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泡沫玻璃发泡质量在工艺制度下的影响_第1页
基于泡沫玻璃发泡质量在工艺制度下的影响_第2页
基于泡沫玻璃发泡质量在工艺制度下的影响_第3页
基于泡沫玻璃发泡质量在工艺制度下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泡沫玻璃发泡质量在工艺制度下的影响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环保节能意识的日益提高,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人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玻璃废弃物。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每年有成千上万吨的各种玻璃废弃物被丢弃,如破碎平板玻璃、废弃的玻璃瓶等,在城市垃圾中占有一定比例。据统计,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废玻璃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8%,而我国每年产生的废玻璃约320万吨,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2%。如果利用这些玻璃废弃物生产具有保温隔热的泡沫玻

2、璃,那么不仅有利于实现废物再利用,而且能够大大减少城市垃圾的总量,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泡沫玻璃是以废玻璃及各种富含玻璃相的物质为主要原料, 添加发泡剂、改性剂、稳定剂等添加剂,经过球磨粉碎混合均匀形成配合料,预压成型后,放置在特定模具中经过熔融、发泡、退火,形成一种内部充满均匀气孔的多孔玻璃材料。其具有容重低、保温隔热、吸声、防水防潮、耐酸碱、化学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且易加工等一系列优越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地下工程、冷库、造船、国防军工等永久性工程的隔热保冷。硕士论文。在泡沫玻璃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制品内部孔径相差大且有连通孔,气泡分布不均,表面凹凸不平,

3、底部出现凹陷,甚至部分混合料没有发泡等缺陷,这些缺陷最终会影响到泡沫玻璃的性能。为了改善泡沫玻璃的发泡质量,提高其性能,改进其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成为研究泡沫玻璃的关键。本实验玻璃粉为主要原料,石墨为发泡剂,通过加热发泡制备出泡沫玻璃制品,采用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研究发泡温度、石墨掺量、球磨时间 、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泡沫玻璃气泡结构和密度的影响,探讨制备泡沫玻璃的最佳工艺条件。1 实验1.1 实验原料实验所采用的原料玻璃粉由嘉兴市振申绝热材料厂提供;发泡剂选用的石墨粉(分析纯)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厂提供。1.2 泡沫玻璃的制备将玻璃粉和适量的石墨粉混合后,于球磨机中球磨,过50 目筛。取适

4、量混合料在一定的压力下成型后,装入已涂有脱模剂的不锈钢模具内,以一定的烧成工艺烧制得到泡沫玻璃制品,观察样品的外貌特征、气孔结构以及进行密度、泡径等方面的测量。硕士论文答辩ppt。1.3 分析与测试(1)孔径测试方法:将试样加工成长方形状,在一个面上随机划一条直线,统计被直线穿过的气泡数目,孔径为直线长度与孔径数的比值(忽略孔壁厚度)。(2)扫描电镜(SEM)分析:采用日本HITACH SEM-3000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泡沫玻璃中气孔的微观结构。(3)差热分析:采用德国NETZSCH 公司STA 409PC 综合热分析仪对泡沫玻璃的混合料进行分析,模拟空气气氛,扫描温度范围301000 ,升

5、温速率为10 /min。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 发泡温度发泡温度应与玻璃粉的软化温度相匹配6,同时还要考虑到石墨发泡剂的反应温度。发泡温度只有高于玻璃粉的软化温度,才能保证石墨氧化产生的气体能被熔融的玻璃包裹住,得到质量优良的泡沫玻璃。图1 是配合料的热重和差热分析曲线。从DSC曲线可以看出, 140700 区间为放热过程,峰值点在510 附近,应该是石墨氧化放热造成的;7001000 区间为吸热过程,峰值点在909 ,对应于泡沫玻璃配合料的熔融以及反应C+CO22CO。从TG 曲线看,低于100 时配合料就开始失重,但曲线斜率逐渐减少,应该是配合料在升温过程中排出吸附水、结晶水的过程;在1

6、40700 失重趋向于平缓,应该是石墨开始氧化生成气体造成的,整个区间仅有0.57 %的失重量;然后曲线斜率增大7,应该是石墨反应加剧、气体大量逸出造成的。结合两条曲线,可以推测:玻璃粉从700 开始吸热软化,同时石墨还原CO2,并在820 附近反应加剧,故失重率增大、DSC 曲线斜率增大。因此,实验以820 为最低反应温度,依次选择820、840、860、880、890 作为发泡温度,石墨掺量2% ,保温时间10 min,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分别是发泡温度与泡沫玻璃的泡径和密度的关系,而表2 是玻璃制品的表观形貌。可以看出,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气泡的泡径增大,制品的密度从1694kg/m3

7、降低到460 kg/m3,在880 左右气泡的泡径大小和分布的均匀性最好。继续提高温度,气泡过度增大,连通孔的数量增多,发泡质量反而下降。从以上实验可见,发泡温度是影响泡沫玻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发泡温度较低,玻璃熔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过大,气泡膨胀阻力较大,发泡困难,产生的泡径明显较小。反之,如果发泡温度较高,则玻璃熔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都较低,气体产生的压力很大,气泡逐渐长大,泡壁变薄,造成坯体破裂,气体直接逸出,或者部分气泡合并形成大孔或连通孔,发泡质量变差。实验结果表明,以石墨为发泡剂,在发泡温度为880时制得的泡沫玻璃质量最好。2.2 保温时间当温度升到发泡温度后,需要一段合适的保温

8、时间,来保证石墨发泡剂充分氧化放出气体、小气泡克服玻璃熔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不断膨胀长大。因此,保温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到泡沫玻璃的发泡质量。如果保温时间过短,发泡剂反应不充分,气体释放量少,生成的气泡较小且数量较少,制品的密度较大,甚至会出现配合料没有烧结、有粉末残留的现象;若保温时间过长,氧化产生的气体多,气泡内压力增大,体积膨胀较大,生成的气泡泡径较大,部分气泡因泡壁太薄而破裂、相互合并形成大孔或连通孔,导致泡径大小不均,发泡质量降低。前文的实验已经发现,在880 下发泡可以得到泡径较为理想的泡沫玻璃,为此选择880 作为发泡温度,石墨掺量2%,分别取5 组不同的保温时间来研究保温时间与发泡

9、质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平均泡径先增大,在保温12 min后达到最大值,为0.278 mm,之后开始减小;制品密度降低,在保温12 min 时达到最小值,为534 kg/m3,之后延长保温时间,密度有少许增大,变为538 kg/m3。保温5 min 和8 min时,混合料反应不充分,气泡非常小,泡壁很厚,质量很差;保温时间为10 min 时,烧结得到的泡沫玻璃的气泡结构较好,分布也较均匀;保温时间延长到12 min 时,虽然平均泡径最大,密度最小,但其脆性很大,强度差;保温15 min 时,平均泡径和保温10 min 相差不大,但泡径大小均匀性较差。因此,在制备泡沫玻璃时

10、,最佳发泡时间选择保温10 min。2.3 发泡剂量在相同的发泡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石墨作为发泡剂,对泡沫玻璃的气泡大小和多少影响很大。如果石墨掺量过少,发泡剂在混合料中不易均匀混合,造成烧制后制品气孔分布不均匀;同时过低的石墨添加量使得氧化产生的气体不足,制品孔隙率和泡径较小,泡壁较厚,密度较大。反之,如果石墨掺量过大,则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都较大,制品密度较小,但过多的气体将会造成更多的小气泡聚集形成大孔或连通孔,导致孔径大小不均匀,降低了发泡质量。另外,石墨还能起到改性剂的作用。由于石墨和液态玻璃的化学亲和力很小,几乎不被玻璃液所润湿,存在于气液相的相界面(即泡壁)上,使气泡壁的表面能降低

11、,气泡越易形成,也越稳定。 在880 发泡温度下保温时间10 min 后,各个制品的形貌和密度。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石墨添加量从1%增加到3%,平均泡径先从0.079 mm 增大到0.214 mm,然后减小到0.136 mm,制品密度则是先减小后增大。结果表明,在上述制备条件下,石墨掺量为2%时获得的泡沫玻璃发泡质量最好。2.4 球磨时间球磨时间是通过影响混合料的颗粒细度,间接影响泡沫玻璃的发泡质量。球磨时间过短,导致石墨在玻璃粉中混合不均匀,发泡质量差。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混合料的颗粒越细,颗粒之间的间隙越小,熔融后易于粘结在一起,减少了气体的逸出,进而提高孔隙率;同时,颗粒越细,新增的颗粒

12、界面越多,由于界面处的缺陷多、能量较高,导致反应越容易进行,发泡质量越好。另一方面,气孔过多,形成的泡壁过薄,在气体的压力下易于冲破泡壁而形成连通孔,发泡质量反而降低;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高,颗粒相互团聚的趋势越大,球磨过程处于粉碎团聚的动态平衡,粉碎速度趋于缓慢,再延长球磨时间也只是浪费电能。把混合料分别球磨1、1.5、2、2.5、3 小时后,发泡温度880 ,保温10 min 后得到泡沫玻璃,制品的平均孔径和密度见图5。从图中可知,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平均孔径先增大后减小,而密度是先减小后增大,极值点都出现在2.5 h 处。当球磨时间为1 h,制品的气泡泡径较小,密度较大,局部

13、出现大孔,且发泡不均匀,这可能是由混合时间短,混合不均匀造成的。当球磨时间为2 h,制品体积膨胀明显,发泡充分,气泡分布均匀,多数孔径较大,大孔、连通孔少,气泡的均匀度明显变好。球磨2 h 得到的制品,虽然孔径和密度都达到最佳,但这也导致了其脆性大,强度低,不适合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球磨3 h 后制品的密度和球磨2 h 的相差不大,但泡径较小,里面大孔或连通孔的数量明显较多,发泡质量较差。因此,综合考虑发泡质量和动力消耗,球磨时间选择2 h 较好。2.5 气孔的显微结果及分析添加石墨2 %,发泡温度880,保温10min 后制得的泡沫玻璃试样的SEM 照片。可以看出,气泡的大小比较均匀,尺寸基本都在0.2 mm 左右。出现少许的大孔,但不是特别大。,在气泡的内表面,粘附着少许的碎屑,估计是空冷过程中,气泡壁上的熔体受到热冲击过大,破裂后从泡壁上分离下来,粘附在未凝固的泡壁上,稳定后两者结合在一起。大部分气泡壁很薄,两个气泡基本上要合并在一起,泡径达到最大值。这样发泡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