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_2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_2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_2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_2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_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导读: 教学目的1 . 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2 .掌握文言词“若”、“说”、“辞”、“鄙”、“微”、“之” 在本文中的用法。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2 .读背课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参见P56注释,补充: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 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 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 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左氏之传

2、,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二、介绍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 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 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彳区偻,步履 蹒跚。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三、学生自读课文。阅读注意点:读准音,读顺句。四、串讲第一段。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1 .且贰于楚也一一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 .晋军

3、函陵一一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概括内容:第1段,写秦、晋围郑。原因: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 大的利害关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晋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 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五、自读并讨论第二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一一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无能为也已。一一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够。已:同“矣”4 .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概括内容: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 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 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预见性。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 的,人未出场已引起了

4、读者的强烈关注。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从谏如流,更能以情动人, 以诚动人。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但是,他满腹牢骚,满心 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六、熟读背诵第1、2段。七、作业课堂练习1.翻译句子:见“练习二”之 1、2。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3.完成练习三。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 .译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二、串讲导读第三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1 .敢以烦执事一一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

5、思是说,(如 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2 .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3 .夫晋,何厌之有一一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 何陋之有?莲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同予者何人?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4 .秦伯说,与郑人盟一一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 名词动用,释为订立盟约。概括内容:第3段,写烛之武说退秦师。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 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越国鄙远,不 现实。邻之厚,己之薄,得不偿失。结

6、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 秦国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说秦的结果是:秦郑订立盟约;秦国驻兵守郑。三、串讲导读第四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一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 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2 .吾其还也一一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 其,表推测语气。)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 表疑问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

7、!其,表 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 其,表反问语气。)3 .亦去之一一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 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则有 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概括内容: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 “不知” “不武”三条理由 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 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 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四、总结全文。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伏笔与照应得当。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一一佚之狐荐烛之武一一烛之武发辞晋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