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引_第1页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引_第2页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指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居民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 2个人旅行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 3家庭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 4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指引 . 5甲型 H1N1 流感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指引 . 6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甲型 H1N1 流感指引 . 7社会补习机构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 . 8公共场所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 . 10社区集体单位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 . 11羁留场所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 12养老院、福利院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 . 14社区居村委会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 . 15社区医疗机构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 .

2、 16家居甲型 H1N1 流感清洁消毒指引 18居民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一、日常预防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漱口。二少去人流聚集的室内场所,防止聚集性活动。三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鼻口,擦鼻涕的纸巾要 弃置 于有盖垃圾箱内。四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证足够睡眠。五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保持车厢内清洁, 触摸公共设施后 及时 清洗双手。七防止探视发热病人。二、周围人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病症时一减少与发热病人的近距离接触以及直接接触, 保持手口卫 生清 洁,加强居室内的通风换气,出现发热、咳嗽等症及时就医。二家庭成员或自己有过密

3、切接触的人员如被确诊甲型 H1N1 流感, 应及时主动与当地疾控部门取得联系,由疾控部门决定居家或 集中医学观察, 此前留在住处,防止外出,防止与他人接触。三、自己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时一及时就医,必须戴口罩,前往就近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并 尽可 能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要求距离? 1 米。二前往医院防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好使用私家车,如打 的士要坐于后排与司机斜对且保持开窗通风,同时留取票据三 外出要加带口罩,防止传染给他人 四 防止前往公共场所,防止参与聚集性活动。个人旅行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甲型H1N1流感社区流行期间,个人应尽可能减少外出旅行, 如确需进 行,应遵循以下指引以

4、减少甲型 H1N1 流感的个人的感 染风险和跨地区疫情 传播。如出现发热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症或甲型H1N1 流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应外出旅游。一、了解目的地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概况和目的地的医疗 效劳获得 方法。二、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常用药品,如免洗的擦手液、一次性 外科口罩、纸巾等。三、详细记录旅行行程,保存相关车票、门票和发票。四、接受相关口岸检疫部门的体温监测,如实进行健康申报。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防止触摸眼、口、鼻,乘坐后尽快洗手。六、尽量防止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减少参加集会等人际交往,如不可避免那么在交谈时至少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七、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了潜在的

5、受到病人或其分泌物污染的 物品或环 境后。在如下情况下应尽快洗手:在接触眼、鼻及口前,进 食及处理食物前, 如厕后,打喷嚏及咳嗽后,触摸电梯扶手、按钮及 门把手等公共物品后。八、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包好后丢进带盖的垃圾桶九、保持个人卫生,与人交往时保持相当距离,出现相关急性呼 吸道感 染病症咳嗽、咽痛等时应佩戴口罩十、合理安排行程,注意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十一、旅程中或返回一周内自我进行健康监测, 防止前往人群聚 集的地方,防止探访亲友。 如出现发热咳嗽、 咽痛等不适及时就医且 主动说明旅行史。家庭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一、社区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一加强居室的通风换气,保

6、持室内空气清新。二防止前往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参加人群聚集性活动。三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健康监测, 出现发热等症及时就近就医 , 出 入要佩戴口罩,防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四做好个人防护,接触社区内公共物品要及时洗手。五保持手口卫生, 多漱口,不随地吐痰,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 鼻。 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六不到医院探视患传染病的病人。七发现自己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时,应及时与当地疾控部 门 联系并留在家中,防止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二、家庭成员被确诊甲型 H1N1流感病例时一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医学观察。二居家医学观察者及家庭成员不要外出,配合当地卫生部门 每日健康监测

7、三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病症时,立即报告指定的联系人。四病例与家庭共用过的餐具及其它卫生用品, 经过清洗消毒 后可继续共用。五室内要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禁止使用中央空调。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指引本指引适用于居家治疗的甲型 H1N1流感病例或出现流感样症 状的密切接 触者。一、病人在家中隔离至少至病后 7 天,或病程超过 7天者隔离至 病症消失 后 24 小时。二、有条件时尽可能独居一室,使用单独卫生间。日常生活应与 家庭其他 成员分开。居室勤开窗户,保持自然通风,尽量防止使用空 调。隔离治疗期间 谢绝亲友探视。三、家庭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接触病人及处理家庭垃圾时要 佩戴口罩、

8、 手套,及时清洗双手。四、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员联络,获得居家隔离、治疗、护理和消毒指导建议。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如实向社区卫生机构申报病 情。如出现持续的 高热39 C 或以上、气促等病情加重现象 ,立即 报告社区卫生机构寻求专业帮助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六、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应 用纸巾包 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洗净双手;单独使用生活用品、 用具,单独进餐,餐具应消毒;尽量防止与家人面对面或直接接触,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七、保持家居卫生,对地面、生活用具等经常进行清洁,使用一 般清洁剂即可,必要时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消毒剂。甲型 H1N1 流

9、感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指引、个人考前须知一居家医学观察者不得外出,配合卫生部门每日健康监测。二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时,立即报告指定的联系人。三咳嗽或打喷嚏时必须用卫生纸巾掩住口鼻。四单独使用生活用品、用具,单独进餐,餐具应煮沸消毒。五与居家医学观察者接触的人员必须戴口罩, 接触后进行洗 手、消毒。二、居家隔离居室环境要求一被观察对象应单独房间,日常生活应与家庭其他成员分开。二室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勤开窗户,尽可能不用空调。三居家医学观察对象产生的废弃物排泄物除外,应放置 在双 层塑料袋中统一收集。所在地街道、社区的管理部门负责垃 圾收集转运。四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必要的空气和物体外

10、表消 毒工 作。学校、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甲型H1N1 流感指引一、日常预防措施一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二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三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四搞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漱口,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鼻。六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七集体性活动尽量在室外进行,防止全校性的室内集会。八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提高防病意识。二、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的控制措施一强化晨检、午检,发现流感样病症者及时送医院诊治。二建立日报,每日将学生健康监测情况报告当地疾控部门。三取消不必要的

11、聚集性活动。四加强学校各类室内场所、物体外表及空气的消毒工作。五中小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原那么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学校应 及 时了解居家医学观察学生每日健康状况,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 行政部门。六爆发疫情停课期间, 学校指定班主任定期 随访放假学生, 了 解其健康状况并报告。七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 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有 卫生部门出具的复课证明前方可复学。八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 7 天 或 病症完全消失后 24 小时,方可复学。九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 属 地疾

12、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工健康状况,至少持续 14 天。十加强健康宣传,既要充分重视,又要防止不必要的恐慌。社会补习机构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一、建立学生名册,详细登记学生姓名、联系 等信息 , 岁以下未 18 成年人应登记家长的联系 。 建立与学生、学生家长和疾 病控制机构沟通机 制,以便随时通报重要消息。二、对工作人员和授课老师进行甲型 H1N1流感知识培训。三、利用墙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宣传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四、控制每个班人数,上课时间长短要适当,保证课间休息时间 不少于 10分钟,尽量防止上大课,防止上长课。五、加强学生

13、和教职员工健康监测,发热及急性呼吸道疾病病症 者暂停上课,发现聚集性病例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六、多开窗通风,可用风扇或抽气扇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 调时要确 保足够的新风量或在课间通风换气, 并定期清洗空调的隔尘 网。七、保持教室、厨房、饭堂、厕所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八、完 善洗手设施,提供洗手液或肥皂。九、加 强教室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教具等公用物体清洁。 十、应贮备一定量的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口罩、洗手液、 消毒药、 体温计等。十A 一、如有学生和教职员工被确诊甲型 H1N1流感,应停课,经 卫生部门 评估前方可复课。公共场所预防甲型 H1N1 流感指引一、确保公共场所内

14、空气流通。空调通风系统或排气扇运行正常, 定期清 洗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二、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三、洗手间要配备足够洗手液,保证水龙头工作正常。四、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加强消毒工作。五、加 强宣传教育,设置宣传栏。六、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病症,要及时就医。七、防止组织群体聚集性活动, 商业促销最好在室外进行, 缩短 聚集时间。八、场所内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做到如下几点:一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及医学观察。二根据疫情开展态势,必要时要采取停业或停工等措施。三加强进入场所内人员的健康监测, 发现发热等症及时报告 , 出入要戴口罩四 在专业技术人员

15、的指导下,开展必要的空气和物体外表消 毒工作。社区集体单位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一、 日常预防控制工作一 社区各集体单位要加强室内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 新。尽量不使用空调。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二 搞好本单位环境卫生。及时清运垃圾和废弃物,保持室内 境卫生整洁。三 集体性活动尽量在室外进行,防止室内集会,尽量不要在 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四 如员工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病症,要提醒其留 中休息并立即就医。五 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 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防止过度疲劳紧张,增强抵抗力等。二、如果本单位内出现甲型 H1N僦感病例,应做到如

16、下几点:一 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二加强健康监测,发现发热等症及时报告,出入要戴口罩。三加强个人防护,不要去探视病人。四暂停一切聚集性活动。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六根据疫情开展态势,必要时可采取停业或停工等措施。羁留场所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气清外环人群在家衡饮成立专责防控小组,保持与当地疾控中心密切联系,做好预防、疗救治用品储藏,备足够口罩、一次性手套、体温计仪 、消毒药 械以备日 常和应急之需。二、 对工作人员、羁留人员进行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消除恐 慌 或无所谓的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三、在疫情流行期间,对进入羁留场所人员进行体温监

17、测, 禁止发 热 37.5 C 或以上及急性呼吸道病症人员进入;暂停或限制亲友直接 会面,停 止访客进入羁留场所;凡要与在羁押人员接触或进入在押人员 探访、居住、工 作、学习及活动之区域的,一律佩戴口罩。经允许接见、 正常提审、押解外送 就医者,需要佩戴口罩。四、重点做好新收人员和进入监区人员健康监测, 对新收的羁留人 员 进行体检,宜先在新收所、中队或专门的观察监区 仓室观察 7 天, 发现发热、 咳嗽者单独羁留。五、加强羁留仓室、工作场所、亲友会见室、提审室等室内场所通 风换 气,保持环境卫生,确保机械通风装置排气扇正常工作。使用 空调的场所, 定期开窗换气。减少室内大型聚会活动。六、加强

18、对各监区巡查,每天对工作人员、羁留人员健康情况进行 调查 了解,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急性呼吸病症人员,尽快进行检查 诊治。建立 门诊登记日志制度,发现发热病人就诊数量增加或有明显聚 集现象及时向当地 疾控中心报告。七、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做好医务室感染控制工作,及时处理 医疗垃 圾,设立发热病人隔离观察场所,设立独立通风的隔离留观病房, 发热求诊者或外送就医、押解者配发口罩八、催促羁留人员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不共用餐具、毛巾、盥 洗用具, 保障休息充足。九、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生活、劳动和学习场所环境卫生。 十、流行期间每天对羁留仓室、工作场所、公共用具、提审室进行 卫生清 洁、消毒

19、。十A 、工作人员出现发热等病症及时就医排查,暂停上班。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在家休息观察 7 天。十二、羁留人员出现病人和疑似病例应在所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 者医学 观察 7 天,出现发热、咳嗽等病症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医务所对 重症者及时会 诊,对于重症者或有根底疾患、孕妇、老年患者首选住院 治疗。十三、发现聚集性病例时及时报告, 在当地疾控中心指导下进行疫 情处置, 迅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十四、本指引适用于公安、司法系统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留 所、戒 毒所、收容教育所等羁留场所。养老院、福利院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一、日常预防措施一加强养老院、福利院院舍的通风换气,保持

20、院舍空气清新。 尽 量不使用空调。洗手间要配备洗手液。二保持院舍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和废弃物。三 做好新入人员的健康体检,了解根底疾患,在单独区域观 察 7天,出现发热等病症及时隔离治疗三做好院内人员含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 嗽或 咽痛等病症,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并立即就医。发现聚集性病 例立即报告当 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设立临时隔离病室,储藏必要的药品、防护用品等,如口罩、工作服、手套、体温计等。五制定探视制度,加强探视人员登记和健康询问,禁止发热人员进入。六应定期对院舍走道、 地面、电梯、厕所的门把手和水龙头把手、楼梯扶手和 等物体外表进行湿式清洁, 必要时,可用 0

21、.2% 过氧乙酸溶液 或 250mg/L 500mg/L 含氯消毒液进行湿式拖扫或擦 拭。七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保持良好个人 卫生 习惯,提咼防病意识。二、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控制措施一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二加强健康监测,发现发热等流感样病症者,送至本院临时 隔离 室或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消毒工作。五暂停一切聚集性活动,登记访客资料,必要时暂停探访。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院舍场所、物体外表及空 气的加强宣传教育,安抚院内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提高 防控社区居村委会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一、日常防控措施

22、一居村委会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 制定 流感防控预案,主要领导负责社区流感流行的防控工作, 指定专 人负责落实各 项具体防控措施。二密切关注辖区居民及流动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 来自 疫区或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发热、 咳嗽病人,及时报告社区 卫生效劳中心 或辖区乡镇卫生院进行排查。三与社区医疗机构共同指导、 检查、催促辖区内学校、 托幼 机构、 养老院、福利院等机团单位落实甲型流感各项防控工作。五组织发动辖区各单位和居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六利用宣传栏、公共场所视频设备、宣传画、折页、健康讲 座等 多种形式,加强辖区内居民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 , 老少皆知。

23、七协助建立社区流感防控志愿者队伍。二、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控制措施一协助卫生部门开展病例追踪、病家消毒、疫情的调查和现 场处 置等工作。二落实轻症病例的居家隔离治疗,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三及时了解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单位疫情,劝揭发 热人 员居家休息观察,劝导居民减少旅游。四对出现爆发疫情的学校托幼机构或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进行工作巡查,催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五对辖区居民做好流感防病知识宣传,消除公众恐慌,协助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干预。社区医疗机构甲型 H1N1 流感防控指引、日常预防措施一标准预分诊流程,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病人提供一 次性口 罩,引导病例至专

24、门的发热呼吸道门诊就诊。二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监测,发现聚集性病例、重症住院病 例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对发热病例进行必要的接触史询问, 标准填写发热门诊日 志,做好甲型H1N1流感排查。四做好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应急物资储藏。五加强指导辖区各单位消毒和卫生工作。六开展学校、托幼机构病症监测和缺勤监测,加强对养老院等重点人群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七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开展必要的知识宣传,提高防病意识1、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防控措施一 对病例实行分类诊治与管理, 确诊病例中的轻症病例可 采取 居家隔离治疗;确诊病例中的重症病例应在定点医院住院隔 离治疗;确诊病 例中的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根底疾病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首选住院治疗。二协助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及送检等工作。三对居家隔离治疗者进行指导和管理,首次需上门详细告知 注意事项,每日随访并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密切注意隔离治疗者病 情变化,出现 重症及时收治医院。四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登记和管理,指导正确居家医学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