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一把打开《出师表》的情感钥匙_第1页
“忠”一把打开《出师表》的情感钥匙_第2页
“忠”一把打开《出师表》的情感钥匙_第3页
“忠”一把打开《出师表》的情感钥匙_第4页
“忠”一把打开《出师表》的情感钥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忠” 一把打开出师表的情感钥匙一、感知“忠”师:同学们,陆游对千古传诵的美文出师表是怎样评价的?生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师:什么意思?生:是说出师表是真正的传世之作,千年以 来没有哪篇文章能与之称兄道弟。师:你们认为真的有这么好吗?生齐:有。师:凭什么?是这篇文章文采飞扬,主题深刻? 还是其它什么呢?请小组讨论后再交流。生:好像都不是。应该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感动 了无数人。生:是诸葛亮的三条建议提得非常好,值得称赞。生:是诸葛亮为自己出征后的蜀国想得周到而被 人赞美。生:是诸葛亮为蜀国操劳一生而感动了无数人。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看法,到底哪一组的理 解更切合陆游的本意呢?

2、同学们有自己的观点吗?生:我认为这篇表文能名世的原因是它所包含的“情”,因为“表”就是“陈情言事”的。师:是什么“情” ?生:为蜀国、为刘备、为刘禅献出一切的那份感 情。师:同学们认为有道理吗?生:我很赞成。但我认为这篇文章千年以来没有 哪一篇与其称兄道弟,是这篇文章所凸显的诸葛亮的 忠即诸葛亮对刘备、刘禅的忠心。他死后的谥号 叫“忠武”,恐怕这个“忠”就是他人生的最好概括。师:你的发现挺有意思。有同学赞成他的说法吗?生:我认为“忠”比“情”更具体、更准确,更 有说服力。赞成我观点的请你鼓掌。(热烈的掌声)师:这位同学能从诸葛亮的谥号中去挖掘理解文 本的信息,并找到深入文本的突破口,非常了不起

3、。 既然同学们都以为陆游是用这两句话来赞美诸葛亮的 “忠工那就请同学们拿出依据来说话。生:诸葛亮所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对蜀国、先帝和 刘禅的“忠”,只有无比的“忠”才可能提出这三条宝 贵的意见。生:诸葛亮临危受命是“忠”,在国家危难之时勇 挑重担,不顾个人得失就是伟大的忠心。生: 受托扶幼是 “忠”。 刘备在临死时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诸葛亮一直坚守为臣之道,全心辅佐刘禅,辅佐这位“扶不起的阿斗” 。生: 平定南方也是 “忠”。 是诸葛亮在努力践行隆中对时为刘备所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是对先帝的“忠”。生: 北伐中原还是 “忠”。 这也是诸葛亮在努力践

4、行自己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师:分析得很具体,很有说服力。还有同学有自己的看法吗?生: 明确职责也是 “忠”。 在出师北伐前把朝中的许多事情都做了精心安排,并且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每个人的责任。这不是忠贞又是什么?生: 文中 13 次提到先帝,反复以先帝说事,就是强调自己对先帝的赤胆忠心,牢记先帝对自己的那份感情。这不是“忠”又是什么?师:同学们能够从文中找到体现诸葛亮“忠”的依据,说明大家对文本的理解是深入的。我来归纳一下,能证明诸葛亮“忠”的有: (板书)三条建议临危受命受托扶幼平定南方北伐中原明确职责屡提“先帝”确实,这些无不体现诸葛亮的“忠”。但出师表 就仅仅因为写了这些内容而千古传诵吗?

5、有人说“读出师表不流泪,就是不忠”。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 候流泪了吗?生齐:没有。师:那你们是不是不“忠”哟!如果诸葛亮的伟 大仅就是因为刚刚你们所提到的七个方面,恐怕陆游 的评价不会那么高的。二、品味“忠”师:请同学们好好想想,再讨论讨论,诸葛亮那 感人肺腑的“忠”,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但讨论的思路没有打开)师:我希望同学们能从所言之“事”中去分析其 所反映的人物思想境界,看看他们体现的是诸葛亮怎 样的思想情操。生:我认为诸葛亮为蜀汉是弹精竭虑。在北伐之 前,他把宫中府中之事安排得无比周到,明确职责、严明赏罚等说得清清楚楚,刘禅只要依照去做就行了。 这样周全的安排,这样完备的布置,更

6、是“忠”的形 象体现,更是诸葛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写照。(学 生不自觉的掌声)生:我还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对先 帝的知遇之恩,对先帝临危受命和白帝托孤,他深感 先帝对自己无比的信任,对自己寄予无限的厚望。因 此,他在表中一再说自己是报先帝而忠陛下,并没有 “求闻达于诸侯”的丁点私心。为了报先帝,先深入 不毛,平定南方,在兵甲已足之时,又为完成先帝的 遗愿而计划北伐。可以看出,诸葛亮为了报先帝的知 遇之恩只求做牛做马,所以“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样 的“忠”,这样的知恩图报,真有催人泪下的情感力量。(许多同学鼓掌)生:读了这篇文章,想到诸葛亮此时的心情,我 仿佛看到了他正向刘禅哭诉自己

7、的想法,是在用自己 心灵的呐喊去唤醒“扶不起的阿斗”。这篇文章,字字 是朴素的情感,字字是深情的呼唤。不“忠”,会有这 样的效果吗?师:同学们从文字中读出的是诸葛亮对蜀汉的赤 胆忠心、婵精竭虑、知恩图报和哭诉衷肠。(板书这四 个词语)正因为这伟大的思想境界而使人喜欢出师表,也才使人读出师表而落泪。看来,同学们已 走进了诸葛亮的内心,已触摸到了文字背后作者的心 跳,非常了不起。此时,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三、探究“忠”【投影】(一)诸葛亮北伐的时机成熟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生:时机已经成熟。文中不是说:“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生:时机不成熟。文章开头就说“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今天

8、下三分,益州疲惫,此危急存亡之 秋也”师:你们都有理有据,到底时机成熟还是不成熟?生:我想,以诸葛亮的聪明,如果时机不成熟, 那他凭什么北伐呢?师:你的话很有道理哟!同学们认为呢?生:我认为时机不成熟。“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诸葛亮想表达的意思是南方已无人骚扰,武器装备已 经足够了。其实,很多条件是不具备的:一是整个蜀 汉之国“疲惫”;二是天下三分,其它两国强大;三是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一旦诸葛亮离开朝中,蜀汉 政权会怎样;四是诸葛亮之所以要提出这三条建议, 说明刘禅在这三个方面做得不好,甚至很差。试想,如果刘禅做得非常不错,诸葛亮还提这些干什么?五 是从北伐的结果来看,五次都失败了,

9、也证明时机是 不成熟的。师:请赞成时机不成熟的同学举手。(几乎都举了 手)师:这位同学的五点很有说服力,就连他的反对 派都被说服了。老师又要问:【投影】(二)既然时机不成熟,为什么诸葛亮要 五次北伐?生:“欲报先帝而忠陛下”。是想努力完成先帝的 使命,不负先帝的期望。可以说,是因为对先帝的“忠” 才有此举。生: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 蓝图是成就霸业,兴复汉室,而在刘备有生之年未能 实现。因此,诸葛亮实际上是想完成先帝未竟之业, 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成了诸葛亮最大的心事,只要 具备一定条件,他就会努力去做。师:这位同学认为仍然表

10、现的是诸葛亮的“忠”, 条件不成熟而努力创造条件去做,更能体现他的“忠”。 同学们赞成吗?生齐:赞成。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投影】 (三)凭诸葛亮的智慧,他应该能预料到北伐的结果,可他为何要多次北伐?(小组讨论)生: 老师, 我以为诸葛亮是无法预知此战必败的,否则,他不会出师北伐。哪有明知会打败仗而还要出兵的。生:我认为诸葛亮是能够预知的,不论从哪个方面去分析,蜀国的实力是无法与北方的“奸凶”抗衡的。 再加上刘禅这位 “扶不起的阿斗”, 朝中忠臣想效力而不可得。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以后再继续探讨。老师想问的是,假如诸葛亮能预知失败,为何要北伐?请你们联系诸葛亮的生平思考,并联系此文写作时诸葛亮

11、的处境。生: 诸葛亮于公元227 年出师北伐,此时他将近 50 岁, 是他人生中如日中天的中年时期,也是他实现自己抱负一一完成先帝使命的最后岁月。因此,诸葛亮想抓住这个最佳年龄,趁自己身体和精力不错的时候努力实现自己对先帝的承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因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先帝的遗愿,诸葛亮视此为最大的“忠”。生: 知败而战,迫不得已。报答先帝,恩情所系。如果不北伐,诸葛亮就会感到于心不安,感到愧对先帝,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满怀信心去做,是因“忠”先帝而北伐。生: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且最后死在北伐途中。临死之时,诸葛亮点燃49 盏长明灯想延长生命而不可得时, 他泪流满面,为不能完

12、成先帝遗愿而肝肠欲断。可见他对先帝的“忠”是何其感人!师: 说一千道一万,看来, 都是因为诸葛亮的 “忠”,贯穿全文的是其对先帝无限的 “忠”。 诸葛亮做的所有事情,可为的,不可为的,全都是他的“忠”啊!四、演绎“忠”师:至此,我们已经明白,出师表之所以能获得陆游的至高评价,之所以千年以来没有哪篇文章能与其称兄道弟,是缘于文中那气贯长虹、情深意切的“忠” 。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一片苦心,他对先帝的赤胆忠心,为报先帝知遇之恩的诚心,对刘禅的担心可见诸葛亮写出师表是百感交集。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读出诸葛亮复杂的内心世界,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请大家讨论一下,该怎样读这篇表文呢?生

13、: 心情沉重。诸葛亮此时的内心是无比沉重的,既要考虑北伐大事,又非常担忧朝中之事,更是对刘 禅这个陛下忧心忡忡。生:语气要诚恳而委婉一些,不应该高亢激昂。 因为此表是写给后主刘禅的,是写给自己主人的,在 说话时一定要诚恳,要委婉,假如读得高亢激昂,刘 禅是不高兴的。生:应该稍带忧郁的哭腔,缓慢而深情地朗读。 诸葛亮在表文中哭诉衷肠,多次提到“先帝”以表自 己无限的沉重之心,因此,带哭腔更能传达出表文的 情感。师:几位同学完全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先请 同学根据刚才大家讨论的感情基调,自己深情的读一 遍课文。(学生自由读)师:哪位同学来深情地朗读?(生读。但语调、语速、升降调、都有问题)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二段。(老师读。舒缓、低沉、伤感的朗读引起了学生 的共鸣,教室里很安静)师:同学们以为老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师:好在哪里?生:老师用声音表达出了诸葛亮这位赤胆忠心、知恩图报的忠良之臣的内心。师:我想请同学再读。(学生独诵。感情的抒发比以前好多了)师: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明白了诸葛亮的内心,能 用自己的声音诠释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请你们下课后 好好品读。(下课)教学后记:这篇表文能流传千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