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研究项目可行性报告及经费概算编写提纲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对能源的消费增长,国际海上船舶运输量急剧增加,船舶的数量和吨位越来越大,船舶进出港口日益频繁。如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其中的90%均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完成。虽然船舶运输给港口国带来诸多效益,但同时也不同程度上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一方面,船舶正常营运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类物质(舱底污水和油船洗舱水等)、散装运输的非石油类有毒液体物质、海运包装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大气、压载水、船舶防锈漆和船舶垃圾等各类污染物质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另一方面, 进出港口船舶交通流量的不断
2、增加,海上交通事故频发,对港口的发展、海上航行船舶和船员构成了巨大的危险。特别是全球重大海上溢油事故如油井井喷、油船及散化船舶事故等常常带来溢油风险,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带来严重的威胁。历史上发生过多起较大规模的溢油事故。典型如美国2010年4月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石油泄漏,410万桶原油严重损害墨西哥湾沿岸各州经济和海岸生态环境。就我国来说,据国家海洋局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平均每四天发生一起溢油事故。仅1998年至2008年间,中国管辖海域就发生了733起船舶污染事故。典型如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促进”轮与德国“MSC伊伦娜”在珠江口附近海域碰撞,数百吨燃油溢出。2010年7
3、月16日大连新港火灾爆炸事故,超过1500吨的原油流入大连新港和大窑湾港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建立船舶污染应急体系,防止和应急处置船舶重大污染事故,注重事故的善后处理等方面历来交通部船舶防污染的重点工作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科学问题:(1)海域溢油事故风险评估以及根据历史溢油事件经验对事故因素进行有效的模拟和预报;(2)事故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如海上溢油动态轨迹模型的开发,对溢油的扩散、迁移及其归宿进行实时的评价以及模拟预测;(3)对船舶溢油造成的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评价,探索适合国情的有效索赔评估技术等;(4)
4、对溢油事故责任的法律界定;(5)探讨适合国情的污染损害赔偿机制。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港口密布,拥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4大港口,船舶进出港频繁,特别是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作为我国著名的得天独厚的具有良好自然条件的深水港口,由于其特殊的航道环境(如金塘大桥的存在、宁波化工区、镇海北仑复杂的气候变化和潮流动力情况等),使其成为突发事故特别是突发性船舶油品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高风险区。另外,各码头、航道等事故易发地点距离重要旅游风景区和水产养殖区都很近,在一般条件下海面溢油或危险化学品一般几小时内就能够在海流和风力的作用下迅速漂移
5、到达上述地区,给港口和沿岸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失。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等内容近年来一直是浙江及国家的未来很长时期的重点资助方向,特别是浙江地区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港口码头和交通建设力度加大,使得很多应急方案无法适应突发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因此研究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利于事故的预防、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和事故后的索赔,能提高省政府部门提高应对船舶突发事件的效率,保护浙江海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船舶港口突发事故污染防治问题,国内外主要侧重于2个方面研究:(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事故发生前
6、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事故风险预测评估研究和事故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研究。 法律法规的制定国际海事组织(IMO)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制定了著名的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MARPOL73/78防污染公约,同年,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通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它标志着人类对溢油事故开始由被动防御转为积极应对。另外美国、日本和英国等航运发达国家也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如美国两院通过了1990油污法)。此外,针对事故善后处理问题,IMO组织制定了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经多次修订形成了该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CLC92)。该公约规定,载货油2000吨以上的油轮必须强
7、制油污保险,发生油污事故后,船东或其保险人在船舶责任限制范围内提供资金进行赔偿。为进一步明晰油污损害赔偿的金额,使受害者得到更加充分的赔偿,IMO又组织制定了1971年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后经多次修订形成了该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FC92),并设立国际油污赔偿基金(IOPC FUND)1。通过以上两个公约所构成的赔偿机制使得缔约国发生的船舶油污损害,基本上都可以获得赔偿,为溢油清除和环境修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我国于1980年加入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9年加入了该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目前,中国籍载运2000吨以上散装货油的国际航行船舶,已全部按照公约要求进行了
8、强制保险。作为自愿平均摊派原则的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我国虽是缔约国,但现阶段全面加入该公约时机尚未成熟,仅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因此,发生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船舶污染事故尚得不到国际基金的补偿 2。索赔方由于评估根据不充分或没有法律认可并规范化的评估技术而使损害得不到充分赔偿,导致清污费用支付的困难,致使溢油往往不能及时彻底的被清除,其后果必然是给渔业、养殖业、海洋环境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3。鉴于国外油污基金无法补偿,国内赔偿机制尚不完善的困境,国家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尝试。交通部正在编写的船舶油污保险办法在基本思路参考1992年责任公约的同时,适当降低船东保险金额,级别差异规定保险金额;交通海事
9、局联合深圳市政府开展建立船舶赔偿机制试点,取得了向全国推广的实践经验;2009年9月2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将初步健全我国船舶油污损害强制保险制度,从而解决污染赔偿的资金问题。技术研究针对事故发生前的风险预测研究方面多以概率论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预测法等对溢油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行有效的模拟和预报4-9。同时,也相继开发了许多溢油动力模式,用以研究溢油后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完善,现已发展到可以模拟综合溢油的模式,即它可以模拟油在三个方向的寿命和扩散情况,包括平移过程、扩散、表面传播、垂直机械扩散、蒸发、乳化和搁浅,能有效地预测
10、溢油事故后油污的迁移归宿轨迹。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国内学者在溢油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现也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陈国际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船舶配员疲劳因素和航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估10;马会等运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聚类和灰色统计对操船环境的危险程度进行了分析11;肖景坤等综合多种数学方法,利用我国海上船舶溢油历史统计数据,对我国海域内船舶海上溢油事件的风险概率分析、船舶溢油的因素分析、船舶溢油的危害预报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12;竺诗忍等采用条件概率研究手段,对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事故的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13;李品芳等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结合船舶类型、船舶吨位、船舶的技术状态、
11、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等对溢油事故进行了分析和应用研究14。而针对海上溢油应急指挥决策研究,各发达国家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海上溢油应急预报和决策信息系统。如美国的OILMAP系统、英国的溢油模拟信息系统(OSIS)、挪威的溢油应急反应信息系统(OSCAR)等5-16。另外日本、瑞典、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发了相应的溢油应急信息系统。上述系统在各国的海上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决策支持作用。目前国际上有关海上污染事故动态预测和应急决策方面的发展趋势,除了在输入简便快捷、计算迅速准确、结果详细直观等方面不断完善之外,还应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将遥感、雷达等溢油监视信息与溢油轨迹预测
12、系统相结合,对溢油漂移扩散计算结果进行实时修正,不断提高溢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扩展到对散装液体化学品泄漏和水下溢油污染事故动态的模拟预测功能。不仅如此,各国也制定各个重点港口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加强了国际间和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如中日韩在渤海海域联合演习加强应对溢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美国环太平洋地区的区域合作等。我国目前在溢油预测系统方面开展研究与应用的科研单位主要有大连海事大学(申请者参与了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研究)、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其中大连海事大学研制的“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已分别在辽宁、上海、
13、广东、福建、江苏、河北、大连、营口、烟台、厦门、福州等海事局得到推广应用17;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溢油应急智能信息系统”已经应用于深圳海事局18;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开发的“海上溢油数值预测及决策支持系统”在中海石油渤海、东海、南海等公司得到应用19;中国海洋大学开发的溢油漂移模型应用在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的“北方海区船舶溢油应急信息系统”20;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在“九五”期间研制了“渤海海域溢油微机化预报体系”,主要应用在辽河油田海区21。虽然我国在溢油事故应急决策中的事故预测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就研究水平而言,已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初步具
14、备了业务化预报的能力,但在现场数据采集、应用监测结果实时修正、环境影响损害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方面与国际相关先进成果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散装液体化学品泄漏事故、沉船或海底输油管道等水下溢油污染事故动态模拟预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综上所述,尽管我国主要港口存在一些船舶污染应急决策,但存在一些总体思路比较粗糙且很多均在文字上的应急预案协调性不够完整等缺点,特别是由于浙江海域环境资源敏感度大、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足和政府管理体制协调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因此必须针对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参考文献1胡凌.船舶溢油损害索赔与评估的现状分析J.中国水运,
15、2008,8(10):12-13.2Jacobsson M.The inter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Z.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anker Safety, Pollution Prevention, Spill Response and Compensation,Tokyo,1999.3赵春生.浅析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J.珠江水运,2009/12.4 Yamada. The cost of oil spills from tankers in relati
16、on to weight of spilled oilJ, Marine Technology, 2009, 46 (4) :219-228. 5 C A. Kontovas et a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OPCF oil spill cost dat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0 (60):1455-1466.6 Psarros et al. A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cceptance Criteria related to oil
17、 spillsJ. Annex to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document, 2009:21-27.7 Shahriari and Frost. Oil spill cleanup cost estimationdevelop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arine environment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8 (3):189-197.8 JACK L B,NANDI A K. Fault detection using suppo
18、rt vectormachine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ugmented by genetic algorithmsJ.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2,16(2-3):373-390.9 Leung Y W, Wang Y P. An orthogonal genetic algorithm with quantization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J. 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1,
19、 5(1):41-53.10 陈国际.船舶配员疲劳因素和安全的综合评价J.广西交通科技.1998.04.11马会.港口航道水域操船环境危险度综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03.12 肖景坤.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式与应用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论文.2001.4.13 竺诗忍.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环境风险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1997.14 李品芳等.模糊综合评判在港口舶溢油风险区划中的应用.J.交通环保.1999.15 王瑞军. 大连湾船舶溢油损害评估及索赔系统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01. 16 高丹, 寿建敏. 船舶溢油事故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J . 珠江水运, 2009,
20、 (2):25-26.17 周昕, 凌兴宏. 遗传算法理论及技术研究综述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10, 4:37-39.18 KIMH C, PANG S, HM J etal. Constructing support vectormachine ensembleJ. Pattern Recognition, 2003, 36(12):2757-2767.19 PLATT J C. Fast training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using 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 J . Cambrifge Massachuse
21、tts, MIT Press, 1999:185208. 20 杨志祥.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国际立法及对我国之借鉴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1张朝晖.桑沟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07,12.(三)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1 主要研究内容(1) 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估研究(2)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研究(3)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修改方案研究2 主要创新点(1)对浙江海域船舶溢油风险的预测和识别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2)对浙江海域船舶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及保障机制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提高省
22、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船舶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四)项目预期目标调研海域港口区域状况(包括船舶突发事故种类和数量、周围环境敏感度、船舶进出情况等基本情况,完善现有港口溢油应急决策系统的构成机制(包括数学模型(溢油漂移扩散模型、卫星遥感和油品谱图分析等)和数据库(油品化学品理化性质数据库、气象与海洋水文数据库、环境资源分布数据库、应急人员与设备分布数据库、损害赔偿评估数据库和水深地形数据库等),以便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协调能力。形成优先保护次序和污染控制清除方案,有效提高海上溢油和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指挥决策效率。同时取得一定知识产权,为政府相关部门处理其他海域
23、类似事故(诸如化学危险品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应用指导。(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1项目实施方案(1)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估研究分析船舶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船舶污染对海洋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港口法规法律及技术与国外防止船舶污染的国际公约法规及应用技术的差距以及应对措施;针对浙江海域目前的船舶防污染体系,从政策法规、港口环境特点(渔业区和旅游区等)、防治体系、人员素质和应急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探讨船舶污染源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机制;进一步分析浙江海域常用的应急设施和人员情况,针对海域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海域事故应急力量的建设和应急计划的实施情况(包括应急人员定期
24、演习应对突发事故等),以及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应对事故的区域协同协作能力,评估海域应对事故的综合能力,归纳应急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应急能力有限、设施配备水平低下、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不够完善和保障机制不够完整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国际航运港口对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比较成熟的做法,特别是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设经验,针对海域实际情况的污染损害的具体特点,依据有关海洋及船舶的法律法规建立适合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加快对污染损害的评估和清污费用的认定,特别是要加强业务主管部门在损害赔偿中的主导作用和执行力度。以便使应急决策更好的有利于事故的损害索赔。2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研究
25、分析海域海洋动力数值模型、三维海面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型、三维化学品泄漏漂移扩散数值模型、水下溢油动态扩散模型的应用情况;分析典型油品和化学品风化模型,研究典型油品与化学品理化性质数据库、气象与海洋水文数据库建立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模型验证和参数调整,研究监视数据对预报模型的实时修正方法现状;研究数值模型与电子海图平台的有效集成方式,分析海域海上溢油和化学品漂移扩散业务化应急预报软件系统的应用状况;应用电子海图平台管理、显示和查询海域环境敏感资源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建立资源优先保护次序评估方法分析情况;通过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与潮流预报模型、溢油漂移扩散模型和风化模型的耦合,定量评估采取机械回收、
26、化学分散等应急处置方案的处理效果,为控制清除行动提供应急人员与设备的优化调度方案;开展油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品对典型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建立海上溢油与化学品污染事故的损害赔偿评估方法情况分析。3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修改方案研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及浙江自然环境特点和船舶事故实际发生特点情况,借鉴先进国家经验,针对事故应急决策提出修改方案或建议。通过了解国家级污染防治中心的作用组成、机构设置原则、防污染设备的配置以及运行管理体制,分析浙江海域如何利用国家级或地区级(如长三角港口群区域)污染防治应急中心的协调机制;具体如船舶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的修改和完善、港口设备人员组成配置的修改和相关应
27、急处理信息系统改进与完善(人相关数据库的增加或积累等)。 针对浙江海域具体情况,适当加强相关防治污染系统的演习工作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作出应有的准备; 综合分析浙江船舶污染防治体系的应急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应急能力有限、设施配备水平低下、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不够完善和保障机制不够完整等多方面的原因,定时做好整改计划并付诸实施。 分析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设经验,针对浙江海域实际情况的污染损害的具体特点,依据有关海洋及船舶的法律法规建立适合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加快对污染损害的评估和清污费用的认定,特别是要加强业务主管部门(如省海事局)在损害赔偿中的作用和执
28、行力度。2技术路线船舶进出港、油驳等情况国内外港口船舶防治体系海域海况、环境资源等信息研究思路集成背景调查前期成果分析调整相关内容区域合作与协调(长三角海域)政策法规法律港口环境特点(旅游区和渔业区等)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合作单位信息资源支持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人员素质与设备配置情况溢油漂移扩散模型油品性质数据库多模型耦合提出修改方案损害与赔偿评估技术及法律支持GIS 或GPS应用(电子海图)海洋动力数值模型风险评估图 技术路线框3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项目以*大学为承担单位,*海事局和*海事法院等与研究密切相关的业务部门人员协同参加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互通有无
29、、紧密合作;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每个成员。*大学:参加人员5人。作为本项目的负责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实施和协调;并主要船舶港口基本资料收集及调查等核心工作;*海事局:参加人员1人;负责提供溢油、油污染及散装化学品等有关数据资料;并主要承担溢油应急处理预案及应急处理理化技术等工作;负责提供项目研究所需港区、海上等相关设施。负责提供研究所需锚地、航道、港池等的场地、人员、设施和其他有关条件;*海事法院:参加人员1人;负责提供溢油损害赔偿案例及法律支持,并协同相关部门的调研支持。(六)计划进度安排2011.01.012011.06.30 调研浙江海域港口区域状况(包括船舶突发事故种类和数量、
30、周围环境敏感度、船舶进出情况等基本情况;目标:获得原始数据报告1份。2011.07.012011.12.31 完善现有港口溢油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的构成机制(包括数学模型(溢油漂移扩散模型、卫星遥感和油品谱图分析等)和数据库(油品化学品理化性质数据库、气象与海洋水文数据库、环境资源分布数据库、应急人员与设备分布数据库、损害赔偿评估数据库和水深地形数据库等);目标:获取决策信息系统的优缺点。2012.01.012012.06.30 浙江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防治体系研究,特别是当前海域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和风险评估;目标:找出当前防治体系的利弊。2012.07.012012.12.31 提出应急决策修改方
31、案和研究报告,最后完成项目结题工作。目标:顺利结题。(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1工作基础申请者简历:博士,副教授,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 船舶港口防污染技术和滨海湿地生境修复。宁波市4321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船舶辅机课程负责人。硕士期间参加了交通部重点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海上溢油应急对策(95040601)” 项目研究,承担了其中溢油损害评估部分研究内容(直接与本研究有关的基础)。博士期间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48010)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修复”技术项目。2005年工作以来,独立主持过多项关于解决*地区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市
32、局级项目,申请者具备已经具备了一定科研组织和管理能力。具体如下:承担项目情况:目前为止参加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1项,主持完成市局级项目3项,校内科研项目3项,市级人才项目1项,2项市厅级项目和1项学科项目正在研究中。具体如下:(1)杭州湾南岸重金属污染滩涂植物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计划编号200601A6307012),*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年10月-2007年12月,第一负责人。(2)重金属和石油污染滩涂盐沼植物生态修复作用研究(计划编号0-19),*市海洋渔业局项目,2006年10月-2008年6月,第一负责人。(3)杭州湾南岸石油污染潮滩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研究(计划编号2007A
33、610056),*市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3月-2009年3月,第一负责人。(4)杭州湾南岸石油污染潮滩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研究(计划编号20080205),*市4321人才项目基金资助,2007年3月-2011年3月,第一负责人。(5)船舶溢油微生物降解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XK200562),*大学学科项目,2005年12月-2007年10月,第一负责人。(6)船舶舱底污水微生物降解基础研究(计划编号XY0600062),*大学青年教师项目,2006年9月-2008年9月,第一负责人。(7)宁波海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决策研究(Y201017988),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10年10
34、月-2012年12月,第一负责人。(8)宁波市湿地情况调查研究,*市政府资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第一负责人。(9)船舶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大学学科项目资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第一负责人。发表论文情况(注:蓝色字体注明的为硕士期间研究溢油事故损害评估时的论文):1 Biological validit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 Pb, Zn and Cd around rhizosphere of the tideland salina plant named for Suaeda Heteroptera,
3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ce Elements and Health-Trace Elements in Agroecosystems and Health, 2004,11:97-99. 2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海洋与湖沼,2009,40(5):373-379.3 盐沼植物翅碱蓬对沉积物中磷环境化学行为影响,海洋环境科学,2009,28(3):275-278.4常见重金属在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根际沉积物系统季节迁移变化. 海洋与湖沼(2010年待刊).5海三棱
36、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根际分泌物对根际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2010年待刊).6海三棱藨草对石油污染滩涂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待刊).7翅碱蓬根系沉积物Cu、Zn、Pb和Cd化学行为季节变化.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待刊).8环境影响因素下海湾蓄淡水库底泥盐分释放实验研究. 海洋通报(2010年待刊).9翅碱蓬体内重金属在不同生长期的分布与迁移.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增刊),110-113. 10翅碱蓬根际与非根际沉积物常见重金属总量及化学形态变化.海洋与湖沼,2006,37(5):393-399. 11潮滩盐沼植物翅碱
37、蓬根际沉积物常见重金属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海洋环境科学,2005,24(3):21-24. 12.潮滩盐沼植物翅碱蓬对Cu、Zn、Pb和Cd累积吸收及重金属耐性.海洋环境科学,2005,24(2):13-16. 13潮滩盐沼植物翅碱蓬对常见重金属的累积吸收及机制.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2):84-87. 14杭州湾南岸滩涂常见重金属时空空间分布特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投稿审理中).15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根际微生物对根际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投稿审理中).16芦苇和海三棱藨草根际沉积物常见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差别.环境科学(投稿审理中).17磷对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根际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环境科学(投稿审理中).18常见重金属在海三棱藨草-根际沉积物和芦苇-根际沉积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差别.环境科学学报(投稿审理中).19 二阶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纯净水中痕量常见重金属.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31(1):6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应用统计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筑牢安全防线心得体会模版
- 考勤情况管理条例解读
- 幼教法律试题库及答案
- 油田消防知识试题及答案
- 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大全
- 医院消防常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行测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影视后期制作及海外发行合作协议
- 物流服务质量监控补充协议
- 家族财富管理
- 高中必修一英语单词湘教版
-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
- 银屑病临床病例讨论
- 涉密人员审查备案登记表
- 园林绿化员工安全培训
- 蛙泳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 高层建筑汽车吊吊装作业方案
- 【初中历史】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
- 代理记账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 24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大单元整体设计-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