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05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原卷版及答案_第1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05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原卷版及答案_第2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05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原卷版及答案_第3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05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原卷版及答案_第4页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05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原卷版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1.基因在染色体上孝情解读2伴性遗传重点知识楡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 .萨顿的假说(1)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 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 色体上。(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 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 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 相对稳定存在KS5UKS5U体细胞成对成对KS5U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 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

2、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证明者:摩尔根。(2)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3)研究过程 实验P红眼(早) x 白眼($)Fi红眼(早) X红眼($)jFi个体之间交配3 iF24红眼(早、$)4白眼($)Fi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 提出问题 F2:红眼:白眼二3 :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I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提出假说,进行解释a. 假设: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 等位基因。b. 用遗传图解进行解释(如图所示):I* X*X*(£L,唧M勘* “ IX./”x*x-(n.絢 k x'Yac

3、. 1*)配 f K*.丫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与 Fi中的红眼雌 果蝇交配)。 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列。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分析1 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2 红绿色盲遗传(1) 子代XBX3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X3来自父亲。(2) 子代XBY个体中X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3) 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是隔代遗传。(4) 这种遗传病的

4、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3 伴性遗传病的实例、类型及特点(连线) 外耳道墨毛症 虹绿色盲 维生蔻D4. X、丫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类埠i|特点a.frx|&性適传、【.111代遗传.性遗传/ 1 0遗牯 男也者爭匚伴¥遗传IIL只有刃患者X和丫染色体有一部分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Y的非間源区段LJ前同源段X的非同源区段X Y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 A(a)位于X和丫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聘孩 x xY$?xax" x xaY $XaYA>XXXAX3XaYa($全为显性)(早全为隐

5、性)(早全为显性)($全为隐性)(2)X、丫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观察下表中的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序号图谱遗传方式判断依据-O常隐父母无病,女儿有病,疋疋常隐常显父母有病,女儿无 病,疋疋常显常隐或X隐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性常显或X显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性FrO|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X隐)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1眾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1d1最可能在丫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丫上高频考点一萨顿假说的判断例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6、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 系的是()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变式探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 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

7、传因子(基因)控制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假说一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B. 假说一演绎法C.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D . 类比推理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高频考点二 基因位置的确定例 2.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 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 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 1

8、:1B. 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 :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变式探究】果蝇具有易饲养,性状明显等优点,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 可直接判断子代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X红眼雄果蝇B. 白眼雌果蝇X红眼雄果蝇C. 杂合红眼雌果蝇X白眼雄果蝇D. 白眼雌果蝇X白眼雄果蝇高频考点三 性染色体组成与传递特点的分析例3.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孩,下列情况中,其染色体变异一定与他的 父亲有关

9、的是 ()A.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B.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正常C. 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D. 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变式探究】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型(早ZW$ 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 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 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 (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 雌:雄=1 :1B.雌:雄=1 :2C. 雌:雄=3 :1D.雌:雄=4:1高频考点四 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其概率计算例4.(2015 全国I,

10、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变式探究】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 (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外祖母B.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

11、2C.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1/4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举一反三】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 (T)位于X染色体 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 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 3/4 与 1 : 1B.2/3 与 2 :1C.1/2 与 1 : 2D.1/3 与 1 :1高频考点五遗传系谱图的判断例5.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A. B.C.D.患更irIE ODO

12、【变式探究】(2015 山东,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 a和B、b)控制,且只有A 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u OrBOr-DI I 2 盂丄斗JA. I -1的基因型为XaBX3b或X3BXaBB. n -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 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 -11D. 若n -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n-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高频考点六X、丫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的判断例6.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I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 段)上的一对等

13、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丫染色体的n区段(同 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表现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非同源区段、同源区段A. 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个体B. 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i中会出现白眼个体C. 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i中不会出现截毛个体D. 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i中不会出现白眼个体【变式探究】如图甲中I表示 X和丫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该区段上基因成对 存在,U和川是非同源区段,在U和川上分别含有 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在 果蝇的X和

14、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 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 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I nnnuY-X1 I 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 (填序号)区段,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填序号)区段。(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染色体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填序号)区段。(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 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 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可能的基因型: 设计实验: 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如果

15、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1. ( 2016上海卷.26 )图9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 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 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 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2. ( 2016江苏卷.24)(多选)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 (IA, IB和i )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 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血型ABABO基因型IAIA、i AiIBIB、 1 B

16、iIAIBiiA. 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 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 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 O型血色盲女儿D. 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 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 率为1/41. (2005年课标I卷.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

17、出现2. ( 2005年课标II卷.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 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 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3. (2005年山东卷.5 )人体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正當男A. I-1的基因型为X3BXab或XaBXaBB. II-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 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D. 若II-1的基

18、因型为XABXaB,与II-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4. ( 2005年浙江卷.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U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o正構勇性*女性 冒鲁甲病勇性、女性 乙朋性、女性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H i与川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 H 3与U 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中表现型D. 若川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5. (2005年广东卷.24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

19、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 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 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C. 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 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6. (2005年上海卷.20)A、B型血友病分别由于凝血因子(VHI和IX)缺失 导致。图6显示了两种凝血因子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点。一对健康夫妇(他们的双亲均正常)生育了四个儿子:一个患有色盲和血友病,一个患有 血友病,一个患有色盲,一个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母亲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位点最可能是

20、()7. (2005年海南卷.29 ) (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 Aa 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 是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

21、体是指。8. ( 2005年四川卷.11) (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 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 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二3: 1 果蝇体色性状中,为显性。Fi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F2的灰 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 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 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这 是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 )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i全为

22、灰身,Fi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二3: 1 ;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二6: 1:1。 R r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F2中灰身雄蝇共有种基因型。 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I、U号染色体发生 如图所示变异。R/rtt T I位于D号集邑养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 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9. ( 2005年课标II卷.32) (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 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

23、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 Aa,祖母的基因型是XX3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 XX3 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 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对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 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 於中的一个 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 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1. (2014 安徽卷)鸟类的性别决定为 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 传的基团(A、a和B、b)控制。甲、乙是

24、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 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朵交1 R甲X乙早杂交2孚叩X乙XII¥ ¥雌雉均为褐色眼推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A. 甲为AAbb乙为aaBBB. 甲为 aaZBZB,乙为 AAZWC. 甲为AAZ,乙为aaZBWD. 甲为 AAZW,乙为 aaZBZB2. (2014 福建卷)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 GATA为单元,重复714次;X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 ATAG为单元,重

25、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勺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GATAgataIgataI童SU4抚* SIRS示为(GAIAX+車境II紀Sjy农示为®極)nI ATAGIaiagatag|J _ 重复13欢* 3TR表皿为(ALAG)A. 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B. 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和(GATA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D. 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的概率是1/23. (2014 四川卷)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

26、,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 下图:白色前体物质基因I有色物质1基因n有色物质2(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一灰鼠,乙一白鼠,丙一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lF2实验一甲X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X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 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寸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中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 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0(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iF2实验

27、丁X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R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 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 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 Fi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上述推测正确。 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 A、B及突变产生 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 其原因是0(2013 浙江卷)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 (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 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 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

28、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 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 (丙)o请回答:(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育种技术。(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i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i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 ,将其和农杆菌的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

29、,然后 借助 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2013 广东卷)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W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 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 W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i中( )A. 白眼雄果蝇占1/4B. 红眼雌果蝇占1/4C.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D. 缺失1条W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013 山东卷)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 b控制,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0、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勺雄性黄猫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C.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2013-新课标全国卷I)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C. 反密码子是位于mRN上相邻的3个碱基D. 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2013 新课标全国卷I)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

31、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2013 新课标全国卷U)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 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 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 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 眼:小翅棕眼=3: 3 : 1 : 1 o回答下列问题:(1) 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

32、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 定律是 o(2) 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作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 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 的假设还有中。(3) 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

33、例为 o(2013 山东卷)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 b控制,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勺雄性黄猫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C.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押题专练1.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34、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 成雄性个体B. X、丫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C.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3. 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 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 力。若

35、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XDXDXXDYB.XDXDXXdYC. X吠 XXdYD.XdXXxDY4.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 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A. 3 : 1B.5 : 3C.13 : 3D.7 :15. 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 黑腹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 所产生的子代中( )A. 彩背红腹雄蝇占1/4B. 黑背黑腹雌蝇占1/4C. 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D. 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6. 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 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是2: 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A. 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 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D. 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7. 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图谱。据图可作出的判断是( )I 2i 634A. 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B. 致病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C. 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D. 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8. 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