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单位:中天路桥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寺坪隧道日 期施工部位监控量测9底内容:一、 监控量测的目的二、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方法三、数据分析与反馈四、量测断面布置五、监控量测管理一、监控量测的目的把量测结果反映到设计施工中的目的,首先是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其次是 提高工程的经济性。通过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掌握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力学状 态和稳定程度,确保施工安全。为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机,了解和掌握 围岩变化规律, 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为最终稳定时间等提供信 息依据,并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资料。因此必须加强围岩及支护的施工监控 量测工作,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其目的是:1
2、.1、 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 支护的工 作状态。于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 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为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 供依据,是实现信息化施工不可缺少的工序,是直接为设计和施工决策服务的。1.2、 指导施工,预报险情。作出工程预报,确立施工对策,做到监视险情、 安全施工。1.3、 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 理性及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及建议,为确定二次支护时间提供科学依据。二、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方法2.1、 量测的内容及方法见表2.1。表2.1量测内容及方法项目名称方法及工
3、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d ;* 1个3个月以后必 测 项洞内、洞处观察岩性、结构面 产状及支护 裂隙观察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 进行每次爆破后进行目净空变化收敛计每530m一个断面,每 断面2对测点12次/ 天1次/2 天12次/ 周13次/月拱顶卜沉电子水准 仪及锢钢 尺每1050m一个断面, 每断面1个测点12次/ 天1次/2 天12次/ 周13次/月地表沉降全站仪及2m 带支架对中 杆浅埋、洞口(埋深40m), 每1020m一个断面, 预测断裂面上25m一个占 八、12次/ 天1次/2 天12次/ 周13次/月'选 测 项 目围岩压力压力盒钢架压力钢筋计、应变 计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
4、应 变计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 变计、钢筋 计初期支护与二次 衬砌间接触压力压力盒锚杆轴力钢筋计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隧底隆起水准仪、钢 挂尺或全 站仪爆破振动振动传感 器、记录仪孔隙水压力水压计水量三角堰、流量 计纵向位移多点位移 计、全站仪结合设计规范要求及本隧道特点,本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 洞外观察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沉降2.2、 监控量测系统的测试精度(必测项目)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测试精度为0.51mm.2.3、 量测方法洞内洞外观察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行物理力学试验。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洞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 工地段
5、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 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 行对比;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变形及初期支护完 成喷层表面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及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洞处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 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C2.3.1 地质素描爆破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 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要有照片记录。代表性测试断面的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号;岩石名称、结构、颜色;层理、
6、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 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 分和泥化、软化情况;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 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述;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2.3.2 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在地表稳定处设一固定点做为基点并设定高程,即可进行地表下沉的观测(具体式样见附图)。净空变化值用收
7、敛仪进行测量,拱顶下沉使用电子水准 仪DINI03及锢钢尺量测,读数精确到 0.1mm。地表沉降使用拓普康 GTS-751 进行量测,读数精确到1mm。2.3.3 净空变化隧道开挖后,围岩向坑道方向的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最显著表现,最能反 映出围岩的稳定性。因此对周边位移的量测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意义、最 经济的量测项目。周边位移用收敛仪量测其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来反映 围岩的动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A开挖完成后尽快埋设测点,并测取初读数,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B测点要尽量靠近开挖断面,要求在 2m以内。C整个过程做好记录,并随时检查有无错误。记录内容应包括断面位置、 测点编号、初始读数、各
8、次测试读数、当时温度、以及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 等。2.3.4 数据整理量测数据整理包括数据计算、列表或绘图表示各种关系。A周边相对位移计算式为w i=RiR0式中:R0 初始观测值Ri 第i次观测值w十第i次观测时,该两点间的相对位移B绘制位移w时间t关系曲线图或位移速度v 时间t关系曲线。2.3.5 监控量测频率必测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 按表2-2和表2-3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 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应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 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2-2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测频率监控量测断
9、面距开挖面距离 (m)监控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 次/23d>5B1 次 /7d表2.3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测频率位移速率(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 11 次/23d0.2 0.51 次 /3d<0.21 次 /7d2.3.6 结束量测的时间考虑到我单位监控量测的实际操作目的和意义, 我单位的监控量测的结束 时间定为: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后,以1次/3天的频率量测2周,若发觉无明 显变形,便结束该点的量测工作。2.3.7 测试断面、测线、测点、测孔的布设测试断面的布置本工程测试断面采用单一测试断面,即把单项测量内容布设
10、在一个测试断 面,了解围岩和支护在这个断面的动态变化情况。地表下沉量测与埋深关系很大,其测试断面间距见表2.4表2.4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埋深h与洞室跨度B关系2Bvh<2.5BBv hW2Bhv B断面间距m20 5010 20510周边位移的测线布置隧道设计图纸中给出了参考测线布置,具体测点、测线见附图所示。地表、地中沉降的测点布置,主要应布置在洞室中轴线上方的地表或地中, 在主点的横轴上也应布置必要数量的点,另外,在沉降区以外还应设置测点作为参照(点位布置见附图)三、数据分析与反馈3.1施工期间,监测人员在每次监测后,应及时进行校对和整理,同时应 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
11、监控量测点距离等信息,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距离等信息。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 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 的最大位移值和变化速率,综合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根据变形的 等级管理标准及时反馈施工,应确保监控量测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反馈及时有 效,作出结构安全性、经济性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表3.1 跨度7m< B< 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50wh隧道埋深h(m)50 V hw 300300 V h< 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IV0.10 0.300.2 0.80.7 1.2V0
12、.2 0.50.4 2.01.8 3.0拱顶相对下沉()IV0.06 0.10.08 0.400.30 0.80V0.08 0.160.14 1.100.8 1.40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 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 正。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 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3
13、.2要求确定。表3.2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面1B (Uib)距开挖面2B (U2B)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U90%U100%U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1)位移加速度,如果位移速率呈典型的蠕变曲线特征,即先减速,后等 速或明显的加速趋势,则表明围岩正向不稳定方向发展或已出现破坏。2)根据以上判断标准,如果围岩不超过表 3.1、3.2两项允许值,即不出 现蠕变趋势,则可认为围岩是稳定的,初期支护是成功的。如果表现稳定性好, 则可以加大循环进尺。如果位移值超过允许值不多,且初期支护中的喷射硅未出现明显开裂,一 般可不予补强。如果位移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则应采取处理措施。3)二
14、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按新奥法施工原则,当围岩稳定后,即可施做。 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的80%90% ;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 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070.15 mm/d 监控量测数据取得后,应及时进行校对和整理,同时应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距离等信息。四、量测断面布置4.1 在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二条净空水平收敛量 测测线。测点布置见下图。(a)测点布设(b)意图4.2 浅埋地段隧道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宜与洞内水平净空变化和拱顶 下沉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
15、周围增设下沉测点。横断面方向在隧道中心及两侧间距 25m施设下沉测点,每断面施设7个 测点。监测范围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 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应和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4.3 量测断面间距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 程重要性等确定。一般为V级围岩地段 10m, IV级围岩地段20m。需要监控加 密的地段可根据需要调整间距。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应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在 洞口及浅埋地段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控量测断面
16、。4.4 量测频率1、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初期 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 支护状况。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表4.1。 实际量测频率应从表4.1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 一个量测频率。表4.1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变化量测频率表变形速度mm/d量测断面距离开挖,作面的距离量测频率>501B12次/天1512B1次/天0.5 112B1次/23天0.2 0.525B1次/3天<0.2
17、>5B1次/7天4.5 量测资料的处理及应用4.5.1、 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绘制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时态曲 线,净空水平收敛曲线进行回归分析。4.5.2、 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规定,根 据变形管理等级见表4.2指导施工。表4.2变形管理基准等级表管理等级管理基准确施工状态mUo< Un/3口止常施工R(Un/3) <Uo< (2Un/3)加强支护IUo> 2Un/3采取特殊措施注:Uo实测值;Un允许值4.5.3、 观察及量测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一般正常状态必须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喷射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或仅有少量微裂缝
18、。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天允许有加速外,应迅速减少。4.5.4、 位移很快达到稳定,且围岩状况比预计要好时,应适当减弱设计参 数。4.5.5、 采用复合衬砌地段的监控量测,应在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 趋势,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继续发展,收敛速率7天至少的平均值小于0.15mm/天,累计位移值不超过极限位移值的 8090%等情况下,选定围岩和 喷锚支护基本稳定的最佳时机施作二次衬砌,并根据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时 修正衬砌参数,确报施工和运营安全及经济合理。4.5.6、 测元件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应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 续观测。4.5.7、 道周边允许位移值的制定初支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见表4.3。表4.3初支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埋深围岩级<50m50300m>300mIV0.15 0.500.40 1.200.80 2.00V0.20 0.800.60 1.601.80 3.00注: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4.5.8、 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7d结束4.5.9、 工参考资料当每天净空变化大于1mm时,可认为围岩处于急剧变形阶段,需加强观 测,若位移速率长期不下降则需加强支护;当净空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金属提炼过程中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工作进展考核试卷
- 纸容器行业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考核试卷
- 肉类加工企业的市场动态跟踪与趋势预测考核试卷
- 线上销售与渠道管理考核试卷
- 电梯平衡补偿装置工作原理考核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生物试题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
- 珠海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试题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港台文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企业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联合体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适应性测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保险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训三任务一2.3.1任务一运用Excel整理市场调查问卷数据
- zxv10iptv v3.05.01多媒体解决方案系统描述
- DB13 5325-2021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 鼓乐铿锵课件 (2)
-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 流动资金自动测算表(内自带计算公式)
- 派力肯安全防护箱
- 教案 - 种子生活力测定
-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ppt课件
- 蓄水池施工专项方案
- 美国试验材料学会D610锈蚀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