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诗词与中国人的价值观_第1页
杨慎诗词与中国人的价值观_第2页
杨慎诗词与中国人的价值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慎诗词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壶公评论 2013-4-27 写于麒麟山麓看三国演义 ,至少不会忘记的是那一首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词中人当然能够知道,这是一阙临江仙 。如何研究了诗史,也许能够知道这一阙临 江仙属于二十一史弹词之第四段说三分两晋 ,这一段中还有一阙西江月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读之,这西江月和临江仙都在 “笑谈中 ”,前者又似乎更潇洒一些,毕竟临江仙 说的是外

2、在,而西江月说的是自己, “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一份感伤真真 切切。读诗词, 如果能够了解历史背景, 那就不是在看西洋景了; 如果能够了解作者并且理解他写 作诗词的情绪,这诗词也就读得明白了。二十一史弹词的作者是杨慎,一个明朝的读书人 一个失意的读书人。杨慎是谁?壶公评论写过关于发生于嘉靖朝的大礼议之争, 因为它是理学在明代的一次表演, 尤其是这 一事件突出了明代理学的核心价值观, 一直以为大礼议之争的发起者杨廷和是一个平庸的官 僚,也一直以为正是这个大礼议之争把大明朝导向混乱, 导向党争, 导向灭亡 起码在文 化上是如此。因此壶公评论慎重看待当代的关于民主的讨论。杨慎, 杨廷和

3、之子。 杨廷和就是那个挑起嘉靖大礼议之争的内阁首辅、三朝老臣。 杨廷和祸及其子,杨慎坚持了老子的观点,在朝堂之上被打了屁股,并且流放滇南。壶公评论写明朝变故, 知道了老杨头的故事, 因此很客观地说, 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 谓其政治有别于前面的、 所谓的封建王朝, 并且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其基调也是如此。当然,法国大革命是成功的,大礼议之争是失败的,关 键点在于二者在观念和哲理上有深浅之别。 之所以讨论这样的问题, 是在为当代中国思维的 庸俗化担忧。 文化的决定意义当然不是二、 三十年就可以显现出来的, 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 远的。把大议礼之争与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有

4、点突兀,但是从三个方面论又不能不如此说:其一、 都有一个完整的理论,大议礼之争的理论即理学,虽然并不完全体现理学, 但其道在理,其行唯理,其言在理。而理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之一, 正是理学促使西方启蒙思想家看到社会 变革的模型 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哲学家领导的社会。 。其二、杨廷和、杨慎等等,这些官僚贵族们坦然进入他们认定的理的论争,固无胜算,败也 欣然。杨慎就是一例, 他在正德六年得中状元, 官翰林院修撰, 豫修武宗实录。史家以为他的禀性 刚直,却没有能够看到他的思维特性, 即此君目中已经没有君王的特定意义 君王也等闲。 正因此他以监督者的目光注视君王 每事必直书。例如明武宗

5、微行出居庸关, 他上疏抗谏; 明世宗朱厚熜继位,他尤其活跃,嘉靖三年,时任经筵讲官的杨慎因 “大礼议 ”受廷杖,谪戍 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杨慎与之前的谏官们不同是, 他始终唯理而行, 即使终身流放依然故我, 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意趣翩翩。其三、1524 年,“大礼议 ”之争剧烈化, 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左顺门撼门大哭, 声称“国 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明世宗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 都被谪戍。自此之后, 明朝仕子以批判朝政为能,魏阉迫害东林之时,一些仕子甚至慨然赴死,贯穿

6、明 朝中晚期的文化特性令人刮目相看。杨慎是明代文学家,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 生存于 1488 年至 1559 年。关于此翁评价, 或论 “终 明一世记诵之博, 著述之富, 慎可推为第一。 其诗虽不专主盛唐, 仍有拟右倾向。 贬谪以后, 特多感愤。 又能文、 词及散曲, 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著作达百余种。 后人辑为 升庵集。杨慎留存于世诗约 2300首,因他流离于外 30 余年,诗以 “思乡”、“怀归”情怀为多, 例如宿 金沙江: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全诗沉淀于一个愁肠百结的离恨之中, 君子岂无情, 只是义理真。 杨慎的这一情绪又表达于 裴多芬的那首名诗:“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 ”可惜的是杨慎的目标并不是自由 这一点太深刻了, 他在寻找皇朝的正义, 可是他放弃了 自由。直至临终,杨慎仍然沉浸在悲剧中,他的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回头看看西江月和临江仙中表达的家国情怀,杨慎的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