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台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县域概况一、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东径108°03-108°31,北纬26°24-26°53之间。东南与剑河县交界,西南连接雷山县,西邻凯里市,北与镇远县、施秉县毗邻。南北长50.4公里,东西宽36.7公里。(二) 气候台江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垂直气候明显。由于受雷公山山脉的影响,致使南北两地区的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南部降水多于北部,雨日及云雾多,光照少、春来迟,秋来早,常有雪压春寒和
2、秋天的危害;北部地区光照和热量条件比南部地区好,但由于降水比南部地区少,常有伏旱。境内大部分地区外日照时数在1236小时左右,年积温在44555154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5.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7。年无霜期250-305天,年相对温度81%。年平均降雨量10501400毫米,雨季多集中于春、夏两季。(三)地形地貌台江县外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坡上,雷公山脉向境内延伸到西南边境的石灰河、南刀等村,进而延伸到红阳、登交、方召等一带,为南北分水岭。形成了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地势。境内以山地为主,其中低中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6%,低山面积41.7%。县内山峦起伏,切割较深,最高
3、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60米。(四)土壤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棕壤、黄壤、黄色灰土、紫色土等。其中山地黄棕壤占5.7%,黄壤占84.9%,黄色石灰土占8.2%,紫色土占1.2%。(五)水资源县境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和巫迷河4条。水质优良,水量充沛,年径流总量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0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6.37万千瓦。(六)土地资源根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台江县土地总面积107840.27公顷,占黔东南州土地总面积的3.65%。其中农用地面积100224.7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92.94%;建设用地面积1708.15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1.58%;其
4、他土地面积5907.38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5.48%。(七)矿产资源台江县境内现已探明矿藏有铝、锌、铜、钛、磷、石灰石、粘土、大理石、硅石、页岩石等。(八)植被条件与生物资源台江县境内植被类型多,动物种类丰富。县内主要树种资源分属56科111属199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马尾松、三尖杉等14种。各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香獐、云豹、野猪、狗熊、猕猴等50多种。中药材有黄连、冰球子、人参等421种,牧草种类107种。二、社会经济条件(一)社会状况2009年,台江县辖2镇、6个乡,156个行政村,809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358个自然寨。全县总人口为1
5、4.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7.01%,乡村人口12.39万人,占总人口的82.99%。(人口数据来自2009年领导干部手册)(二)交通条件台江县交通较为发达,玉屏至凯里高速公路、320国道从县境穿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和70%以上村已通公路。(三)旅游资源台江县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享誉中外的贵州苗族秭姝节;有举世闻名的独木龙舟;有驰名中外的反排木鼓舞;有蜚声艺坛的苗族飞歌;有唱响全国的原生态苗族多声部情歌;有亮丽的苗族服饰和风格独特的苗家吊脚楼;有葱郁苍翠的南宫常绿阔叶林区;有文昌宫、张秀眉起义遗址等名胜古迹。台江县已成为贵州东线、黔东南地区重
6、要的民族风情旅游点。(四)经济状况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197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值23777万元,第二产业值19535万元,第三产业值38662万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29.0%、23.83%和47.16%。粮食总产量5221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8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龙配套56696万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53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122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3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88.48万元。 第二节 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优
7、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土地生态资源,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方针、政策,按照国土资源部、省、州的统一安排部署,依据黔东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台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台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规划期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是台江县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
8、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8、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二、相关文件、规定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3、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9、(国办法200532号);5、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清查、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9、关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0738号;10、关于印发贵州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黔土规修20076号;11、关于转发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
10、0993号);12、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利用总规划审查报批办法的通知(黔土规修办200924号);13、台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成果评审意见(黔东南国土资规修20089号)等。三、相关规划、计划1、黔东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台江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3、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12010年);4、台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5、台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6、台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等。第四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11、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围绕台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有效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统筹规划各类用地,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五节 规划的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兼有生态、环境、景观、间隔、保障、资产等多方面功能。因此,严格保护耕地特别为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
12、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推进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统筹各业各类用地。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妥善处理建设与非建设、基础与非基础、城镇与农村、生产与生活等用地地关系数,着力协调城乡、区域和行业用地的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各项产业合理利用土地。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3、、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国土安全保障建设,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国家宏观目标的导向下,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解决当地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六节 规划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并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一、规划基期:2005年;二、规划未期: 2020年。第七节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辖2个镇、6个乡:台拱镇、施洞镇、南宫乡、排羊乡、台盘乡、革一乡、老屯乡、方召乡,土地面积107840
14、.27公顷。 第二章 土地利用状况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国土资源部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利用现状数据转换土地利用规划分类现状数据,其转换结果: 2009年台江县土地总面积107840.27公顷,占黔东南州土地总面积的3.65%。各乡镇土地面积情况:台拱镇22596.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95%;施洞镇10147.11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1%;南宫乡26591.05公顷,占24.66%;排羊乡11006.45公顷,占10.21%;台盘乡9552.94公顷,占8.86%,革一乡9297.
15、25公顷,占8.62%;老屯乡9392.77公顷,占8.71%;方召乡9255.94公顷,占8.58%。(一)农用地全县农用地面积100224.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94%。1、耕地全县耕地面积11359.31公顷,占农用地11.34%。其中水田8248.55公顷,占耕地面积72.61%;旱地3110.76公顷,占耕地面积27.39%。2、园地全县园地面积1143.97公顷,占农用地1.06%。其中果园1034.87公顷,占园地90.46%;茶园58.55公顷,占园地5.12%;其他园地50.55公顷,占园地4.42%。3、林地全县林地面积77672.60公顷, 占农用地74.50
16、%,其中有林地60832.75公顷,占林地面积78.32%;灌木林11827.92公顷,占林地面积15.23%;其它林地5011.93公顷,占林地面积6.45%。4、草地全县牧草地475.57公顷,占农用地0.47%。其中天然草地357.17公顷,占牧草地75.10%;人工草地118.40公顷,占牧草地24.90%。5、其他农用地全县其他农用地9573.29顷,占农用地9.55%。其中,农村道路406.05公顷,占其它农用地4.24%,坑塘水面10.45公顷,占其它农用地面0.11%,农田水利用地38.39公顷,占其它农用地0.4%;田土坎9118.40公顷,占其它农用地95.24%。(二)建
17、设用地全县建设用地1708.15公顷,占土地面积1.58%。1、城乡建设用地全县城乡建设用地1067.92公顷,占建设用地62.52%。其中建制镇165.8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15.53%;农村居民点823.5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77.11%;采矿用地76.1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7.13%;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47公顷。2、交通水利用地全县交通水利用地597.83公顷,占建设用地35.0%,其中公路用地549.9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92.0%;水库水面46.70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区7.80%;水工建筑用地1.17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0.2%。3、其它建设用地全县其它建设用地42.40
18、公顷,占建设用地2.84%。均为风景名胜设施及特殊用地。(三)其它土地全县其它土地5907.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48%。1、水域全县水域面积为1626.62公顷,占其它土地27.54%。其中河流水面1504.50公顷,占水域92.49%,滩涂面积122.12公顷,占水域7.51%。2、自然保留地自然保留地4280.76公顷,占其它土地72.46%。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困难。台江县总的地势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倾斜降低,即西南在高,东北在低,呈倒三角形。境内群山起伏连绵,沟谷发育,切割深,河网呈树枝状,由雷公山脉向境内西南边境延伸至展水坪山峰,海拔1980米,为
19、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455米。全县地貌类型可分为高中山、中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及河谷阶地。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4.67%,丘陵土地面积的3.99%。上述原因导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困难,各类土地资源的后备资源匮乏。(二)耕地中坡耕地面积,且质量差。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县耕地11359.31公顷,其中,小于2°耕地面积522.3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2-6°耕地面积624。2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9%;615°耕地面积1874.9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51%;1525°耕地面积3011.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
20、51%;大于25°耕地面积5326.1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89%。至今全县还有70%以上的中低产耕地。由于中低产耕地面积大,致使种植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52217吨,粮食单产量为2934.53公斤/公顷。(三)土地资源利用不尽合理。台江县山地资源丰富,其中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2.03%。这些山地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优势,但是在实际中对山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充分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台江县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碳酸盐类岩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然森林覆盖率达56.42%,但森林质量较差。2、林种结构不合理。早年营造的大面积针
21、叶林木质量差,地力衰退,林地生产力水平呈下降趋势;3、目前单家独户在细碎的土地经营规模下,依靠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非常有限; 4、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不够,培育地力、转化结构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具体实施,靠农民“零敲碎打”地对所承包土地进行改造,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耕作环境,提高土地耕作效益; 5、土地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荒草地有4215.28公顷,但用来增加可开发为耕地数量相当小,并且这些可开发的资源处在山区,经济技术落后,交通不便,不仅资金投入大,投入的劳动力也多,给土地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以2020年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
22、,这一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土地资源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土地规划、保护与合理利用既迎来大好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1、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台江县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在未来一段时期,耕地减少的趋势还将继续。一是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占用部分耕地;二是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还需占用部分耕地;三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各种自然灾损毁的耕地难以恢复;四是台江县是林业山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并且土地开发的难度大,极大制约补充耕地能力。因而保护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2、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3、的不断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规划期内各类建设对土地需求十分强烈,另外现行的建设用地还存在粗放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效率低的问题,“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也还存在等等,集约节约用地任务艰巨。同时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建设用地粗放,集约节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党
24、中央对土地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实行“两个最严格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等作出一系列政策规定,为新时期解决耕地保护、集约节约用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问题指明了方向。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第一节 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目标:生产总值年增长13%,第一产业年均增长保护在5%左右,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1%以上,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
25、纯收入年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城镇化水平达到27.4%,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十二五”期末全县总人口达14.6万人。2020年目标: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以上的目标;建成具有活力,更具有规模的特色经济体系,建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更得到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加快建设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殷实,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发展,初步实现富民兴台的奋斗目标
26、。第二节 社会发展目标一、总人口:2015年1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人,乡村人口10.6万人;2020年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万人,乡村人口10.0万人。二、城镇化水平:2015年27.4%,2020年35.07%。第四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生态产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技兴州、城镇带州”和“以凯里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舞阳河山水名胜古迹旅游经济圈,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侗族文化和仰阿莎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的经济发展框架,台江县要快速融入凯里城市经济圈和黔东特色经济区,以富民强县为中心,着力抓好基础设
27、施和生态环境两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大新型工业、苗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和城郊生态农业三大产业;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科技兴县”五大战略;把革一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为凯里城市经济圈的新型工业聚集区,把台江打造成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经济圈的苗族生态大县。为此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是:一、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坚持各类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增加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投入,加强对中低产耕地的改良,有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二、转变土地
28、利用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建立集约节约用地的土地利用模式,逐步形成农村居民点向集镇集中,改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居住的状况;工业用地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集聚规模效应;农用地的利用向规模化经营集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的程度。三、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响,以技术为支撑,以产业优势依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将台江建设成为“凯里城郊生态农业生产产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金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治理石漠
29、化和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封山育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建立多层次生态防护林体系,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根据黔东南州下达给台江县主要控制指标,结合台江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规划期间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耕地保有量:2020年耕地保有量9124.0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291.0公顷。园地:2020年园地面积1118.0公顷。林地:规划期末林地面积77054.0公顷。牧草地:2020年472.0公顷。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2329.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乡用地规模1520.
30、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506.0公顷。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202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547.0公顷,其中占耕地319.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90.0平方米/人。交通水利用地: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规模741.0公顷。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2020年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386.0公顷。亿元耗地量:2020年319公顷/亿元。台江县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控制详见下表。台江县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表指 标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2010年2020年指标属性耕地保有量9234.5411359.319171.
31、09124.0约束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949.158295.788291.08332.0约束性园地面积1037.911143.971293.01119.0预期性林地面积76413.7677672.6076592.077054.0预期性牧草地面积4844.36475.57470.0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1918.011708.152143.02329.0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280.051067.921247.01520.0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49.98244.41254.0507.0预期性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783.65640.23750.0741.0预期性总人口(万人)14.7214.
32、9315.115.4预期性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82.0546.0约束性建设占用耕地规模110.0319.0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128.0386.0约束性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人)60.072.090.090.0约束性城镇化水平(%)15.6917.0119.335.07预期性亿元GDP耗地量(公顷/亿元)456.32479.90365.0319.0预期性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了实现本轮规划目标,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规划前期工作的各个专题研究,结合黔东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主要控制指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一、农用
33、地2006-2020年,全县农用地调整为99561.66公顷。占土地面积的92.32%。(一)耕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全县耕地因建设占用耕地减少 494.0公顷,同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86.0公顷。2020年耕地11251.3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0.43%。基本农田面积8331.57公顷。2、利用原则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控制耕地用途的转变,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切实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加大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良中低产耕地,加大科学技术和物质的投入,提高耕地生产率和集约利用化程度。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各类建设占用耕地319.0公顷, 城镇
34、占用116.63公顷,农村居民点占用86.28公顷,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占用10.58公顷,工矿占用54.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用46.8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占用8.91公顷。预计自然灾害损毁耕地175.0公顷。同时,从低效益林地中开发耕地438.0.0公顷,牧草地开发耕地0.25公顷,荒草地开发耕地57.81公顷。规划期内净减少108.0公顷。(二)园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园地面积为1118.63公顷,占土地面积1.04%。2、利用原则推进金秋梨“精品果园”计划的实施,做好苦丁茶的生产加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努力提高苦丁茶、金秋梨两大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严格控制用途转变,调整园
35、地内部结构,根据县域的不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其它园地,同时提高园地的科技含量和集约经营水平。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建设占用园地25.34公顷。其中,城镇占用2.65公顷,农村居民点占用2.46公顷,独立工矿占用9.0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占用7.9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用3.25公顷。(三)林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林地面积77053.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40%。2、利用原则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在生态公益林区营建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环境,在商品林营建短期工业原料林和长效经济林。在江河源头及两岸,水库周围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搞好
36、防护林建设,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按照服务于“林业、林区、林农”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林种结构,积极利用荒草地进行植树造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坡耕地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业总产值,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建设占用181.10公顷。其中,城镇用地占用3.9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占用14.86公顷,工矿用地占用57.99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占用30.0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用73.4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0.93公顷。低效益林地开发补充耕地341.0公顷,补充其他农用地97.0公顷。(四)牧草地1、结构调整 20062020年,牧草地面积472.43公顷,占土地总
37、面积的0.44%。2、利用原则利用好现有牧草地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牧草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改良天然牧草地,发展人工牧草地,提高草场载畜能力,充分利用林间、田土坎牧草放牧。3、调整方向20062020年,规划期间建设占用2.89公顷。其中,城镇用地占用1.2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占用0.34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用1.23公顷,其他建设占用0.11公顷。规划期间牧草地开发耕地0.25公顷。(五)其它农用地1、结构调整 20062020年,全县其它农用地 9665.79公顷,占土地面积8.96%。2、利用原则其它农用地包括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土坎等,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要充分挖掘
38、其潜力,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归并农村道路,对田土坎进行整理,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保护好农田水利设施用地,提高坑塘养殖水面的生产力。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其它农用地减18.5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占用6.4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占用4.84公顷,工矿用地占用0.67公顷,其他独立建设占用2.26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用4.05公顷,其他建设占用0.27公顷。同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111.0公顷。二、建设用地2006-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2329.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6%。(一)城镇用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全县城镇用地293.5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27%。2、
39、利用原则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地,科学合理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不能贪大求洋。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充分挖掘城镇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增加城镇容量。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城镇用地增加127.71公顷,其来源:耕地111.63公顷,园地2.65公顷,林地3.91公顷,牧草地1.21公顷,其它农用地6.41公顷,自然保护地1.90公顷。(二)农村居民点用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929.65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86%。2、利用原则农村建设用地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发展,
40、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执行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增加107.21公顷,来源:耕地86.28公顷,园地2.46公顷,林地14.86公顷,牧草地0.34公顷,其他农用地4.84公顷,自然保留地2.03公顷;减少去向:采矿用地1.07公顷,交通遥地3.60公顷。(三)工矿用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全县工矿用地213.2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2%。2、利用原则工矿用地要向工业区集中的原则要求,供地标准按国家行业用地标准进行供应,积极引导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工业区集中,提高规模效益,保护环境。加强对工矿废弃地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
41、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工矿用地增加136.06公顷,地类来源:耕地54.71公顷,园地9.0公顷,林地57.99公顷,其他农用地0.67公顷,农村居点1.07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0.84公顷,自然保留地13.18公顷;减少去向:交通用地0.33公顷。(四)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全县其他独立建设用地83.6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08%。2、调整方向20062020年,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增加81.16公顷,地类来源:耕地10.58公顷,园地7.98公顷,林地30.0公顷,其他农用地2.26公顷,自然保留地13.18公顷;减少去向:采矿用地用0.84公顷。(五
42、)交通水利用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741.3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69%。2、利用原则保护和利用好现有交通水利用地,加强对公路、水利基础土地的管理,严禁占用公路用地、水利用地。按照执行交通、水利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其效率。3、调整方向2006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144.19公顷,其来源:耕地46.89公顷,园地3.25公顷,林地73.41公顷,牧草地1.23公顷,其他农用地4.05公顷,农村居民点3.60公顷,工矿用地0.3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0.25公顷,其他土地11.1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占用0.69公顷。(六)其他建设用地1、结构调整20062020
43、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68.0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06%。2、调整方向2006-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主要是旅游基础设施、公墓等用地,规划期内增加25.92公顷,地类来源:耕地8.91公顷,林地0.93公顷,牧草地0.11公顷,其他农用地0.27公顷,自然保留地15.01公顷;交通用地0.69公顷。三、其他土地1、结构调整2006-2020年,其他土地面积5949.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52%。2、利用原则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其他土地,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3、调整方向2006-2020年,其他土地减少133.23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
44、发减少57.94公顷,建设用地减少73.40公顷,其中,城镇用地1.9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03公顷,工矿用地13.18公顷,其他独立建设占用31.1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用11.18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5.01公顷。同时,规或期内,自然灾毁耕地增加其他土地175.0公顷。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一、农用地布局1、耕地布局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力度,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采取绿肥种植、平衡配套施肥和工程改良等综合措施,大力改良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复种指数,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高产品种的种植。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9138公顷以上。各乡镇分布情况
45、:全县耕地总面积11251.31公顷,台拱镇2266.64公顷,施洞镇1029.84公顷,南宫乡2213.48公顷,排羊乡799.20公顷,台盘乡1437.38公顷,革一乡1130.11公顷,老屯乡1011.67公顷,方召乡1364.79公顷。规划期未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331.57公顷。其中,台拱镇1833.90公顷,施洞镇777.38公顷,南宫乡1639.62公顷,排羊乡631.77公顷,台盘乡1050.15公顷,革一乡596.10公顷,老屯乡714.81公顷,方召乡1087.84公顷。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台拱、南宫、方召、台盘等乡镇。为了使规划的刚性控制与合理调整有机结合,在基本农田保
46、护面积任务外,划定了226.26公顷的耕地面积为预备基本农田,作为建设项目中的交通、水利设施线性工程项目或难以的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时备用,占用不需进行补划。2、园地积极推进金秋犁“精品果园”计划实施,做好苦丁茶的生产加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努力提高苦丁茶、金秋梨产业化水平,发展中药材产业等,重点为北部。3、林地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性的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治理石漠化,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林地主要分布在南宫、台拱、排羊、方召、施洞、老屯等乡镇。4、牧草地依托天然草场等资源,发展食草动物养殖业,认真抓好牛、养、猪
47、、禽、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品种改良、优质牧草、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畜产品加工等改良,不断状大畜牧养殖业。南部重点发展畜牧业。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根据台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以交通、水利和城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改变台江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构建和谐台江。按照部门预测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支持的可能性,统筹安排重点建设用地。重点项目用地详见附表。(一)城镇建设城镇建设包括台拱镇、施洞镇和6个乡集镇建设,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把台拱镇建成苗疆
48、文化生态旅游城和经济强镇,施洞建成文化旅游古镇,台盘、革一建成工贸型重镇,将革一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区,南宫建成生态旅游强乡,方召建成苗族原生态文化乡,将排羊建设成连接雷山和台江的旅游驿站,老屯建成农产品和民族旅游工艺商贸集镇。规划期内各乡镇集镇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均能保障。(二) 农村居民点用地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有利于农村生活生产的需要,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也做了用地的安排,全县安排了20.77公顷。(三)工业用地按照工业用地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发展的要求,全县工业项目用地向台盘革一产业聚集区集中,按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安排工业用地项目。规划期规划了革一产业聚集区
49、101.16公顷和台盘产业聚集区21.18公顷建设用地。(四) 交通建设规划期内,加大通乡油路和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县、乡、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凯里二龙至台江城市主干道,建设台江排羊至雷山西江、反排至雷山方祥、红阳坳至九摆、反排至剑河九仰旅游公路,台盘至革一二级公路改扩建,新建台盘水寨至老屯长滩、革一至黄平苗陇、小农场至旧洲等公路,以及建设长沙至昆明快速铁路(台江段)。(五) 水利水电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完善防洪抗旱设施和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为重点,建立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体系,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巴拉河、
50、翁你河、巫密河的梯级水能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小型小水电站,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建设巫梭电站、反排电站、方召一、二、三级电站、李子沟水库、翁懂付电站、巫脚水库、平寨电站、翁农电站、岑邦电站、南开水库、鸡蛋水库等43个小水电站和水库。(六)基础能源建设1、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环境。规划期内建设革一产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南宫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施洞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台拱县城垃圾填埋场,台盘污水处理厂,方召垃圾填填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项目。 2、电力能源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期内建设施洞、老屯、排羊、革一、县城、南宫110KV输变电站,革一220KV输变电站,台江红阳风
51、电发电,排羊、革一、汪江、方召35KV输变站。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是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我们的“生命生”。因此要严格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保证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向的要求,保证经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需求。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概况 一、耕地资源状况 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11359.31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0.65%。其中,水田8248.5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2.61%;旱地3110.7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7.39%。二、耕地分布 耕地分布状况:台拱镇耕地面积2398.
52、27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21.11%;施洞镇耕地面积1032.1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9.09%;南宫乡耕地面积2173.71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9.14%;排羊乡耕地面积827.97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7.29%;台盘乡耕地面积1447.72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2.74%;革一乡耕地面积1148.92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0.11%;老屯乡耕地面积1026.25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9.03%;方召乡耕地面积1304.37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1.48%。 坡度分布情况:小于2°耕地面积522.3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2-6°耕地面积624。23公顷,占耕地面积
53、的5.49%;615°耕地面积1874.9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51%;1525°耕地面积3011.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51%;大于25°耕地面积5326.1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89%。三、耕地利用的特点1、 稻田面积大,旱地面积小。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11359.31公顷,其中,水田8248.5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2.61%,旱地3110.7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7.39%。2、 磅坡田、冲沟田多,坝子田少。全县小于6度的耕地有1146.5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09%;615度的耕地面积1874.98公顷,占耕地的16.51%; 152
54、5度的坡耕地3011.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51%;大于25度的坡耕地5326.1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89%。大于25度的坡耕地面积以台拱镇最大,面积为1242.16公顷,占全县坡耕地的23.32%;其次南宫乡,面积为1133.48公顷,占全县坡耕地的21.28%;坡耕地面积最小是革一乡,面积为323.21公顷,占全县坡耕地的6.07%。四、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耕地生产率低。全县垦殖率为10.65%,耕地复种指数156.65%,耕地生产率2564.90元/公顷,粮食作物平均单产5218.96公斤/公顷。 2、陡坡耕种严重。全县坡坡耕地5326.12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6.89
55、%,这种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不利于集约规模经营,还会造成水土流失。3、 种养失调,中低产耕地面积大。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影响。耕作制度落后。重种轻养,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中低产耕地的改良,但全县仍有中低产耕地78%以上。五、基本农田情况根据黔东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台江县基本农田指标,结合该县耕地资源分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台江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8331.5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的73.35%,各乡镇基本农田保保护面积详见附表。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台江县中部、南部地区。在行政区域中主要分布台拱镇、南宫乡、方召乡、台盘乡等。规划期内调出其本农田544.70公顷,调出比例为6.57%。其中,台拱镇
56、105.48公顷,排羊乡3.14公顷,台盘乡77.94公顷,革一乡197.07公顷,老屯乡19.61公顷,方召乡25.64公顷。规划期内调入其本农田580.49公顷,调入比例为6.97%。其中,台拱镇33.41公顷,施洞镇35.82公顷,南宫乡302.11公顷,排羊乡40.92公顷,台盘乡31.61公顷,革一乡6.27公顷,老屯乡23.20公顷,方召乡118.15公顷。第二节 耕地及其本农田保护措施 一、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把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将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实行基本农田“五不准”:不准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减少基本农田;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养殖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三、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将实施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sci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氟化工艺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带答案)
- 消防安全知识的考试题及答案
- 医院三类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 2024年全国保密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 2025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和参考答案
- 标准文献分类法培训课件
- 化验室培训专业知识课件
- 第1课 互联网和物联网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高考真题卷政治和答案
-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
- 额叶胶质瘤护理查房
- 菜鸟驿站标准化运营流程
- 危险废弃物及固体废物管理培训
- 徒手整形培训课件
- 乡镇密码电报管理制度
- 村级络监控安装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