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避震人的情能互救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地震防护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平安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平安 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 感。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 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 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二、活动准备:1、课件2、相关网站3、小礼品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2、

2、学生交流感受。二弓 I 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课的中心问题1 ?学生分小组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2 ?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三学生讨论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师: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地震发生时会发生什么现 学生汇报:师总结: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师:那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学生讨论:师总结: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 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2. 研究地震成因师: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方法,来推测

3、一下:地震的成因? 学生猜想。师: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出示课件。 1-7 张3. 教师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 生 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 断裂 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教学过程: 回忆概括上节课知识要点,引入新课。一、认识地震前兆 师: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防止,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 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课件展 示1 爱国教育 师: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

4、。 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很 早就开始了。公元 132 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一一候 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 1700 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创造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 1 分钟前测出,但是 1 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 这 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2. 避震小知识 师: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防止,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 学生讨论、汇报。 10 分钟 老师再补充一点,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假设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这是前提

5、, 是至关重要的。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 摆 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师:对于不同场合的自救方式同学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不同场所避震方法?学校避震: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家庭避震: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平安地点, 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 块倒 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2、室内易于形成

6、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巩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防止拥挤,要避开人流, 防止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1.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2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3.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4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 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

7、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 车。?户外避震:1?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2.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3.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4.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5.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 桥 等。?高楼避震: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那么,国 内外许多 起地震实例说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 被砸死 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 震。如 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那么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

8、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 势,寻找平安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平安, 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 即使地震大幅度 晃 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 水还 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 界传递 信息,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 重 要原那么。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 尽 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 界联

9、系,除用 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翻开手电筒以上就是地震不同场所的逃生方法,另外加上地震九条须知: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3. 将门翻开,确保出口4.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5.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6.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7.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8.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9.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第二课时一、 知识竞赛试题二、 课堂避震演习:虽然我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们仍然没有方法解决,希望大家 在 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 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

10、震就像天气预 报那 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设计与制作一、 活动背景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某 一 主题进行思考、探究、会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根本的观察、记录方 法, 有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技能,能借助书报、网络、采访、调查等方法收集相 关资 料,并且设计与制作类的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类型。二、 活动目标1、 通过上网、书报等方式,收集校园警示语,了解警示语的相关知识,归纳警示语在语言、形式、作用等方面的共性特点,从而设计有创意的警示语。2、 在活动过程中,能分析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实用性强的警示语; 在比拟讨论中,归纳出警示

11、语的设计特点,在欣赏他人作品中,运用比拟不断修 正 自己的缺乏。三、活动对象:五年级四、前期活动:1、 学生确定了为学校设计制作警示牌活动主题2、 分小组调查学校的哪个地方最需要设计警示牌。3、学生收集了相关警示语五、活动时长: 1 课时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师生共忆,确定探究的主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什么活动主题? 要给学校设计警 示牌 师:你们能再说说:警示牌有什么作用吗?出示课题:设计制作学校警示牌 活动二:汇报交流,达成共识1、 全班交流课外调查学校的情况1哪些地方设计了警示牌?学生汇报2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一些警示牌?全班交流 过渡语:通过全班交流后,各小组可能先确定你们准备为校园的哪个地方来设计 警 示牌,把它填在表格中,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大家都知道警示牌起着提示大家 的作 用,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它的语言对了,就是警示语板书。现 在就让 我们来一起分享大家收集来的警示语,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2、 全班交流、汇报警示语1 梳理信息归纳特点 警示语的特点:词语简短、幽默、寓意深远、针对性强2 讨论交流形成构思 欣赏两组警示牌的图片,说说它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并引导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