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第二十四章-主要致病性真菌课件_第1页
医学专题—第二十四章-主要致病性真菌课件_第2页
医学专题—第二十四章-主要致病性真菌课件_第3页
医学专题—第二十四章-主要致病性真菌课件_第4页
医学专题—第二十四章-主要致病性真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十二章 主要(zhyo)致病性真菌-绝大多数真菌对人类无害有益;-少数(shosh)真菌为致病性真菌,其中多为条件致病性致病性致病菌。条件真菌的感染日渐增多!条件真菌的感染日渐增多! 真菌病分类:真菌病分类:浅部真菌病,约占90%以上。 -皮肤癣真菌皮肤癣病; -酵母菌 -霉菌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较少。 -念球菌 -隐球菌 真皮、皮下组织、内脏及 中枢神经系统。 -孢子丝菌等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zhnjn)共同特点:共同特点:-主要引起皮肤等浅部组织感染。-多数为致病性多细胞真菌。-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嗜角质蛋白,侵犯部位(bwi)仅限于角化的

2、皮肤表皮、毛发和指(趾)甲。第二页,共二十九页。一、皮肤(p f)丝状菌 又称皮肤癣真菌(zhnjn)皮肤、毛发、指(趾)甲各种癣症(皮肤癣)。皮肤癣真菌:皮肤癣真菌:-毛癣菌 -表皮癣菌 三属,共37种。 -小孢子癣菌皮肤癣:皮肤癣:-头癣 -体癣 -手(足)癣人类最多 -甲癣等。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为多细胞真菌,沙保弱培养基上,置2528培养1 w3 w后丝状菌落。不同皮肤丝状菌其菌落形态、色素及孢子与菌丝的形态、结构各异真菌的鉴别。(二)致病性(二)致病性传染源传染源:患者及患病的动物(dngw),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一般通过生活用具)皮肤

3、丝状菌撒播的孢子而受染。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表32-1 皮肤(p f)丝状菌感染机体的部位属别属别 皮肤皮肤 指(趾)甲指(趾)甲 毛发毛发 毛癣菌毛癣菌 + + -+ + - 表皮癣菌表皮癣菌 + - + - + 小孢子癣菌小孢子癣菌 + + + +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1. 头癣:发内型或发外型小孢子(boz)癣菌或毛癣菌头皮、头发皮肤癣真菌感染。 表表32-2 32-2 各型头癣各型头癣(tu xun)(tu xun)的异同比较的异同比较 病原菌病原菌 发病率发病率 皮损特点皮损特点 真菌镜检真菌镜检 黄癣黄癣 许兰黄癣菌许兰黄癣菌 少见少见 黄癣痂、脱发、瘢痕,到成黄癣痂、脱发、瘢

4、痕,到成 可见孢子与菌丝(可见孢子与菌丝(“瘌痢瘌痢头头”) 年仍不愈可致永久性脱发年仍不愈可致永久性脱发 白癣白癣 亲动物性真菌亲动物性真菌 多见多见 白色鳞屑斑、白色菌鞘白色鳞屑斑、白色菌鞘 有圆形小孢子堆积于发周(小有圆形小孢子堆积于发周(小孢子癣菌头癣)孢子癣菌头癣) 可自愈可自愈黑点癣黑点癣 癣菌、断发癣菌癣菌、断发癣菌 少见少见 散在性斑片、有小水疱、圆形孢子链状排列充满头发散在性斑片、有小水疱、圆形孢子链状排列充满头发(黑癣)(黑癣) 少量痂皮,可致永久性脱发少量痂皮,可致永久性脱发第六页,共二十九页。2.2. 体癣体癣(t xun)(t xun)和股癣和股癣毛癣菌 掌、跖以外平

5、滑皮肤体癣(t xun)(“金 钱癣”);表皮癣菌或 小孢子癣菌 会阴、臀部及股内侧股癣 (最为常见的皮肤癣病),最为常见的皮肤癣病),多发于男性的腹股沟等皱褶处。本病多发于温暖潮湿地区。本病多发于温暖潮湿地区。 第七页,共二十九页。图32-1 头癣(tu xun)图图32-2 体癣体癣(t xun)第八页,共二十九页。图32-3 甲癣(ji xun) 图图32-4 花斑癣花斑癣 第九页,共二十九页。3.手癣、足癣和甲真菌病: 浅部真菌感染指(趾)间及掌、跖皮肤(p f)手癣、足癣。 皮肤癣真菌 酵母样菌 甲甲真菌病。 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1 1) 手癣与足癣手癣与足癣-足癣是浅部真

6、菌感染中发病率最高的癣症,- -主要致病性真菌是红色毛癣菌,-临床分型: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 (2 2)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俗称“灰指甲灰指甲”,-常为手癣与足癣后继发感染引起。-临床表现:甲板无光泽,变形增厚; 甲床亦增厚,覆盖不规则角化物。发展缓慢,可长久不愈,并可继发感染,甲外观差,可影响甲外观差,可影响(yngxing)(yngxing)患者的自信心及社交活动。患者的自信心及社交活动。第十页,共二十九页。4.癣菌疹:是机体对远距离真菌(zhnjn) 感染病灶的超敏反应。 -多因浸渍糜烂型足癣搔抓、局部药 物治疗引发的皮疹。-临床类型:广泛性毛囊(monng)性或鳞屑角 化型

7、、汗疱疹型、丹毒样型、湿疹型。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三)防治(fngzh)原则 1 1一般防治一般防治 多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多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加强卫生宣教,相关公共场所消毒处理;-个人的生活用品分别个人使用。-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2 2治疗治疗 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配合使用抗生素,抗组胺(z n)类药,10%葡萄糖酸钙等抗超敏反应药。3 3局部治疗局部治疗 可选用5%10%硫磺软膏等外用。 手癣、足癣浸渍糜烂型合并继发感染者, 用1:50008000高锰酸钾溶液等浸泡患足, 皮损干燥后再用上述霜剂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二、角层

8、癣菌嗜角质蛋白,侵犯皮肤表皮角质层、毛干表皮角质层慢性(mn xng)浅表感染。常见的代表有:常见的代表有:1.糠秕马拉色菌-是皮肤的正常菌群;-热带地区多发,青壮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多汗部位,儿童好发于颜面部。-皮损出现花斑,致花斑癣,俗称“汗斑”。若不积极治疗可持续多年,影响颜面的美观!2.黑色毛结节菌 侵犯头发,受染头发上呈现黑色坚硬的沙砾状结节。3.白色毛结节菌 侵犯头发,受染头发上呈现白色坚硬的沙砾状结节。本菌的防治原则与皮肤丝状菌相似。本菌的防治原则与皮肤丝状菌相似。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gnrn)真菌 主要代表真菌-着色真菌与孢子丝菌分布-土壤及植

9、物致病-一般经外伤感染局部真皮深层、 皮下组织中繁殖缓慢扩散淋巴液、血液(xuy)全身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一、着色(zhu s)真菌 代表菌- 鼻毛(b mo)癣菌、裴氏丰萨卡菌、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 紧密丰萨卡菌共五种暗丝孢科真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着色真菌分布广泛(土壤、木材上),种类很多,分类近似。分生孢子分三型:树枝型,花瓶型,剑顶型。 (二)致病性(二)致病性着色真菌暴露部位伤口病损皮肤变成暗红色或变黑着色 真菌病。本病病程迁延,日久可导致肢体橡皮肿。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经血行扩散。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 1.局部病

10、变的皮屑标本处理镜检:褐色圆形的厚壁孢子。2.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物直接镜检,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3.必要时加做培养鉴定。(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1.小面积的皮下着色(zhu s)真菌病外科手术切除。 2.大面积的皮肤损害全身用药,常用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等。 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二、申克孢子(boz)丝菌 -属于腐物寄生性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植物及木材上。1 1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xngzhung)(xngzhung) 是一种双相性真菌,在自然状态下呈霉菌(丝状菌落)生长,在组织内或37培养为酵母型菌落生长。2 2致病性致病性-经皮肤微小创口、入侵机体沿淋巴管分布亚急性或慢性

11、 肉芽肿淋巴管成链状硬结,即为孢子丝菌病(又称孢子丝 菌性下疳)。-本病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森林林区工作者及园艺师高发,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冬季多见。具有自限性。-传播途径还有经侵入,沿血行扩散至其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临床分型:淋巴管型(最常见)、固定型、内脏型(少见、 预后差)。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3 3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油镜下直接镜检。血清学试验-主要诊断方法,检测患者 血清中相应的抗体(kngt),以协助临床诊断。4 4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改善劳动条件防止感染;外伤后立即用碘酒涂伤口可防止发病。可用伊曲康唑、碘化钾奶液、二性霉素等。 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第三节 深部感染(g

12、nrn)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指能够侵犯深部组织、内脏及全身的 真菌。结构-既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种类-有致病性真菌,如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球孢 子菌;-也有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如新生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警惕警惕: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的大量 使用甚至滥用(lnyng)机体正常菌群中的菌群成为新的条件致病菌,使得内源性感染日益增多。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新生隐球菌 分布广泛,也可存在于正常人体表、口 腔、粪便(干燥的鸽粪中含有(hn yu)大量此菌)。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圆球形、酵母样菌,直径为420m,-其外覆盖(fgi)厚荚膜,一般

13、染色法难以着色, 故称为隐球菌。-常用墨汁负染后镜检, 非致病菌的隐球菌无荚膜。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二)致病性(二)致病性 -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主要传染源为鸽子。-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机体的正常菌群,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发生 条件致病隐球菌病。(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直接镜检 墨汁负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 根据生长现象来进行鉴别。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新生隐球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故临床上应注意(zh y)合理用药,避免新生隐菌条件致病的 发生。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第四节 条件(tiojin)致病性真菌 其感染多为内源性。其致病性不强,大多在久病体弱、

14、免疫力低下(dxi)或在菌群失调时发生。主要代表: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一、白色(bis)念珠菌 又称白假丝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机体正常(zhngchng)菌群、条件致病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菌体圆形、卵圆形,经革兰染色性着色不均匀。-以芽生孢子出芽繁殖,孢子伸长成芽管孢子伸长成芽管假菌丝假菌丝。-培养:要求不高类酵母型菌落。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二)致病性(二)致病性-广谱抗生素-免疫制抑剂 白色念珠菌条件致病日益增多!白色念珠菌条件致病日益增多!-激素等的广泛应用 三种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三种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1) 皮肤

15、念珠菌病-多为外源性感染皮炎。念珠菌性间擦疹,指(趾)间擦烂,(4)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床炎,念珠菌性尿布疹(多见于新生儿,常伴有鹅口疮)。(2) 黏膜念珠菌病-鹅口疮、口角(kujio)糜烂、外阴与阴道炎等。HIV HIV 感染者常首发鹅口疮,是艾滋病的早期重要体征之一。感染者常首发鹅口疮,是艾滋病的早期重要体征之一。(3) 内脏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蔓延、血肺、肠、膀胱和肾盂等炎症。(4)其他 白色念珠菌中枢神经系统、超敏反应相应病变。抗感染抗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以细胞免疫为主。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 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真菌镜检、培养(piyn

16、g)可确诊。(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 -积极防治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二性霉素B 等。 生殖器的念珠菌病,清洗患处后外涂用药。注意注意:已婚双方都要同时用药!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二、曲霉菌-又称曲霉又称曲霉(qmi)(qmi),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沙保弱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丝状菌落丝状菌落-为条件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曲霉曲霉(qmi)(qmi)病。病。-致人类疾病的常见曲霉菌有:致人类疾病的常见曲霉菌有: 烟曲霉菌烟曲霉菌-最多见,最多见, 黑曲霉菌,黑曲霉菌, 黄曲霉菌。黄曲霉菌。烟曲霉菌烟曲霉菌呼吸道支气管哮喘(xiochun)或肺部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慢性气喘。病理改变-病灶:形成曲霉栓子、曲霉球,X线:肺内有空洞(注意与结核球和肺癌区别)。黄曲霉黄曲霉毒素恶性肿瘤(尤为肝癌)密切有关。 -目前无特效的预防方法。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三、毛霉菌(mjn) -又称毛霉,分布广泛,食物、土壤中的腐 生菌食物霉变。-生长迅速沙保弱培养基丝状菌落。-条件(tiojin)致病菌鼻、耳、口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