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课件:第7章民事客体_第1页
《民法总论》课件:第7章民事客体_第2页
《民法总论》课件:第7章民事客体_第3页
《民法总论》课件:第7章民事客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民事客体引导案例: 甲从乙处购买一块手表,双方买卖合同权利、义务的客体是什么?或体现双方权利、义务的载体是什么?手表的所有权从何时转移? 甲从乙处购买一套房屋,房屋所有权从何时转移?针对以上案例,会产生以下民法问题:手表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和程序与房屋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和程序不同?为什么?以上案例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依靠什么载体予以体现的?民法对于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所设置的规则是否相同,如何区分。等等。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即是本章将讲述的重点内容。一、 民事客体的概念和特征民事客体,也称民事权利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特点:

2、载体性, 即民事客体是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有益性, 即民事客体能够满足权利主体的某种利益需要。客观性和可支配性(是民事主体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方面,民事客体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另一方面,民事客体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能够被民事主体予以支配。法定性,即民事客体由法律规定。多样性和特定性即法律规定的民事客体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又是特定的。二、 物的民法概念、条件和意义(一) 概念民法中的物, 即作为民事客体的物,是指存在于民事主体人身之外的、能够被民事主体所支配或者实际控制,并能满足民事主体某种需要的物质实体。(二

3、) 条件 独立性,即独立于民事主体的人身之外,与民事主体的人身相分离。(注:人体器官捐赠而非买卖) 原则上有体性,即依照传统民法理论,只有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有一定的空间,并能被人的感官所感觉到的有体物,才是民法中的物。但现代民法,已经对物作出了扩大解释,认为物,不必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空间,如人的血液、热、光、电、汽等。 可支配性、可控制性, 即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被民事主体支配、控制。 可使用性和价值性,即物能够被民事主体使用,并满足其某种需要,或者具有某种经济价值。(三) 物的民法意义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主要、最普遍的客

4、体 物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存在形式或者体现主要财产形态 物的性质有时决定着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内容、主体类属及其变化等4物有时成为民事义务的履行手段或者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如返还财产、更换标的物、以物抵债等。三、物的分类(注:重点学习。分类、划分、划分的标准及意义)(一)根据物能否移动以及移动是否影响其价值的不同,物可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 即在空间上能够移动其位置,并且其移动不会损害其价值的物;不动产, 即依其自然属性或者法律规定而在空间上占有固定位置,且不能移动或者一旦移动就会损害其价值的物。土地、土地上的定着物、生长着的林木、农作物等(注:但已经采伐的林木属于动产)。区

5、分意义: 两者的地位不同。 当两者成为物权的客体时,不动产的地位比动产更为重要,是物权法的调整重点。 (注:动产的数量多于不动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三大客体:动产、不动产和权利) 两者之上设立的物权种类不同。用益物权一般只存在于不动产上,动产质权、留置权只存在于动产上。 两者作为物权标的物时的公示方法和所有权转移时间不同。一般说来,动产物权以占有或者交付为其公示方法,其所有权从交付时发生转移;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其公示方法,其所有权从办理为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时起发生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汽车、大型航空器等,虽为动产,但民法上一般对其适用不动产物权的变动规则。(二)

6、根据物在流通中是否受到限制以及受到限制程度的不同,物可分为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流通物, 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按照民事流转程序自由流转而不受限制或者禁止的物;限制流通物, 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流转,但在流通范围和程度上给予严格限制的物;如金银、外汇、土地使用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等。禁止流通物, 是指法律不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进行流转的物;如土地所有权、国家文物、军用武器弹药、毒品、麻醉品等。划分意义:其一,能够明确物的民事流转能力;其二,能够明确物的流通范围和程度;其三,能够明确进行物的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和后果。(三) 根据物是否具有独立特征以及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能否

7、被特定化,物可分为特定物和种类物。特定物, 是指具有自身独立特征、不能以其他物替代的物或者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特定化的物;如北京天安门、某人的传世之宝、珍藏品等。种类物, 是指具有共同属性、能够以品种、规格、度量衡加以计算或确定的物。如大米、水果、商场中待销售的自行车等。对于两者的划分,应注意:其一,根据物的自然属性而划分的特定物和种类物,一般是绝对的;其二,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而划分的特定物和种类物,一般是相对的。如商场中的自行车,原是种类物,经买主挑选而成为特定物。划分意义: 两者所适用的法律关系的种类和范围不同。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租赁合同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有些法律关

8、系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如借贷合同。 两者在交付之前客体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 特定物在交付之前灭失的,可以免除义务人交付原物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只能根据过错原则请求义务人或第三人赔偿损失;种类物在交付之前意外灭失时,不能免除义务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即义务人应继续履行实际交付的义务,应交付相同数量、种类、质量、规格的种类物。 两者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不同。特定物所有权的转移,可以是交付的时间,也可以是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确定的时间转移特定物的所有权;种类物的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四) 在不改变物的性质、不降低物的经济价值的前提下,以物是否可以被分割为标准,物可分为可

9、分物和不可分物。可分物,是指可以被分割、并且经分割而不改变其性质或不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如粮食等;不可分物,是指不可被分割或者一经分割即改变其性质或者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如一张桌子的整体、一件完整的衣服等。划分的法律意义:其一,分割财产的方法不同在分割共有财产时,如标的物可分物时,可采取实物分割的方法;若标的物为不可分物时,只能采取变价分割的方法。其二,两者所决定的多数人之债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在多数人之债中,若标的物为可分物时,此种债的关系为可分之债,债务人可各自履行各自债务,互不关联;若标的物为不可分物时,此种债的关系为不可分之债。如三人共同共有的一件物品从楼上坠落而砸伤某行人等。(五)&

10、#160;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经济效用上的主从关系或者两者在交易观念上存在的附属性为标准,物可分为主物和从物。 两个独立存在的物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效用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物或者在交易观念上不从属于另一物的,即是主物;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物或者在交易观念上从属于主物的,即是从物,也称附属物。如一块手表的表面与表带之间。划分意义:有利于确认从物的归属。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或者没有法律特殊规定的场合,从物的所有权归主物的所有人,或者从物所有权随着主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六) 根据物消耗的程度和消耗的时间不同,物可分为可消耗物和不可消耗物。可消耗物,即不能反复使用,经过

11、一次有效使用后就灭失或改变其原状的物,如食品、一次性使用物等;不可消耗物,即可以反复使用,经过长期使用逐渐磨损其形态,并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物,如机器、房屋等。划分意义:有利于区分两者作为客体而构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性质。如可消耗物只能成为消费借贷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可消耗物能够成为租赁法律关系或者使用借贷法律关系的客体。(七) 根据物与之间的产生与被产生之间的关系,物可分为原物和孳息。原物,即按照其自然属性或者法律规定能够产生收益的物;孳息,即由原物产生的收益,分为自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前者如果树的果实;后者如存款的利息等。划分意义:有利于确定孳息的归属或者收取权。在没有法律特殊规定或者当事

12、人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天然孳息的所有权或者收取权归属于主物的所有权人;法定孳息的所有权或者收取权归债权人。(八) 单一物、结合物和集合物以物的表现形态的不同为标准,物可分为:单一物, 即在形态上能够单独地、个别地存在的物,如一只羊;结合物, 即有数个物结合而成的物,在交易观念上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物。如汽车、房屋等。在结合物中,其各个组成部分虽然没有失去其个性,但在交易观念上仅仅将其视为物的成分,而不视为单一的客体。而只将结合物的全部视为权利的客体。如汽车的轮胎、发动机等都视为汽车的成分,汽车整体才能作为客体。集合物, 即由多个单一物或者结合物而构成的物。如图书馆里的全部书籍、某一企

13、业的全部设备等。集合物的构成,可能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者经济上的目的而发生,也可能基于法律的规定而发生,如某人的遗产等。划分的法律意义:有利于确定上述不同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时的条件不同。三、 货币在经济学中,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民法中,货币是以其票面金额表现其价值的一种特殊种类物。意义:  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之一; 是一种法定的支付手段、流通手段、结算手段; 是某些民事法律关系受损后的恢复和救济手段。四、 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是指设立并证明某种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它是一种以券面所记载价值为内容的特殊类型的物,如国库券、支票、股票等。

14、特征: 其作用在于直接设立并证明一定的财产权利的标志和形式。 其券面上的财产权利与证券本身不可分离。 其权利人不特定,其义务人特定。 其义务人负有无条件地向证券持有人履行券面所载明的财产权利的义务。五、 人身利益即以民事主体的人身为基础和前提的精神利益。分为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分别是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客体。六、 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即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而从事的活动。主要有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劳务或服务的行为。前者如加工承揽行为等,后者如保管行为、运输行为等。七、权利 如权利质权,某些民事权利或商事权利可成为民事关系的客体。八、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相对应,是指智力成果或者其他无形财产等。智力成果,或称知识产品,即人的脑力劳动所产生的创造性成果。传统民法强调财产的有体性或者有形性,所以,传统民法的财产规则主要适用于有体财产或者有形财产。(既是其特点又是其不足)现代民法需要注意两点:其一,现代民法不再强调财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