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园林树木的配植与树种选择4学时_第1页
05园林树木的配植与树种选择4学时_第2页
05园林树木的配植与树种选择4学时_第3页
05园林树木的配植与树种选择4学时_第4页
05园林树木的配植与树种选择4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配植与树种选择第一节 园林树木的配植一园林树木配植的原则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配植千变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地点,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可有多种多样的的组合与种植方式;同时,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所以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因而树木配植是个相当复杂的工作,也只有具有多方面广博而全面的学识,才能做好此项工作。配植工作虽然涉及面广、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原则可寻。(一)适用原则1符合树木生长发育特性和生态要求因为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又与其所位于的生境间有着密切的生态关系,所以在配植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态关系作为基础来考虑

2、。2满足主要的园林功能要求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等方面的功能,在配植中应明确该树木所应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应用该树种能否满足主要的目的要求。(二)美观原则1、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注重意境的创造2、借鉴当地植被,突出地方风格如:广州南亚热带,植被丰富,群落类型多样化,突出热带风情3、创造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柳荫公园柳;玉渊潭公园樱花、柳;紫竹院主题公园,竹子;香山黄栌4、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在树木配植时首先要考虑整体美,要从大处着眼,从园地自然环境与客观要求等方面作出恰当的树种规划,最后再从细节上安排树木的搭配关系。一般选择一两种植物作为主体,抓住园林的主题。苗圃

3、中刚移来的小苗,近期效果差。可适当用填充树种(同种或不同种),加大栽植密度,以多取胜,从数量上增加近期景观。但设计图上应注明,“减法造景”。(三)经济原则 1在树木配植中要注意降低成本:(1)首先要注意乡土树种的应用。各地乡土树种适应本地乡土的能力强,而且种苗易得,又可突出本地园林的地方色彩,因此需多加应用。(2)能用小苗可获得良好效果时,就不用或少用大苗。小苗成本低,种苗易得。对于栽培粗放、生长迅速而又大量栽植的树种,尤应较多选用。(3)切实贯彻适地适树,审慎安排植物种间关系。应做到避免无计划地返工,也无需几年后进行计划之外的大调整。 2在树木配植中可适当结合生产。在不妨碍园林树木主要功能的

4、前提下,可适当注意经济实效,如花果采用、药用和苗木繁殖等。 (四)灵活原则在有特殊要求时,应有创造性,可不必拘泥于树木的自然习性,应综合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措施来保证树木配植的效果能符合主要功能的要求。二园林树木配植的基本手法 (一)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一个空间、一个群落由多种植物组成,但他们在数量和体量上不能完全一致。 如紫竹院,“绦柳圆柏、黄杨球砂地柏”群落,以圆柏为主要树种。要疏朗有致,组团式栽。(二)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如:碧桃园(三)合理应用树木材料围合空间开放型的空间、半开放型空间、封闭空间、冠下空间(覆盖空间)、竖向空间。(四)林缘线、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林缘

5、线(水平) :树冠在地上的投影。林冠线(垂直) :树冠的边界。两条线不宜平直,也不宜过于曲折。垂直的方向要参差不齐,水平方向要前后错落,有高低、明暗,前后衬托。三园林树木配植的基本方式 园林树木配植的基本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规则式此种方式的株行距和角度均按一定的规律安排,体现严肃整齐的效果。如左右对称、辐射对称和图案构成规律等。如行道树、绿篱、色带的栽植等。(二)自然式也叫不规则式。无轴线,自然灵活,参差有序,活泼。通常采用不等边三角形和镶嵌式。(三)混合式即在一定单元面积上采用规则式与不规则式相结合的配植方式。四园林树木配植的基本类型(一)独植(孤植、单植) 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采用

6、此法。一般均为单株种植,西方庭院中称为标本树,在中国习称独赏树(孤赏树、孤植树),对某些种类则呈单丛种植,如竹类。 (二)对植常用在建筑物门前,大门入口处,用两株(或两丛)树形整齐美观的种类,左右相对的配植。又可分为对称式对植(似天平)和非对称式对植(似杆秤)。(三)列植树木呈行列式种植。有单列、双列、多列等方式。其株距与行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用于道路上的行道树、植篱、防护林带等。这种方式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管理。另有一种变体的列植形式,即三角形种植。有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方式。实际上在大片种植后仍形成变体的行列式。等边三角形方式有利于树冠和根系对空间的充分利用。 (四)丛植由二

7、、三株至一、二十株相同种类的树木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的配植方式称为丛植。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株数的丛植亦有独赏树的艺术效果。丛植的目的主要在发挥集体的作用,它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 (五)聚植(集植、组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木组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为聚植;亦可由几个丛植组成聚植。聚植能充分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一个好的聚植,要求园林工作者从每种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种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

8、栽培养护管理上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六)群植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 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框景的作用。树群不但有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在群植时应注意树群的林冠线轮廓以及色相、季相效果,更应注意树木间、种类间的生态习性关系,务期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 (七)林植 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这是将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植方式。工矿场区

9、的防护带、城市外围的绿化带及自然风景区的风景林等,均常采用此种方式。在配植时除防护带应以防护功能为主外,一般要特别注意群体的生态关系以及养护上的要求。通常有纯林、混交林等结构。在自然风景区中进行林植时,应以造风景林为主,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林中下木的选择与搭配、群体内及群体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按照园林休息游览的要求留有一定大小的林间空地等措施。 (八)散点植 以单株在一定面积上进行有韵律、节奏的散点种植,有时也可以双株或三株的丛植作为一个点来进行疏密有致的扩展。对每个点不是如独赏树的给以强调,而是着重点与点间有呼应的动态联系。 散点植的配植方式既能表现个体的特性又处于无形的联

10、系之中,正好似许多音色优美的音符组成一个动人的旋律。五园林树木配植的艺术效果 在园林建设中,除了工矿区的防护绿带外,总的说来,城镇的园林绿地及休养疗养区、旅游名胜地、自然风景区等地的树木配植均应要求有美的艺术效果。应当以创造优美环境为目标,去选择合适的树种、设计良好的方案,和采用科学的、能维护此目标或实现此目标的整套养护管理措施。 在前面的章节中曾讲过树木的具体美和抽象美,园林工作者应该充分运用对树木(植物)美的认识,按照一定的理想将其组合起来,这种组合必须对树木(植物)十几年或几十年后的形象具有预见性,并结合当地具体的环境条件和园林主体的要求,巧妙地进行配植,构成一定的景观空间,使游人置身其

11、间,陶醉于美好的意境中。 树木(植物)配植得好,会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是白居易对植物形成的明媚春光的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王维对植物形成的“静”的感受。此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树万树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等,都是诗人们受到优美的植物景观的感染而留下的不朽诗篇。可见,各种植物的不同配植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能给人以丰富多彩

12、的艺术感受。 树木(植物)配植的艺术效果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要细致的观察、体会才能领会其奥妙之处,在此仅作一般概述,请同学们继续深入领会。(一) 增加丰富感 在新的建筑物刚刚竣工后,周围没有绿化、美化时,空间常显得单调乏味,配植上各种形体和五颜六色的植物之后,就变得优美而丰富了。(二) 调节气氛 应用常绿的针叶树,尤其是尖塔形的树种常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如烈士陵园的树木配植。一些线条圆缓流畅的树冠,尤其是垂枝性的树种常形成柔和轻快的气氛,如湖边的垂柳等。(三) 强调作用 运用树木的体形、色彩特点加强某个事物,使其突出显现的配植方法称为强调。具体配植时常用对比、陪衬、透视线等手法。 1对比:如

13、在站立式雕像底座的周围配植爬地柏等匍匐状树木来显示雕像的高大。 2陪衬:如在雕像的后面以绿色的树墙作为背景来突出雕像等。 3透视线:如在笔直的道路两侧配植行道树,而在路的尽头设置雕像等。(四) 缓解作用 对于过分突出的景物,用配植的手段使之从“强烈”变为“柔和”称为缓解。如建筑物的边线多为刚硬的直线,在其周围配植树木后,树体柔和的曲线可打破这种令人觉得刚硬的局面;又如只在高楼的周围栽种草坪,则显得高楼非常突出。若在高楼与草坪之间配植上乔木和灌木,层次多了,气氛也就缓和了。(五) 增强韵味 配植上的韵味表现为植物的高低错落、绿地边缘的自然曲折、色相及色彩浓淡的变化、花开放的程序等。但这需认真的观

14、察和体会。总之,树木(植物)配植的艺术效果是多样化的,设计者需具备较多的栽培管理技术知识,并具备较深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使配植艺术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二节 各种用途园林树木的选择与应用一独赏树 独赏树又称为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园景树或独植树。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 (一)选择要求 独赏树一般要求高大雄伟,树形优美,具有特色,且寿命较长的,可以是常绿树,也可以是落叶树;通常又可选用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树种。独赏树的树冠应开阔宽大,呈圆锥形、尖塔形、垂枝形、风致形或圆柱形等。 北方习用的种类有雪松、松类、柏类、银杏、玉兰、槐、垂柳等。 (二)应用独赏树一般采

15、取单独种植的形式,但也偶有用23株合栽成一个整体树冠的。定植的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角处。在独赏树的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的位置是以草坪为基底,以蓝天为背景的地段。二庭荫树 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用以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晒和装饰用。 (一)选择要求 庭荫树从字面上看似乎以有荫为主,但在选择树种时却应以观赏效果为主,并结合遮荫功能来考虑。许多观花、观果、观叶的乔木均可作为庭荫树,但不宜选用易于污染人的衣物的种类;又应注意选择不易罹病虫害的种类,否则施用农药时会污染环境;在庭院中(尤其是在北方)最好勿用过多的常绿树,否则容易导致终年阴暗,有抑郁之感。 在北方

16、习用的庭荫树有油松、白皮松、合欢、槐、槭类、白蜡、梧桐、杨类、柳类以及各种观花、观果的乔木等。 (二)应用 庭荫树在园林中多植于路旁、池边、廊、亭前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区三、五成组的散植各处,形成有自然之趣的布置;亦可在规整的有轴线布局的地区进行规则式配植;也常用于建筑形式的庭院中,“庭荫树”之名即由此而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所说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指的就是庭荫树的配植。但在建筑物窗前栽植庭荫树时不宜过近以免造成室内阴暗。三行道树 行道树是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旁栽植的树木。(一) 选择要求街道上(尤其是城市街道上)的环境条件要比园林绿地中

17、的环境条件差的多,主要表现在土壤条件差(土壤紧实、不熟化、含建筑垃圾等);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危害;地面行人的践踏、摇碰和损伤;空中电线、电缆的障碍;建筑物的遮荫;铺装路面的强烈辐射;地下管线的障碍和伤害等等。因此,行道树的选择首先要对街道上种种不良条件有较强的抗性。在此基础上要求冠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且落叶延续期短;花、果不污染街道环境;干性强;耐修剪;干皮不怕强光曝晒;不易发生根蘖;病虫害少;寿命长;根系较深等。 由于要求的条件多,完全合乎理想的行道树种并不多。以狭义的行道树(仅指乔木而言,巴黎只有10余种,伦敦不足10种,北京不足40种。在我国北方习用的行道树有银杏、毛白杨、国槐、白

18、蜡、垂柳、馒头柳、元宝枫、悬铃木等。 (二)应用 在行道树的应用上,我国有“一板两带”、“两板三带”、“三板四带”和“花园林荫道”等形式,大都在道路两侧以整齐的行列式进行种植,其中又可分为对称式及非对称式。当道路两侧条件相同时多采用对称式,否则可用非对称式。此外也有集中于道路中央的。 在行道树的应用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行道树距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7米,以11.5米为宜。 2树距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 3株间距以812米为宜,慢长树种可在其间加植一株,待适当大小时移走。 4树池通常为1.5米见方。在有条件处可用植物带方式,带宽不应小于一米,这种方式比树池对生长更为有利。 5植

19、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的水平距离最少应大于1.5米,在多地震地区,与煤气管道的距离应大于35米。 6树木的枝条与地上部高压线的距离应在35米以上。必要时需适当修剪和设其他防护措施。7树木的枝下高,我国多为2.83米。四观花树(花木) 凡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或芳香有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丛木及藤木均称为观花树或花木。 观花树在园林中的作用巨大,应用极广: (一)独立成景 有些观花树可作独赏树兼庭荫树,有些可作行道树,有些可作花篱或地被植物用。在配植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可以独植、对植、丛植、列植,或修剪整形成棚架用树种。 (二)与地形和设施物配合使用 此种用法可产生烘托、对比、陪衬等作用

20、。例如植于路旁、坡面、道路转角、座椅周旁、岩石旁,或与建筑物相配作基础种植用,或配植湖边、岛边形成水中倒影。 (三)组成各类花园花木类可依其特色布置成各种专类花园,如牡丹园、月季园、木兰园、丁香园等;亦可依花色的不同配植成具有各种色调的景区;亦可依开花季节的不同配植成各季花园;又可及各种香花于一起布置成各种芳香园等等。五藤木(藤本类) 本类包括各种缠绕性、吸附性、攀援性、钩搭性等茎枝细长难以自行直立的木本植物。 (一)选择要求 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绿化的要求,具体考虑植物的习性及种类来进行选择。如绿化棚架、凉廊时多选用缠绕性和攀援性种类,而绿化墙面时则选用吸附性种类等。(二)应用本类植物在园林

21、中有多方面的用途,如:1可绿化各种形式的棚架供休息或装饰用。 2可用于建筑设施的壁面绿化。 3可攀附灯竿、廊柱;亦可使之攀援于施行过防腐措施的高大枯树上形成独赏树的效果。 4可悬挂于屋顶、阳台。5可覆盖地面作地被植物用。等等。六、植篱 植篱又称为绿篱或树篱,在园林中主要起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蔽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以及防护作用等。 (一)树种的选择要求 不同类型的植篱树种的选择要求不同,但总的要求是该树种应有较强的萌芽更新能力和较强的耐荫力,且生长缓慢、叶片较小、病虫害少。 (二)应用 根据绿篱高度的不同可把绿篱分为绿墙(高于160cm)、高绿篱(120160cm)、中绿篱(50120cm

22、)、矮绿篱(低于50cm)等四种。 根据整形修剪的不同可把绿篱分为整形式绿篱和不整形绿篱(自然式绿篱)。把绿篱修剪为几何形体时称为整形式绿篱;如果仅作一般修剪,使绿篱保持一定高度,并不塑造一定的几何形体,而使其半自然地生长,则称为不整形绿篱(自然式绿篱)。根据功能要求与观赏要求的不同,绿篱可分为常绿篱、落叶篱、花篱、彩叶篱、果篱、刺篱、蔓篱、编篱等类型。常绿篱:是最常用的绿篱,常用树种有桧柏、杜松、侧柏、紫杉、锦熟黄杨、大叶黄杨等。 落叶篱: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及华北地区,由于缺乏常绿树种也常用落叶树作绿篱,常用树种有雪柳、榆树、茶条槭、水腊、小叶女贞等。 花篱:由观花树木组成,为园林中比较

23、精美的绿篱形式,一般在重点区应用,常用树种有桂花、米兰、九里香、迎春、珍珠花、锦带花、木槿、太平花、黄刺玫、月季等。 彩叶篱:为了丰富园林的色彩,绿篱有时也用红色、黄色及斑色叶树种组成,可以使园林在没有植物开花的季节,也有华丽的色彩。常用树种有红叶小檗、金叶女贞、花叶大叶黄杨等。 果篱:绿篱树种的果实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秋季可以观赏其果实。常用树种有小檗、小紫珠、火棘等。 刺篱:在园林中,为了防范,常用带刺的植物作绿篱,则比铅丝篱经济且美观。常用的植物有小檗、枸桔、桧柏、黄刺玫等。 蔓篱:在园林中或一般机关和住宅,为了迅速达到防范或区别空间的作用,常用铅丝或木栅圈围起来,同时栽种藤本植物,使其

24、攀援于其上。常用植物有多花蔷薇、五叶地锦、金银花、铁线莲等。编篱:为了加强绿篱的防范作用或使其更加美观,有时把绿篱植物的枝干编结起来,使其成为网状或格栅的形式。七地被植物 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均称为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对改善环境、防止尘土飞扬、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热、美化环境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一)选择要求 选择不同环境地被植物的条件是很不同的,主要应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需能适应环境条件,例如全光、半阴、干旱、潮湿、土壤酸度、土层厚薄等条件。除生态习性外,在园林中还应注意其耐踩性的强弱以及观赏特性。在大面积应用时还应注意其在生产上的作用和经济价值。常用的地被植物除草本

25、植物以外,木本植物中的矮小丛木、匍匐性树木及藤木均可应用。 (二)应用城市园林中的地被植物可区分为观赏地被区和游憩地被区,对前者应禁止游人进入,对后者则视游人数量及踩踏情况可分期开放及封闭养护。至于风景区中大面积的地被植物则可按群落学的原理管理和调节。八室内绿化装饰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绿化愈来愈受到重视。室内绿化的目的是美化、观赏,令人达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效果,这也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强,人们回归自然意识的反映。 (一)选择要求植物本是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室内绿化植物应选择对室内环境条件有较强适应性的种类。室内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光,如果光照强度达不到光补偿点以上,将导致植物生长衰弱,甚至死亡。一般认为在低于300lx的光照强度,植物不能维持生长;照度在300800lx,若每天保证能延续812小时,则植物可维持生长,甚至能增加少量新叶;照度在8001600lx,若每天能延续812小时,植物生长良好,可换新叶;照度在1600lx以上,若每天延续12小时,甚至可以开花。室内空气相对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