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集_第1页
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集_第2页
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集_第3页
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集_第4页
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仅供个人参考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1.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7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 7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g取10N/kg,求:(1)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鹅卵石的密度。 ?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 甲、乙两球分别 浮、漂浮在

2、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B.乙球受到的浮力 C.甲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大D.两球浸在水的体积一样大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内并旋转(相当于闭合开关)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轿车的 启动原理如图所示连接完整.(5)电路连接如图,钥匙孔与一节电池、电磁铁组成控制电路,电动机与总电源组成工作电路.30.小明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电阻Ri、滑动变阻器R2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电压为 220V,加热 电热丝R2和电阻Ri处于恒温箱内。图乙是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电磁继电器所在的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U = 9

3、V,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通过实 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 3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当滑动变阻器R2接人电路中的电阻为250。时,接通电路,加热电热丝加热使恒温 箱的温度升高到大约 C并保持不变。在升温的过程中,电阻 Ri两端的电压 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果要使恒温箱内保持的温度升高,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5分)电路连接如图所示:50;变大将R2的滑片向左移动24、如图所示是一电动通日阻不O 220V o过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装置图。假设电源电压380V保物匀速提升16m的过程中,电

4、路中的电流为20A,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电动机变,电动机线圈机将540kg重为1Q,不考虑机各处摩擦。当(g=10N/kg)。则:(1)电动机所施加的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2)电动机所施加的拉力F是多少?(3)电动机线圈电阻的发热功率是多少?(4)试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求电动机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20. (3分)(2014加州)为避免汽车超速行驶带来的危害,某校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一个装置来自动限制车速.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保护电阻Ro的阻值是5Q,Rx是一个阻值随车速增大而减小的电阻元件(装置中其它的电阻不计).开关S闭合后,螺线管A的上端相当于电磁铁的 极;当车速增大时,

5、电磁铁的磁性会 (选填 增强:减弱 或 不变”);如果车速达到130km/h时,电路中电流 恰好为1A,电磁铁A刚好能吸下衔铁B,使油门C喷油进受到限制而控制车速,止匕时, Rx的阻值是 Q26. (2分)(2013T®安)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交通工具,小乔对家里的电动 自行车进行了测试,他骑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如图所示的速度v和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匀速行驶时,电动机输入电压48V,输入电流5A,由图可知,712s电动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为35 N: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

6、A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 M悬挂点B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 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错送的是()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B.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tpC.悬点。适当右移,秤的量程会增大一TD.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A2015潜江】10.电磁波是个大家族,图中所示的是其家族成员.下列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B .在真空中,丫射线传播速度最快C . X射线比无线电波频率高D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2015潜江】23.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

7、温水箱温控电路(设环境温度不高于20C),由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工作电路中的电热器上标有“220V2000W的字样;控制电路中热敏电阻 Rt作为感应器探测水温,置于恒温水箱内,其阻值随温 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R1为滑动变阻器.电磁铁产生的吸引力 F与控制电路中电 流I的关系如图内所示,衔铁只有在不小于 3N吸引力的作用下才能被吸下.闭合开关 S (不计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不得用于商业用途(1)用电热器给恒温箱中100kg的水加热,正常工作20min时,水温由20c升高到25C, 求电热器的加热效率?(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 R1=280Q,为了把温度控制在 25c左右,设定在水温低于2

8、5c时自动加热,在水温达到25c时停止加热,求控制电路中的电源电压 U是多少? (3)设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 U不变,将水箱中水温由25c的恒温调节到30c的恒温,应(填 增大”或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16. (2011,河南)如图是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图,光控开关接收 到红光时会自动闭合,压敏电阻若同时受到车的压力,其阻值变小,电磁铁的磁性 因电路中电流的改变而变 (填“强”或“弱”),当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 衔铁与触点(填“1”或“2”)接触,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为滑动变阻器,R。、R均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

9、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分别画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根据以上信息求出 R的阻值(2Q) 36. (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变频空调机空叫机制冷系tu改戊册态变 制冷 加压, 媒”的与传 与“变 内调 媒”流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 化可以实现室内、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 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 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 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 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

10、围 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 量的目的。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 压缩机随即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及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去除热量的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 输入功率之比。(1)空调机工作时,当液态“冷媒”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时,需要 热量。(2)关于变频空调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频空调的压缩机与定频空调一样,也是 断断续续工作的B.空调

11、机制冷时,途中钢管 A内流动的是气态“冷媒”C.空调压缩机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冷媒”发生物态变化的D.变频器供电频率越小,空调机的制冷能力越强(3)根据表一中的数据,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冷媒”流 量Q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关系图线。当变频器 供电频率为80Hz时,“冷媒”流量为 kg/h.(4)表二中空调机额定制冷量为 W ,在额定状态下 工作10min,可以使 kg 的空气温度下降6c。取空气的比 热容 C=1.0 X103J/(kg C)(5)夏天,上述空调机开始工作0.5h后,家中房间温度降至设定温度,随即空调机处于低速稳定运转状态,又工作了 10h,全过程共耗电2.9kWh.则前0.5

12、h内空调机消耗的电能是 kWh,后10h空调机的电流是 A.6) (1 分);(4) 2660 (1 分);266 (1 分);(5) 0.(1)汽化(1 分);吸收(1 分);(2) B (2 分);(3)见图(1 分);123 (120 127 (1 分);1 (1 分)(1)空调机工作时,液态冷媒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2) A中的变频空调的压缩机一直在工作,只不过在到达设定温度之前,频率较高,致冷速度快,在温度到达设定温度之后,频率变慢,维持室内的温度,故 A不对;B中钢管A处是刚从蒸发器中流出来的物质,由于蒸发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故形成的是气态,所以B是正确的;C中压缩机是利用改

13、变压强使冷媒发生物态变化的;D中变频供电频率越小,制冷能力越弱,故C、D均不对。(3) 关系图线根据表1直接描点、连线即可;由图像可以看出,频率与流量Q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一次函数关系),频率每提高 20Hz ,其流量Q就要增加34kg/h ,故80Hz时,要比7 0Hz多10Hz,故其流量要比106kg/h 增加17kg/h ,即流量为123kg/h ;(4)由表二可以看出,额定输入功率为700W,能效比为3.80,而由阅读材料可得,能效比正好是空调机 在额定状态下,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故此时的制冷量=700W X3.80= X2660W ;再由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 可得,2660W

14、X10x60s=1.0 X103j/(kg 'Xm X6 C ,故解之得 m= 266kg ;(5)由于空调机刚开始工作时,其功率最大,由表二可得,最大的功率为 1400W,工作0.5h ,故消耗的电能为 W=Pt=1.4kW X0.5h=0.7kWh ;则后10h消耗的电能为2.9kWh 0.7kWh=2.2kWh ,故再由电功的计算公式可得 W=UIt ,即 2.2 X3.6 X106J=220V 乂 IX10 X3600S ,解之得 I=1A。12. (2015?梅州)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 和。 若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流经电流为I ,线圈的电阻为R,则电动

15、机的工作效率可表示为内能;机械能;19. (3分)(2015?®州)两个电阻A和B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则 A的阻 值是 5 Q若将电阻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总电流是 0.9 A、 两个电阻A、B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2: 1 .23. (3分)(2015戏名)如图所示是电动机结构的示意图,F为换向器,它的作用是。 线圈在平衡位置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闭合开关S,线圈缓慢转动,现要使线圈转动加快,可以 增大线圈中电流.小明用图乙所示的电子式电能表测额定电压为220V洗衣机的功率,当电路中只有洗衣机正常工作时,电能表的指示灯在3 min内闪烁30次,则该洗衣机

16、的额定功率是200 W. (3000imp/kW?h表示消耗1千瓦时电能指示灯闪烁3000次)31. (7分)(2015?常州)2015年1月,“蛟龙”号深潜器在印度洋下潜,游弋于海底高 温热液区,为避免过高温度的热液对器材造成损坏,技术人员按照两种方法设计“高温 自动报警电路”,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成电路设计并算出相应答案.(两种方法都做,以第一种为准)方法一器材:色为12V的畜电池,开关S, 定值电阻R,热敏电阻RX(电阻随 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电压 表,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 线圈电流大于0.2A时衔铁被吸下, 线圈电流小于0.2A时衔铁被弹 回),额定电压均为220V的红灯和

17、 绿灯.功能:闭合开关S,水温越高,电 压表示数越大.水温彳ST 500c时, 绿灯正常发光;水温高于500c时, 红灯正常发光.(1)请以笔回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 连接.(2)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Q .(3)电压表示数为3.6V时,热液温 C.方法二器材:恒为12V的畜电池,开关S, 定值电阻R,热敏电阻RX(电阻随温 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电压表, 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线圈电 流大于0.2A时衔铁被吸下,线圈电 流小于0.2A时衔铁被弹回),额定电 压均为220V的红灯和绿灯.功能:闭合开关S,水温越高,电压 表示数越大.水温低于 500c时,绿 灯正常发光;水温高于500c时,红

18、灯正常发光.(1)请以笔回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 接.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Q .电压表示数为9.6V时,热液温度 为 C.12. (2015惴州)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汽车转向指示灯电路模型,接通相应指示灯后,该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电路中电源电压包为6伏, 指示灯的规格为“6V 3W, R为定值电阻,电磁铁线圈及衔铁的阻值忽略不计。(1) 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转向开关应与触点 接通。(选填“1和2”、 “2 和 3”、 “3 和 4” 或 “4 和 5”)(2)当转向开关与触点“ 2和3”接通时,右转指示灯两端实际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右转指示灯微弱发

19、光时,具两端实际电压为IX,消耗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25求:右转指示灯闪烁交替工作 30秒消耗的电能定值电阻R的阻值。(指示灯的电阻不变)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B.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D.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88.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木质的水平桌面上,电磁铁与条形磁铁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闭合开关 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左滑动时,条形磁 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关于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判断, 正确的是(A )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B.方向向左

20、,逐渐1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D.方向向右,逐渐小103.禾I用如图9所示的电路,测量Rx的阻化 电源电压保持不 变,S是单刀双掷开关、R/是电阻箱、R0是已知阻值的电 阻、Rx是待测电阻.将开关S拨到a,电流表的示数为I;再 将开关S拨到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当电流表的示数为 I/2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为R,则被测电阻 Rx的阻值为A.害B. R C.号105.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2 Q和3Q,A . 2Q B. l Q C(C )D _R包 D R+Ro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D ) .3Q D.5 Q124如图6所示,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与螺线管连接的导体棒ab,当ab棒水平向右

21、运动时,小磁针 N极转至右边.可使如图6所示位置白小磁针N极转至左边的操作是图7中的 (A)26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 越小,如图所示。这说明()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289.如图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

22、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 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 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 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图IC C不12、?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 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 注入

23、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1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 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A.应适当升高?B.应适当降低动?D.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19、?小丽和小刚用相同的相机对远处的同 和乙所示,则(?)A.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远B.小刚和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一样远景物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口口口口隼5甲C.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D.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21、图4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

24、离大于两倍焦距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头的虚像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2、?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 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B.? C.? D.24、?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要使照片上的人像再小一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近一些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近一些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远一些D.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远一些26、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 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

25、,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 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D.)调整? A. 一定小于l?B. 一定大于l? C .可能等于l ?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27、?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 E”的发光物体, 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 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 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31、如图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 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 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

26、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 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3 6、如图21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 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2)调整后,图中 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 一例);(3)若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图21中A处_? ?(选填“能

27、”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一(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ft,光屏应向? ? 调(填“左”、“右”)至U ? ? cm处,此时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与开始相比变 ? ?(填“大”、“小”或“不变”);(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 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 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 ?36、 (1)在同一高度?上? (2) 10?照相机? (3)乙?甲? 39、.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

28、光具有 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 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这样做是为了 .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 填“放大”或“缩小”)的 o (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 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原因是?。小明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 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

29、镜方向移动。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 当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 像。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移动。40、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 6所示。他实验 观察到如下现象: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 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 只将光屏远离透 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是凸透镜??

30、?是凹透镜。(2)在实验现象和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 的是?。(填写实验现象序号)40、乙甲? 1 2123.图5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B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ab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图5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如图21甲所示:(1)光屏上所成像应是倒立、?(放大/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是 ?(照相机/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

31、、? ?(放大/缩小)的实像。(2)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上/向下)移动。(3)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 21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 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透镜,该同志是?(近视/远视)。7.(2007 黄石市)如图所示是小星利用所学物理 知识设计的电子称的示意图,托盘、弹簧上端和 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定值电阻 R=5Q , ab是 一根长为5cm的均匀电阻丝,电阻R=20Q,电源 电压U=3V电流表白量程为00.6A,(弹簧的电 阻不计,P与R间摩擦不

32、计) 求:(1)在托盘中无物体时,使金属滑片P处于R最上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读数为多少?(2)已知该弹簧压缩的长度 L与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开关S闭合后,当电 流表指针指在0.2A处时,托盘中物体的质量为多少?4.如图7所示,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岸边通过一滑轮组打捞一块沉没在水池底部的石材,该滑轮组中动滑轮质量为 5kgo当工人用120N的力拉滑轮组的纯端时,石 材仍沉在水底不动。工人继续增大拉力将石材拉起,在整个提升过程中,石材始终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石材还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小当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磔在石材脱离水池底部至完全露出水

33、面的过程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9: 21。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石材的密度p石=2.5X103kg/m3,取g=10N/kg,求:(1)与打捞前相比,当人用120N的力拉绳端时,水池底部对石材的支持力变化了多少;(2)可与用的比值;(3)当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以后,人拉绳子的功率。4、解:(1)池底部对石材的支持力的变化等于滑轮组下端绳子 材的拉力变化:A F=AT=3F-G 动=3X 120N-50N=310N。(2)石材浸没在水中时,人拉绳端的力口、 G石4G动孑浮F拉 1 .3,其中石材所受浮力F浮=p水gV排-G石p水/ p石。石材在空气中时,人拉绳端的力F拉

34、220 03设石材浸没在水中被拉起时地面对人的最大支持力为N1,石材在空气中时地面对人的最小支持力为N2,所以对于石材浸没在水中和在空气中分别有G 人=Ni+F 拉i' , G 人=N2+F 拉2 ,因为F拉i ?与F拉i大小相等,F拉2 ?与F拉2大小相等,又因 Ni: N2=29: 21,代入数据解得 G石=1000N, F浮= 400N。 1石材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6 G: 一F,G石. G动_F浮7G石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印= /1,G石十仃动所以G石+G动G石1000N -400N1000 N 50N -400N1000N 50NX 1000N=636

35、5(3)人拉绳的功率P=F 拉 2X nv= (6物+ G 动)v 物=(1000N+50N) X 0.2m/s=210W。说明:其他解法正确的同样得分«中考物理压轴题练习1 .如图1所示质量为60kg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第一次运送 货物时,货物质量为130kg,工人用力F1匀速拉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第二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90 kg,工人用力F2匀速拉绳的功率为P2, 货箱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N2, N1与N2郦为2:* (不计纯 重及滑轮摩擦,g取10N/kg)求:(1)动滑轮重和力F1的大

36、小;出(2)机械效率m占» 、,k- 1r尸开广 k - h,11r kFki0广 1r"k h i1r 一尸hk 1r'一(3)功率P2o1图11 .解:(1)第一次提升货物时,以人为研究对象I F1N1=G人-F;N N1°纯对人的拉力与人对纯的拉力相等,F1=E"G人F;=G冬1分4第二次提升货物时,以人为研究对象F2N2=G人-F2N2纯对人的拉力与人对纯的拉力相等,F2 = F2J G2+G动小彳八G人F2 = 1分4*一 N23把数据分别带入以上5个式子,解得:G动=300 NFi=400NF2=300N(2)第一次运送货物时滑轮组的

37、机械效率:G1hF14h1300J400 4J= 81.25%(3)第二次货物上升速度为0.1m/s,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2 = 4 父 0.1m/s = 0.4m/s1 分2 .小文的体重为600 N,当他使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水中的体积为0.01m3的重物A时(重物始终未出水面),他对地面的压强为8.75 X 103 Pa。已知小文与地面 的接触面积为400cm3.如图5所示,某工地用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卷扬机(其内部有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已知卷扬机的总质量为120kg,工作时拉动绳子的功率包为 400W。第一次提升质量为320kg的货物时,卷扬机对绳子

38、的拉力为 F1,对地面的压力 为N1;第二次提升质量为240kg的货物时,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为 F2,对地面的压力。当他用此滑轮组在空气中匀速提升重物B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已知重物A重物B所受重力之比G: G=5 : 12,若不计纯重和摩擦,g=10N/kg。求:(1)提升重物A时小文对地面的压力。(2)物体A的密度。(3)在水中提升重物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重物A完全出水面后,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 小文拉绳的功率P。图3 2、解:(1) F支=F压=P人S人=8.75 X03 Pa 400 M0-4 m2=350N(2) F 拉=G 人F 支=600N-350N=25

39、0NF浮=p水gVA= 1M03 kg/m3M0N/ kg 00 1 m3=100NGa+G 动=2F 拉+F 浮=2X250N+100N=600NGa+G 动=600NB在空气中:tB=-GBh一二80% (Gb G 动)hGa: Gb=5: 12由式可得Ga=375NG动=225 N_ Ga375NA3 gVA 10N /kg 0.01m2 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5: 7,取g=10N/kg,纯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求:=3.75 X03 kg/m3(3) A在水中(Ga- F 浮)h 375N -100N cc0/ a=55%F拉 M 2h 2 M250NGa Gb(4) P

40、=F 拉 v 拉二X 2 v 物375N 225N、/ >2X 0.2m/s = 120W(1)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1的大小;行2(2)第一次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前后两次提升货物过程中货物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之比。3 .解:根据题意可得Ni =G机 _FiN2 =G 机F2AF1_1 一 一、F1 =5 (G1 4G 动)1.、F2 =1(G2 +G 动)5八N1*Gi以上四式联立并代入N15N27八N2可得:1 ,-、将已知条件代入上式计算得:G 动=800 N5 m机 g -(m1g +G动)51、1F1 =(m1g +G动)=-(320 kg M10 N / kg

41、+800 N ) =800 N551分G1_320 kg 10N/kgG1 G 动 320 kg_10N/kg 800 NP上=五=且V2 " P_ "F1F21、-(G2 +G 动) 51 一 一、(G1 +G 动)5240 kg 10N/kg 800N _4二 320 kg10 N / kg 800 N =51分4 .图22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起重机总重G = 8M04N, 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A上升,打捞体积 V =0.5m7 -1 , C 、 m机 g 一一 (m2g +G动) 、重为

42、G物的重物。若在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 = 2X107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为 P2,重物完全出水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 M07Pa。假设起重时E沿竖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E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 Ni和N2,重物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重物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11875W,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1)重物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2)支撑力Ni和心之比;(3)重物出水后匀速上升的速度。4. (7分) 解:(1)(2)重物S 二GPi*4=4 10、22 107Pa=

43、p3S-G=2.5 107Pa=已kgV排=103kg/m3 M10N版片遇5mB(1分)(1分)= 2.375 1图224 102G +G物一F浮 8M104Nt2P2 =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 分)G 动=3750N设钢丝绳上的力在出水前后分别为F2,柱塞对吊臂支撑力的力臂为NiLi=3FiL200F1、Li,钢丝绳对吊臂拉力的力臂为 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N2Li=3F2L2(1分)N1=FN2F2F1二一 (G 物- F 浮+ G 动) F2= (G 物 + G 动)33N1 _G物F浮 +G动 _20000N -5000N +3750N _15N2 G物+G动2000

44、0N 3750N19(1分)(3)出水后钢丝绳上的力:F2= (G物+G动)/3重物上升的速度 v物,钢丝绳的速度 v绳v绳=3v物P=F2 v 绳P丫绳=F211875W=1.5m/ s(20000N 3750N)3(1 分)5 .如图25所示,某工地用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卷扬机(其内部有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滑轮组匀 速提升货物,已知卷扬机的总质量为120kg ,工作时拉动绳子的功率恒为 400W。第一次提升质量为320kg的货物时,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对地面的压力为 N1;第二次提升质量为 240kg的货物时,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对地面的压力为 N2。已知N1与N2之比为5: 7

45、,取g=10N/kg,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求:(1)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 F1的大小;(2)第一次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前后两次提升货物过程中货物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之比。5 .解:根据题意可得6.小林设计了一个由蓄水罐供水的自动饮水槽,如图18所示,带而球的直;*F2C为质量与厚度不计的橡胶片,AC之间为质量与粗细不计的直LN1当这翱曲进水时,AB能绕。点转动。AC与AB垂直,杆AB成水平静止状态,浮球 B恰没于水中。浮球1 B的彳圈流GK 10-4mi,此时橡胶片恰好堵住进水口,橡胶片C距槽中水面的距离为 0.1m。进力球的球心,OB=6AO不计杆及浮千的自重(g取1

46、0N/kg )。求:(1)平衡时细杆对橡胶片 C的压力大小;(2)蓄水罐中水位跟橡胶片处水位差应恒为多少米?积为 4cmi, B点为浮I管的横图25解:(1)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方欲嗜 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所以有L一I +5所示。水耀F2Fa La= F 浮Lb:Fa La= p 水 gVB6LA (1 分二Fa =1.0X103 kg/m3X10Nkg 工 乂 -0-4m3X6=6NF浮OFa因为橡胶片C受到的压力FC吗大小相等。所以fc =6n qj(2)以橡胶片C为研究对象迸泵普析如图I:-水位自动控制槽.所示;图5一2F槽-Fa其中,水槽中水对橡胶片C0位对知*1;蓄18K橡胶片

47、C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F2=Fa'+ F1 ( 1 分)F1 = P1Sc= P 水 ghSc=1.0X 103 kg/m3x 10N/kg x 0. 1mX4X 10-4 m2=0.4 N=p水gh2Sc= 1.0x 103 kg/m3x 10N/kg x h 水 x 4X 10-4 m2因为F A?与F A大小相等,所以有:1.0X 103 kg/m3x 10N/kg xh 水X4X10-4 m2= 6N+0.4 N解得h水=1.6m( 1分)(1分)(1分)F2= p2Sc(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7.如图23所示,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岸边通过一滑轮组打捞一块沉没在水池底部的

48、石材,图23石材仍 石材始 械效率 水池底 比为材的支该滑轮组中动Vt轮质量为 5kg。当工人用120N的力拉滑轮组的绳端时,沉在水底不动。工人继续增大拉力将石材拉起,在整个提升过程中,终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石材还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为日,当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Y2o在石材脱离部至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29: 21。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石材的密度p石=2.5 X103kg/m3,取 g=10N/kg ,求:(1)与打捞前相比,当人用 120N的力拉绳端时,水池底部对石持力变化了多少;(2)4与交的比值;(3)当石材

49、完全露出水面以后,人拉绳子的功率。解:(1)池底部对石材的支持力的变化等于滑轮组下端绳子拉石材的拉力 变化:AF = AT=3F-G 动=3X 120N-50N=310 N。(2)石材浸没在水中时,人拉绳端的力G石,G动F孚F拉 1 =z,3其中石材所受浮力 F浮=p水g V flf= G石p 7k/ p石。石材在空气中时,人拉绳端的力F拉2上二G史。3设石材浸没在水中被拉起时地面对人的最大支持力为N1,石材在空气中时地面对人的最小支持力为N2,所以对于石材浸没在水中和在空气中分别有G 人=NI+F 拉 1' , G 人=N2+F 拉 2 ,因为F拉1 ?与F拉1大小相等,F拉2 ?与

50、F拉2大小相等,又因 N1:刈=29: 21,代入数据解得G石= 1000N, F浮=400N。1石材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归 G2i浮,G石4G动F浮'G石 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归c12 G石+G动'雨门丹G石一F浮v G石+G动所以胃=6石+G动F浮'X-G-1000N -400 N1000N 50 N=X =03 o11000N 50N -400N1000N65(3)人拉绳的功率P=F 拉 2Xnv= (G 物 + G 动)v 物=(1000N+50N) X 0.2m/s=210W。2说明:其他解法正确的同样得分。10.如图所示,AB是一杠杆

51、,可绕支点 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O: OB=2: 3, OD : DB=1 : 1,滑轮重为100N。当在B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边长为0.2m的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白压强为 7500Pa;当在D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正方体 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15000pa。(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图中各 段绳子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求:(1)正方体M的受到的重力;(2)拉力F的大小N 1= G - (3F-100N)200N = G -3F 1分当F作用D点时,A电受拉力为F2,正方体M受拉力为f2。受重力为G,受支持力为 此F2x 2k

52、=FX 1.5kF2=0.75FF2 f2+100N = 1.5 FN2=P2s=15000paX 0.04m2=600N600N+ f2= G500N= G -1.5F 由两式得F = 200NG = 800N12体重为51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如图20所示,用滑轮组拉物体 A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为P2,压强变化了 2750pa。已知人一只脚的面积是200cm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图20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 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 直向下且在同

53、一直线上,)。求:(1)绳对人的拉力;(2) 物体A与地面的摩擦力;(3)若在物体A上再放一个物体仅供个人参考B,滑动摩擦力增大了 30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7分)解:(1) F=AF = APS>= 27505 PaX4X 10 2m2= 110N 2分X f2Ff = ?- 2F =80%x2x 110N =176 N 1分1.(3) F= (G动 +f ) 2G 动=2F f =2X110N 176N =44N 1分f ' = 176 N +30 N = 206 N 1 分206N44N 206N=82.4%14.某桥梁施工队的工人用如图18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打捞沉在水中的工件Ao已知工件的质量为100kg,工人的质量为 70kg。工件A打捞出水面之前与工件完全被打捞出水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5: 2,工件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 取 10N/kg。求:(1)工件A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F浮;(2)工件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2;(3)工件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 0.2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 (1)以人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甲、乙所示。(G人=F1'+N1 ,N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