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福州市永泰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模块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1 关于核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力是一种特殊的万有引力B原子核内任意两个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C核力是原子核能稳定存在的原因D核力是一种短程强作用力考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分析:核力与万有引力性质不同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解答:解:核力与万有引力、库伦力的性质不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M015m,原子核的半径数量级在10-15m,所以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核力是原子核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故C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对核力的理解核力是
2、自然界四种基本作用力之一,与万有引力性质、特点不同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利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势能减小,总能量增大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专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卢瑟福运用a粒子散射实验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玻尔理论是在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物理理论产生矛盾,在普朗克、爱因斯坦的量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轨道半径的
3、变化,通过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判断动能的变化,通过总能量的变化判断电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又称为热核反应故A错误B、卢瑟福运用a粒子散射实验估算原子核的大小.故B正确.C、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这一模型与经典物理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原子将不断辐射能量而不可能稳定存在;原子发射连续谱,而不是实际上的离散谱线玻尔着眼于原子的稳定性,吸取了普朗克、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提出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故C错误22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势能增大.故D、根据吗=1r轨道半径增大,厂r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聚变和裂变反应、玻尔理论以及能级等知识点,关键掌
4、握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及理清一些物理学史.3.下列核反应中属于核聚变的是()A. :H+;H一;He+;nB. 需Th-瞪Pa+“C2$5u+%139xe+Sr+21n92U54380D.?Be+gHei2C+!n426。考点:轻核的聚变.专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分析:本题比较简单,根据聚变的定义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轻核聚变是指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所以由此可知A是轻核聚变,B是3衰变,C是裂变反应,D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明确聚变、裂变、以及“、3衰变等各种核反应方程的特点.4.关于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A.原子核能发生3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B.核反应堆利用镉棒吸收中子控制核反应速度C.轻核的聚变反应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D.一切核反应都能释放核能考点:受控聚变反应;原子的核式结构;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专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分析:该题考察知识比较全面,题目中四个选项,考察了四个方面的知识,但是所考察问题均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只要正确理解教材中有关概念即可.解答:解:A、3衰变是核内的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同时发出一个电子,故A错误;B、镉具有很大的中子吸收界面,所以用来吸收裂变产生的中子,故B正确;C、聚变必须在高温下进行,故C错误;D、核聚变和核裂变大部分是放出核能,只有极
6、少数的核反应是吸收能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像这类理解、记忆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是很容易出错的,只要充分理解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就可正确解答.5 .新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X,它的氧化物X2O的半衰期为8天,X2O与F能发生如下反应:2X2O+2F24XF+O2,XF的半衰期为()A.2天B.4天C.8天D.16天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本题考察了有关半衰期的运算,明确半衰期的含义,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解答:解: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因此放射性元素X无论
7、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其半衰期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半衰期的决定因素就能解答,原子物理中题目主要是加强记忆,没有很复杂的计算题.6 .一个笊核(:H)与一个瓶核(;H)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B.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C.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He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考点:轻核的聚变.分析:根据质能方程可知核反应的过程中出现质量亏损,则一定释放能量;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可求出新核的质量数,根据核反应过程中核电荷数守恒可求出新核的质子数,从而确定新核.解答:解:根
8、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4mC2,可知在核聚变中存在质量亏损,则核反应过程中一定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核反应方程为汩+泞in+7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可得:2+3=1+A解得A=4根据核反应过程中核电荷数守恒可得:1+1=0+Z解得Z=2故新核为1口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能方程和核反应遵循的规律,比较基础,只要多读课本,加强知识积累就能顺利解决.7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8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C.轻核骤变反应方程有::H+;H一3
9、He+n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物理学史;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专题:压轴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分析: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判断轻核聚变方程的正误;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根据频率的大小比较波长的大小.解答:解: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结构.故A错误.B、天然放射现象只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原子核内部没有电子,衰变的产生的电子
10、,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B错误.C、轻核聚变方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故C正确.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辐射的光子能量大,即光子的频率大,则前者辐射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短.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物理学史,以及掌握能级跃迁的特点,即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8. 一炮艇总质量为 M ,以速度vo匀速行驶, 出一质量为m的炮弹,发射炮弹后艇的速度为 确的是()A. Mv o= (M-m) v+mvC. Mvo= (M m) v +m (v+v )从艇上以相对海岸的水平速度v沿前进方向射
11、v,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各关系式中正B.D.Mv 0= (M-m) v+m (v+v0)Mv 0=M v +mv考点: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压轴题.分析:对艇和炮弹组组成的系统,由于不受阻力作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开炮过程中动量守恒,需要注意开炮后艇的质量在减少.解答:解:对艇和炮弹组组成的系统,开炮过程中动量守恒,开炮后艇的质量变为(M-m),有Mv0=(M-m)v+mv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知识,需要注意过程前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对应,防止混乱.本题难度较低,为基础题.9 .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I、V2、V3的三
12、条谱线,且V3V2V1,则()A.V0V1B.V3=V2+V1C.V0=V1+V2+V3D.L=L+LV1V2v3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专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发光的含义是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根据能级图,有三条光谱线说明原子最高能级在n=3能级,再根据氢原子理论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应等于n=3能级时的频率,然后再根据跃迁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hv3=E3-Ein=2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hv2=E2-Ei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hvi=E3-E2将
13、以上三式变形可得hv3=hv2+hvi解得V3=V2+V1,所以B正确,再根据氢原子理论可知,入射光频率V0=v3,所以AC错误.故选B.点评:氢原子理论中能量的吸收和放出都不是连续的,要熟记能级跃迁公式以及发光条数的求法.10.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社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氢,而氢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3丫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氢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3衰变所释放
14、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丫射线一般伴随”或3射线产生,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D.发生a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子数减少了2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具有统计规律;3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a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发生a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解答:解:A、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A错误.B、3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15、故B正确.C、丫射线一般伴随a或3射线产生,三种射线中,丫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错误.D、a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核子数少4.故D错误.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3、丫射线的特点,以及知道半衰期的定义,知道3衰变所释放的电子的来源.11.(供选学3-5模块的考生做)氨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氯离子.已知基态的氨离子能量为E1=-54.4eV,氨离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或者电子中,不能被基态氨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En0琪344eVEs-G.OeVEs-13iE154.4/A.42.8eV(光子)B.43.2eV(电子)C.41
16、.0eV(电子)D.54.4eV(光子)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专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分析:氨离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光子能量需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否则不会被吸收.电子能量可以部分被吸收,发生跃迁.解答:解:A、基态的氨离子吸收42.8eV的能量,能量为-54.4+42.8eV=T1.6eV.不能跃迁.故A正确.B、基态的氮离子吸收43.2eV的电子能量,部分被吸收,能跃迁到第二能级.故B错误.C、基态的氮离子吸收41.0eV的电子能量,部分被吸收,能跃迁到第二能级.故B错误.C、基态的氮离子吸收54.4eV的能量,能量为-54.4+54.4=0eV,跃迁到无穷远.故D错误.故选A.
17、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吸收和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对于电子,能量可以部分被吸收.12,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开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受到合力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A,向下,m(v1V2)B.向下,m(v1+v2)C.向上,m(v1一V2)D.向上,m(v1+v2)考点:动量定理.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钢球的重力相对于地面对钢球的冲力可忽略不计.根据动量定理求解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解答:解:选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地面对钢球的冲量1=-mv2-m
18、v1=-m(v1+v2),则地面对钢球的冲量的方向向上,大小为m(V1+V2).故选:D.点评:应用动量定理求解冲量是常用的方法,要注意选取正方向,用带正号的量值表示矢量.如重力不能忽略,还要考虑重力的冲量13.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针(Po)放出的A射线轰击破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A.A为中子,B为质子B.A为质子,B为中子C.A为丫射线,B为中子D.A为中子,B为丫射线考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分析:天然放射性元素针(Po)放出的“射线轰击镀时会产生高速中子流,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解答:解:用放射源针的a射线轰击破时,能发射出
19、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被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产生的粒子.14.如图所示,与轻弹簧相连的物体A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跟与A相连的轻弹簧相碰.在B跟弹簧相碰后,对于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vA口-WWMfl7t777777777777777z77A.当弹簧压缩至最短时,系统的总动量最小B.当弹簧压缩至最短时,A、B的动能之和最小C.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不变D.当B脱离弹簧时,A的速度最大考点:动量守恒
20、定律.分析:物体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在B与弹簧接触时,B做减速运动,A做加速运动,当A、B速度相同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脱离弹簧,此前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A一直加速.解答:解:A、C物体A、B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水平面的支持力平衡抵消,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C正确.B、滑块B与弹簧接触时,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可知B做减速运动,A做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A、B的总动能最小.故B正确.D、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脱离弹簧
21、,此前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A一直加速,此时A的速度最大.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及能够根据受力情况判断出弹簧从原长压缩到最大,再恢复原长的过程中,A、B的运动情况.15.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pA=9kg?m/s,B球的动量pB=3kg?m/s.当A追上B时发生碰撞,则碰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A.pA=6kg?m/s,pB=6kg?m/sB.pA=8kg?m/s,pB=4kg?m/sC. pA=-2kg?m/s,pB=14kg?m/sD. pA=-4kg?m/s,pB=17k
22、g?m/s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遵守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过程总动能不增加,进行选择.解答:解:A、根据碰撞过程总动能不增加,则有枭+解得:mAmB,21nA21nB2mA2mB3满足mA=mb,故A正确;B、根据碰撞过程动能不能增加有:2y.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8.2M014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总动量为零.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专题: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判断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2)根据质量亏损,通过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每个光子的能量.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因为要遵循动量守恒.解答:解:(1)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2)正负电子相遇转变为一对光子,由能量守恒和质能方程得:2mec2=2E故E=mec2=9.1M031M2M016J=8.2M014J相遇前总动量为零,相遇后总动量也为零,故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光子.14故答案为:(1)A;(2)8.2M0,总动量为零.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核反应方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家居、电器商品购销合同
- 2025风险评估咨询合同
- 2025标准试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广场挡墙施工方案
- 2025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题库带分析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高频题库带解析
- 2025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题库完美版带答案分析
- 城市道路水稳混凝土采购3篇
- 宿舍安全我们的承诺3篇
- 全新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3篇
- 【华为】通信行业:华为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白皮书2023
- Python 程序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 03D201-4 10kV及以下变压器室布置及变配电所常用设备构件安装
- 城乡环卫保洁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充值合同范本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4月春季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数学试卷
- MSDS中文版(锂电池电解液)
-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考试题库160题(含答案)
-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卷
- 环境监测仪器安装施工方案(更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