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叶梦得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鬓斜。为问山翁何事,坐 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 冉云问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词人。靖康之难前,叶梦得几次因得罪 宦官而落职闲居。晚年隐居湖州太湖。拚(pan):舍弃。东山:东晋名相谢 安曾从隐居的东山进入仕途并取得泗水之战的胜利。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令。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 时候。写秋景,一般

2、多写得萧瑟、衰飒,这里却把秋景写得艳美,映衬出词人开 朗的胸怀。B.三、四两旬,点明住地幽静偏僻:简朴的房子掩映在黄花丛中,外边环 绕着蜿蜒的小道。很适合过隐居生活。为后文“为问”委婉曲折、沉重感喟的抒 发作铺垫。C.上片末两句写词人来到了太湖边上,凝视着浩茫无际的沧海一般的湖波, 天宇澄净,绮丽的彩霞在波光里闪动。望“海” “天” “霞”展现了词人的闲适、 冲淡之意。D.下片前三句词人从空间上再一次感叹一事无成。“归来”两句化用陶渊 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本”字更加表现出词人归隐的 决心。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于叙事写景 之中,抒情较为集中,用典

3、老道。全词景物切换自然,词气清淡而情意真切。15.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主要表现为“英雄 气” “狂放气” “隐逸气”。请结合这首词,任选两种试作赏析。(6分)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 “晚”字是形象的说法, 它既不是“来得晚”的意思, 也不是确指“晚上”, 而是由“老”引伸出来的含意。 意思是说,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来的,自然是

4、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黄花开,霜降至。“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被斜。” “小窗低户”形容房屋简陋,皱斜即倾斜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为”在这里作助词用,没有实在意义。山翁指晋代山简,”这里作者以山简自比。拚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 : 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它与上边的“霜信报黄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 前者写秋色将晚,后者写人近晚年。作者以山

5、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 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徙倚望沧海, 天净水明霞”。 这一句真实地记录了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后此刻的开阔心境。徙倚是留连徘徊的意思。沧海即大海,作者以谢安自比,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谢安不甘示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的仰慕与追求。 “天净水明霞”则是眼前美景的写照, 以此衬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后的开阔心胸: 如秋天长空那样纯净,如霞映水中那样明丽。这短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却实实在在。既写了体现诗词形象的人,又写了水天

6、明净的景;既写了流连徘徊的貌,又写了泛滥于内心深处的情。情中见景,景中含情,可谓浑然一体了。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 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 “空飘荡, 遍天涯”既显示了他的谦谨胸怀, 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归来三径重扫, 松竹本吾家。 ”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 作者写自己: 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 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问新

7、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 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 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 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 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 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 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 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 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 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 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