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_第1页
(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_第2页
(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_第3页
(完整word版)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4、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人体可分:运动、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感觉和神经系统等)人体各系统在神经、 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

2、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3、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4、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第一章基本组织一、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具密切联系的细胞和胞间质组成组织。二、细胞连接: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呈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沟通。包括: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 三、细胞游离面得特殊结构1、 细胞衣: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具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功能)2、 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纤毛: 呼吸道等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外伸能动的突起

3、质膜内褶: 上皮细胞基底面得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的四、 上皮组织1、 结构特点:( 1)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间质少( 2)细胞具有极性( 3)组织内没有血管和淋巴管2、 分类:被覆上皮、感觉上皮、腺上皮、生殖上皮 3、 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分为单层扁平、 单层立方、 单层柱状、 假复层纤毛柱状及变移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分为内皮、 间皮、其他(三者都来源于中胚层);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有角化和未角化之分。4、 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类:浆液腺(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物富含酶类) ,黏液腺(糖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糖蛋白),混合腺(如舌下腺、下

4、颌腺等) 五、结缔组织类型: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分为白和棕脂肪组织;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组织。1、疏松结缔组织(1)五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 2)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2、(软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包括软骨组织和软骨膜)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呈凝胶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摩擦。分类及其分布: ( 1)透明软骨:关节、肋、 气管、 支气管 -易断( 2

5、)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3)耳廓、会厌处 3、骨组织:(1)骨主要由骨组织、骨膜、髓、神经、血管构成(2)骨组织构成: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细胞间质构成(3)骨板:骨胶纤维排列成层,同一层内骨胶纤维相互平行,借基质黏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呈薄板状。大大增加了骨的坚固度。( 4)哈佛式结构4、血液的组成及参数: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 1.0-3.0*1011 每升);红细胞分男性4.0-5.5*1012 每升,女性 -3.5-5.0*1012每升;白细胞( 4.0-10.0*109每升)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50%-7

6、0%)、嗜酸性(0.5%-5%)、嗜碱性( 0-1.0%);无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 3%-8%)5、肌组织:由高度分化的肌细胞组成(少量结缔、血管、神经)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均起源于中胚层。(1)明带( I) ;暗带( A);明带中间有Z 线;暗带中高区为H带;H带中有 M 带(两 Z线间肌纤维称一个肌节) ;粗肌丝中部供 M 线固定,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在Z 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间止于H 带外侧。细肌丝分子结构如下: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2)心肌:分布于心和近心的大血管壁上。(其收缩不受意识控制,属不随意肌)(3)心肌超显微结构特点:

7、粗细肌丝在肌节内排列与骨骼肌相似,但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而形成粗细不等,界限不明的肌丝束;横小管较粗,位于Z 线水平; 肌质网和终池不发达,多具二联体,少有三联体;闰盘位于 Z 线水平; 心肌纤维内线粒体发达,且丰富毛细血管网; 心房肌纤维除具有收缩功能外还具内分泌功能。6、神经组织:有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1)神经元结构: 胞体、轴突(将神经冲动传离胞体) 、树突(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向胞体) 。胞体分为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传导神经冲动) 、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包含尼氏体(合成蛋白质)和神经元纤维(构成骨架、物质运输)( 2)突触及结构: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1/6元之间的

8、一种传播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突触由突出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组成。( 3)神经胶质: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绝缘、营养和防御作用。 神经胶质分为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分为星形胶质、少突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分为神经膜细胞和卫星细胞。( 4)有髓神经纤维结构: A 周围神经系统中:轴突外包髓鞘和神经膜,具节段性,段与段间处为郎飞结,两节间为结间体。 B 中枢神经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的突起包卷轴突而形成,外表无基膜,髓鞘内也无髓鞘切迹。( 5)神经末梢分类及功能: 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

9、末梢分为游离 (感受冷热、轻触和疼痛等)和有被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分为躯体(收缩运动)和内脏(调节内脏运动) 。有被感觉神经末梢包括触觉小体 (感受触觉)、环层小体(压觉和触觉) 、肌梭(感受肌纤维的伸缩) 。 第二章 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二、骨连接:骨与骨之间连接装置。分为纤维连接(颅骨间的缝、胸与肋、各椎骨间、骶椎间)和滑膜关节连结(主要分布在四肢) 。滑膜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其辅助结构为韧带、 关节盘和关节唇。 三、全身骨(206):颅骨( 29.)躯干骨( 51)四肢骨( 126);颅骨分脑颅( 8),面颅( 15),听小骨( 6);颅

10、骨分为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一,顶骨、颞骨个两;面颅分犁骨、 下颌骨、 舌骨各一, 上颌骨、 鼻骨、 颧骨、 泪骨、腭骨下鼻骨各两;听小骨分砧骨、锤骨、镫骨各两。躯干骨分脊柱(26)和其他;颈椎 7 块,胸椎12块,腰椎 5 块骶椎和尾椎各一。四肢骨分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 块。 四、骨骼肌(600多)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附于骨。2、全身骨骼机分为3 类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头颈肌分为头肌和颈肌。五、只要肌肉的功能和位置1、胸锁乳突肌:为颈阔肌所覆盖,斜列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内侧段,止于颞骨乳突。单侧收缩,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2、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

11、皮下,三角形阔肌,收缩时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3、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收缩时,使上臂内收旋和后伸。4、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5、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深面,收缩时,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助呼气。6、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分三部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收缩时拉中心腱向下,扩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舒张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以助呼气。膈上有三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 股肌: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股壁。主要有骨直肌、骨外斜肌、骨内斜肌和股横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腹肌收缩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和左右同旋,助呼气等8、三角肌:前后

12、外三面包裹肩关节,收缩时使上臂外展。9、肱二头肌:起点有2 个头,在肩胛与桡骨粗降之间,收缩时名主要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10、肱三头肌:起点有三个头,收缩时主要伸肘关节。11、股四头肌:伸小腿,股直肌还可屈大腿。12、股二头肌:起于坐骨结节和股骨嵴,止于腓骨头,屈小腿,伸大腿。 第三章 循环系统一、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二、分两个循环同时进行 1、小循环:全身的静脉血子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分支到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成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2、大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物质和气体交换后,成静脉血,汇入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及

13、冠状窦流回右心房。三、血管壁结构(由腔面向外:内膜、中膜、外膜三层)1、动脉 (1)中动脉:内膜 -三层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弹性内膜。中膜-10 40 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 2)大动脉(近心动脉) :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内膜(较厚的内皮下层),中膜(引性膜发达) ,外膜(较薄)(3)小动脉:内弹性膜薄,仅有几层环形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 4)微动脉:内膜为无弹性膜,中膜由 12 层平滑肌,外膜薄。2、毛细血管(管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可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静脉特点:静脉由小到大,逐渐汇合到

14、心管径增粗,管壁加厚(分微、小、中、大静脉)。静脉管壁内、中和外膜三层间无明显界限,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丰富,结缔组织多。四、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1、外形:呈扁圆形,中间狭窄处为小脑蚓,两侧膨隆为1、感觉传导路 (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即由躯干四小脑半球,上面平坦有原裂, 下面中部凹陷两侧的半球突肢的肌腱关节经脊神经节隆。2、分叶:分为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3、内部结构:表面的灰质为小脑皮质、皮质深层的白质为髓质。髓质内的核团称小脑核。4、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维持肌肉间运动的协调。间脑:分 5 部

15、被测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下丘脑:整个下丘脑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部和底,内部自前向后分3 部:视上区、结节区、乳头体区。大脑:表面有许多隆起的脑回和下陷得脑沟。三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脑和脊髓均有三层被膜(自外向内):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对其有保护支持和营养功能。神经节:分为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1、组成及位置:其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共 31 对,包括颈、胸、腰、骶和尾神经。每对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前跟为运动性。后根为感觉性。

16、2、各丛组成:( 1)颈丛:皮支和肌支。 (2 )臂丛: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 3)胸神经前支。( 4)腰丛:股神经、闭孔神经。 (5)骶丛:胫神经、腓总神经。十三、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十四、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及腺体,调节内脏、心血管、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不直接受人意支配。1、交感神经:包括交感神经节、交感干神经和神经丛】2、副交感神经:分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指低级中枢;周围部指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纤维。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1)中枢部不同即前者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侧角,后者位于颅骶部的副交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