目累计投入人员21501人年,2007年载体投入项目人员9451人年,当年投入项目人员占载体累计投入项目人员的44.0%。至2007年末,399个载体累计完成项目3011项,其中,2007年完成项目1141项,当年完成项目数占载体累计完成项目数的37.9%。二是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高。至2007年末,399个载体共申请专利2707项,获得专利授权1630项;发明专利申请939项,发明专利授权262项
10、,分别占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总量的34.7%和16.1%。2007年载体专利申请945项,专利授权527项,分别占载体累计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的34.9%与32.3%。其中,200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447项和127项,分别占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与授权量的47.6%和48.5%。至2007年末,载体累计发表科技论文3092篇,获科技成果奖励500项,转让技术207项次,其中技术转让到省内占77%;其中2007年合计发表科技论文1051篇、获科技成果奖励154项,技术转让114项次;当年载体发表科技论文占累计发表科技论文的34.0%,获奖科技成果占累计获奖成果的30.8%,技术转让占累计技
11、术转让的55.1%。三是出现一批运行实绩良好的机构。如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绍兴连达铸造技术研发中心、中俄浙江东海海洋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技术浙江中试基地、中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稻米品质与营养联合研究中心、桐乡双箭橡胶研究所有限公司、超人集团华中科技大学小家电研发中心、浙江诚意药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车药数安医药科技研发中心等载体。这部分载体的建设与实力、引进人才与技术、创新活动与成果等指标均处较好水平。3.公共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明显进展多年来,由于管理体制、考核导向、部门利益等因素,浙江高校、科研院所大量文献、仪器设备、实验
12、动物等公共科技资源相对分散,利用效率较低。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到25,有近80的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其中有超过60的仪器设备仅仅是做摆设、做方法研究,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至200。针对这种情况,省自主创新大会后不久,着眼于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浙江启动了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等5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6年建立的三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资源共建共享上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科技文献、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3个基础条件平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共享公用的服务平台。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拥有的科技文献资源量已占
13、全省资源总量的85以上,平台文献资源品种、规模和整合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满足全省95以上的科技文献服务需求。2007年1-9月,科技文献平台访问量比2006年增长180;检索请求量增长213。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已有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75家单位参加,入网仪器达850多台。2007年1-9月各成员单位对外测试服务网上登录记录比2006年增长173;机时总数比2006年增长87.4;收入比2006年增长67.6。表6 浙江已建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序号平台名称平台类型建设时间1浙江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基础条件20062浙江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基础条件20063浙江
14、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条件20064标准与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础条件20085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基础条件2008(三)科技投入活动进入快速发展期1. 科技投入规模加速扩大2005年以来,全省科技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规模快速扩大。2005-2007年, 全省科技活动人员年平均增长18.8,达到350467人,占从业人员比重由0.70提高到1.03;研发人员年平均增长30.7,达到130462人;科技活动经费年平均增长28.4,达到516.78亿元,占GDP比重由2.09增至2.75;研发活动经费年平均增长35.3,达到286.32亿元,占GDP比重由0.99增至1.52。科技活动人员与研
15、发人员增长速度远远超同期全省从业人员增长速度,意味着全省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具备科技活动经验的人员越来越多;科技活动经费与研发活动经费增长速度远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意味着GDP中有更多的比重投入了科技活动与研发活动。科技投入在全省份额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浙江投入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必将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越来越大影响。图4 全省科技人员增长情况图5 全省科技活动人员增长情况图6全省科技活动经费增长情况图7 全省研发活动经费增长情况2. 科技投入结构逐渐由成果转化向研究发展倾斜2004年以来,全省科技投入结构改变了以往的徘徊状态,进入一个快速变化时期。2003-2007年,全省研发活动
16、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重由42.0提高到55.4,提高13.4个百分点,总增长幅度为31.9,科技活动经费中已有一半以上的经费投入研发;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由23.7提高到37.2,提高了13.5个百分点,总增长幅度为57。研发活动投入强度的不断增强,意味着浙江创新主体加大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力度,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图8 全省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图9 全省研发活动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重(四)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高1.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从2000年以来浙江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项目来看,2000年浙江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均为科技进步奖;2001-2003年,每
17、年获奖数量低于10项,处于相对低谷期;2004-2006年,获奖项目数量有所回升,其中2004年达到15项;2007-2008年,获奖项目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29和24项,比历史高峰2004年还要多10项左右。从获奖项目的分类来看,获得的技术发明奖数量呈明显增长态势,2006-2008年,共获技术发明奖14项,其中12项由本省单位为主完成。近两年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展现出的相对稳定状态,说明浙江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较之前已经有明显提升。图10 浙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情况2.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高速增长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以来,浙江省
18、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进入高速增长状态。2005-2008年,专利申请量由25294件增加到89965件,年平均增长37.3;专利授权量由15249件增加到52955件,年平均增长36.5。专利授权结构也随之慢速优化,2005-2008年,外观设计专利在专利总量中的比重由58.6下降到56.1;实用新型专利比重由35.6上升到37.8;发明专利比重由5.8上升到6.2。据科技部全面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浙江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第5位,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第7位。图11 历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图12 历年三种授权专利结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瓶颈制约 科技创新的主
19、要目标是加速省内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与市场运行规律,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从科技创新规律来看,尤其是加大研发的迫切需要来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与资金的投入尤为重要。而从市场运行规律来看,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或者技术,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两个条件都具备,才能够同时保证技术上的突破并赢得市场认可。据2007年浙江省首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对企业家的问卷调查结果,2004-2006年,浙江有产品或工业创新企业数为13132个。其中企业认为在企业创新成功的影响因素中,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影响最
20、大的三个因素。而是从浙江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图13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一)高层次、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总量少,引进培养力度小科技创新是一项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创新活动。既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更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而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创新往往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具有战略眼光、良好分析能力、能够把握科技创新方向的领军人才往往会对科技创新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领军型人才对浙江一些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组建创新团队、间接利用专家背后的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湖州金泰科技投份有限公司正是通过从上海交大引进一位
21、硬面感应技术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实现了产品的重大突破,目前该公司已经是浙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齐全、质量优良的表面处理专业企业。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也通过引进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退休教授完成了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从浙江省拥有的存量资源来看,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的缺乏将成为浙江开展科技创新的首要发展桎梏。就最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两院院士来讲,浙江与江苏、辽宁等兄弟省市的差距非常明显。据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按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申报单位所在地区进行统计,浙江省共有院士28位,排名第14位。而上海、江苏、辽宁分别拥有196位、125位、60位。巨大的落差将成为浙江与兄
22、弟省市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劣势。表7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名次所在省市院士人数1北京9112上海1963江苏1254湖北675辽宁606四川567陕西538天津389吉林3510山东3411湖南3312广东3013黑龙江2914浙江2815安徽2016福建1717甘肃1618河南1319云南12重庆1221河北11引进培养力度不够。江苏作为一个院士大省,省委、省政府从2006年起,就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提出今后五年,围绕全省优先发展的产业,
23、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若干人才团队,江苏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对新引进的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团队)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资助,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一批快速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企业群。2007年,江苏省正式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当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15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增加到2个亿,重点引进江苏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人才,高新产业领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机构所急需的人才,以及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其他高层次人才。
24、到2008年底,江苏省2008年度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已结束,共有181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拟资助名单。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出台关于实施“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的意见,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到2010年,通过实施院士江苏创业行动计划、海外科学家江苏发展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计划,引进1000名包括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海外科学家和留学归国人员等在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实施科研创新学者攀登计划、企业博士创新启动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培养1000名科研创新学者、企业青年博士和科技型企业家等高素质科技人才,在本省造就一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资源的高
25、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广东省委、省政府也于2008年出台了比江苏省力度更大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2008年9月1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一)实施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广东省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世界一流水平、对广东省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8000万元至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引进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专项工
26、作经费。(二)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每引进1名两院院士、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引进意见中明确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可由同级政府或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三)企事业单位可把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列入成本核算。(四)实施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候选人才。2009年至2013年,每
27、年遴选20名以上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进入培养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用人单位培养经费。每培养1名两院院士、相同等级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省财政一次性提供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税后)住房补贴。(五)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暂未设站的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联合招收项目博士后。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新增进站博士后2000名。(六)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在5年内轮训一遍,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
28、个月。利用国(境)外培训资源,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年轻优秀企业家到国(境)外培训、考察。与江苏、广东等兄弟省市相比,浙江对于高层次人才与团队的引进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引进力度不够,资金投入规模也远远没有跟上,省委、省政府还没有出台任何实质性的、大力引进创新人才的政策措施。目前省特级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引进计划等省级计划基本上以培养和选拔本省人才为主。现有科技经费配置结构也没有做相应调整,2008年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只有1200万元。(二)发明专利偏少发明专利的科技含量高,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核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
29、地区或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内在竞争力,从而成为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沿海兄弟省份相比,浙江发明专利授权量明显偏少。发明专利授权绝对量偏少。2003-2008年,浙江发明专利授权量始终低于广东和江苏。2008年,浙江省授权发明专利3269件,低于广东7604件和江苏350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密度偏小,2003-2006年,浙江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始终低于辽宁和广东。2006年浙江的数值为1.11件,辽宁与广东分别达到1.64件和1.51件。表8 部分省份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江苏广东浙江辽宁2003626953398644200410261941785911200512411
30、8761110942200616312441142410632007222037142213122020083508760432691516表9 部分省份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件/万人)江苏广东浙江辽宁20030.170.230.140.3520040.280.450.250.4720050.320.40.350.4820061.091.511.111.64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比重明显偏低。2003年,浙江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比重为2.8,位居四省末位。经过六年的发展后,浙江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比重提到6.2,但依然位居四省末位。与此同时,广东省经过6年的努力,发明专利
31、授权量占授权总量的比重却在同一时期实现了突破,2008年已经远远超过了浙江和江苏省。究其原因,对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明专利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比重为例,2003-2008年,辽宁省与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比重分别由19.1和14.3提高到31.1和27.0,而浙江与江苏省则增长幅度极为有限,基本在同一水平徘徊。图14 部分省份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授权总量比重图15 部分省份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比重(三)省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成效有待提高1.省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省内高校是浙江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浙江财政投资的科技项目的
32、重要承担者。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争取的科技投入明显不成比例。2003-2007年,浙江高校科技经费投入超过65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89301万元,除基础研究经费外高校科技经费支出超出56亿元。同期浙江高校在研项目累计达88018项,剔除基础研究项目19637项,其他项目共计68381项。按照一个项目平均2.5年的研究限期计算,近五年,浙江高校共承担除基础研究之外的科技项目27352项,但同期浙江高校只转让了2373项技术,约占8.7%。2003-2007年,浙江高校申请专利9032项,授权3748项,但只出售专利567项,也只占授权专利的15.1%,而且在专利申请、授权数逐年上升的情况
33、下,专利出售数量近两年却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2006-2007年,浙江高校共从省、市、自治区获得科技项目经费7.88亿元,但是技术转让只有852项,专利出售只有142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质量,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表10 2003-2007年浙江高校承担项目、技术转让及专利申请、授权、出售情况年份在研项目数技术转让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总数#专利出售总数#发明总数#发明2003 13385 664 46 748 510 236 93 2004 16003 415 164 1257 842 443 241 2005 18789 442 215
34、 1727 1265 799 389 2006 19896 502 87 2122 1681 910 525 2007 19945 350 55 3178 2119 1360 806 合计88018 2373 567 9032 6417 3748 2054 2.企业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本企业和企业集团,产学研合作成效不突出近几年,浙江政府部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博览会、招商会,推行产学研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大力培育技术市场,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切实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力度。但是从产学研合作成效来看,目前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主要由本企业或集团完成,产学研合作还未成为企业产
35、品与工艺创新的主要形式。据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2004-2006年,在浙江实现产品创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0.5的企业其产品创新主要由本企业和本企业集团研发;主要由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只占6.4;主要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5.3。而辽宁、江苏主要由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分别占8.6和9。2004-2006年,在浙江实现工艺创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76.4的企业其工艺创新主要由本企业和本企业集团研发;主要由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只有6.1,主要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6.3。而江苏主要由
36、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10.6。如何在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成效,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托,是摆在浙江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表11 部分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实现方式(2004-2006)有产品创新企业数有产品创新企业占有创新活动企业比重主要由本企业自主研发主要由本企业集团研发主要由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主要由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主要由与高校合作研发主要由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辽宁290287.975.12.16.21.86.81.3江苏1095782.572.15.07.35.93.11.0浙江1204388.778.12.45.33.03.
37、40.6广东819583.971.16.35.61.05.23.1资料来源: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统计资料表12 部分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艺创新实现方式(2004-2006)有工艺创新企业数有工艺创新企业占有创新活动企业比重主要由本企业自主研发主要由本企业集团研发主要由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主要由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主要由与高校合作研发主要由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辽宁299090.670.02.014.21.54.50.6江苏1170488.166.94.48.38.12.50.8浙江1119782.573.33.16.33.03.10.5广东849887.064.95.59.10.91.
38、54.2资料来源: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统计资料(四)创新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风险投资缺乏科技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多次失败,需要不同市场主体在资金上共同合作,联合承担创新风险,共享科技创新收益。从浙江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是浙江创新投入与风险承担的绝对主体,其他市场主体并没有有效分担科技创新的风险。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中来自本企业的资金占76.5,来自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占14.4,来自政府的占3.6,来自风险投资的直接融资仅占0.8。图16 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来源情况与政府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相比,风险投资能够对科技创新起到
39、更加直接的作用,专业风险投资人员不仅能从科技创新角度对企业创新活动提出合理建议,而且能在企业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专业辅导。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尤其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已经为世界所公认,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1左右时,将对会科技创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投入,将能够有效提升浙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从浙江目前的情况来看,浙江风险投资规模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数字。根据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8中相关数据,截至2007年,浙江32家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668个项目,总投资额为29.78亿元,仅占当年浙江生产总值的0.15
40、。改善风险投资环境、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浙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五)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扶持方式有待调整企业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主体,是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坚力量。如何有效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产出水平,扩大浙江经济结构中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是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所在。但是,浙江科技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与扶持方式都有待于调整。1.扶持力度偏小。多年以来,我国、浙江的科技管理部门往往倾向于主要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资助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近年来资助方式出现重大调整,开始采取税收、金融等多种政策手段。从
41、财政直接补贴方式来看,浙江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较快,但是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科技活动经费比例并没有明显变化。200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得的资金始终保持在当年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20以下。从税收减免方式来看,2006年以来浙江加大了企业研发开发费抵扣政策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但是效果仍然不够明显。据省科技厅预计2008年全省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税收优惠超过10亿元。按企业所得税率25计算,可以纳入成本进行抵扣的研究开发费总额约为40亿元,这与浙江超300亿的研发开发经费总额差距甚远。图17 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2.扶持方式不够合理。2007年省科技厅与省财政厅联合
42、出台了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改变了以往对企业的分期补助支持方式。对由企业为主承担,利用其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并经省级科技计划立项,预期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在项目结束或完成后,经审核、评估或验收,按一定比例进行相应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称之为事后补助。对由企业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为主投入研发经费,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在借贷行为和利息支出实际发生后,经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按一定比例进行相应补助,称之为贷款贴息。此项政策的出台,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企业独立申报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的项目基本都采取了事后补助的支
43、持方式,而对高校、科研院所独自单独或者联合申请的项目依旧沿用了以往的分期补助方式。2008年省科技厅立项三批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重点项目共计589项(实行项目课题方式的,每个课题算一个项目;招标项目无承担单位的不计算在内),其中企业为第一单位承担383项,35项实行分期补助,其余347项均采取事后补助;高校、科研院所为第一单位共承担206项,其中9项采取事后补助方式,其余均采取分期补助方式。这意味着省级科技部门立项的,由企业承担的90以上项目都被作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来看待。而实际上,浙江企业近几年的科技活动正从成果转化向研发倾斜,2007年,浙江省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其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为55
44、.17%,研发人员占其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由16.19提高到38.65。从经费来看,企业有一半的科技经费投入了研发活动。研发活动本身的高风险性决定事后补助的方式不适合这项活动。 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近年的科技经费投入并没有集中在研发活动上。2007年高校自然科学领域科技经费投入中,属于成果转化活动的占23.9;试验发展占18.5,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仅占57.6。而实际上,目前浙江企业的研发活动目前大部分集中试验发展阶段。这样,浙江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重合,高等院校从事试验发展、R&D成果应用与其他科技服务的经费比例合计在42.4,而这些类型的科技活动本来是企业科技活动的主要类型
45、,高校这一部分无疑同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但是,省级科技经费对高校所立项的90以上的项目实行分期补助,这意味着将其成果转化活动也纳入了分期补助范围。而对企业90以上的项目实行事后补助,意味着又把企业的研发活动也作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活动。这样的补助方式对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激励作用大大缩小,却鼓励了高校从事企业应该从事的科技活动。这种对企业、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活动定位的偏差,与企业的科技活动发展趋势相违背,也有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导方向。图18 2007年浙江省高等院校自然科学领导科技经费投入按研究类型分(六)缺乏对产业科技发展的深度调研和主动设计人员与管理资金规模不成比例。近几年来,伴随着浙江生产
46、总值与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迅速,但是科技管理人员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根据图17浙江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情况,2000-2007年,浙江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由13.98亿元增加到72.88亿元,增加4.2倍;省级财政科技投入由3.97亿元增加到17.61亿元,增加3.4倍。但是从实际调查数据来看,浙江省全省机关工作人员规模增长幅度极为有限,机关科技管理人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长。根据浙政办发2000152号文件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省科技厅机关编制为81名(含后勤服务人员编制11名),到目前省科技厅的机关编制人员基本
47、保持在这个数目。管理经费金额高速增长而管理人员数量不变,必然导致管理人员工作量的显著增长,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市、县(市、区)科技局的人员紧张状况则更加突出。由于科技管理经费规模日益庞大而管理人员数量没有增长,管理人员多被动忙于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工作,无暇顾及到其他方面。缺乏对整个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估与产业科技发展方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深入研究与主动设计,政府部门行业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但是近年来,沿海兄弟省市已经充分认识到制定产业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了对产业科技创新的调查研究工作,广东、江苏已经发布了明确的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广东省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开展
48、产业技术路线的制定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制定的“广东无铅技术路线图”、“广东建筑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等六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已经基本完成,获得了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及大学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相关的产学研联盟业已组织起来,技术路线图已经作为联盟的行动指南,指导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还带动了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企业产品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江苏省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高端发展和品牌创新,主动衔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江苏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技术纲要,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为宗旨,以应用开发为导
49、向,以培育重大战略产品为主线,以转化科技成果和攻克技术难题为重点任务,努力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创新超前部署,计划三年投入创新资金100亿元,引导社会投入1000亿元,力争突破800项关键技术难题,转化400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努力构筑江苏产业未来发展新的技术优势。力争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制造业提升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抢占第二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电视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先机,形成新的产业优势;生物技术成为推进制药等产业重要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产品及龙头企业,生物技术及新药
50、产业规模具国内领先水平;光伏能源的发电成本大幅度降低,能够在国内实现规模化应用,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转型,氢能成为新能源产业的新增长点;攻克一批战略材料和基础装备,基本解决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空心化”问题,建立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支撑体系;高科技服务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批技术标准或国际专利,建立一批面向技术研发和服务外包的支撑平台。三、若干对策建议(一)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1.提高研发人员待遇,调动劳动者从事研发工作的积极性。2007年,浙江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仅为38人,其中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科学家与工程师仅为
51、26人。而目前的创新型国家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韩国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91人和76人,日本达到139人和106人,芬兰甚至达到218人和151人。如果想步入创新型国家(地区)行列,那么必须改变现有人才结构,提高研发人员待遇,使其向研发人员队伍流动。图19 浙江省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概况表13 部分国家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力国家每万名劳动力中R&D活动人力(人年)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中国20062016美国2005-93日本2005139106英国200510961法国200513074德国200511767澳大利亚200411579奥地利200612274加拿大200411673比利时2006
52、11873意大利20057234捷克20069251瑞典2006169119瑞士200412058芬兰2006218151爱尔兰20068458丹麦200615699冰岛2005195130荷兰200510748匈牙利20066141波兰20064335西班牙20058453俄罗斯200612663韩国20059176新加坡200511999资料来源:科技部主要科技、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目前,创新型国家R&D活动的劳务成本在R&D总经费中所占比重一般在45%左右, 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分别高达58.3%和57.9%。浙江R&D人力劳务支出严重不足,仅在25左右, 重物轻人的倾向十分明显, 远低于发达
53、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过各种方式与激励措施引导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对研发人员的扶持力度,提高研发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是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图20 部分国家家R&D活动的劳务成本2.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目前、沿海发达省份对领军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已经日益加剧,引进条件与待遇不断提高。江苏省已经将高层次人才引进资金增加到2亿元,广东省去年推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更为优厚。这两个省份已经充分认识高层次创新人才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作为缺乏大院名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短缺严重的浙江,尤其要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省委、省政府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专项资金
54、。建议根据省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设立资金规模约占省级财政科技投入20左右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专项资金。充分调研浙江企业科技创新中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建立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供给信息库,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牵线搭桥,全力资助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在浙的科研条件与个人待遇。遴选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给予重点资助,使其最快成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浙江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二)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浙江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
55、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来看,浙江省企业已经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经费和人员)投入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但还没有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将是今后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研发活动包括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是一项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活动。而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研发活动,应用研究尤其是试验发展将是企业今后研发活动的主要方向。加强财政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对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比例。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只有不到20的比例投向了工业企业,其余均流向了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这与工业企业在全省研发经费投入中的绝对主体地位以及工业企业自身科技活动投入逐渐向研发转变的趋势出现明显偏差。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最终要求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签名安全协议书
- 大楼物业移交协议书
- 夫妻共同债务协议书
- 基地开发战略协议书
- 委托购车付款协议书
- 外墙清洁合同协议书
- 增收脱贫带动协议书
- 大学防火责任协议书
- 同性买房代持协议书
- 婚姻吵架离婚协议书
- 2025年入团考试各科目试题及答案分析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5年第一季度
-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公开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2025年高三高考冲刺主题教育班会:《高三考前心理调适指南:减压赋能 轻松备考》-2024-2025学年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学校设计施工及运营一体化(EPC+O)招标文件
-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口算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预赛)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