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研究_第1页
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研究_第2页
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研究_第3页
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研究_第4页
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摘要以数据为基础总结 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是以小工厂及半工厂化栽培方式为主;企业数量 和产量增加,集团企业扩张加速;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优势企业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品种不断丰富,市场离饱 和仍有空间。认为未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将重新洗牌,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主流;工厂化栽培将成为主流模式,价格变化趋势因品种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营销队伍建设将成为企业发展重点,产销对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食用菌;工厂化;现状;趋势;品种;产量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首先引进日本瓶式栽培方

2、式,开始尝试木腐菌金针菇的工厂化瓶式栽培;同一时期我国又从欧洲引进了双抱蘑菇工厂化生产线,开始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20世纪90年代,我台湾商人开始在大陆兴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大陆部分企业也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后,经过社会各界以及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食用菌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食用菌行业协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做出分析,以促进其健康 稳定发展。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食用菌工厂化产业是我国现代生物农业的新亮点,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其栽培原料主要 为农业废弃物,产品收获

3、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获得最佳的 经济效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量产品,所需的土地面积仅为传统模式的1%劳动力用量只占传统模式的2% (业内统计数据算出)。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学添加剂,无残留,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食用 菌工厂化生产能够全年不间断供货,彻底解决了传统季节性生产与市场全年不间断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我 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1 以小工厂以及半工厂化栽培方式为主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除自然季节生产以外的生产方式,包括“工厂化生产”和“半工厂化 生产”。半工厂化生产是由传统的自然季节生产向工厂化生

4、产过渡的一种设施栽培方式,与工厂化生产相 比的区别为: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为塑料瓶,采用自动装袋机、标准灭菌锅、自动接种机、自动搔菌机等 机械,在空调控温的标准厂房内进行,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全年稳定生产;而半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为塑 料袋,采用简单的装袋机、土灶或灭菌锅,无自动搔菌和接种机械,在有保温和制冷设备的简单厂房内进 行,而生产周期会受外界温度影响,温度适宜季节产量高,高温季节较难生产。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半工厂化生产652家企业中,日产量超过 20吨的企业有29家,约占总数的 5%而日产量小于 5吨的约有4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 60%A上;日产量 5吨以上20 吨以下

5、的企业有200余家,占总数的30%左右(表1)。欧洲只生产草腐菌类双抱蘑菇,其工厂化生产率接 近100%在亚洲,日本、韩国等食用菌产业较发达白国家和地区工厂化生产比率也达80%A上。由此可以看出,凡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其技术水平差、生产效率低下的传统生产模式最终会被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模式所取代。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众多,对于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杏鲍菇等 可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栽培的品种,业内技术领先、规模大的集团企业优势越来越明显,致使传统栽培模 式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而对于香菇、黑木耳等尚未进行工厂化栽培尝试的品种,在目前的经济情况 下,传统栽培模式将持续存在。表1 2

6、011年日产量在20吨及以上的企业吨序号省份企业名称生产品种日产量备注1上海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143已投产2广东省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针菇、蟹味菇62已投产3甘肃省甘肃天水众兴菌业有限责任公司金针菇55已投产4湖北省武汉如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针菇50包括在建5上海市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蟹味菇、白玉菇48包括在建6广东省广东珠海市绿阳菌业有限公司金针菇45包括在建7辽宁省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双抱菇40已投产8山东省山东荣丰(集团)有限公司蟹味菇、白玉菇35包括在建9福建省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杏鲍菇30已投产10上海市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金

7、针菇、蟹味菇、杏鲍菇30已投产11江苏省连云港茂兴食用菌有限公司金针菇30包括在建12山东省山东(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双抱菇30已投产13上海市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金针菇25已投产14江苏省常州市金陵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25已投产15北京市北京富勤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25已投产16四川省四川榕珍菌业有限公司杏鲍菇20已投产17江苏省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针菇20已投产18上海市上海禾茂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金针菇20已投产19江西省安远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杏鲍菇20已投产20江苏省连云港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杏鲍菇20已投产21江苏省连云港荣善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20已投

8、产22江苏省江苏金坛市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双抱菇20已投产23江苏省江苏丹阳江南食用菌有限公司金针菇20已投产24江苏省绿雅(江苏)食用菌有限公司杏鲍菇20已投产25北京市绿源永乐(北京)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杏鲍菇20已投产26江苏省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杏鲍菇、海鲜菇20已投产27湖北省新冠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杏鲍菇20已投产28上海市上海益升若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20包括在建29蟹味菇、白玉菇20包括在建注:工厂化产能数据摘自:全国第四届食用菌工厂化论坛资料汇编2011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201111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了修改整理。1.2 企业数量和产量增加,集团企业扩张加速

9、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有652家,年产量达到116万吨,企业平均规模 4.9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产品仍以内销为主,食用菌工 厂化生产企业布局以沿海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江苏、 福建、山东、浙江、北京、辽宁、上海等省市(表纵观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其 与当地经济发展呈现紧密的正相关性,上海、广东作为 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遥遥领 先于其他省市,平均每个企业产量超过 10吨/日。吨/天,较前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 2)。目前,表2 2006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况3)。年份企业数量/个年产量/万吨平均规模/ (吨/天)20064784

10、.7200778165.62008186253.72009246404.52010443654.0从表20116521164.9近几年,我国食用菌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根据调查统计,308家,约占全国食用菌口13可以看出,目前江苏、福建两省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最多,共为厂化生产企业总量的 50%但是日产超过20吨的企业仅为10家(以日产能20吨为主)。这10家企业日产能占全国29家同类企业总日产能的 24%上海有15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其中日产能超过 20吨的有7家,日产能约占全国 29家超过20吨企业总产量的 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企业纷纷投产的基础上,大的集团化布局也在 悄然兴

11、起。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 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南等五大区域着手布 局,计划到2015年将实现日产食用菌产品500吨,年产18万吨的目标。该公司目前日产143吨,至IJ 2012年底,将达到日产 300吨的规模,届时将奠定世界食 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龙头地位。又如上海丰科生物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海、青岛日产48吨蟹味菇、白 玉菇的基础上,2012年年底在秦皇岛投资新建的日产 60吨的蟹味菇、白玉菇工厂将投产,届时也将成为我32%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上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水序号省份企业数量/个2011 年产量/万吨企业平均产量/ (吨/天)1江苏16331.65.32福建1

12、4510.11.93山东5611.35.54浙江392.51.85北京364.83.76辽宁298.07.67河南233.94.68山西231.31.59河北191.31.910上海157.714.111广东155.510.0表3 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分布情况注:本数据统计时间为2011年11月份图1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单瓶产量比较注:以上为1100毫升栽培瓶单瓶产量,数据为 2012年1月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抽 样调查所得,不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情况。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产能过百吨的企业之一。再如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日产62吨的基础上,2012年其广东工厂扩建金针菇10吨

13、,蟹味菇12吨,新建河南工厂日产 10吨蟹味菇,其所收购的西充富联15吨金针菇也将投产,届时也将跨进日产食用菌百吨规模之列。1.3 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优势企业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过数年的实践,以及从业者的不断探索,技术日趋成熟,但是整体技术水平还参差不齐。(1)单产。金针菇采用 1 100毫升栽培瓶,国际最高平均单产约390克,而我国企业最高的可稳定在380克,而单产较低的企业仅为 220克,平均约300克,差距较大(图1)。蟹味菇采用850毫升栽培瓶,国际最高平均单产为 180210克,我国领先企业可稳定达到160170克,而平均单产则低于 150克。双抱蘑菇目前我国以自然

14、季节栽培为主,国际上先进企业采用三次发酵技术,再辅以营养添加剂,每平方米菌床单产已达3035千克;我国工厂化企业可达到2025千克,半工厂化栽培为 1015千克,自然季节菇为710千克,差异较大。目 前我国杏鲍菇生产主要以半工厂化 袋栽为主,由于栽培容器、装料量 以及生长周期不同,没有办法做详 细的统计。(2)生物转化率。金针菇的生 物转化率国际领先企业已达到 140%我国企业最高为 135%最低 的还不到80%业内平均水平为 90%(图2)。蟹味菇生物转化率国际领先的企业已达到85%我国企业最高为75% 80%最低的不到60%业内平均为 70%(3)杂菌污染率。国外 领先企业的污染率控制在

15、0.1%左右,而国内优质企业已 达到0.01%的水平,优于国外。 我国一般企业污染率约在 1% 3炕间。1.4 品种不断丰富,市场离 饱和仍有空间我国目前已有10余个食 用菌品种可进行工厂化生产, 在以往金针菇、杏鲍菇、双抱 蘑菇、蟹味菇等为主的基础 上,逐渐增加了白灵菇、白玉 菇、舞茸(灰树花)等新品种。160140 -120n n n n n100 % n n率 80 -化转 60 - I40 -20 -, . - j H j H j L. ii _I j LI j _! i _I j _d _I t0 DKYLD RYQHH TY XS HL TRF FM TX ZLJ SM KY SB

16、 XH XR图2我国金针菇工厂化企业生物转化率注:以上数据为2012年1月根据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抽样调查所得,不完全代表企业的实 际情况。在做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品牌意识已得到业内企业的广泛关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以及相关认证工作都在纷纷开展,有的企业甚至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普及食用菌知 识,增强市民对食用菌产品的认知度,以扩大食用菌产品销量。在看到我国食用菌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从业人员对市场是否将饱和心存忧虑。对此我们做以下分 析:同为东方国家,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与我国有诸多相似之处,诸国的食用菌行业发展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借鉴。我们利用日本现时的食用菌

17、人均消费数据可以预测我国未来10年(人口按14亿计)对各种食用菌产品的产量,根据地区的饮食习惯,做出调整修正(表3)。例如,日本大量食用酱汤,故蟹味菇消费量巨大,而我国仅南方喝汤多,而北方喝汤少,故其未来10年产量按30%十算;杏鲍菇口感好,但由于日本不用于炒菜,食用少,而我国消费者对其青睐,用来炒菜、烧烤、煲汤等,故按日本人均年消费量的3倍计算;双抱蘑菇在日本消费量很低,而我国多用其炒菜、煲汤,消费量较大,因此日本的消费数据没有可比性,以当前产量数据220万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为预测量。以上数据也可以2011年我国台湾数据作为佐证。2011年台湾日产金针菇 80吨,按2300万人口计算

18、,人均年消费量1.26千克,与日本人均 1.16千克相差无几。2011年台湾蟹味菇日产量约50吨,人均年消品种日本中国2010产量/万吨消费量/千克10产量/万吨修正预测 产量/万吨金针菇13.91.160165.0165蟹味菇10.40.870120.040杏鲍菇3.70.31045.0135舞茸4.30.36050.050滑子菇2.60.22030.030双胞蘑菇0.20.0172.5*22035.12.940412.5640白灵菇为我国特有菇类,在国内已有广大的消费市场, 表3 我国未来10年各种食用菌达到饱和的预计产量*双胞蘑菇修正预测产量为我国现有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根据

19、我们统计,预计未来10年内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左右。综上所述,我国包括白灵菇在内的7种食用菌合计年消费量为 740万吨,加上近 年来工厂化生产的舞茸、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 预计未来10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产量可 达到800万90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千亿以上。而传统自然季节生产模式和半工厂化生产模式会逐步退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在未来 10年内将有 1520倍的发展空间。费量0.8千克,与日本人均 0.87千克相近。2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还专节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物质生产上的战略地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以人工可控的环境设施和机械化作业为主要

20、特征,将完善的设施装备同创新的作业方式, 以及与变革的生产组织体制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正 在这个朝阳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食用菌生产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联系我国的国情,认为未来我国 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2.1 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将重新洗牌,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主流企业的经营发展与企业的利润密不可分,而不同企业间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如单 瓶产量、生物转化率、产品污染率等),导致行业内各企业间的利润率差距非常大。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净利润率高的达30%-40%,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净利润较高的也能达到

21、20330%如广东星河、珠海绿阳等。其他一些中小企业,在建立良好的企业制度、协调完善人员配备、核心 技术掌握到位、购置必要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利润。但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行业内整体利润率将明显下降,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 企业将面临着利润较低,甚至亏损倒闭的危险。而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销售渠道畅通的 规模化企业将迅速扩大,规模化集团化趋势将不断呈现。从韩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过程可窥一斑:韩国金 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原本超过 200多家,而现在逐步集中到 7家大型企业。2.2 工厂化栽培将成为主流模式,其价格变化趋势因品种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目前我国食用菌

22、传统模式生产仍占很大比重,并且还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然而那些可以大规模工 厂化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传统栽培模式和半工厂化栽培模式最终都将被工厂化所替代。日本、韩国、欧美 等食用菌生产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证明了这一点。以上海为例,以前采用传统方式栽培的黄色金针菇规模 较大,而随着工厂化金针菇的扩张,黄色金针菇已逐步退出了市场。杏鲍菇、蟹味菇等由于对栽培环境要 求较高,上海以半工厂化及工厂化栽培为主,自然季节传统模式栽培已很少见。近几年,国内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产能扩张十分迅速,每年以超过30%勺速度增长,截至2011年底,日产已达1 347吨。但20092011年我国金针菇市场批发,年度均价(图3)

23、每千克分别为10.0元、11.9元和10.2元,价格起伏不大。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人有消费金针菇的传统习惯,近年来消费量 直以10320%勺速度增长,2011年总消费量达220多万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数据统计 );二是虽然工厂 化的产能增加迅速,但国内以农户为主体的传统金针菇栽培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农户的退出速度与工厂化产能增长的速度处于较均衡的状态,从而避18.016.0L 14.0 克/F 12.0元 10.0/人 8.0 价月6.0 年各 4.02.00.0免了产品年均价格的大起大落。蟹味菇、白玉菇属于比较新的品种,在工厂化生产之前没有传统生产模式,目前尚处于推广新品种及提高市场认知度

24、的过程 中。2011年全国蟹味菇、白玉菇的总产量 约为5万吨,仅为金针菇的 1/40。近几年 特别是2011年,因国内几家大规模工厂的 投产,蟹味菇、白玉菇产能迅速增加; 而市 场推广则有一个过程, 导致价格下降,2011图3 20092011年上海市场金针菇批发价格走势年价格较2010年下降约20%我们认为,蟹味菇、白玉菇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它们 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图4,图5)。双胞蘑菇是传统消费量较大的菇种之一,2011年总消费量达220万吨。传统方式 生产双胞蘑菇,劳动强度较大,季节性要求 较强,农户退出的速度在所有品种中是最快 的。该品种在欧洲已 100%疾现工厂化生产。 由于双抱蘑菇工厂投资大,占地面积大,对 技术和原材料的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从事工 厂化生产的厂家屈指可数,设备、技术水平及规模也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市场销售价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周年供应、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