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大田五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期中素质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田五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答案)两部分。 ·选择题写在第II卷的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只交II卷。·在第5页的相应位置写上班级、姓名、座号。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 )2.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

2、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3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烈的太阳风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4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田、澳门、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6.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地点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公转线速度

3、不同 B地球公转角速度不同 C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不变D黄道平面始终与地轴垂直7右图阴影表示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此图是从南极俯瞰地球 M地白昼长于N地 M点正处于黎明时 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A. B. C. D. 8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是( )ANBNCSDS根据材料完成911题:材料: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9“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同步椭圆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公转速度为( )A近地点时公转角

4、速度慢 B近地点时公转线速度慢C远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D远地点时公转线速度快10当“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之时,驻守加拿大首都渥太华(45°N,75°W)的我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要看现场直播的话,他们应该在 日 时 分准时打开电视机。( ) A23日5时05分 B24日5时05分 C24日7时05分 D25日7时05分11“嫦娥一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大致相等C开罗(东二区)烈日当空 D伦敦(0时区)烈日当空读右边一组地球的日照图,判断1213题:12表示同一日期的日照图有() A B C D 13有关a、b、c

5、、d四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此刻太阳高度ab B此日正午太阳高度acCc与d永远不会昼夜等长 D图示时刻,a日出14.读右图“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重要性的认识,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将20072008年设立为“国际极地年”。我国的三个极地考察站分别是:中山站(69°22S,76°23E)、长城站(62°13S,58°58W)、黄河站(78°55N,11°56E)

6、。据此回答第15题:15关于我国三个极地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 B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黄河站ADCBC自转角速度最快的是长城站 D终年盛行东南风的是黄河站16读右图,当地球运行到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B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D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被冷高压控制17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的物理过程不伴随能量转换 C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D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根据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我国某教授日记片段:“今日风止天晴,气

7、温始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18.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可能是(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59月份 D.123月份19.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20.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除霉;增强太阳辐射 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2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22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8、)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处气压较处高,所以空气下沉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24.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25近地面的风向是( )A.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C. 与等压线平行 D. 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2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极地东风的实际

9、风向是东北风27下面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28与东亚盛行风向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的转换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D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样之间。29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B.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为块状C.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D.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陆地上30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 )A天气系统在北

10、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B图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C图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D图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31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不具有( )A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特点B雨热同期特点C降水具有夏季多、冬季少的特点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特点3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3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 冷空气在锋面以下 过境时气压升高 过境后天气转晴降水多发生在锋前A B C D 34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锋面系统的降水区域与其前进方向一致B冷暖空气相遇的地区往往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C气旋的气流为由四

11、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为下沉,易成云致雨D反气旋控制的中心地带多大风35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B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C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D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36我国南级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A向西北飘扬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37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气温无变化 B气温降低 C气温升高 D 气温忽高忽低3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任一地区气温都在升高 B区域性气候的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简单

12、C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升高趋势高于全球升高趋势D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39.全球变暖与世界农业的关系是( )A.对农业生产有百害而无一利 B.能使全球农业生产稳定增产C.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将更加严峻 D.中低纬度地区的农业有可能增产40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A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B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C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 D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41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能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下渗42下列河湖,没有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A塔里木河B闽江C长江D太湖 43下列环节在

13、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A )A.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C.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和降水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4445题。44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45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 B C D 读右图,完成4648题:46.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a>b>c>d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形的差异 D.a地多阴雨天气47.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14、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48.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处为(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中纬西风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49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大田所属的气候类型的是( ) A B C D50.当下图所示地区为雨季时( )A.我国东部吹西北季风 B.南亚地区的河流径流量达到一年的最小值C.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被亚洲低压切断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题号对应的空格中否则不得分,每空1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

15、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51.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此图表示的是_月_日的光照情况。(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移动。(3)此时A点是_时,B点的日出时间是_。C点的昼长是_小时,D点的夜长是_小时。(4)若H的纬度为30°,则此日H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大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5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E(1)

16、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气压带名称是:A_,B_C_,D_。(2)B、C之间的风带在南半球风向为_。(3)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成的?_。(4)在A气压带控制下的代表性的气候类型是_,其气候特征为_;若E位于大陆西岸,且受B气压带和E所在风带交替控制,则该地气候类型为_,气候的主要特征_。53读北半球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 。就气流分布状况而言,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 。(2)图中C、D两处中 处即将发生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3)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 ,因为 。(4)

17、请在图中画出E点的风向。(5)比较A、B两处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理由是 。54读下表回答问题。(6分)地点气温()降水(mm)一月四月七月十月全年甲地气温2527262526降水2532921582102893乙地气温615251616降水75608128815丙地气温49201012降水43366078726(1)甲地的气候类型为_,其成因为_。(2)乙地的气候类型为_,当乙地炎热干燥时,盘踞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_。(3)丙地的气候类型为_,其成因为_。55.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2)D处气压中心的名称

18、是_;B为_气压带在海洋上的保留部分。(3)此季节,A点的风向为_,C点的风向为_。(4)此季节,我国东北地区气候特征为_。5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资料: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CO。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是_。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请至少列举三种措施,只写一种不得分)123 大田五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题号对应的空格中,否则不得分,每空1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BACDC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DABDAD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DBDABCC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DBAACDCA题号414243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