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学期(重点练)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解析版)_第1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学期(重点练)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解析版)_第2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学期(重点练)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解析版)_第3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学期(重点练)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解析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青春时光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所以说青春期我们成长 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思想方面的日益成熟。判断:理由:【答案】判断:正确。理由: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用于创造的好少年。【解析】本题考查对青春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 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我们要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 精神,开发创造潜力。所以题文

2、中的观点正确。2 .进入中学后,小林喜欢穿奇装异服。妈妈说:“你是个学生,着装要大方得体。”小林不以为然地说:“这叫酷,是我懂得独立思考的表现。”判断:理由:【答案】判断:错误。理由: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 对未知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但是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 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小林不接受妈妈的意见,跟随其他同学 穿着奇装异服,是一味追求独特,不是独立思考的体现。【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思维独立性的认识,根据所学,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 是表

3、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所以题文中小林一味追求 独特,不听取妈妈的劝告,不是思维独立性的表现,做法是错误的,理由结合材料从独立思维的表现回答即可。3 .独立思考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将自己的看法坚持到底。判断:理由:【答案】判断:错误。理由: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 人合理、正确的意见。【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思维独立性的认识,根据所学,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 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 误的,理由从思

4、维独立性的表现回答即可。4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 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现象的描 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他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 创造潜力。(1)结合材料,说说青春期应培养发展哪些思维。(2)青春期的我们应怎样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答案】(1)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体现了独立性思 维。不轻信

5、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 己的见解,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体现了创造性思维。(2)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和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和社会,看重创造的 意义和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创造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我们创造的源泉, 我们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解析】(1)材料中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 体现了独立意识,说明了我们要培养独立性思维;“不轻信家长、教师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

6、,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敢于质疑,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说明了我们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开发自己的潜能,结合教材知识,从敢于打破常规、关注他人与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 践、不断尝试探索等方面作答即可。5.材料一: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 什么。”材料二:2017年9月14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六大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 础科学精神”中包含了 “批判质疑”的素

7、养,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 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判断。阅读上面的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名人名言告诉我们在成长中要培养思维的 ,表现在哪些方面?(2)把“批判质疑”作为中学生发展的素养之一,这是为什么?(3)为培养“批判质疑”的素养,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答案】(1)批判性;表现: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2)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3)要有敢于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8、,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解析】(1) “学贵有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都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2)考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学生可从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 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两方面来回答。(3)考查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从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

9、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 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等方面来回答。6.材料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身心也在迅速变化。他们与社会交往增多,对家庭的依附性减 少,要求独立,摆脱成人控制的思想情绪日益上升。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家长、教师及其他成年人对事物 现象的描绘和解释,不轻信家长、教师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二: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2017年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已经陆续公布,中考、小升初改革方案也在陆续推进,这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进一步推进和走向完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 们的教师在课堂教

10、学中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方 法,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景,趣化教学过程,互动愉快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学生的什么精神?(2)材料二中提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青春期的我们,应怎样开发创造潜能?【答案】(1)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2)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智慧和双手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的认识,材料一中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

11、摆脱成人的约束,喜欢独立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精神。(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开发创造潜能的认识,根据所学,从打破常规,追求生 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智慧和双手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等 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更是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告诉我们,读书必须善于

12、质疑,千万不要将自己禁锢在别人砌筑的思想围墙里。(1) “学贵有疑”体现了我们在学习中要具备哪种精神?(2) “读书必须善于质疑,千万不要将自己禁锢在别人砌筑的思想围墙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答案】(1)批判精神。(3) 批判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掌握批判的技巧,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4)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批判精神的认识,题文中“学贵有疑”体现的是培养批判精神。(5) 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培养批判精神的方法。据教材知识,可从批判要有质疑的勇气,有

13、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掌握批判的技巧,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等方面组织答案。8 .材料一:青春最大的魅力和感染力,也许不仅在其锐气和勇气,也不仅在其梦想与希望,更在其生 命中萌动着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材料二:青年梁启超也曾用热情似火的文字歌颂过维新之魅: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 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 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1)两则材料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材料二启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创造?【答案】(1)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 世界的创造潜力。(2)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我们也会关注他人与社会, 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劳动者。【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