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青岛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青岛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青岛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青岛版就快期末考试了,考试该如何复习呢?建议同学们多背诵重点知识,多做题。查字典数学网小学生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数学知识。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青岛版一、认真考虑,慎重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 比20米多20%,3吨比 千克少40%。2.9 ÷ = 0.75 = 24 = %3.有10吨媒,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吨,还剩下 吨媒。4.0.75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5. 、46%和0.4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应为 。6.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间隔 应取 厘米

2、,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7.在括号里填上“或“=。8.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二、仔细推敲,正确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0分1.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 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3.因为 = 60%,所以 米 = 60%米。 4.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不一定比原数大。 5.加工97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7%。 三、反复比较,果断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0分1.周长相等时, 的面积最大。 圆 长方形 正方形2.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 扩大100倍 缩小10

3、0倍 不变3.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4.x、y、z是三个非零自然数,且x× = y× = z× ,那么x、y、z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 xyz zyx yxz yzx5、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A. 12.56 B. 14 C. 16 D. 20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30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6分×2= ÷ = + = 4× + = 1÷3

4、7.5%= - ×20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共12分÷ + × ÷ 9+ × - ÷ ÷ 1- - 3、解方程每题3分,共12分X-27 X=114 X÷18 =15×23 40%X-14 =712 3.5-40%x=2.7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每题7分。共30分1.王叔叔家养鸡20只,养的鸭比鸡多 ,鸭比鸡多多少只?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2页,还剩20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3、歌厅有一个圆形表演台,周长43.96米。如今半径加宽1米,比原来的

5、面积增加多少?4、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假如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

6、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

7、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 ,乙队和丙队修路的比是3:5,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