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州一模高三测试卷答题分析--理综(物理)_第1页
2019广州一模高三测试卷答题分析--理综(物理)_第2页
2019广州一模高三测试卷答题分析--理综(物理)_第3页
2019广州一模高三测试卷答题分析--理综(物理)_第4页
2019广州一模高三测试卷答题分析--理综(物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广州一模高三测试卷答题分析-理综(物理)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 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 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 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一】2018年一模理综物理数据的整体分析:1.各题均分及难度题 13141516号

234.92.75.33.3360.70.80.40.80.22686双选通过率0.7均3.33.61.73.6分 972难0.80.90.40.9度5231单项选择通过率0.77全市统at物理I卷均分33.2 ,难度0.72343536物(2)理总分4.35.77.54.24210.50.50.40.24723实验0.56计算0.330.55n卷均分21.77 ,难度550.4说明:全市统计全体参考人数为26901人。全市统计物理选择题难度约为0.72、非选择题的难度约为 0.4 ;总卷难度约为 0.55这与预设的0.57-0.62难度有一点差距,不符合 我们的设计要求

3、。理综合卷的物理难度并不独立,各科难度、阅读量、书写量要配合。全市理综(26907人)分数段全市生物(26903人)分数段数 人全市化学(26898人)分数段数 人全市物理(26901人)1 组(5956 人)分数段2 组(3773 人)分数段3 组(4638 人)分数段4 组(4995 人), 4组分数段5 组(4170 人)分数段6 组(2424 人)分数段7组(945人)7组2017年高考物理各题均分及难度题 号131415161718192021343536物理(1)(2)均3.33.43.53.14.74.55.02.94.51.79.07.33.757.2分440069348619

4、85满5满13难0.80.80.80.70.70.70.80.40.70.30.60.40.20.57度4678974965911化学:57.38生物:57.25平均0.6零分率局2018年广州一模物理与2017年高考试题的数据对比:2017年高考试题|2018年广州一模题号题型平均分难度区分度平均分难度区分度13单项选择题3.340.840.183.390.850.3714单项选择题3.440.860.423.670.920.2615单项选择题3.500.870.481.70.430.5916单项选择题3.100.780.383.620.910.2917双项选择题4.760.790.504.

5、30.720.5118双项选择题4.590.770.284.930.820.3419双项选择题5.030.840.492.730.460.6320双项选择题2.940.490.435.30.880.3421双项选择题4.580.760.493.60.60.6234(1)力学实验1.760.350.584.340.540.49(2)电学实验9.010.695.720.570.435电学计算题7.390.410.767.50.420.7736力W算题3.780.210.604.210.230.35选择题总分35.310.7733.20.72非选择题总分21.940.410.6521.770.4单从

6、数据对比表上看,2018年一模卷的难度和说明:不考虑理综合卷的影响,2017年高考非常接近,特别是两道“双压轴”的计算题,从而使这份卷在“模拟高考”功能上表达得较好。选择题和电学实验题难度略大些,原因可能是单项选择题有一道讨论判断,电学实验有一定开放性。2.学科分数段人数统计3、分数结构和上线情况贡献等组别人数重点总分累计人 单 科人数 单科比例 单 科累计人单科累计率 双 上线人数双上线比例 命 中率贡献率 贡献等级159092560283147.91283147.91212235.9174.9682.89A23744868132935.5132935.573819.7155.5385.02

7、B34508489100422.27100422.274309.5442.8387.93B4471925861713.0761713.072194.6435.4984.88B53669301323.61323.6230.6317.4276.67B619543432.2432.230.156.98100F79018821423.7521423.75788.6636.4588.64B组别人数本A总分累计人单科人数单科比例单科累计人单科累计率双上线人数双上线比例命中率贝献举贝献等我159094739150525.47433673.38410069.3994.5686.52A2374424559792

8、6.15230861.65204354.5788.5283.22A345081859102522.74202945.01151433.5874.6281.44A44719117681617.29143330.3792919.6964.8379A536692673569.748813.31865.0738.1169.66D61954511115.681547.8839225.3276.47B790140420122.3141546.0633437.0780.4882.67A组别人数本B总分累计人单科人数单科比例单科累计人单科累计率双上线人数双上线比例命中率贝献举贝献等我1590954186751

9、1.42501184.8491383.1498.0490.68A23744317458015.49288877.14275773.6495.4686.86A34508299176616.99279562245654.4887.8782.11A44719218575516218846.37172436.5378.7978.9A5366971644812.2193625.5153914.6957.5975.28B619541631356.9128914.791216.1941.8774.23B790158515216.8756762.9349955.3888.0185.3A组别备注专A总分累计人单

10、科人数单科比例单科累计人单科累计率双上线人数双上线比例命中率贝献举贝献等我14A57815329554393.81551893.3899.5595.45A23A360450713.54339590.68335889.6998.9193.17A33A402989119.76368681.77358079.4197.1288.86A43A3669102621.74321468.11299563.4793.1981.63A51A190682722.54176348.05138337.6978.4572.56A60A56930815.7659730.5539520.2166.1669.42C7不标注7

11、5215617.3172380.2468676.1494.8891.22 A说明:1.6 评定各层次贡献等级,分学科,按一本、二本 A二本B、大专A四条分数线层次,分 别依照以下规定评定贡献等级:全校在该层次分数线的总分上线人数30以班为单位的标准由学校确定,否那么评为F等;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A等;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v 60%评为B等;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V 70%命中率60%评为C等;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V 70%命中率V 60%评为D等;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 80%评为E等。

12、1.7 在备注中注明各层次累计贡献等级达标情况。生源一组学校在各层次累计获得4个A;生源二组学校获得 3个A与1个B及以上;生源三组学校获得 3个A及以上;生源四组学校 获彳# 2个A及以上;生源【五】六组学校获得1个A及以上;生源七组学校不标注。【二】试题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单项选择13、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下图的单分子油膜,可估测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 酸分子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A质量和密度 B、体积和密度C质量和体积 H体积和油膜面积单分子油膜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答案:D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能力难度: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85

13、答题反馈:A%B%C%D%4.956.972.8984.81学生错选B的较多,对实验原理模糊。单项选择14、交变电流 u=50sin100 TitV的A、周期为100s 日频率为50HzC电压山!值为 50 V2 V D、电压有效值为 50V答案:B 知识点: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能力要求:理解能力难度: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92答题反馈:A%B%C%D%I .6291.683.442.96学生错选C较多,误以为有 点的就是峰值,注意即使“ 夜关系”都还只是适用于完整正余 弦波形交流电,学生没有充分真正理解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单项选择15、如图a,甲车自西向东做匀加速运

14、动,乙车由南向北做匀速运动,到达。位置之前,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运动轨迹大致是图b中的答案:C知识点:参考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难度:I级要求+I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43 答题反馈:A%B%C%D%II .15 39.04 42.57 6.62学生错选B最多,这部分学生知道是类平抛的曲线,但是不知道往哪边弯曲。单项选择16、静电场中,可以根据A、场强的强弱判断电势的高低 日 电势的高低判断场强的强弱 C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 D电场线方向判断场强的强弱 答案:C知识点:静电场、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难度: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91 答

15、题反馈:A%B%C%D%3.393.2990.562.29学生错选A、B较多,对于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不清楚。双选17、用中子轰击铝 27,其核反应方程:127A1+0-2:Na+X ; 2;Na具有放射性,AD%BC%BD%CD%66.510.350.780.67其核反应方程为:224NaT24Mg +Y、那么A X是4He场线YMjn£X ;1是a衰变 壁论是3答案:AD A知识点:核反应方歹、能力要求:理解熊1难度:I级要求、实际疝过率 0.72答题反馈:A%B%C%D%AB%AC%9.721.031.030.670.6418.29学生错选AC较多,即学生依据质量

16、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对于两个核反应方程的产物判断准确,但对于核反应方程(2)的衰变类型判断很模糊,可能学生对于核衰变产生的a、3、丫射线的本质不了解。双选18、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阳光下曝晒时容易爆裂、与曝晒前相比,爆裂前车胎内气 体A内能增加日密度增大C压强增大D分子间引力增大答案:AC知识点:气体实验定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难度: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82答题反馈:A%5.89学生错选B% 0.53AD较多,C%D%AB%AC%AD%3.140.651.5477.75D选项涉及分子间距和分子力的关系,如BC%2.15BD%1.36CD%1.69图,当分

17、子间距r>10r0时,随着r增大,分子合力、分子引 力、分子斥力都是要减小的。学生在分子动理论部分对于分子力规律掌握不到位导致误选D项。双选19、如图,在坚直方向上,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b, 一端与质量为 m的物体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 平衡时,如果A、Ba被拉长, a被压缩, b被拉长, b被压缩,那么 那么 那么 那么b 一定被拉长b 一定被压缩定被拉长定被拉长答案:BC知识点:形变、弹性、共点力的平衡一条直线上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a、当物体胸侬可盛璘的摊蒜难度: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0.46答题反馈:A%1.81学生错选B%C%3.292.33D%18.21AB%3.0

18、1AC%2.83AD%4.38BC%42.7BD%12.53CD%8.38D和BD项较多,误选D项的学生在审题时误判了题目的初始条件,他们误以为两根弹簧从原长开始变化到平衡,而题目只关心最终的平衡状态。双选20、如图,节水灌溉中的喷嘴距地高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那么0.8m,假定水从喷嘴水平喷出,喷灌半径为4项水下落的加速度为 8m/s2水从喷嘴到地面的时间为 水从喷嘴喷出后动能不变 水从喷嘴喷出的速率为0.4s10m/s答案:BD知识点:抛体运动能力要求: 难度:II 答题反馈:A%0.67学生错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88B%C%D%7.291.30.84

19、C和BC选项较多,误选AB%1.11AC%0.45AD%0.85BC%2.42BD%84.2CD%0.49C的学生把水的运动当场匀速圆周运动,在将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成物理模型时出错,没有依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去判断其运动情况。双选21、薄铝板将同一匀强磁场分成I、n两个区域,高速带电粒子可穿过铝板一次,在 两个区域运动的轨迹如图,半径R1>R2,假定穿过铝板前后粒子电量保持不变,那么该粒子A、带正电在I、n区域的运动速度相同 在I、n区域的运动时间相同d从区域i穿过铝板运动到区域n答案:CD知识点: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能力要

20、求:理解能力 难度:I级要求+II+分析综合能力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6答题反馈:A%2.92学生错选B%3.13C%8.97D%AB%AC%4.232.0314.09AD%6.32BC%1.88BD%2.46CD%53.43AC和AD选项较多,误选A项的学生可能判断洛伦兹力时错用右手,或者在判断粒子运动方向时出错,未判断出题目中隐含条件:通过铝板后粒子电量不变、动能损失。举三个例子说明“二级结论”的适用条件的重要性:“串反并同”电源有内阻、单电阻变化、满足单电阻但不满足电源有内阻;满足电源有内阻,不满足单电阻。“一动一静弹性碰撞结果”一动一静,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l =D0

21、1 + m2 V212根据机械能寸恒7E律:-m1v12由式得:m1(v1 -坨)=m2 V2=;m1V12 +1 m2 V22 由式得:m1(v1 +v/)(v1 -vi) =m2 V22 式比式得:将式代入得:vi W =v2 mi (v1 -v;) =m2(v1 +v;)由式得:vim1 一 m2,、,-f 将此式代入式得:2m1V2 二m1 m2例如:36题 满足一动一静,但不满足弹性正碰。“整体法求滑块滑板系统机械能损失” 统,相对位移。相对滑动的系 H弛不惜X匕旷一由由9琳行种科的锣髓可婷2科nJ +年忆-)触必小珈B ”Q = fs相对=Ek初-E味,例如36题巴薛叠加型15鹿州

22、战粮痘期骑郦r*一出水邛斯能匕母 Vr放钏钿钱珏叫嘴回鼠:豆"日一里加14 n二野上 得:乜 内岳B俎或跌柔宛地6字国MW,(聚机e)V售中二营昨工符;±、3E、N- i 鹏廿产工-/LFzVS®曝加工爹务算在与下酹冷生及描癌刚雇弟 由阳喝 看爹 。闻 A出处蚯与令与碱速,、二春耍满足相对滑动系统,但 x不满足相对位移。再例如2005年广东压轴题系统动能定理要慎用,注意内非保守力做功ii F_c 一_A B 77777T77777TT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T77777777777T7777777777r s ”图14"C

23、F,A I B F .粗.图14满足相对滑动系统,满足相对位移,但注意系统外力做功不为零!实验34、1如图a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Hz、A B、C D E、F、G是纸带上7 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 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 推 测F点的位置并在纸带上标出,算出对应的速度vF=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b是某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 t图象、根据图象,t = 0时的速度v0=m/s、加速度a=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刻度尺读数8.01 .1“vM10

24、/ msI L=!-Lr-BF - r- T -1.0-20 2 4 6 8 10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 难度:I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0.54答题反馈:34. (1)请在下图册带上标出F点的位宜口克出对应的速现外=0飞版n Ir A一人启;尸 _ _ 2、_、白工 0、丫0p 111 |HI111111| H H|THT|Hiipri pHi |i(I i| imp»ti |iiii| ini |nriITH|UH|0cm 1234567JO.50f 啊T30 H)FDA H初速度v0和加速度a计算错误,完全没有看到图像坐标上物理量的科学计数法。34. 口)请在下图纸

25、带上标阳产点的位置,算出对应的速度即= *立2、。川式、(a= 也异TOdO|Hk70*Mtw-*q-I jOTd竺电:*“4 八卜 t I.dX8C D £ p SkL |nnpQi|ll/11 piii“I J” 1111一Ocm 】24557初速度v0读数时注意了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但加速度a计算错误,原因是没有注意到v-t图像上的坐标物理量的科学计数法。34. (L)清在下图纸带上标WF点的位置,算:出对应的速度蚱=0华 m/& 、0= 蜀夕匕-*|。.5。上也+屯1)里广1<1,】。1| _ I _dA_fiC fy E' FGL |TiTI|!|ip

26、iiiYiu|nii|nTi|iiriiiiyiiiiriiriTT|mrpniriiipin11ni|Ocm 2 3 4567(2)在右图完成实物连城Tnqm叩加速度a的有效数字错误,学生对于有效数字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并重复写了单位。34. )请在下图纸带上标出产点的位置口算出对应的速度中二_烈与。,7o*t*.9丝r】jjr17"SC D EGL jn rq n qi( 1111 n i p h p i j 111511 11 j 1 j h h rrrq'nrrf mrpnrpn川绅一 123456审题不仔细,不知道要标注 F点位置。3% (1)清在.卜图纸带上标出F.

27、点的位置,算出对应的速度昨BCD EG>* * * * < 门 7TT p ' i ; | r : T r - M ; | |I r ' ' ; i I i I -1 I ; i il-._;_ L 23 w s 47审题不仔细,在纸带的外面标注F点位置。3% m请在下图纸带上标出产点的位置.*算出对应的速度冲工 叶吨, 黑制"E:如巨制,白=5。一|0,5。户0)0王9A|-lT»1d /_S C D E FGS (L piii|nir |nii|TTn|iiiiiTii| rm jiiH hi i|Tiii|iin|uh|ih iju

28、h i m i 111| > cm I23_ >56"规范正确的答题,特别是F点的标注很仔细。教学建议:1图象的考查形式一般有三种:识图,选图,作图。图象的特征量要提醒学生 关注其物理意义,比如横纵坐标的物理量以及单位,坐标的原点,图线的交点、截距、斜率、面积等的物理含义。2有效数字的概念要讲明白,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有效数字的位数计算。实验数据的记录会采取有效数字形式, 它分两部分: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 为了使有效数字的位数不 随物理单位的转化而发生变化, 通常采用科学计数法来记录有效数字。 复习时可以利用一些 实验器材先进行读数再分析记录数据的有效数字。3补充画轨迹

29、点这种特殊的设问角度比较有新意,但学生不是很适应,如果给出点F,然后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学生会熟悉些。不管题目看起来是否熟悉都一定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去审题,不然就要遗漏题目的重要信息或关键信息。平时常规题也可以尝试拓展补充一些新的视角的问题,使常规题讲出新意来。实验34、2用电阻箱、多用电表、开关和导线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将图c的实物连接成可完成实验的电路、完成以下步骤的相关内容:i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转至挡填“0X1”、“直流电压2.5V”或“直流电流100mN、ii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d所示,读得电阻值 R1=Qiii 合上开关,从多用表上读得数值为x1、iv重复ii、iii ,

30、收集多组R和x的数据、1 一一 .某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以及收集到的数据,作出了如图e所小的R图线,由此可知,x干电池的电动势 E=V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代表的电阻之和知识点: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阻箱的读数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难度:I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57答题反馈:实物连图的习惯不好,没有想好就落笔。实物连图不细致,不注意细节。红黑表笔与电源正负极接反了,而且多用表连接电池绕开了开关。电阻箱接线柱连接错误,分不清接线柱与调节旋盘。对多用电表的使用原理不清楚,不知道该怎么连导线。连线不注意规范,导线不能穿越用电器,导线要

31、连在接线柱或表笔上。(2)在右图定成丈物连续犯低级错误,填空位置错乱,误差的分析是难点。连线导致红黑表笔短路。教学建议:1熟悉实验仪器必须要到实验室去,鼓励大家带学生去实验室里复习实验,去做高考实验题。如果摸过那些实验器材,至少接线柱就不会连错了,如果做过实验,有很多实验的细节也就知道了。2由于学生的认知差异,他们能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实验误差分析的方法要尝试多样化:公式法、图像法、等效法。如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3实验作图和实验连图要注意强调规范性,比如先铅笔后钢笔、先主干后支路、导线不交叉不穿越等等。平时教师要做好良好的示范比如尺规作图,多让学生要在课堂展示,这样可以更好

32、地暴露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习惯。计算35、如下图,有小孔。和。的两金属板正对并水平放置,分别与平行金属导轨连接,I、n、出区域有垂直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杆ab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一直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 ab进入I区域,同时一带正电小球从O孔竖直射入两板间、ab在I区域运动时,小球匀速下落;ab从出区域右边离开磁场时,小球恰好从0孔离开、板间距为3d,导轨间距为L, I、n、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宽度均为 D带电小球质量为m电荷量为q, ab运动的速度为v0,重力加速度为g、求: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2ab在n区域运动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3小球射入。孔时的速度v知识点:法拉第电磁

33、感应定律、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难度:II级要求、实际通过率 0.42答题反馈:双用孕第地玄I区或迄考唬 i函盅伟/Ui区之Q Ea践就 颉明仁芈 2平广督(I)明您HK城达品成庵是,面稠用十二m工乜屿 匕£- 鼠一FT吗将同一字母表示的两个物理量混淆,计算又犯低级错误。平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将电动势写成花体的£ ,不要写成印刷体 E,混淆的概率会小一些。让在工巳髭粉吃24' Dt 二 BluE=会.O。上g-将原始公式中的物理量字母与题目中量字母混淆。 教师可以引导

34、学生,当你要用回忆原始 公式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完成, 再与试题中的物理量进行比对, 再在试卷中写出符合实际要 求的公式。L叭2在下电三j时 (R = « + Fe - 卜二显 lb 8%1.京二依什其必3d仄二及 - 9 +队E 一打加阉.任以监、五反运就叱l皖“R区堡泊力R卡74亚加便井帖;3d工Voi十二等Vv对J第 u- SH|m二v1+m轩息(扪+(y+W中3d二C十那闻*lVo+a4V 二 T 181蜉等_京寻二小球运动的三个阶段没有分步列式运算,匀速运动的条件没有用上。F二假乳,F二勺十第3S即:351EUS垃f=7 + gt 匚1fMe3 m,C(十.一也1“二3d八,

35、人下救讯。二出了里没有利用好小球第一阶段匀速运动的题目信息。国既工区出池工小就下和市阴产*八j优b总工Rt衲时,WfiJ下、叶向t* x.她四硬刷,飞了F, 1计算小球第二阶段加速运动位移时忽视了小球具有初速度。【/ t二吊晶近迎乏嚼萌婀,小通筑81席£= 吟a»回tTflt>=喏十.一二一十W s产叱=%Z 5十九如M 词嫖寸今.田A (A 3仍-也%计算小球第三阶段运动位移时没有将小球速度进行变更。工耳轴揭认&佐蜘嫡扬木魁救热''岫世配二m,- ImV广岫M邮也二2曲一2''加制代叫乂明二户 余例郁吐也上f切收DXO0 乱炉

36、2啮d工好u>':,V一四年ly O解全晶盘$用1U 4卬 / - i£q J一翌。,修V二痂过分依赖动能定理,不想对小球运动过程分析,对小球的末速度也判断有误。出3T ,山L W EH V户二为丸恤4哈F,赍F谭l三一卫完全不懂,把记得的物理公式全部堆砌上去,即使乱堆公式也要结合题目实际。教学建议:1平时讲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分步列式的习惯,分步列式有助于学生解题思维的清晰化和程序化,对物体分阶段分步骤列式有利于挖掘运动物体的全部细节信息,这样不论出题者想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可以给出答案。例如该题第 II个阶段小球的位移、末速度、 动能、动量、各个力做的功等等。2不

37、要泛化动能定理的功能,动能定理应用于整个运动过程容易丢失很多细节的信息,比如这道题中小球在三个阶段的运动时间、初末速度等。动能定理本身也是由牛二推导出来的,优势在于变力作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用一用牛二+运动学公式也未尝不可,是受力分析、过程分析的训练。3值得提醒的是,平行板间匀强电场中带电物体的运动过程,电场力做功也容易泛化后用Uq表示,如果不是一个极板到另一个极板的运动,只是中间一部分区间运动,那么要慎 用Uq表示电场力做功,最好用 EqS.计算36、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 。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 B

38、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 当B到达 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A的质量为2m B的质量为m, A 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科;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 g、1求B的初速度大小 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 B的速度大小v1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 x满足的条件3x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 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II级

39、要求、实际通过率 0.23答题反馈:36.必评禅畸炳与.取二9勺,3d-愉&工十,!一勺皿.6工二依yt廿g2小劫下与先弟十关 但二件Vut与忖或 3厘二1缴咽.01/二口"今U二角如?U二物M皆3吨夕二二,检O叩二5乩犯低级错误,整个 35题答题写到36题答题区域。槐玉Rur至二片必学生审题不清,把 B物块下摆的初速度当成零。金立晟臧队 械牛二良秣.4吧尸警 I昉小患灼覆他乱 鼐讣添展湿而34 1二 41f上学笔旧瓯.B物块在最低点时合外力为拉力减去重力,该学生忽略了重力。3多绳围骨纤通Q.工事:%济工工叫1 Q在弟绵密喝制纷2-)喀 晨U*芍K g-' 由研务%,

40、浮%'码导.U由渐*虢0f*馥.对闻以痼左城4本*愀 送耽反 “ 畛双十人丽瑞址版擅自改动题目物理量的字母,将 L变成R.36.第第%:到僦)废呼喇。丁-国二, 4限嘈5: fiL.曲机械眼胪检,姐匕工哀班七十碎,上以耳矛 Y动量用南,M/f =,定解砂附量侬时:第as题:阻y 燎 ,"内=7二八1v厂今M二也入海V。+叱JL *今“酒嗨A与好甲信有A,汨趋力声建mY -5t工山厂也% n 于 Y M碰藏台外殆,m%-2吐二酬仔吵.行的二T认方向向"1,此畴月R与检前笛次麻皤新Ag卡瑞 今蝮卷Lj, _:=一1二二E dM二X载弟儿麻悔韬力导物相础 即通明火族 /M;府“十。明£今 T/i 二 * 盟正柄褶比£二二会看志工日。为文力法宛一A5会"碳呷碱噂三二标为如汽工教用让A 5台为叫谈应为M4“二含今&J而学生在答第二问时比较容易想到的临界条件是AB共速,而非| 2mvA |揖mvB | ,说明第二问还是有一定跳跃性的.由力重推和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