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课件_第1页
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课件_第2页
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课件_第3页
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课件_第4页
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第二节第二节 血管血管(xugun)生理生理n一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n二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n三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n四四.静脉血压和回心血量静脉血压和回心血量n五五.微循环微循环n六六.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shn chn)和回流和回流第一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一、各类血管的结构一、各类血管的结构(jigu)和功能特点和功能特点大动脉大动脉 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中动脉中动脉 分配血管分配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阻力阻力(zl)血管血管毛细血管毛细

2、血管 交换血管交换血管静脉静脉 容量血管容量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动静脉吻合支 短路血管短路血管第二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二、血流量、血流阻力(zl)和血压和血压(一)血流量:一)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与压力差成与压力差成正比正比,与血流阻力,与血流阻力(zl)成成反比反比。 各截面血管中的各截面血管中的血流量相等血流量相等,等于,等于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血流速度:血流速度: 主动脉内的血流最快,毛细血管的血流最慢主动脉内的血流最快,毛细血管的血流最慢第三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二)血流阻力(

3、二)血流阻力(zl): R=8L/ r4 , 与血液粘滞度成正比,与与血液粘滞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的四次方成反比。第四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三)血压(三)血压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管壁的侧压力。 形成因素:形成因素:血管内的血液充盈、血管内的血液充盈、心脏心脏(xnzng)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可扩张性和弹性。第五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一)动脉一)动脉(dngmi)血压的正常值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心缩期动脉血压收缩压:心缩期动脉血压(xuy)升高到升

4、高到最高最高值值。正常值:正常值:100120mmHg 13.316KPa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到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最低值。正常值:正常值:6080mmHg 8.010.7KPa三、动脉血压三、动脉血压(xuy)和动脉脉搏和动脉脉搏第六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n脉压脉压=收缩压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 平均平均(pngjn)动脉压: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动脉压: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脉血压的平均(pngjn)值。值。n舒张压舒张压+1/3脉压脉压第七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二)动脉血压(二)动脉血压(xuy)的形成的形成1、封闭的心血管有、封闭的

5、心血管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动脉血压的前提前提。2、心室射血心室射血是动脉血压形成的是动脉血压形成的能量能量(nngling)来来源。源。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和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是形成动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脉血压的两个基本因素基本因素。第八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1)循环系统平均)循环系统平均(pngjn)充盈压:充盈压:心血管有心血管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足够的血液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2)心脏射血:)心脏射血:心室射血释放的能量一部心室射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动能动能),一部分用),

6、一部分用于对血管壁产生侧压(于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势能势能)。)。第九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因存在外周阻力,心脏一次射血因存在外周阻力,心脏一次射血1/3流流向外周,向外周,2/3暂储存血管。暂储存血管。(4) 大大A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 心缩期心缩期,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扩张扩张,使,使1/3的射的射血量流向外周,血量流向外周,2/3的血量暂贮于大动脉内,的血量暂贮于大动脉内,动脉血压动脉血压(xuy)升高,形成升高,形成收缩压收缩压。第十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 心舒期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tnxng

7、)(tnxng)回缩回缩,将贮存的血液推向外,将贮存的血液推向外周,使血液能持续流动,维持舒张压于一定高度。周,使血液能持续流动,维持舒张压于一定高度。作用作用:缓冲动脉血压大幅度波动。缓冲动脉血压大幅度波动。 间断的心脏射血变为血管内持续血流。间断的心脏射血变为血管内持续血流。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三)影响动脉血压(三)影响动脉血压(xuy)的因素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收缩收缩压压舒张压舒张压脉压脉压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与血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值管容量的比值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二)动脉脉搏:(

8、二)动脉脉搏:上升支:较上升支:较陡陡,心室,心室快速射血快速射血引起引起下降支:较下降支:较平坦平坦,心室,心室减慢减慢(jin mn)(jin mn)射血射血引起引起四、静脉血压与回心血量四、静脉血压与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一)静脉血压1 1、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压力。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压力。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中心静脉压高低决定因素:中心静脉压高低决定因素:1.心脏心脏(xnzng)射血能力

9、:射血能力:射血良好,中心静脉压较低。射血良好,中心静脉压较低。射血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射血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2.静脉回流速度:静脉回流速度:速度快,中心静脉压较高。速度快,中心静脉压较高。速度慢,中心静脉压较低。速度慢,中心静脉压较低。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生理意义:生理意义:(1)作为判断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作为判断心血管功能的指标(2)作为控制输液的指标)作为控制输液的指标2、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平卧:平卧:重力对静脉压无明显影响。重力对静脉压无明显影响。直立:直立:心脏心脏(xnzng)以下部位,静脉充盈扩张,以下部位,静脉充盈扩张,静脉压

10、升高。静脉压升高。 心脏以上部位,静脉充盈减少,静脉心脏以上部位,静脉充盈减少,静脉压降低。压降低。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二)影响静脉(二)影响静脉(jngmi)回流的因回流的因素素1.1.循环系统循环系统(xnhun xtng)(xnhun xtng)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 :充盈压升高,回流增多;充盈压升高,回流增多;充盈压降低,回流减少。充盈压降低,回流减少。 2. 2.心脏收缩力心脏收缩力: :收缩力增强,中心静脉压降低,回流增多;收缩力增强,中心静脉压降低,回流增多;收缩力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回流减少。收缩力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回流减少。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11、。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3.3.重力重力(zhngl)(zhngl)和体位:和体位: 卧位转为立位,静脉回流减少。卧位转为立位,静脉回流减少。4.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 骨骼肌收缩,挤压静脉,加速回流。骨骼肌收缩,挤压静脉,加速回流。 骨骼肌舒张,静脉压下降,静脉回流减骨骼肌舒张,静脉压下降,静脉回流减少。少。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5.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 吸气吸气(x q)(x q)时,静脉回流增加。时,静脉回流增加。 呼气时,静脉回流减少。呼气时,静脉回流减少。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四、微四、微 循循 环环n定义:定义:微动脉

12、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环。n基本功能:基本功能:完成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完成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物质(wzh)交换交换。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一)微循环的组成(一)微循环的组成(z chn)和血流通路:和血流通路:n1、组成:、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前括约肌、真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管、动静脉吻合(wnh)支、微静脉七个组支、微静脉七个组成部分。成部分。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2 2、血流通路、血流

13、通路(tngl)(tngl)途途 径径功能功能开放情况开放情况迂回通路迂回通路微微A、后微后微A、Cap前前括约肌、括约肌、真真CapCap、微微V完成物质完成物质交换交换交替开放交替开放直捷通路直捷通路微微A、后微后微A、通血通血Cap 、微微V保证静脉保证静脉血回流血回流经常开放经常开放动动-静脉静脉短路短路微微A、动动-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 、微微V调节体温调节体温必要时开必要时开放放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二)微循环的调节(tioji)总闸门:总闸门:微动脉微动脉(dngmi)分闸门:分闸门: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后

14、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后闸门:后闸门:微静脉(后阻力)微静脉(后阻力)微动脉和微静脉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微动脉和微静脉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真毛细血管受体液因素调节。真毛细血管受体液因素调节。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一)组织液生成和回流(一)组织液生成和回流(hu li)的机制的机制生成动力生成动力(dngl):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cap血压血压+组织液胶体渗压组织液胶体渗压) (血浆胶体渗压血浆胶体渗压+组织液静压组织液静压) 回流:回流: 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少部分入毛细淋巴管,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少部分入毛细淋巴管,生成淋巴液。生成淋巴液。五、五、组

15、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shn chn)和回流和回流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二)影响(二)影响(yngxing)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素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xuy):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apCap压压有效滤过有效滤过(l u)(l u)压压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血浆蛋白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组织液生成生成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3.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4.淋巴淋巴(ln b)回流:回流: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回流障碍组织液回流障碍(zhng i)水肿水肿 capcap,使组使组织液胶渗压织液胶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组织液生成生成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医学专题-血液循环2(三)淋巴(三)淋巴(ln b)循环循环 部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部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经淋巴管循环,由胸导管回流入静脉。经淋巴管循环,由胸导管回流入静脉。功能功能(gngnng):1.回收蛋白质回收蛋白质2.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3.运输营养物质运输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