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_第1页
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_第2页
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_第3页
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_第4页
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第25卷第2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6月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冯'广宏(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成都610016)【摘要】古族,古固中的"双子座"现象,为古代史上所常见,比拟典型的如伏羲和女娲,炎帝和黄帝,太昊和少昊.高辛和高阳,以及氐羌,巴蜀,昊越等.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矛盾和冲突,不过和谐团结仍是其主流.研究其中某些规律,往往能解释由于文献缺乏带来的种种难题.【关键词】古族;"双子座"现象;氐羌;巴蜀【中圈分类号】K8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42(2021)

2、02-0001-03一古族双子下儿女,长大自立门户,有时远走高飞,各自为政,一族便分为多族.残酷的生活考验,推动着优胜劣汰的进程,只有较强的小氏族能够生存,到了最后关头,仅仅剩下两个兄弟族还在生活线上挣扎,这才意识到应该相互团结.彼此帮助,血缘纽带使他们又联合在一起,构成"双子座".这两个小族后来们仍然牢记祖先的教训.尽管大家在开展上分道扬镰,却始终保持着抱团联合的态势,于是古族丛中的"双子座"现象就稳定了,比拟典型的如伏羲和女娲,炎帝和黄帝,太吴和少吴,高辛和高阳,以及氐羌,巴蜀,吴越等皆是.这些双子座古族,虽然有同一血脉,但在彼此开展进程中未免会存在

3、差距,于是往往发生些小的利害冲突,后来小摩擦积累起来成为大矛盾,于是产生了对立情绪,有时这种情绪可以影响好多代人,乃至离心离德.一旦时机成熟,往往会爆发战争,兄弟反目成仇.但是大家在争斗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才觉悟比太极图,一对阴阳鱼性质互不相投,但却永远处在同一个太极圈里.这种奇妙的"双子座"现象,铸就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因,也能够勘破上古史上许多令人费解的图景.二,炎黄无间<国语?晋语>记有司空季子所讲"异姓那么异德"的话:"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以姬,炎帝以姜,二

4、帝用师以相济也."诠释者说:"相济"就是相挤远古信息:黄帝和炎帝,同为少典与有孀氏生下的子嗣,属于姜水为根据地,相互用兵,想通过战斗分个谁输谁赢,这本是原始社会残酷生存条件带来的风气.字中的意义,是一种带刺的毒虫,但<山海经?海内北经?却说:有."那图腾根本是人形,却带有老虎斑纹,脚上缠有带状物,形象相当可怕.书中指出的地理位置在昆仑虚的北面,因而有蠕氏故居应在今甘青境内.可是炎黄族徽不再继承有蠕氏图腾,显示分出族姓后的"异德".<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5、;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黄帝以姬为姓,今人有指"姬"为鳄或麟的,李玄伯推想是以一种香草"茼"为图腾,比拟合理,而且画起来与云有些相似;炎帝以姜为姓,那么应以羊为图腾,说成是火,殊不可解,也许从"炎"字延伸出来,认为他们善于用火吧.?史记?五帝本纪>记有炎黄战争:黄帝"教熊罴,貔貅,豸匾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那些野兽,显然是黄帝盟族的族徽.<大戴礼记?五帝德?将炎帝写成"赤帝",阪泉写作"版泉",内容一致.今

6、本<列子?黄帝>亦有同样记述,称黄帝"帅熊罴,狼豹,猖虎为前驱,雕,鹗,鹰,鸢为旗帜."?吕氏春秋?荡兵>说:"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淮南子?兵略训>说:"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传说中的炎帝采用火攻,在原始社会算是最厉害的战术了.兵法家的传说,将炎黄之争夸大为黄帝与赤,青,黑,白四帝作战,也许那些色彩徽记属于炎帝盟军.今本?孙子?行军>说:"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太白阴经?善师&a

7、mp;gt;也说:"黄帝独立于中央而胜四帝."近年银雀山出土竹简<孙子兵法>,上面有详细记载:"黄帝伐赤帝,至于口口,战【收稿日期】2o08一O1一O7【作者简介】冯广宏(1931-),男,江苏南京人,堵水利科研院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研究巴蜀古史,巴蜀文字,传统水利科技.2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矩于反山之原,在阴,顺术,倍冲,大灭有之.""反山之原"这个地名,说明阪泉正确的写法应作"阪原",意思是山间小盆地.接着,黄帝又至襄平伐青帝;至武隧伐黑帝,至武刚伐白帝,"已胜四

8、帝,大有天下."五行说以中央为黄色,东南西北为青,赤,自,黑,除了黄土高原居古域中心的概念外,恐怕与这一古代传说不无关系.旧史往往将炎帝说成是邃古的神农氏,于是炎帝的时代就比黄帝早出了千百年,炎黄根本不可能发生争战,这一点让旧史家费尽心机.说成是黄帝与炎帝子孙战于阪泉之野.其实神农是神农,炎帝是炎帝,并不是同时代的人,?管子?封禅?提到远古到山东封禅的有72族,记得名字的有12族,其中"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可见神农与炎帝本来就是两人,而且神农比炎黄时代要早,如此弥缝并无必要.炎黄本是一家,后来发生摩擦,以致影响到他们子孙仍有对立情绪.大禹的父

9、亲是鲧,据?汉书?律历志?,鲧是颛顼五世孙,而颛顼那么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后代,所以颛顼,鲧,禹属于黄帝族系.(Lb海经?海内经?说炎帝之妻生炎居,他的子孙是节并和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所以祝融,共工属于炎帝族系.这两系后来仍不相容.?苟子?议兵?有"禹伐共工"之说;?大荒西经?有"禹攻共工国山"?渺北经>和?大荒北经?都有禹杀共工之臣的记载;?列子?汤问>和?淮南子?天文?都有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失败后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这说明炎帝族受了欺侮;可是?海内经?有"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10、"之事,可说是炎帝族作了报复.不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大家慢慢觉悟起来.?史记'律书?说:"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炎帝系的共工善长治水,黄帝系的颛顼学习了他的方法,果然收到了效益.?国语?周语>说大禹承当治水重任后,"共之从孙四岳佐之."共工的子孙主动出来协助,关键时刻"打虎还靠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团结的根底无法动摇,炎黄始终是不能别离的.三,氐羌同根氐羌是十分古老的西部民族,自古连称.?大戴礼记?少闲?:禹受命,"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诗经?

11、商颂?歌颂成汤的功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日商是常."今本?竹书纪年?汤十九年,有"氐羌来贡"之文;武丁三十四年,又有"氐羌来宾"之文.?逸周书?王会>记周初成王时各族的贡品,"氐羌以鸾鸟".战国时?苟子?大概?:"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吕氏春秋?义赏?同此文:"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吕氏春秋?恃君?:"氐羌呼唐,离水之罕入河."这些都是先秦文献中最早

12、提及的"氐羌"二字连称,说明这两族肯定有类似炎黄那种密切的关系.?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说明这两族有个共同的祖先,乞为气之省文,他们大概都以云气为图腾,与黄帝族徽记相似.?国语?郑语?高注:"姜,伯夷之后也."而?国语?周语?有"姜,四岳之先,炎帝之姓也."所以两族的老根主要在炎帝一方.氐羌实际上是两族,?说文?氐字没有民族学的诠释,羌字却讲得十分详细:"羌,西方牧羊人也.""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

13、;此六种也:西南焚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对氐羌的解释皆有贬义.?太平御览?卷794引文为:"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字从人从羊,因以为号.无君臣上下,健者为豪,不能相一,种别群分,强者凌弱,转相抄盗.""氐,言抵冒贪饕,至死好利,乐在山溪,本西南夷之别种,号日白马."?史记匈奴传?索隐?引文为:"氐,本西南夷种.(地理志)武都有白马氐."汉字"羌"的字源为羊,说明那是以牧羊为主业的游牧民族;?纂文)称&qu

14、ot;氐亦羊称;"今字作"羝",显然也是牧羊民族,?封泥考略>载有汉"刚羝道长",即刚氐道的长官.由此可证,上古氐羌两族有着共同的牧羊产业.汉代氐族以白马氐为代表.任乃强教授指出,与氐羌有关的记载中,皆无其人好乘白马,或地产白马之迹,且羌族马以栗褐色为多.纯白极少.故"自马"不能以汉文求解11o?水经注?江水?记岷江上游有白马岭,马长寿先生注意到蜀汉时此处曾设屯防白马胡r21,当为白马氐居地.据?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有氐道,位于今甘肃天水西部;广汉郡有甸氐道和剐氐道,位于今甘肃文县西和四川平武;蜀郡有湔氐道,位

15、于今四川松潘;因此马先生认为嘉陵江上游西汉水,白龙江及涪江上游至岷江上游,为古代氐族落脚之地.?后汉书?西南夷传?文书,而法严重.贵妇人,党母族.死那么烧其尸.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那么避寒入蜀为佣,夏那么违暑反其邑."汶山郡既有七羌九氐,说明两族久已在那里杂居,这又是二者同源的一证.追溯这两族的源头,南北朝鱼鲞?魏略?专门表达了氐族:"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通典?作上禄),或在沂陇左右,其种非一.称盘瓠之后,或号青氐,或号白氐,或号蚺氐."氐人最远的居地是福禄,马先生以为当作禄福,即今甘肃酒泉.

16、?续汉书?西羌传?言:"西羌之本,出自三苗,""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唐李贤注:"河关县属金城郡."?括地志?佚文谓三危山在敦煌东南,也与甘肃酒泉相近.由此又可证明两族同出甘青源地;但氐羌出自崇拜盘瓠的南方三苗之说,颇难信据.汉代以来,两族被迫几次转徙,文化和风俗都发生了一些分化.马长寿先生做过深刻研究,如?魏略?说氐妇嫁衣缘饰似羌.编发为辫;?西羌传?那么说羌人披发;现在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妇女却编辫子盘在顶上,覆以头帕;甘青羌妇起初披发.后受藏化,编两条辫子拖在背后,用锦囊包裹.?魏略?又说氐人服色喜欢青,绛.现在

17、岷江上游羌人爱穿自麻布,戴白头帕.?南齐书?氐传)说氐人住土墙板屋;北方的羌人那么住毡笼."从历史上看,氐族要比羌族更加汉化,农业生产和婚姻制度都接近汉人,而羌族那么保存着不少古老生活方式.?魏些迹象说明两个同源的部族,早已分道扬镰.邓少琴,邓廷良先生考察过白龙江流域的白马族,知其自称"达布"(夺簸),第2期冯广宏:古族古国"双子座"现象3手抄的藏经为'白莫经>,巫师那么称白莫(白模,白母,北布),此即"白马"称谓的由来131.氐羌矛盾冲突的一面,<山海经>中留有信息.?大荒

18、西经>有"互人之国",清郝懿行认为"互"字为氐之误,此国为炎帝后裔:"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是能上下于天."郭璞注"言能乘云雨也",相当确切,与氐族云气族徽亦能呼应.'海内南经>有"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海内西经>有"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从'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问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可知,那是今成都平原;因此氐国也在这一地域里.至于

19、氐人为什么有鱼身,还得查考'大荒西经>"互(氐)人之国"下面的一段:"有鱼偏枯,名目鱼妇.颛顼死,即复苏."今人多以为"鱼妇"实即蜀王鱼凫,变成了偏枯的鱼,失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受颛顼族迫害严重;而颛顼那么是黄帝的的历史痕迹.正是氐族受到羌族的排挤,而根子那么种在炎黄的矛盾上.近年学者在岷江上游羌区搜集到羌族史诗,描写羌人迁移到此时,曾经与土着戈基人发生冲突,是为'羌戈大战>.诗中说戈基人有个特征是纵目,而'华阳国志>表达古蜀先王蚕丛,那么称之为"纵目人&quo

20、t;,蚕丛,鱼凫一脉相承,鱼凫既属氐人,那么蚕丛很可能也是,那么戈基人就应该是氐人支系了.最近.现古氐的纵目特征,因此"羌戈大战"所反映的内容,仍然是上古氐羌排挤,炎黄矛盾的延伸.有意思的是,氐羌同根的基因,使他们相互和融大禹的父亲鲧,'海内经>旗帜鲜明地说是黄帝后裔,但却有氐人称号:"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可见"白马"一词既指氐人,也指羌人.'续汉书?西羌传>说"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也将白马归之于羌,这便是氐羌和融的遗痕.&

21、#39;四,余绪类似的"双子座"情况,如伏羲女娲两族,南方民族传说里是一对兄妹.汉武梁祠画像上他们的形象都是人首蛇身,如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谓"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说明两族有着共同的蛇图腾.但他们代表的一是父系氏族,一是母特色,可说是"双子座"的共性.太昊和少吴是两个东方古族,同有"昊"的称号是他们的同一性.皇甫谧'帝王世纪>"象日之明,是称太吴."谯周?古史考?"宗师太吴之道,故曰少吴."据?左传?太吴根据地在陈,后代有任,宿,须句,颛臾,

22、皆位于山东和河南东部;少吴里,太吴与伏羲相混,少吴与黄帝之子青阳相混,发生了一些混乱;但'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明确t并少吴是其先祖,以鸟为徽,太吴那么以龙为徽,说明二吴是两个上古部族.?汉书?律历志>注意到郯子谈话中列举的古族次序:黄帝?炎帝?共工?太吴?少吴,说明炎帝,共工,太昊居同一阵营,黄帝,少昊那么是另一个阵营.'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可证少吴与颛顼确实同属黄帝一系.五行家安排太吴位于东方木位,少吴位于西方金位,金能克木,暗地里反映出二吴间的矛盾,但后人始

23、终二吴连称,仍然保持有同有异的特征.高阳和高辛二者,旧史家皆释为地名,后来成了黄帝后阳出自黄帝,没有什么疑义;'左传?文公十八年>史克既讲"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又讲"颛顼氏有不才子",可见高阳与不应是同一个人,同一氏族.中原古籍皆称帝喾是黄帝之后,但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却说他是太吴的后嗣,并不属黄帝系统,却进入炎帝阵营,这可能是王符"浮游博观,共求厥真"的结果.那么高阳与高辛就存在着有异的因素了.<左传?昭公元年>子产提到高辛氏的大儿子阏伯与小儿子实沈"日寻干戈,以相征讨"的情况,于是出现参商二星互不相见的神话,这也是同一阵营中发生差异的一例.西南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