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解释_第1页
201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解释_第2页
201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解释_第3页
201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解释_第4页
201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江苏卷化学考前须知考生在做题前请认真阅读本考前须知及各题做题要求1 .本卷总分值为120分,测试时间为100分钟.测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做题卡一并交回.2 .做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做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做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做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做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

2、.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只有二个.选项符合题意.1 . 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以下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A.光合作用B.自然降雨C.化石燃料的燃烧D.碳酸盐的溶解【答案与解释】Co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 利用空气中的水蒸汽与二氧化碳在叶绿素的催化下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

3、过程,是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变化,A不符题意;降雨往往使空气变得清新、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也不合题意;化石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会引起大气中CO含量升高,C符合选项;碳酸盐往往难溶于水,但在水中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而变成可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是消耗CO的过程.2 .用化学用语表示 NH3+ 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7 NB.HCl的电子式:犷H-NTI 一 一C. NH3的结构式:ID.Cl-的结构不意图:FI7J 27H /【答案与解释】 a氮原子的一种中子数为8的核素应该用?N, A不对;HCl是共价化合物,形成的过程

4、中电子发生偏移而没有发生转移,电子式是:H履& , B错误;结构式是指用“一 Nt表一对共用电子对,NH的电子式H是h:n:,所以氨分子的结构式是Hu _v11I , C正确;Cl-是18电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HD也是不正确的.3 .以下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 A1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CaO能与水反响,可用作食品枯燥剂【答案与解释】Do NaHCOT用于制彳胃酸(HC1)过多的中和剂,是利用NaHCOft够与HC1发生复分解反响:NaHCaHC1=N

5、aC1+H2O+COT , A不合题意;利用 SiO2晶体对光的全反射,可用作光导纤维, B观点错误;作为 高温材料是利用相关物质的熔点很高,C观点不对;CaO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之反响, 因此可用作食品的干燥剂,D正确.4 .室温下,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0. 1 mo1 L-1KI 溶液:Na+、K+、C1O、OH-B. 0. 1 mol L-1 Fe2(SO4)3 溶液:Cu2+、NHd+、NO3-、SO42-C. 0. 1 mol L-1 HC1 溶液:Ba2+、K+、CRCOO-、NO3-D. 0. 1 mol L-1NaOH 溶液:Mg2+、Na+、SO4

6、2-、HCQ-【答案与解释】Bo A中的C1O-与I-不能大量共存, 发生3C1O- +I-=iq+3C1-或C1O- +2I-+H2O=I2+C1-+2OH-;:C中的H+与CH3COO-不能大量共存; D中的Mg2+、HCO3-不能与NaOH大量共存;选 B.5 .以下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I2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 I-后的C12尾气【答案与解释】Bo灼烧海带不能用烧杯,必须用蒸发皿,A实验无法完成;用浓盐酸与MnO反响制备C12需要加热,C不能实现;饱和食盐水

7、能够除去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不能吸收氯气,D实验无法到达目的,选 Bo6 .以下有关物质性质的表达一定不正确的选项是A.向FeC12溶液中滴加 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 KA1(SO4)2 12H2O溶于水可形成 Al(OH)3胶体C. 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 NH3D. Cu与FeCl3溶液反响可生成 CuCl2【答案解释】A.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H4SCN可以产生血红色的 Fe(SCN)3, A不正确;明矶KAl(SO 4)2 T2H2.能够发生水解反响生成 Al (OH) 3胶体,C正确;俊盐与熟石灰混合加热产生NH3是实验室制备氨气常用的方法,C正确;

8、Cu与FeCl3溶液反响可生成 CuCl2和FeCl2, D正确,选 A.7 .以下指定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饱和 Na2CO3 溶液与 CaSQ 固体反响:CQ2-+CaSQ= CaCQ+Sd2-8 .酸化 NaIO3 和 NaI 的混合溶液:I- +IO3-+6H+=I 2+3H2OC. KClO碱性溶液与 Fe(OH)3反响:3ClO-+2Fe(OH) 3=2FeO42- +3Cl-+4H +H2O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j|星Cl2 T + H2 T【答案与解释】A.I-+IO3-+6H+=I2+3H2O与中电荷没有守恒,B错误;在碱性溶液中 H+不能大量存在,C

9、 不对;水属于弱电解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反响方程式为:2Cl-+2H 2O逋电 Cl2 T +H 2 T +2OH-,D也不正确.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 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m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半径:r(W) > r(Z) > r(Y)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Z的弱D.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与解释】D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借此可推断X、Y、Z、W分别为ONa、Al与S;Na、Al和S原

10、子的半经依次递减,A错误;N%Q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不对;Na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NaOH的碱性比Al(OH) 3H2S强,正确;选D=强,C不对;O的非金属性比S强,所以对应的 HO的稳定性比9.在给定条件下,以下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CO")胞律B.训网)Al(OH),C. AKNOj(aqH AflEtNHJ. '(Q)盹恬'蚂Lag(G)L -''A1' HU(3(1) Li.,D. F%." J ,F日s)FC)(aq)【答案与解释】Ao Al (OH) 3可溶于过量的盐酸中,B无法实现;蔗糖属于非复原性二

11、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响,C无法实现;Fe与盐酸反响生成 FeCl2而不能生成FeCb, D实验也不能实现.10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反响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响为吸热反响C. 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响生成 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6 >6.02 X1023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响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答案与解释】Co燃料电池与其它设备一样,放电时,除了产生电能外,同时还伴有热能的变化;A错误;4Fe(s)+3O 2(g) =2Fe2O3(s)为嫡减的反响,在常温下能够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响过程是放热,B不

12、对;合成氨是可逆反响,3 mol H 2与1 mol N 2混合反响生成 NH少于2mol, C论述正确;酶是一种高度活性的蛋白质,在适 宜的温度下,具有条件温和、不需加热,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作用,但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变性反响而失效, 观点不正确.不定项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计20分.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项选择时,该小题得0分;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总分值,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11 .化合物Y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 -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响制得:卜列有

13、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X-Y的反响为取代反响A. 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B.C. X、Y均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D.【答案与解释】B、D.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与苯环共面,但羟基中的氢原子那么不一定与苯环共平面,对;与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O BrCa_CH2Br含有手性碳原子左边的结构式中打号的碳原子,正确;酚羟基与碳碳双键均CH3能够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所氧化而使紫色的高镒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取代反响 B是指有机化学反响中,有机O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响,X-丫是X中的羟

14、基中的氢原子被 一CC=CH2取代的CH3过程,D正确.12 .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 H2CC3的酸性B向碘水中参加等体积 CC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 下层显紫红色I2在CC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向CuSO4溶液中参加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Fe2+的氧O性强于Cu2+的氧化性D向NaCI、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I) > Ksp(AgI)A. A B.B C. C D. D【答案与解释】Bo向苯酚的浊液中参加Na2CO

15、3发生:OH+Na2CO3-NaHCO+ONa ,并不能生成H2CO3, A不正确;向碘水中参加 CCI4,由于碘在CCI4中的溶解水平比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强,因此,CCI4可以将碘水中的碘萃取,由于 CCI4的密度比水大,又难溶于水,因此位于水层下B正确;向CuSO4溶液中参加铁粉,有红色的铜生成,发生反响为:Fe+Cu2+=Cu+Fe2+,其中氧化剂是 Cu2+,而Fe2+是氧化产物,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那么说明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Cu2+>Fe2+, C不对;向NaCI与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只能说明Ag+和I-的浓度商到达 AgI的溶度积

16、,但由于 NaCI和NaI的浓度不能确定,因此无法说明 Ksp(AgCl) > Ksp(Agl) , D 错误.13 .根据以下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二£三二/一一七A.图甲是CO(g)+H2O(g)=CQ(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响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响的AH<0B,图乙是室温下 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响中c(H2O2 )随反响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响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C.图丙是室温下用 0.1000 mol L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 L-1某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HX是 一元强酸D.图丁是室温

17、下用 NazSQ除去溶液中Ba2+到达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 )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Q2-)越大c(Ba2+ )越小【答案与解释】C.图甲说明反响的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响为放热反应,A判断正确;图乙说明的浓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HQ的分解速率逐渐减小,B观点正确;0.1000mol L-1的一元酸HX的pH值=2<1,说明HX为弱酸,C观点错误;室温下,BaSO等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是常数,因此c()或随着或增加而减小.D结论正确.14 . H 2c2.4 为二元弱酸,Ka1 (H2C2O4 ) =5.4M0-2, K

18、a2 (H2C2O4 ) =5.4M0-5,设 H2c2O4 溶液中 c(总尸c(H2c2O4) + c(HC2O4-) +c(C2O42-).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25.00 mL 0.1000 mol L-1 H2c2O4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 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选项是A. 0.1000 mol L-1 H2c2O4 溶液:c(H + )=0.1000 mol L-1+c(C2O42- )+c(OH-)-c(H2c2O4 )B. c(Na+ ) =c(总)的溶液:c(Na+ ) >c(H2c2O4 ) "(C2O42- ) >c(H +

19、)C. pH = 7 的溶液:c(Na+ ) =0.1000 mol L-1 + - c(C2O42-) - c(H 2C2O4)D. c(Na+ ) =2c(总)的溶液:c(OH-) -c(H+) = 2c(H2C2O4) + c(HC2O4-)【答案与分析】A、Do依据物料守恒与电荷守恒原那么,在 0.1000 mol L-1 H2c2O4溶液中存在如下 2个等量:联立、得:c(H+) =0.1000 molL- 1+c(C2O42- )+c(OH-)- c(H2c2O4 ), A 结论正确;当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因此总 时,所得的溶液为 0.1000 mol L-1NaHC2O4,由于

20、在0.1000 mol L-1NaHC2O4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B 错误;当参加一定量的 NaOH溶液后得到pH=7的溶液,即形成 WHC2O4与Na2c2O4的混合溶液,那么依据电荷守恒与物 料守恒可得如下2个关系式:(1)v联立、式可得: <当参加的NaOH与草酸同好完全反响时, 所得的溶液为 Na2c2O4溶液,即溶液中存在c(Na + ) =2 c(总)的溶液时, 溶液中存在如下2个等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联立、式可得:c(OH -) - c(H +) = 2 c(H 2C2O4) + QHC2O4-) , D 结论正确.15 . 一定

21、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包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响物,发生反响2SQ(g)+ Q(g)=2SQ(g)(正反响放热),测得反响的相关数据如下:容器1容器2容器3反响温度丁眼700800反响物投入施2 n血 SO. J itiol 0?4 mo SOj2S0: J uiol Oy平街 rjfsOj)/ mTEH%ISTremobL'1平衡体系总压强P PaPi伫Pi物质的平衡转化率叫(so,口Q.平衡常数KK: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V1< V2, c2< 2c1B. K1> K3, P2> 2 P3C. V1< V3, %(SO2) > 3(S

22、O2 )D. c2> 2c3,金(SO3 )+ «3(SO2 )<1【答案与分析】C、Do分析表中数据,容器 2中的相当于将容器 1的体积缩小一半,容器 2中各成分的分 压及浓度均大于容器1中,那么如下成立:V1< V2、c2 (SO3)>2c(SO3),A不对;由于丁3>丁1,那么K1VK3,B也是错误的;但由于2SQ(g)+ Q(g)=2SQj(g)为放热的、嫡减的反响,因此而升温减压,平衡逆向移 动,因止匕 0C1 (SO2 ) > 3(SO2 )且:0C1 (SO2 )+ 2(SO3 )< 1 ,固有 3(SO2)+ 2(SO3 )

23、V 1 ,所以 C、D 正确.非选择题16 .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I2O3、F62O3、SiC2,少量FeS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 并获得Fe3O4的局部工艺流程如下:空气、少啾Ca 口 NaOH溶液FeSj旷粉焙烧 *,碱浸 一过灌 一焙烧一磁选 一FeQ*S02洲液(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Q,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Q的离子方程式为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 16图所示: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 600 c硫去除率=(1 焙烧后矿粉中硫元素总质量焙嘘前矿粉中硫元素宸量X100%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 C焙烧时

24、,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 o700c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 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G,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 (填化学式)转化 为(填化学式).(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2O30F2O3与Fe§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 F生.,和S., 理论上完全反响消耗的n (Fe$) : n (Fe2O3)=【答案(1) 0H702=HSOFeS;焙烧时产生的SQ局部与CaO反响生成难分解的CaSO 留存矿粉中;NaAlQ、Al(OH3;1: 16.【分析】NaOH与少量的SQ反响生成的亚硫酸钠,而与过量的 SQ反响那么生

25、成了亚硫酸氢钠(NaHSO,化学反响方程式为:NaOH+SO=NaHSO;在不添加CaO低于500c的情况下,产 生的SQ等含硫成份中的硫主要来自FeS,700c有添加CaO时硫的去除率低于没有添加 CaO的 原因同样是由于焙烧时产生的 SQ与CaO反响生成的CaSO氧化成难分解的CaSQ,含有AI2O3 的矿石焙烧后的参加NaOH溶液时,矿物中的AI2O3被反响转化为NaAlQ,过滤后所得含有NaAlQ 的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C2,那么NaAlO2与CQ反响生成了难溶的Al(OH)3,即铝元素由NaAlO2转化为 Al(OH) 3Fe2O3与FeS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 F6O4和SQ的反

26、响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是: 16Fe2O3+FeS ggLl1Fe3O4+2SQ T , WJ n (FeS) : n (FeOj) =1: 16.(1) A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写两种).(2) D > E的反响类型为(3) B的分子式为C9H14O,写出B的结构简式:(4)5写出以的合成路线流程图COOCH,为原料制备无机试剂和乙醇任用,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3溶液发生显色反响,不能发生银镜反响;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 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合成路线流程图例如见此题题干【答案谈基、碳碳双键;消去反响消除

27、反响HO匚 Br2/CCl4 .BrBrNaOH醇溶液OIIOg CH【分析】略.酮键或醛基 D比E多了个H2O, AE的过程中除了生成E以外,还生成了水分子,因此反响属于消除反响; B是由A与中的跋基即:碳氧双键O 与格林试剂反 C应时,带局部正电荷的碳原子与姓基相连,而带局部负电荷的氧原子那么与卤原子结合;水解后生成醇;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双烯加成又名狄尔斯-阿尔彳惠反响Diels-Alder 反响,或OH译作狄尔斯-阿德尔,第尔斯-阿德尔等等,而要生成含有六无环的双烯加成那么必须是由共腕双烯 与烯姓或快姓反响生成,而单烯变双烯的方法是先加成,冉消去;即首先只有 1个的碳碳双键与卤 素单质加

28、成,形成1, 2位的二卤化物,然后在制成 NaO时溶液后,再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 应生成双烯.18.碱式硫酸铝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硫.室温下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参加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响后经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反响方程式为(2-x) Al2(SO03+3xCaCQ+3xH2O=2 (1-x) Ab(SQ)3xAl(OH)3+3xCaSQJ+&CQT生成物(1-x) Al2(SO)3xAl(OH)3中x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1)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时,维持反响温度和反响时间不变,提升 x值的方法有0(2)碱式硫酸铝溶液吸收SQ过程中,溶液的pH(填 增大&quo

29、t;、减小“、不变).(3)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x的值,测定方法如下: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0 mL,参加盐酸酸化的过量BaC2溶液充分反响,静置后过滤、洗涤,枯燥 至恒重,得固体 2.3300 g.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 mL,稀释至25 mL,参加0.1000 mol L-EDTAfe准?§液25.00 mL,调节溶 液pH约为4.2,煮沸,冷却后用0.08000 molL-1CuSQ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CuSQ 标准溶液20.00 mL (Al3+、Cu2+与EDTAS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 : 1).计算(1-x) Al2(SO)3x

30、Al(OH)3中的x值(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与解释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CaCOW用量;减小;一.17分析:硫酸铝钾电离生成的 Al3+水解生成Al (OH) 3是形成碱式硫酸铝的关键,要增加(1-x) Al2(SQ)3xAl(OHb中的X值,只需提升硫酸铝钾的水解程度;在其它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CaCQ的用量,促进硫酸铝钾水解平衡向生成 Al(OH)3的方向进行.SO是酸性氧化物,溶液于易形成 H2so而使溶液的酸性增加,pH值降低.碱式硫酸铝中参加盐酸酸化后的BaCl2形成了 BaSO沉淀,那么2.300g BaSO4的物质的量、0.01n(BaSO)=0.01mol ,

31、 Wc:S07_)= 二 °,如血.广25x而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c(Al 3+)=(Xlx25 X10-3 -O.OBxZDxlO-3isxio-n=Oi36tncl jl-1依据碱式硫酸铝的化学式(1-x) A12(SQ)3xA1(OH)3可得:036二 rTT 囊 %3(17)& 4解得黑二yy-19.以C2、NaOH、(NH2,CO (尿素)和SQ为原料可制备N2H4 H2.(水合肥)和无水NazSQ,其主 要实验流程如下:NaOH溶液 尿素Sth上 JL _ JLth 一七良U“步骤II T步骚II卜_ +Nh£0*-U .IV卜-.N为肛TI水

32、合豚溶液:C2+2OH=ClO+C+H2O是放热反响.N2H4 H20沸点约118 C,具有强复原性,能与 NaClO剧烈反响生成 刈.(1)步骤I制备NaClO溶液时,假设温度超过40 C, C2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NaClQ和NaCl,其 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中限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 的举措是(2)步骤II合成N2H4 H2O的装置如题19图-1所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 c以下反 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 c继续反响.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 ;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搅揖器题 19 1*1-1(3)步骤IV用步骤田得到的副产品 N%CQ制备无水NazS

33、Q (水溶液中H2SQ、叵司、画随pH的 分布如题19图-2所示,NazSQ的溶解度曲线如题19图-3所示).02040 6G NO 100温度几® 19 图-3边搅拌边向Na2CC3溶液中通入S6制备NaHSQ溶液.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 SQ的实验操作为.请补充完整由NaHSO溶液制备无水NazSQ的实验方案:水乙醇洗涤,枯燥,密封包装.答案与解释C"+6NaOH=5NaCl+NaClO+3ht.调节并限制通入氯气的速率; NaClO碱性溶 还冷凝回收可能忘的水合if 当溶新TpH值降到4.53.7之间时,就可以停止通入 SQ; 往NaHSO§液中参加NaOH&

34、#167;液,当溶液的pH值升高到 人以上时,停止滴加,将溶液拿到蒸发一 皿中加热蒸发,直到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趁热(温度高于 34C)过滤C12与NaOK生歧化反响,生成的产物与温度有关,当反响的温度低于40c时,主要发生:Cl 2+2NaOH=NaC1+NaC1O+bO 的反响,高于 40 C 时,那么主要发生:Cl 2+6NaOH=5NaC1+NaC1O+3HO 的反响,即,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时,低温下生成NaClO为主,而在40c以上时,那么以生成NaClO为主,由于C12与NaOFK应是属于放热反响,为了限制反响的温度低于40c以下,除了用冰水浴之外,还应限制反响的程度,即通过限制

35、单位时间内通入C12的量.水合肥能与NaClO反响,因此只能采用往尿素溶液中滴加 NaClO溶液的方法,而不能相反, 此外,由于水合肥的沸点与接近 110C,所以在限制反响温度在110c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防止 水合肥的挥发而损失;固采用冷凝管冷凝回流装置.图2分析得知,pH值在3.74.5之间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生成的NaHSO3量最多. 周可以通过调节反响过程中溶液的 pH值降到4.5时,就可以停止通SC2 了.由NaHSOg液制备无水NaSO,首先要参加NaOH溶液与NaHS威应生成NaSO,然后将溶 液加热蒸干、过滤,从图1分析得知,当温度低于34c时,产物主要为NaSO7HO晶体,温

36、度高 于34c时,那么主要得到无水 NaSO .20. NOx (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 课题.(1)用水吸收NO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 (g) +H2O (1) =HNC3 (aq) +HNQ (aq) AH=-116.1 kJ - Mol3HNC2 (aq) =HNO3 (aq) +2NO (g) +H2O (1) 3=75.9 kJmol-1反响 3NO2 (g) +H2O (1) =2HNO3 (aq) +NO (g)的 /H=kJmol-1.(2)用稀硝酸吸收NOx,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

37、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响式:(3)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Q的反响.写 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 M能催化N%与NOx反响生成N2.NH3与NO2生成N2的反响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将一定比例的 6、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 M的反响器中反响(装置见题20 图-1).催化Nd复原反响繇 题20隹1-1气体NO】检测仪检测仪反响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响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 20图-2所示,在50250 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

38、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_当反响温度高于380 C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与解释】=温度/V 题20图-2/*疑& ft*z誓Ui2-i36 刎丫匹 氏0 - 2干二2H-:2HNN (NH2)2CO=2Nd +COT +3HO; 3.43mol :NO的浓度减小、由于珊fk啰/蚓反响是放热反响、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 所以,温度过高,那么不利于 NO的去除.分析:略;含有HNO?口 HNOW混合溶液电解时,实质上是电解水,即阳极发生:2H2O-4e=4H+QT ,而产生的游离的氧分子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即:2HNO+O=2HNO所以阳

39、极的电极反响式为:HN5 -啊0- 2e- = NOj - 3JT;(NH)2CO与 HNOS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2HNN (NH) 2CO=2N4 +COT +3HO;N%与NO2反响生成N2和H2O,反响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是: 网-3叫二;叼-6即上述反响中每生成3.5mol的2时,转移了 12moi的电子,所以每生成1mol的年时,那么有3.43mol的电 子发生转移;从图中分析得知,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去除率先升高后减缓,其原因是温度刚开始升高时,反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NO的去除率自然就快,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由于2 斓 3To =l + 3xH.O3 a-属于放热反响,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